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古代女子的化妆史之发型篇(3盘叠4结椎)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女子发髻

中国古代女子发髻

行,宋沿其制。冠上大多用金、翠羽等作装饰,颜色鲜艳,
抛家髻:
唐末京师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 椎髻,名曰“抛家髻”。 亦称“鬅[péng]鬓[bìn] ”,“凤头”。 这种两鬓抱面的髻式,是唐代后期较为 流行的一种发式。 抛家髻式,在宇文氏《妆台记》中的所 谓朝天髻,或类此髻式。参阅《新唐 书·五行志》。 另唐段成式《髻环品》中, 亦有关于长安城中流行抛家髻的记载。 这种发髻的特点,以两鬓抱面,头顶再 加一个形似椎髻一样的“朵子”(即假 髻)。 所谓抛家髻。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ppt课件
13
大拉翅(旗头):
到了清朝晚期,大拉翅开始出现,它是一形
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
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
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
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
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
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发明者是追求的
美丽的慈禧太后,世人的审美因她而改变,
随着大拉翅的流行和演变,两把头开始退出ppt课件
14
历史舞台。
一字头:
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
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和大拉翅pp差t课不件多。只不过这个没有
15
冠。
花冠:
冠小仅束髻,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ppt课件
16
莲花冠:
古代冠名,因其形似莲花,故名。唐时已在士遮女子间流
ppt课件
10
小两把头:
清朝上层贵族妇女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发型。清初,健全冠服制度。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 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 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 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pp分t课左件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11两把 头”。

第三讲中国古代女子的化妆史之发型篇(1结鬟式、2拧旋式)

第三讲中国古代女子的化妆史之发型篇(1结鬟式、2拧旋式)
《汉武大帝》中的卫子夫
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 也是以美发出名的。 汉明帝的马皇后初入 宫时,以一头绝好的 秀发使后宫粉黛一一 失色 。 《南史》卷十二《张 丽华列传》 :“张 贵妃发长七尺,鬒黑 如漆,其光可鉴。”
在史前社会的妇女,大多是蓄发 不剪,披搭于肩称为“披发”或 “被发”。它是古代先民发型中 最古老的一种,尤以西北地区为 常见。 《诗》:“彼君子女,卷发如 虿。”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
八十七神仙图局部
唐代女子双鬟望仙髻 发式 《宫心计》剧照
凌云髻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 鬟。 据《中华古今注》记 载:“始皇诏后梳凌 云髻,三妃梳望仙九 鬟髻,九嫔梳参鸾 髻。”这些皆属高鬟 式。
05年TVB花旦郭羡 妮年过三十饰演电 视剧《争霸》中的 西施
83年,董智芝饰演同 名电视剧的西施
玉环飞仙髻
将发分六份,一股下垂后再上折成环状,五股向上盘卷成 五个环,中间的环最大,两侧渐小 。 多可至九环
二、拧旋式
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 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这种发式灵活旋 动,很助美姿。 据《采兰杂志》记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中 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 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 蛇髻。” 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 如《八十七神仙图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结鬟式的发式很多, 一般有高鬟、双鬟、 平鬟、垂鬟等几型式, 变化甚多。 左为垂鬟式:云南晋 宁出土青铜器上的女 子发型
飞仙髻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 鬟。据《炙毂子》记 载:“汉武帝时,王 母降,诸仙髻皆异人 间,帝令宫中效之, 号飞仙髻。”多用于 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古代发型与梳妆 ppt课件

古代发型与梳妆  ppt课件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PPT课件
52
PPT课件
53
武则天
•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 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唐朝功臣武士彟yuē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
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
PPT课件
60
• 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李隆基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
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永昌年间(689年)
过继给李旦的长兄孝敬皇帝李弘为嗣,初封临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
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
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
58
PPT课件
59
•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
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 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 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 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 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 帝"。
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PPT课件
62
PPT课件
63
PPT课件
64
• 贵妃醉酒
• 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 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 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 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尤媚浪,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 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 春情顿炽,忍俊不禁。于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频频与高力士、 裴力士二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乃始倦极回宫。20世纪 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 它的非艺术倾向。

唐代仕女图妆容发式PPT课件

唐代仕女图妆容发式PPT课件
104
发式
分初唐、盛唐、晚唐发式。
105
发式
初唐时期发式挺拔、俊朗、简洁,后发展为 以珠翠满头,蓬松高大,且多朝一侧歪斜。
106
初唐发式
回鹘(hu1)07髻
盛唐发式
108
例子体现: “抛家髻” 晚唐 《宫心计》太皇太后 霸气十足 皇者风范
109
例子体现: 晚唐 《宫心计》 太后 相比(太皇太后)之下,霸气欠奉

110
晚唐发式
111
112
唐代女子 发式 小结
唐代女子的发式以发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 脑后,形式十分丰富。
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hu)髻、 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
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 盛唐以后流行高髻,髻式纷繁, 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铀、花等,工艺 精美。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隋唐美女的主 导性标准。
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 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
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 感”倾向。
102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 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 ,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
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 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
唐代妆容发式
主讲:张帆
1
2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 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 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 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 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 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 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时期的妆容PPT课件

唐代时期的妆容PPT课件
贴花钿 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
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 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 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这种梅花妆很快就 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第13页,共26页。
贴面靥
“面靥妆”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也称妆靥。表示月事 来领不能接受”御幸“。以后流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一种妆饰。 通常是用胭脂点染,也有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翠羽等物黏贴而成 。
第9页,共26页。
分解唐代女子上妆顺序
第10页,共26页。
黛眉就是描眉,眉毛的形状有柳叶眉、
画黛眉 吊梢眉等主要是青色或黑色。 描上去更
加妩媚、诱人。
第11页,共26页。
贞观年间(627-
唐代妇画眉样式的演变 649)
景云元年(710) 先天二年-开元二年(713-
麟德元年(664)
714)
总章元年(668)
天宝三年(744)
垂拱四年(688) 天宝十一年(752年后)
如意元年(692) 约天宝-天和初年(约742-806)
万岁登封元年 (696)
约贞元末年(约803)
长安二年(702)
晚唐(约828-907)
神龙二年(706)
第12页,共26页。
晚唐(约828-907)
起源与南朝宋,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 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 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 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
半翻髻
盛唐发式
第19页,共26页。
例子体现: “抛家髻” 晚唐 《宫心计》太皇 太后霸气十足 皇者风范
第20页,共26页。
例子体现: 晚唐 《宫心计》 太后 相比(太皇太后)之下,霸气欠奉。

中国古典发型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典发型PPT演示课件
髻的部位不同,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位于颈背的垂髻; 另一类是结于头顶的高髻。垂髻流行的时期较早,以战国、秦汉时代为主。
高髻则以东汉、魏晋开始流行,至唐宋达到巅峰,变化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从宋末到明清,发髻的高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摆脱华丽炫耀的外衣,逐渐 走向清丽、典雅、庄重的造型。
3
汉朝经典发型——堕马髻
旗头的下面需要辫发盘髻, 盘髻又分单髻与双髻。双髻 通常为未婚女性梳用,即在 头顶左右两端节成长辫然后 盘转成为髻,汉族则称这种 发饰为丫头。单髻多用于已 婚女性。
区别贵族与平民处只是 髻上所插簪饰,贵族女子髻 上装饰颇多而平民女子仅插 木簪。
20
21
22
清代高髻簪花造型→
23
中国古典头饰
一、步摇 步摇则起源于先秦时期,它是附着在簪钗之上的一种既贵重又华美的金 玉首饰。一般是用金银丝编为花枝,上缀珠宝华饰,并有五彩珠玉垂下, 随着步履的颤动,下垂的珠玉也随之摇动,故而得名。
2
古代中国女性的发型风格多样,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充分反映 出华夏人民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温婉端庄的性格特点,以及在 发现美与创造美方面的天份。
中国古代发式上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远古先民的“披发”时期;
二、纺织技术发明后至春秋战国的“辫发”时期;
三、战国至明清的“发髻”时期。历史发髻虽然款式众多,但依人而定,
中国古典发型
展示与制作
1
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 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 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
——《采兰杂志》
图为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的,引领当 时时尚潮流的灵蛇髻。据说她的发髻精 妙无比切难以模仿,成语“巧夺天工” 由此产生。这也是中国古代造型史上最 为经典的一个发型。

古代妆容 PPT

古代妆容 PPT
正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质料,女人们都 用柳枝烧焦后涂正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 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务必先将黛放正在石砚上 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唐代是个民风开放的 时代,当时化妆也是 历代高峰,其中以 “十眉图”独有特 色。
第四步:贴花钿
古时分做花钿的质料非常富余,有用金箔剪裁成 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存心 义的是,以致蜻蜓党羽也能用来做花钿!花钿的 色彩有红、绿、黄等,《木兰辞》中就有“对镜 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外形除梅花状外,还有百 般小鸟、小鱼、小鸭等。
第五步:贴面靥
面靥的施行方法, 通常用胭脂点染; 也有像花钿一样, 用金箔、翠羽等物 粘贴而成。
古代天子诸侯宫内有许多后妃, 当某一后妃月事来临,不能接 受帝王“御事“而又不便启齿 时,只要于面部点一点,女史 (负责安排后妃与帝王伺寝的 主管)见之便不列其名。久而 久之,后妃宫人及舞姬发现面 部点“的”有助于美容,于是 就打破月事界限而随时着 “的”,“的”的初衷功能便 慢慢被美容功能所代替,以至 传于民间。
第七步:涂唇脂(口红
丁香 藿香
洁净 棉花
夏日1天1夜 春秋两季为2天2夜 冬季为3天3夜
热酒 青酒
牛油 牛髓
朱砂
接下来让我们正式了 解古代女子是如何化 妆的吧!
第一步:上妆粉(妆粉最早出现于战国)
妆粉
米粉 铅粉
第二步:涂胭脂
原料是一种喊“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 也可卖腮红使用。后来人们正在这种红色颜料 中加进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密密 的脂膏,今后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第三步:上黛粉(画眉)
魏晋南北朝 文化融合 色彩运用 更加大胆 以瘦弱为美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 风气开放,妇女盛行追求时髦, 女子时兴浓妆艳抹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ppt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ppt




姿






牡头假双桃
丹箍髻螺心

髻髻
的 各 种


这种发型灵活生动又饶有风韵,为神女与未出室的 名贵女流所好用。这种发式变化的形式很多,可拧 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头前,变化生动舒美, 在古代仕女画中尤为多见。唐代的绘画、雕塑与墓壁画皆可见到, 唐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画中,有很 多盘叠的螺髻。据记载;唐长安的妇女好梳盘桓髻 (即螺髻).回,其形高耸而不走落,号为螺髻。在 长安风靡一时,这种“螺髻”主要以盘叠形式作成, 其法是将头发用丝线分股拢结系起,然后采用编、 盘、叠等手法,把发髻盘叠成螺状,放置在头顶或 两侧或前额与脑后,也可随意盘叠各种形式。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
古代人物画的发型甚多,特别是以仕女的发髻造型,变化更是富丽多 姿.上古时代,男女的发髻比较简单,一般用骨簪贯在发顶,用羊毛系 结而挽髻,男女发型皆较简便自然。从记载看,男子成年时则加冠, 女子成年时则挽髻,男人的发髻则被冠、巾,帻、帽、盔等所替用, 女人的发髻则沿着富丽多姿而迅速发展。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头顶,有在两侧,鬟数 也可随意结扎而定,变化很多,可灵活运用。
结鬟式
2.拧旋式
这是汉代末期始创的一种发式,据记载为甄后所刨, 后相互崇向而流行。这种发式的编法是将头发分成 几股,象拧麻花似地把发蟠曲扭转而缠盘在头上。 据记载甄后入魏宫时,宫中有一绿蛇,甄后每日梳 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甄后仿效而梳成为髻,每 天皆因蛇形变化而梳髻不同,因而号为“灵蛇髻” ①。
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在王渔洋之诗赞有 “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盘叠之方法,可作出各式 各样的螺謦。在造型中可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唐代乌蛮髻女子发式,西安 出土唐三彩
回鹘髻
▪ 回鹘髻,是受回鹘族(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妇女的 影响。《新五代史.回鹘传》说:“妇人总发为髻,高 五六寸,以红绢囊之,既嫁,则加毡帽。”
唐·李贤墓壁画 《观鸟扑蝉图》 中的两位宫女, 头上梳的正是回 鹘髻的模样。
回鹘椎髻式
▪ 左:河南洛阳关林出土的唐代三彩 俑
▪ 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赵合德入 宫卷发,号新兴髻,孟光为椎髻。”皆类似于结椎 式,结椎式蕴藉持重,温文尔雅。从商周一直到秦 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延用,其变化甚多。 主要有高椎髻、抛家髻、堕(坠)马髻等几大类。
高椎髻
▪ “高椎髻”其梳编法是 将发拢结于顶,挽成 单椎,耸立于头顶, 据《妆台记》记载: “宋理宗朝宫妃梳高 髻于顶,巍峨高耸, 号高椎髻。”在宋代 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 亦有这种发式。
3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堕马髻(倭堕髻)
▪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 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 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 脑后。
▪ 这是当时最具特色,且历史 上最富生命力的一种发式。 自汉始,直至清代亦有之, 只是历代的形式略有不同而 已。
堕马鬓发式 (脑后)
湖北江陵出土的汉代女子木俑
西安任家坡出土的汉代女子陶俑
虢 国 夫 人 游 春 图 唐 代
都督夫人礼佛图----莫高窟130窟 五代时期供养人
段 文 杰 先 生 临 摹
抛家髻
▪ “抛家髻”其梳编法是在头 顶挽椎成髻,两鬓缓长, 以泽胶贴而抱面。据《唐 五行志》记载“贵妃假鬓 为首饰,曰义髻,僖宗内 人束发甚急为囚髻,唐末 妇人梳发以两髻抱面为抛 家髻”。
▪ 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乌蛮髻
▪ 高而尖的乌蛮髻,是 唐代仕女吸收南方少 数民族妇女发型创造 的。《苗俗纪闻》说 :“妇人髻高一尺,膏 以脂,光可鉴人,婀 娜及额,累叠而锐, 倘所谓乌蛮耶。” 《太平广记》记载唐 代英姿飒爽的女侠红 线,“梳乌蛮髻,贯 金凤钗。”
▪ 唐代乌蛮髻女子发式,西安出土
唐三彩
唐代乌蛮髻
同心髻
▪ 有一种发髻,把头发聚在 脑后、梳理成一个锥形髻 再搭在额前,两鬓抱面, 显得特别俏丽。今人也有 叫它乌蛮髻的,又有叫它 心字形髻的。它或就是同 心髻,借以表现美好的愿 望,《十髻谣》中有说同 心髻:“桃叶连根,发亦 如是。苏小西陵,歌声相 似。”
三、盘叠式
▪ 盘叠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再盘叠在头 顶或两侧,称为“螺髻”。
▪ 在《凝宫词》里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之句,这 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从存世的唐代绘画、墓 壁画中皆可见到。
▪ 永泰公主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皆 类似这种发式。
▪ 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为后妃公主、贵妇 所好,其变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单螺、双螺、百 合髻、盘桓髻等形式。
倭堕髻
▪ 据《事物原始》记载:“孙 寿为堕马髻。”《中华古今 注》也记有“堕马髻惟倭堕 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 汉乐府《陌上桑》形容采桑 女子罗敷的形象为“头上倭 堕髻,耳中明月珠。”
▪ 北魏时期的倭堕髻 (洛阳永宁寺出土陶塑)
唐代的陶俑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右下:湖北武昌45号唐墓出土陶 俑
▪ 戴帷帽、穿襦裙 的妇女(唐三彩 俑,传世实物, 原件现藏上海博 物馆)
▪ 梳回鹘髻、戴 金凤冠、穿回 鹘装的晚唐贵 妇(甘肃安西 榆林窟壁画, 张大千临摹)
倾髻
▪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 分股结椎、倾斜结束 置于头前或头侧,在 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据《晋书》记载: “太元中公主妇女必 缓鬓,倾髻以为盛 饰。”
百合髻
▪ “百合髻”其梳编法是 净发分股盘结,并合 叠于头顶。
盘桓髻
▪ 将发蟠曲交卷,盘叠 于头顶上,稳而不走 落。
▪ 据后唐马缟《中华古 今注》称:“长安妇 人好为盘桓,到於今 其法不绝”。
唐寅 仕女图
四、结椎式
▪ 结椎式的梳编法是发 拢结在头顶、头前、 头后或两侧,然后用 丝绳束缚,盘卷成一 椎、二椎或三椎,用 簪贯住,耸竖于头上。
单螺
▪ 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 股集结,盘叠如螺, 置于头顶上。
▪ 在永泰公主墓、章怀 太子墓壁画中,亦有 此类发式。
永泰公主墓壁画
章怀太子墓壁画
双螺
▪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 分为两大股,盘结双 叠于两顶角,亦名 “双角”。▪ ຫໍສະໝຸດ 髻清晰秀雅。 ▪ 在永泰公文墓壁画中
亦有这类发型。
永 泰 公 主 墓 壁 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