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蕨叶病毒病
防治番茄蕨叶病

防治番茄蕨叶病
张久祥
【期刊名称】《西北园艺:蔬菜》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番茄蕨叶病是番茄病毒病表现症状之一。
常见的有花叶病毒病、蕨叶病
毒病、条斑病毒病三种。
以花叶病毒病发病最高,以条斑型危害最重。
大田生产,往
往三种病害同时发生,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皱缩,顶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有的叶片成条索状,叶肉退化,叶脉成紫色。
中下部叶片微向上卷曲成筒状。
花冠增大,但只看开花不见结果。
条斑型茎叶均可出现症状,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茎上呈暗绿色或黑褐色条纹。
病果呈不规则褐色油渍斑状。
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通过蚜虫传染。
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
田间管理操作不当,也能导致病毒传染。
【总页数】1页(P34-34)
【作者】张久祥
【作者单位】陕西省陇县园艺站 72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12
【相关文献】
1.番茄蕨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J], 王洪梅;李玉霞;史彩荣
2.寿光地区引发设施番茄蕨叶病的原因及防治 [J], 祝海燕
3.河套灌区番茄蕨叶病的识别与防治 [J], 杜社妮;白岗栓;宋耀兴;史吉刚;任志宏
4.番茄疑似蕨叶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J], 郑建秋;卢志军;郑翔;王殿勇;陈敏
5.防治番茄蕨叶病 [J], 张久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茄病毒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毒病发病严重,特别是温室、大棚和老菜区发病更重。
其症状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
花叶型:多发生在中上部叶片,呈黄绿或浓绿色,叶片凹凸不平,有深浅不同的花纹状斑;蕨叶型:多集中心叶或生长的叶片上,叶变的细小、线状或狭条状,有时扭曲;条斑型:多发生在顶端叶片,逐渐向下部叶片扩散,在叶片上形成黄色斑点或斑块,叶缘多向下方卷曲。
叶枯萎,严重时全株死亡。
病毒病主要由蚜虫或汁液通过接触传播。
在此,就给大家讲一讲番茄病毒病防治方法。
一、选用杂种一代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利用激光处理种子,不但能防治毒病,还能促进早熟。
二、尽量不种在烟草、十字花科、瓜类为前茬的地上。
三、增加水肥促进植株生长会减轻受害。
四、及早消灭蚜虫,可以减轻或减少传毒媒介。
五、打尖整枝绑蔓时不要吸烟,要用肥皂水洗手,避免接触传毒。
六、发现病毒株立即拔掉、烧毁或深埋。
七、发病初期,喷洒10倍鲜牛奶也有一定效果。
八、在育苗床里喷65%代森锌、或50%福美锌等含锌药剂的500-600倍液,可以减轻病害。
如何巧治番茄病毒病_番茄病毒病

如何巧治番茄病毒病_番茄病毒病如何巧治番茄病毒病_番茄病毒病在番茄的种植中,番茄病毒病的产生是经常见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特点! 番茄病毒病(Tomato Virus Diseases)是番茄的主要病害。
常见的有花叶病、条斑病和蕨叶病三种,以花叶病产生最为普遍,有些地区条斑病成为威胁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
番茄病毒病还为害辣椒、马铃薯、黄瓜和烟草等。
主要症状和发病条件如下:(1)花叶病田间常见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叶子出现轻微花叶,植株不矮化,叶子不变小,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
另一种番茄叶子有显著花叶,随后新叶变小,叶子细长,扭曲畸形,叶脉变紫,茎顶叶子停止成长;植株矮小,下部多卷叶,大量落花落蕾;果小、质劣,多呈现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2)条斑病多在茎秆中上部产生深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发展,以致病株萎黄枯死。
有时在叶上及叶柄上也出现很多褐色至黑褐色坏死条斑。
病株果实大都变形腐烂,果面布满不规则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斑,群众称“花烂果”,对产量影响极大。
(3)蕨叶病番茄植株黄绿色,中下部叶子卷曲,叶脉紫色,心叶叶肉组织退化,形成纤维线状叶子,全株簇生矮化。
以上三种病毒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前两种主要依靠接触传毒,后一种则依靠蚜虫传毒,但生产上常常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感染,产生综合症状。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
苏抗3号、苏抗4号、苏抗9号、中蔬5号、双抗2号、毛粉802等均高抗病毒病。
防治烟粉虱。
烟粉虱是番茄病毒病的主要传播渠道。
在防治时可在田间悬挂黄板,在大棚通风处使用60目以上的防虫网。
实行轮作。
番茄与不染病的作物实行三年轮作,是防止土壤传毒的有用渠道。
种籽处理。
播种前种籽用清水浸包3-4小时,再在10%磷酸三钠水溶液中浸种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可消灭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烟草花叶病毒(TMV)。
改进种植管理措施。
提早深耕,施足底肥,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带药栽植,促使根系发育,及早发苗,使生育期提前,到高温干旱适于病害流行的时期,植株已基本经过最易染病的生育阶段,而进入比较抗病的成龄期,从而降低发病率。
广西资源县夏季番茄蕨叶型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广西资源县夏季番茄蕨叶型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详细阐述广西资源县夏季番茄蕨叶型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及发病情况和原因,并从选用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土壤消毒、健身栽培、接种病毒疫苗、早期切断虫源、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其防治措施,以供番茄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番茄蕨叶型病毒病;发生;防治;广西资源资源县地处北纬25°48′~26°16′,东经110°13′~110°54′,为广西北部高寒山区。
番茄种植区主要在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资源县溢门岭山坡南麓车田乡及资源镇,海拔600~900m的高寒山区梯田,年日照1 307h,降雨1 761mm,无霜期300d。
年种植番茄面积约800~1 000hm2。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育苗,5月中下旬至6月初定植,7月中下旬至8月初始收,到11月下旬初霜采收结束,生长期长达180d左右。
该县自2003年以来,以种植百利、格雷等进口番茄品种为主,约占种植面积的90%,种植1.95~2.25万株/hm2,产量60~90t/hm2,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
种植已经规模化,并且已通过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
自2003年以来,番茄病毒病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近3年发病严重,尤以蕨叶型为主的病毒病发生严重,个别田块病株率高达38.9%,一般田块病株率在10%~20%,已严重威胁到该县番茄生产。
为此,笔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田间调查,并且进行了防治试验。
1发病症状初发病株顶芽幼叶细长,叶片呈黄绿色,并直立上卷,叶背面的叶脉出现淡紫色,叶肉退化。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株一般明显矮缩,下部叶片叶缘向上卷,上部叶片叶脉扭曲,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或鸡爪状,植株茎杆增粗变脆,腋芽为丛枝状,变短。
早发病病株不能结果,对产量影响大。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蕨叶型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病侵染所致,由蚜虫、粉虱等昆虫传播,汁液也可传染。
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取食传毒,引致番茄发病。
番茄上的这些症状是不同的病毒病引起,不要让可怕的病毒病钻空子

番茄上的这些症状是不同的病毒病引起,不要让可怕的病毒病钻空子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见的有黄化曲叶病、花叶病、条纹病和蕨叶病四种,过去花叶病发生普遍,但近年黄化曲叶病上升为最重要的病毒病害。
番茄病毒病常呈现复合侵染的情况,往往在同一颗植株上出现几种不同的症状。
下面我就常见的这四种病害做下简要介绍,以供农友参考。
1.黄化曲叶病。
发病植株严重矮化或停滞生长,节间显著变短,无法正常生长,心叶严重皱缩、簇状,新叶片变小变厚,叶片有褶皱,边缘向上卷曲并呈鲜黄色,叶尖端弯曲成钩状,叶质脆硬,植株上部叶片症状比较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
枝条直立呈丛簇状,植株顶部形似菜花;番茄植株在开花前感染病毒,常造成花蕊脱落,结果稀少,果实偏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或果实不能转色,僵硬,商品性差,严重时造成植株绝产。
病因提醒:除烟粉虱传毒外,可经嫁接传播,但不能经机械摩擦或种子传毒。
烟粉虱获毒后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给下一代。
南方地区气温较高,拱棚等保护地栽培也很普遍,烟粉虱周年发生和传毒。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烟粉虱在北方能够安全越冬并周年发生,成为导致番茄黄化曲叶病在北方保护地和夏季露地番茄发生严重的重要原因。
1-4月份,日光温室内温度温差越大,感病几率越高。
2.花叶病和条斑病①花叶病:田间常见的症状有两种,一种是轻微花叶或微显斑驳,叶片平展、大小正常,植株不矮化、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另一种是明显花叶或称重花叶,叶片凹凸不平,扭曲畸形,叶片变小,新生叶上花叶症状尤为明显,植株矮化,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②条斑病:可侵染茎、叶和果实,形成条形坏死斑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亦称条纹病。
叶片发病,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花叶症状。
茎部发病,植株茎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扩大,植株主茎上的黑色枯斑由上向下蔓延至 20-30厘米时,病株往往整株枯萎死亡。
番茄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微现花斑。
2.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及种子处理
播 种 前 先 用 清 水 浸 泡 种 子 3~4 小
时,再放在 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
浸种 20~30 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
洗干净,催芽播种。
(2) 定 植 前 防 病
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移 苗 时 用 10% 的 磷 酸 三 钠 洗 手 消
播 2~3 粒种子后覆细土。条穴
播,是在行内按株距开 4~5 厘
米长的浅沟,点水,而后将种
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播种
后覆盖地膜,2 片真叶显露,
及时破膜露苗。破膜应扎小
洞,以能掏出苗为宜,地膜破
口处用土压牢。在 2 片和 5 片
真叶时分别间苗一次。其他管
理同育苗移栽。
(本栏编辑:董明远)
新农村 2018.4 27
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危害
重,难防治,在露地栽培中一定要
毒病有花叶病、条纹病、蕨叶病。
1.病毒病症状
多发生在嫩叶上。发病时,叶片呈
现浓淡、绿黄相间的花叶,叶片凹
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卷曲皱缩,落
花落果,果小质劣,有时果实呈花
脸状。
(2) 条纹病
病株上部叶片呈
花叶症状,植株茎秆上、中部初生
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
形,果面散布不规则的褐色凹陷坏
识别与防治
(1) 花叶病
色下陷的油浸状坏死条斑。病果畸
理光复印社 ( 113000
) 徐 锐
辽宁抚顺市新抚区盘南路南花园街
加强此病的识别和防治。常见的病
番茄病毒病的
实用技术·种植技术·
死斑。
番茄病毒病防治六要点

番茄病毒病防治六要点番茄病毒病常见的有花叶病、条斑病和蕨叶病三种。
塑料大棚秋番茄发病较重。
一、症状及发病条件花叶病表现在叶片上为浓绿和淡绿相同的花斑,叶皱缩、畸形,病株顶端伸展不开。
本病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由接触传染和土壤传播,蚜虫不传毒。
条斑病是在茎、叶、叶柄和果柄上形成黑褐色长条形坏死斑,蔓延扩大后,病株萎黄枯死。
病果畸形,果面有不规型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斑。
本病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轻型花叶病毒混合侵染,造成复合性病毒。
蕨叶病的症状,初期顶芽幼叶细长,叶片十分狭小,螺旋形下卷。
病株明显矮缩,下部叶片边缘向上卷起,严重的卷成管状,中部叶片微卷,上部叶片细小成蕨叶状。
本病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由蚜虫传播。
番茄花叶病和条斑病主要是由汁液传染,所以在管理操作中如分苗、定植、绑蔓、打杈等能导致病、健植株相互摩擦增加汁液传染机会,会使发病严重。
蕨叶病由蚜虫传播,在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有利蚜虫的大量繁殖和有翅蚜迁飞传毒,病害发生严重。
土壤排水不良,土质瘠薄、追肥不及时,花叶病发生较重。
土壤中缺钙、钾等元素,能助长花叶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1.选栽耐病品种。
如强丰、弗洛雷德、中蔬四号等较耐病。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再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6小时以上,再催芽播种,可以除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烟草花叶病毒。
3.采用银灰反光膜避蚜防病。
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无化学污染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大棚番茄采用小高垅栽培,用银灰反光膜做地膜覆盖。
大棚四周通风口处挂银灰反光膜条,条宽l0厘米,条距10厘米。
在做法上,银灰地膜和银条地膜都要在幼苗出土前用上,如能在大棚边缘和苗床周围喷些杀蚜药剂,将会提高防治效果。
4.钝化剂的使用。
一些钝化剂对烟草花叶病毒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如1:(10~20)的黄豆粉或皂角粉水溶液,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整枝、打杈时喷施,对防止操作时的接触传染有效。
番茄病毒病详解【优质参考】

*是番茄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几乎所有 番茄产区都有病毒病。
*一般发病造成减产30%,严重地块甚至 绝收。
严选内容
1
番茄病毒病的症状
田间症状主要有6种: *花叶型 *蕨叶型 *条斑型 *巨芽型 *卷叶型 *黄顶型
以前三种症状最为普遍,其中以条斑型
危害最大,其次为蕨叶型。
严选内容
2
番茄病毒病-花叶型症状
*定植时苗龄过小,幼苗徒长,或栽后接连灌
水,或果实膨大期缺水,发病也较严重。
严选内容
78
番茄病毒病发病条件-土壤
*土壤中缺钙、钾,能助长花叶病的发生。
*条纹病在黏重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中能较长 期的保存毒力。
*在自然情况下,幼嫩植株发病由带毒土壤接 触摩擦引起,特别当移栽后不久幼苗的嫩叶与 带毒土壤接触时更易引起传染。
*体外保毒期:3-4天,不耐干燥。
*复合侵染性:与其它病毒混合侵染会出现
条斑或花叶症状,表现出多种症状。
严选内容
66
黄瓜花叶病毒(CMV)的致病性
CMV有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北京报道有4 个株系:
*轻花叶株系
*重花叶株系(优势株系)
*黄化花叶株系
*坏死株系
严选内容
67
马铃薯X病毒特性(与TMV混合侵染引致条纹病)
*汁液也可传染,种子和土壤都未发现有
传病的现象。
严选内容
75
病毒病(示接触传播)
严选内容
76
番茄病毒病发病条件-气象因素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发展与气温关系密切。
*花叶病:适宜温度为20℃, 温度增高趋向
隐症。
*条纹病: 与降雨量有关,降雨量大病害发
生重,这是由于阴雨造成土壤湿度大,地面板 结,土温降低,影响番茄的根系发育,从而使 植株抗病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番茄蕨叶病毒病
主要在秋季发病,偶尔春季发病也较重,病株率可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
[症状]此病多在苗期至开
花期发生较重,病株表现不同
程度的矮化,顶部叶片细长,
不扩展,筒状卷曲。
严重时枝
芽丛生,呈螺旋状下卷,或叶
肉退化,叶片成纤细扭曲线
状。
中、下部叶片向上卷,重
者亦卷成筒状,节间短缩。
病
轻时植株黄化矮缩,花冠加厚
成巨型花,结果小或畸形。
重
病株花蕾未打开即坏死,随病
害发展,中下部枝叶逐渐坏死
枯焦。
[发病规律]樱桃番茄种子不带毒,在病残体上病毒不能存活。
病毒主要在活的寄主体内越冬。
冬季温室芹菜、番茄、黄瓜及老根菠菜、多年生杂草、十字花科蔬菜种株为病毒的主要越冬寄主,翌春越冬寄主上的病毒成为田间传播的最初毒源。
发病后由多种蚜虫取食传播,使病害发展蔓延。
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增殖,也有利于蚜虫繁殖活动和传毒,因而高温干旱病害严
重。
此外,管理粗放、田间地头杂草丛生、种植地块靠近老根菠菜和十字花科采种地等毒源或蚜源作物时,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1.种植前彻底铲除田问及四周杂草,适当远离老根菠菜和十字花科蔬菜采种地块。
2.秋茬种植,注意适当晚播,最好直播,采用防雨棚、覆盖遮阳网防晒降温,播种后勤浇小水,或地面覆草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湿润。
3.露地种植田边种植高秆作物,或田间适当问作玉米、架豆等遮荫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和种植引诱蚜虫喜食植物以减轻发病。
4.加强病害预防,温室可张挂镀铝聚酯反光幕,秋棚可挂银灰塑料膜条避蚜,也可采用防虫网防止蚜虫等传毒害虫传入。
5.必要时在苗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喷施复合叶面肥,抑制发病,增强植株抗病力。
同时注意防治
蚜虫等传毒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