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预防专题教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教案名称】: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毒品预防教育课的开展,匡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他们对毒品的警惕性,提高他们拒绝毒品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学生接触和滥用毒品的风险。

本教案适合于中小学各年级的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毒品的定义、分类、危害和常见的毒品,掌握毒品预防知识。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对毒品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毒品的能力,培养他们拒绝毒品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毒品的定义和分类:a.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b.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种类的毒品,让学生对毒品有直观的认识。

2. 掌握毒品的危害:a. 介绍毒品对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危害,引起学生对毒品的警惕性。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破坏性影响。

3. 认识常见的毒品:a. 介绍常见的毒品种类,如大麻、海洛因、冰毒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

b.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了解毒品的使用场景和手段。

4. 毒品预防知识:a. 传授学生毒品预防的基本知识,如如何拒绝毒品、寻求匡助等。

b. 利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拒绝毒品策略。

5.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a.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远离毒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

b.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明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预防毒品滥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a. 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毒品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量。

b.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量和讨论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知识讲解:a. 通过讲解和多媒体资料,介绍毒品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种类。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的毒品滥用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特殊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为严重。

为了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开设了毒品预防教育课。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匡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识别常见毒品以及掌握预防毒品滥用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的定义和分类,明确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2. 能够识别常见的毒品,了解其外观、特点和常见的使用方式。

3. 掌握预防毒品滥用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制毒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内容:介绍毒品的定义,包括合法药物和非法毒品的区别;介绍常见的毒品分类,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大麻类药品等。

方法:通过讲解和图示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毒品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毒品的危害性内容:详细介绍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学业和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滥用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

3. 常见毒品的识别内容:列举常见的毒品,如海洛因、冰毒、大麻等,介绍它们的外观、特点和常见的使用方式。

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模型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毒品,提高对毒品的辨识能力。

4. 预防毒品滥用的方法和策略内容:介绍预防毒品滥用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预,探讨预防毒品滥用的有效方法。

5.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容: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毒品滥用的重要性。

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名人事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起学生对毒品的认知和兴趣,引起学生的思量和讨论。

2. 课堂讲解:挨次介绍毒品的定义和分类、毒品的危害性、常见毒品的识别、预防毒品滥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一、课程简介毒品预防教育课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匡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远离毒品,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认识毒品的常见类型,学习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了解寻求匡助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性;2. 掌握毒品的常见类型和特征;3. 学习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寻求匡助的途径和资源。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a. 介绍毒品的定义和分类,如毒品的三个基本特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易成瘾性、危害身心健康;b. 列举常见的毒品类型,如大麻、海洛因、冰毒等,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危害。

2. 毒品的危害性(30分钟)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毒品,了解其危害性和对身体、心理、家庭、社会的影响;b. 各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所选毒品的危害,并进行讨论。

3. 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40分钟)a. 角色扮演:安排几个学生扮演毒品诱惑者,其他学生扮演受诱惑的学生,进行实景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拒绝毒品的场景;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寻求匡助的途径和资源(30分钟)a. 宣传资料介绍:向学生展示寻求匡助的宣传资料,如热线电话、网站等;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了解当地的毒品预防教育资源和相关机构,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调研结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演讲和讲解:通过讲解毒品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性,提供基础知识;2. 分组讨论:让学生参预讨论,促进思量和交流;3. 角色扮演:通过实景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拒绝毒品的场景;4.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调研结果,增加互动和参预度。

五、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对所选毒品的危害性和影响的了解程度;2. 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实景演练中拒绝毒品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情况;3. 分享和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对寻求匡助途径和资源的了解程度和能力。

防毒 品知识普及教育教案

防毒 品知识普及教育教案

防毒品知识普及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帮助学生认识吸毒的原因和成瘾机制。

3、教导学生掌握预防毒品的方法和应对策略。

4、培养学生坚决抵制毒品的意识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2)预防毒品的方法和策略。

2、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毒品成瘾的机制。

(2)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坚决抵制毒品的诱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毒品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毒品的方法和应对策略。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打击毒品犯罪的新闻视频或展示一些毒品危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提问学生对毒品的初步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2、知识讲解(1)毒品的定义解释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①传统毒品鸦片:由罂粟果的汁液制成,具有镇痛、止泻等作用,但长期吸食极易成瘾。

海洛因:俗称“白粉”,由吗啡加工而成,毒性更强,成瘾性更大。

大麻:一种天然植物,吸食后会产生幻觉、妄想等症状。

②新型毒品冰毒: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毒性强烈,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

摇头丸:服用后会随音乐不由自主地剧烈摇头,甚至出现狂舞、妄想等症状。

氯胺酮(K 粉):白色结晶粉末,对人的鼻、喉有刺激作用,吸食后会产生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

(3)毒品的危害①对身体的危害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破坏免疫系统,容易感染各类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

损害呼吸系统,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等。

②对心理的危害产生焦虑、抑郁、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毒品预防教育课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性,掌握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抵制毒品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毒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介绍毒品的定义和范围;1.2 分类介绍常见的毒品,如大麻、海洛因、冰毒等。

2. 认识毒品的危害:2.1 分析毒品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2.2 探讨毒品对社会的危害;2.3 引导学生思量个人和社会的责任。

3. 掌握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1 介绍常见的毒品预防知识,如毒品的外观、包装、吸食方法等;3.2 学习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3.3 培养适应压力的方法,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4.1 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4.2 探讨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如追求梦想、关爱他人等;4.3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社会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摹拟法:通过摹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毒品的危害和拒绝毒品的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毒品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激发学生的思量和参预。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和音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摹拟拒绝毒品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关于毒品危害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量。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介绍毒品的定义和分类;2.2 分析毒品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2.3 探讨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3. 情景摹拟(20分钟):3.1 分组进行情景摹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毒品的危害和拒绝毒品的方法;3.2 每组选择一位学生扮演毒品的诱惑者,其他学生扮演被诱惑者,进行角色扮演。

4. 讨论和总结(15分钟):4.1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毒品的危害和预防方法;4.2 总结学生的观点和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预防毒品的观念。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5篇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5篇

禁毒宣传教育课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健康教育》教材第六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的危害、禁毒法律法规以及如何拒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的种类、危害,掌握拒绝的方法,提高防范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种类、危害,认识到的严重性。

2. 使学生掌握拒绝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抵制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重点:的种类、危害以及拒绝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宣传册。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危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的危害,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的种类:介绍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常见的类型。

(2)的危害:讲解对人体、家庭、社会的危害。

(3)拒绝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拒绝,提高防范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一个关于拒绝的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对诱惑。

4. 例题讲解:(1)的危害有哪些?(2)如何拒绝?(3)谈谈你对禁毒法律法规的认识。

5. 随堂练习:(1)列举三种的种类。

(2)简述对人体的危害。

(3)如何拒绝的诱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的危害和拒绝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内容,写一篇关于的危害及拒绝的短文。

(2)设计一份禁毒宣传海报。

2. 答案:(2)海报内容需包括的危害、拒绝的方法、禁毒法律法规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拒绝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加深对危害的认识。

(2)开展“禁毒小卫士”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提高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禁毒教育教案三篇

禁毒教育教案三篇

禁毒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禁毒意识,了解毒品的种类和特征。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

二、教学内容1.毒品的定义和种类2.毒品的危害和后果3.禁毒的历史和现状4.如何预防和抵制毒品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毒品危害的案例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讲解:详细讲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危害和后果,让学生对毒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毒品的认识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禁毒的理解。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真实的禁毒案例,让学生了解禁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禁毒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禁毒教育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对于毒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禁毒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远离毒品。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禁毒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定义、种类和特征,以及毒品的危害和后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禁毒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抵制毒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和活动。

二、教学内容毒品的定义和种类毒品的定义: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种类: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苯丙胺和右苯丙胺)、麦司卡林、卡西酮、咖啡因、安非他命等。

毒品的危害和后果对个人的危害:吸毒会导致心理障碍、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损害、性功能衰退、不孕不育等。

对家庭的危害:吸毒会导致家庭破裂、破产、亲属离散等。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健康成长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种类2. 的危害对个人身体的危害对心理健康的危害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3. 的诱惑和防范4. 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5. 健康生活,拒绝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的危害,如何抵制的诱惑,健康成长。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的危害,提高自觉抵制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防范意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的危害。

3. 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的定义和种类,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的危害。

3. 学习法律法规:讲解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 学习如何抵制的诱惑:讨论的诱惑和防范方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的认识,如何在生活中拒绝,健康成长。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危害的认识和抵制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公安、司法部门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的危害及法律法规。

2. 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了解戒毒人员的生活,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3. 开展预防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对的认识和体会。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开展拒绝签名活动,让学生公开承诺抵制。

2. 举办危害知识竞答,检验学生对危害的掌握程度。

3. 开展“健康生活,拒绝”的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对危害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能够自觉抵制的诱惑。

2. 学生对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较高的防范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品预防专题教案
毒品预防教育专题——教案《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内容:当前禁毒形势、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小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播放“缉毒英雄”视频的片段。

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禁毒形势。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介绍了什么?你你了解到什么?
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三、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毒品都有哪些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
(课间出示)
1、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
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

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

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

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

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

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

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7)其它常见的有:麻古、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K粉)、三唑化、咖啡因、安钠咖等
它的来源也很广,既有天然生长的植物,又有从天然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化学药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发言)
总结:罂粟花漂亮吗?可是,有谁会想到这么漂亮的花朵会变成吃人的毒品。

-----外表的美丽,并不代表内心的善良,我们要让自己的外表和内心一样美丽。

四、介绍毒品的危害(3组课件)
1、教师:可能有的同学已经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了,那么我们来观看一些图片来进一步了解吸食毒品给自身、家人、社会带来的危害。

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2、学生发言,小组讨论并总结:
(1)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

(2)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

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

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五、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
案例
老师亲自经历的真实故事。

徐光是一个家境富裕的聪明男孩,从小学入学在老师的班里,心肠热,爱帮助人。

也爱管闲事。

中学就读私立中学,中考考入司法警官学校,后因抢劫被学校开除。

然后出国去了澳大利亚,从此染上了吸毒。

从澳大利亚回国后,想去新加坡,他的爸爸没有让他去,而是让他们帮助打理家里的公司。

因为他吸毒经常接触不良行为的人员。

后来严重被家人送去北京戒毒所开始了漫长的戒毒生活,因为他受不了戒毒的折磨,让朋友偷偷地带进毒品继续吸毒。

在一次吸毒中因过量导致死亡。

当我听说了这件事后,我为徐光的死感到了惋惜。

当年他考上司法警官学校告诉我的那张脸孔仿佛就在眼前。

后来我就以他为实例,做为一名启蒙老师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警示大家。

五、如何预防“毒品”?
教师: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
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概括出一下五个方法: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当我们发现毒贩、吸毒者后,首先要保护自己。

不要打草惊蛇,要迅速远离毒贩、吸毒者。

在到达安全地带后,可以通过老师、家长,也可以自己直接向公安部门和禁毒机构举报。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

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的口号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大约20多年前,全世界吸毒和毒品走私日益严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在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有138个国家的3000 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即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
什么叫毒品
即“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特征
一般说来,毒品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
(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
(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毒品犯罪有哪些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2)非法持有毒品罪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5)走私制毒物品罪;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10)强迫他人吸毒罪;
(11)容留他人吸毒罪;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吸毒的危害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强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染上毒瘾的人一般有哪些迹象?
1、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2、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3、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4、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
5、遮掩收缩的瞳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6、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孔,夏季穿着长袖衬衣;
8、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9、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消磨宝贵青春。

长期吸食毒品还使得青年人整日无精打采、面色晦暗、身体瘦弱、形容枯槁。

总之,一旦一个孩子吸毒成瘾就会酿成一个家庭的不幸,有的父母爱子心切,看到孩子戒断的痛苦就想方设法为孩子购买毒品,不惜倾家荡产,忍受着无穷无尽的煎熬和折磨。

而已婚的青年一旦吸毒成瘾工作必定受到影响,由于工作能力受损,常导致失业,继而引起经济问题甚至破坏婚姻关系,使家庭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