六年级上册科学《斜面的作用》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精编版

最新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精编

《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科学实验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2、教学难点: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桶一个,厚实的大木板一块(较长)。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平整光滑,长度为50厘米的木板和四块高低不同的木块),重物(载重小车和一盒钩码),测力计(平板),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

《斜面的作用》教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科学实验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2、教学难点: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桶一个,厚实的大木板一块(较长)。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平整光滑,长度为 50 厘米的木板和四块高低不同的木块),重物(载重小车和一盒钩码),测力计(平板),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四、学习环节及习题设计学习环节及习题设计(学案)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活动一:推水桶[ 出示一桶矿泉水 ] 提问:谁能把这桶水搬到这桌上来?教师指导活动设计(教案)1、教师先请一男生提,再请一女生提,估计女生有困难,(这时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你能利用这块木板,把水桶放上桌子?学生反馈交流,并让该女生去操作,通过木板把水推到桌面上。

后问:两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一定会体会到使用木板更省力了。

教师接着描述:看来这木板还真有些省力的作用,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

(板书:斜面)2、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觉到利用斜面来搬水能怎样?学生一定会说省力。

(在黑板上画出斜面实验图,并板书:斜面能省力,同时揭示课题并板书:斜面的作用)这部分引入最好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1、那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这些推测到底对二、自主实验,探究问题不对呢?到底斜面是否真能省力?(多媒体显示这个问题)我们又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你看我们桌子上也有材料,活动二:斜面的作用[ 出示小组活动材料 ] 到底斜面是否真能省力?(多媒体展示这个问题,我们又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验证这个问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教案教科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斜面的作用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斜面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斜面作用的探究兴趣。

1.2 教学内容斜面的定义。

斜面的作用。

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斜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斜面的了解。

1.3.2 讲解讲解斜面的定义,即一个平面倾斜的表面。

引导学生思考斜面的作用,例如:方便运输、节省力量等。

1.3.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实例。

第二章:探究斜面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使学生理解斜面作用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斜面作用的应用。

2.3 教学过程2.3.1 实验准备提供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以及不同质量的物体。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斜面和物体进行实验。

2.3.2 实验过程学生将物体放在斜面顶端,观察物体沿斜面滑下的情况。

学生记录不同斜面倾斜角度下物体的滑下距离。

2.3.3 结果分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斜面倾斜角度对物体滑下距离的影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斜面倾斜角度越小,物体滑下距离越远,斜面作用越明显。

2.3.4 应用拓展学生思考斜面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滑雪场、斜坡道路等。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实例。

第三章:斜面的历史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斜面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斜面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斜面在古代的应用,如斜坡道路、斜面运输等。

斜面在现代的应用,如滑雪场、滚梯等。

3.3 教学过程3.3.1 讲解讲解斜面在古代的应用实例,如斜坡道路的建设,帮助人们节省力量,提高运输效率。

3.3.2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斜面在现代社会中的其他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实例。

第四章:斜面的设计与创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斜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自己的斜面。

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斜面的作用》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斜面的作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对于斜面这一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斜面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斜面的定义,知道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斜面,探究斜面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斜面的定义,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难点:斜面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斜面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斜面、小车、球、木板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小车、几个球、一张木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学习的简单机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斜面现象,如滑梯、斜坡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斜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斜面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斜面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能说出斜面角度越大,物体滑下的速度越快。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能举例说明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斜面停车库、滑梯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7《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斜面的作用》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七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以及斜面的光滑程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斜面的作用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斜面这一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原理,知道斜面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斜面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以及斜面的光滑程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斜面的作用原理,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斜面的作用原理。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斜面、小车、木块、毛巾、滑轮等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实验操作手册、数据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平面、斜面的概念,以及斜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斜面的作用。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实验目的,即探究斜面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以及斜面的光滑程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同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距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7《斜面的作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斜面的作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斜面在提升物体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提升物体所需力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斜面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斜面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斜面的作用及其原理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斜面的作用及其原理。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斜面的作用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斜面、小车、球、尺子、记录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斜面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斜面的作用。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斜面的应用领域,以及如何设计斜面来提高物体的提升效率。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斜面的作用和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斜面倾斜程度与提升物体所需力量之间的关系。

8.板书(5分钟)斜面的作用及其原理。

教学过程总结: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斜面的作用及其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分析:在《斜面的作用》这一节课中,教学情境主要包括实验情境和问题情境。

《斜面的作用》导学案

《斜面的作用》导学案

《斜面的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到斜面这个物体,你会想到它有什么作用吗?它可能会用来做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斜面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1. 什么是斜面?斜面是一个平面倾斜的物体,它可以是一个平面板,也可以是一个斜坡。

2. 斜面的作用有哪些?- 帮助提高效率:斜面可以减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使得移动物体更容易。

比如,我们可以用斜面来滑雪、推箱子等。

- 帮助节省力气:在一些需要抬重物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斜面的倾斜来减小所需的力量。

- 帮助改变方向:斜面可以改变物体的移动方向,比如我们可以用斜面来把物体从一个高处运送到一个低处。

3. 斜面的使用注意事项- 斜面的倾斜度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但需要注意安全。

- 移动物体在斜面上,要注意防止意外滑动。

三、拓展应用1. 请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来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移动速度和所需力量的变化。

2. 请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斜面的场合,你可以设计一个创意作品来展示。

四、练习测试1. 小明要把一个箱子从地面上推上一坡度为30°的斜面,他需要施加的力是多少?2. 当一个小车沿着一个倾角为45°的斜坡下滑时,它的速度会如何变化?3. 利用斜面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滑雪道模型,并记录下滑的时间和速度。

五、总结反思通过学习斜面的作用,我们发现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节省力气,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玩乐中学习。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利用斜面,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第二课时一、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斜面的情况,比如坡道、楼梯等,这些斜面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了解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斜面的作用及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2. 掌握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斜面有关的问题。

三、学习内容1. 斜面的作用;2. 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3.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7斜面的作用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7斜面的作用2-教科版

《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二、学情分析《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七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这些简单机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且能够在多次研究的过程中较熟练地运用着对比实验进行研究,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斜面的作用》一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斜面有什么作用?2.不同坡度的斜面;3.生活中的斜面。

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斜面可以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科学概念。

从而对简单机械概念进行了扩充。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盘山公路”图片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2、工人叔叔把同样重的木桶用不同的方式搬上车,你认为谁会更轻松?说说为什么?3、运用图片的展示出示“斜面”的概念。

(二)【活动】斜面能省力吗1、斜面真的能省力吗?要怎么做我们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师出示实验材料。

3、小组讨论:这个实验要怎么做?4、小组汇报,完善实验方案。

5、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汇报。

7、小结:斜面能省力。

(三)【活动】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坡度有什么关系1、对比刚才两个小组的实验结果(1)、为什么直接提升重物的力相同,沿斜面提升重物的力会不同呢?(2)、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方法,看看有什么不同。

2、斜面的坡度不一样,省力的情况会不同吗?3、说说你打算如何做这个实验?4、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5、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斜面的作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2、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课前设疑
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S ”形? 三、探究新知
(一)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把大的木桶搬运到车上去,你会用什么好方法?
2、斜面是否真能省力?我们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 我们组的实验方案:。

这个实验要用到测力计,测力计的注意事项是:
实验报告单(一)
3、归纳结论:。

我的疑问:同一重物测得重量有所 ,原因可能是 。

(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我组的实验方案:。

实验报到单(二)
2.通过实验我这样分析这些数据:
四、收获体会
1、通过自主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2、实践活动:螺丝钉螺纹的形成。

五、实践运用
(一)判断
1、直接上山和盘山公路上山相比,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长。

()
2、使用斜面都能省力。

()
3、螺丝刀是只应用了斜面的原理制成的。

()
4、一块木板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就可以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
5、螺丝钉是应用了斜面能省力的原理制成的。

()
(二)选择
A B C
1、上面()最省力。

2、下列物品中,应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A、跷跷板
B、扳手
C、购物商场的楼梯式电梯
3、人们利用斜面搬运重物是为了。

()
A、费力
B、省力
C、少移动距离
4、木工师傅用斧头作为工具,是利用()能省力的原理。

A、滑轮
B、轮轴
C、斜面
5、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他们的时候()。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一样
(三)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运用了斜面?
(四)请你解释盘山公路为什么修成 S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