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合集下载

重庆工学院重点学科介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重庆工学院重点学科介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U n
维普资讯
重 庆 工 学 皖 重 点 学 科 介 绍
; i 量 技 市 及 仪 器 |  ̄计 l t
重 庆 工 学 院 测 试 计 量 技 术 及 仪 器 学 科 作 为 学 校 重 点 建 设 的 学 科 之 一 ,2 0
成 l 重 庆Βιβλιοθήκη 工 学 院 首 批 硕 士 学 位 授 予 点 ,2 0 年 成 为 重 庆 市 重 点 学 科 。 经 过 洵 06
的 高 素 质 教 学 科 研 队 伍 。 目 前 该 学 科 共 有 教 学 科 研 人 员 3 人 , 其 中 教 授 1 人 0 5
教 授6 ,博 士 l 人 , 硕 士 l 人 。 拥 有 重 庆 市 学 术 技 术 带 头 人 和 后 备 学 术技 人 O 6
头 人3 ,重 庆市 优 秀 青 年 骨干 教 师5 。 人 人
年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 该 学 科 已 在 师 资 队 伍 、 实 验 基 地 、 科 学 研 究 等 方 面 确 立 己的 学科 优势 ,并 形 成 了特 色 鲜 明 和优 势 明 显 的 学科 研 究 方 向 。
雄 厚 的师 资 力量
测试 计 量 技 术 及 仪器 学科 已 形 成 一 支职 称 、学 历 、年龄 及 专 业 结 构 搭 配
发 展打 下 了 良好 的基 础 。
维普资讯
计 算 机 辅 助 测试 技 术 与智 能 传 感器 方 向是 将 动 态 测试 、 自动 控 制 、计 算机 技 术 等融 为 一体 的 交 叉 信 息 学 科 方 向 ,已 在 制 造 业 、 国 防 、 智 能 传 感 器 等 许 多 领 域 获 得 成功 应 用 。 远 程 溯 控 与信 息 处 理 方 向 的形 成将 填 补 本 地 区 的 空 白 。该 方 向瞄 准光 纤和 红 外 技 术 的 世 界 前沿 , 集 网络 技 术 、 现 代 光 学 、信 号 与 信息 处 理 、 计 算 机 、生 物 化 学 于 一 体 ,培 养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强 、 符 合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趋 势 、 社 会 急 需 的 综 合 型 人 才 同 时 ,该 方 向 的 研 究 将 改 良 目前 重 庆 市 乃 至 于 西 部 地 区 传 统 产 业 落 后 ,仪 器 简陋 、效 率 低 、精 度差 的 局 面 ,为 重 庆 市 乃 至 全 国企 业信 息化 和 用 信 息技 术提 升 传 统 产业 作 出贡 献 。 现 代 光 电子 检 测 技 术 及 其 应用 研 究 方 向 是 将 信 号与 信 息 处理 技 术 、计 算 机 技 术 应 用 于 光 电 信 号 与 信 息 处 理 及 其 系 统 的 交 叉 信 息 学 科 方 向 , 已在 光通 信 、 光 电 仪 器 系统 、 智能 传 感 器 、烟 草 行 业 、机械 制 造 等 许 多领 域 获 得 成功 应用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内容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内容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内容1. 介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是测试计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测试计量工作的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理解测试计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种测试计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基本的测试计量实验;•熟悉测试计量仪器的校准和验证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测试计量技术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测试计量技术基础•测试计量技术的概述•测试计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测试计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测试计量技术的分类3.2 测试计量仪器•常用测试计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多用途测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电子测试仪器和光学测试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3 测试计量实验设计•测试计量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常用测试计量实验方法和技术•测试计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测试计量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应用3.4 测试计量仪器的校准和验证•测试计量仪器校准的目的和意义•测试计量仪器校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校准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测试计量仪器的验证方法和步骤3.5 测试计量技术问题分析与解决•测试计量技术问题的类型和特点•测试计量技术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常见测试计量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案例分析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则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 参考教材•《测试计量技术导论》•《测试计量仪器原理与应用》•《测试计量技术实验指导书》7. 总结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是测试计量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扎实的测试计量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测试计量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装备领域,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设备制造等工作。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LC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电机学实验、电机控制课程设计、电气工程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子电路基本技能实习、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可编程器件及数字系统、电气技术基础综合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属仪器科学与技术中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涉及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精密机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新型学科,并与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紧密联系并相互支持。

本学科的研究范畴是:研究获取客观世界信息与处理的方法及工具。

其发展方向一是测量范围向两端延伸,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向动态、实时在线、遥控、多功能、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现代测试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测试试验、在线检测技术、现代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值计算方法、VC编程、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虚拟仪器、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随即信号分析与处理、弱信号检测、计量学基础、传感器工程车辆测试技术及仪器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中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开展关于车辆动态测试与分析技术、动态性能评价、动态测试原理与方法、专用测试仪器开发、车辆故障智能化诊断、结构模态分析、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新技术研究及其设备仪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车辆检测车及检测线等方面的的研究、研制开发工作。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代码:0804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了解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前沿,能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精密光电计量测试技术、2.先进传感技术及其应用、3.微纳计量技术、4.精密科学仪器技术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PI05101★高等工程数学★(4) PI05202★信息光学★(3)PI05210 先进传感器技术(3) PI05216 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3)PI05217 测量误差分析(3) PI05701 先进仪器技术实验(2)专业课:PI04201 实用工程软件(3) PI05201 现代控制工程(3)PI05203 微系统技术基础(3) PI05204 工程中的有限元法(3)PI05211 振动理论与应用(3) PI05212 纳米技术基础(2)PI05213 微细加工技术(2) PI05214 微光学(2)PI05215 现代仪器光学(2) PI05218 时间序列分析与系统建模(2)PI05219 优化设计(2) PI05220 机械故障诊断学(3)PI05221 新概念机器人技术(2) PI05222 现代制造系统导论(3)PI06201 现代仪器科学理论与技术进展(2)PI06202 学科进展综述(2)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置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置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置一、引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在各个行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不少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本文将介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思路和具体内容。

二、课程设置思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

主要思路如下:1.系统性学习: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测试计量知识体系。

2.实践操作: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试计量仪器的使用和常见故障排除。

3.学科交叉: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如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以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核心课程设置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设置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心课程:1.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电路分析、信号处理、仪器校准等内容。

2.物理测量技术:学习物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传感器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仪器选择等内容。

3.计算机测试技术:介绍计算机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软件测试、硬件测试、自动测试系统等内容。

4.测试计量仪器原理与应用:学习各种测试计量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故障排除。

5.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校正、数据分析等内容。

6.测试项目管理:介绍测试项目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包括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结果评估等内容。

四、选修课程设置除了核心课程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还设置了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选修课程的设置应与核心课程相结合,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排名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排名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长春工业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东北电力大学 --自动化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大庆石油学院 --电子科学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华东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上海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上海理工大学 --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华侨大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厦门大学 --机电工程系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广东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河南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本专业开通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南开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南开大学 --泰达应用物理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资源与信息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天津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河北大学 --质检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燕山大学 --车辆与能源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河北科技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太原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研究所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辽宁大学 --物理系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沈阳工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吉林大学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技术与计量仪器

测试技术与计量仪器

测试技术与计量仪器1. 概述测试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技术手段,它能够验证产品、系统或过程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计量仪器作为测试技术的重要工具,通过测量、监控和分析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介绍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计量仪器的分类及应用。

2. 测试技术的原理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验或观察来收集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测试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测试、采样测试和观察测试。

2.1 实验测试实验测试是通过在受控条件下对对象进行操作和观察,以获取数据和信息。

实验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测试的目标、方法和计量仪器。

2.准备测试样本:选择符合要求的测试样本,并确保其能代表被测试对象。

3.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测试可以在受控环境下进行,能够提供相对准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2.2 采样测试采样测试是通过对被测试对象进行采集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测量和分析。

采样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无偏随机采样、分层采样等。

2.进行采样:按照采样方法对被测试对象进行采样,获得样本。

3.测量样本: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测量,获取数据和信息。

4.数据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推断整体对象的性能和可靠性。

采样测试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取数据,但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2.3 观察测试观察测试是通过观察对象的行为和现象,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观察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观察目标:明确观察的范围和目标。

2.开展观察:对对象进行观察,记录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3.数据整理:对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4.结果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观察测试相对简单和方便,但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3. 计量仪器的分类与应用计量仪器是测试技术中常用的工具,根据其测量原理和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机械测量仪器机械测量仪器是利用机械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摘要:本文将介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会介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重点讨论各种仪器的应用领域。

接下来,我们会深入探讨测试计量技术的概念和方法,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计量技术。

最后,我们会介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1. 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1 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控制或实验的工具。

它们通常基于物理、化学或电子原理工作。

常见的仪器有温度计、压力计、电压表等。

1.2 仪器的分类根据测量原理和用途,仪器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类别: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力学仪器等。

每个类别中又包含多种具体的仪器。

2. 仪器的应用领域不同类型的仪器在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医疗仪器:医疗仪器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X射线机、心电图仪等。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仪器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如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等。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仪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气候条件,如空气质量监测器、温湿度计等。

3. 测试计量技术的概念和方法3.1 测试计量技术的概念测试计量技术是用于测量和评估物理量的方法和技术。

它涉及到测量设备的选择、校准、误差分析等过程。

3.2 常用的测试计量技术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试计量技术:•校准技术:校准是一种将测量设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并确定偏差的过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有用信息的过程,常用工具有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4.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仪器原理和分类•测试计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校准技术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测试计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级学科中文名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
二级学科英文名称: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s
一、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电子、计量测试及控制、光学、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实践技能,具备独立从事计量测试理论的研究、动态测试系统的设计及动态数据的处理、仪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可在工农业、电子、交通、教育、医疗、技术监督等行业从事精密测量、测试及控制系统设计、仪器仪表、计量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机器视觉及测量,基于网络的虚拟技术及仪器,计量测试信息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动态测试技术与应用,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网络测试与控制,生物医学中的测试计量技术等。

本学科在测试理论和技术、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开发方面具有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视觉及测量,计量测试信息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动态测试技术与应用,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等。

1.机器视觉及测量
以光电技术、图像处理及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图像测量技术,研究图像信息的获取、校正、处理和测量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业、交通运输、军事装备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技术问题。

2.计量测试信息数据采集、传输与管理
主要研究计量测试信息的采集、传输与管理技术,并探索新的测量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3.动态测试技术与应用
集机械、光学、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于一体,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利用现代检测技术,研究动态测试与控制、系统在线检测、设备故障智能诊断等。

4.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
以现代测控理论、传感器技术、虚拟技术、智能仪器、网络与计量测试技术为基础,研究智能仪器与自动化装置的设计与开发、测控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按照《河南科技大学关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10]5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遵循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组织好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做好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以下简称中检)、评审与答辩等环节的组织工作,并严格把关。

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1.5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5年。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期毕业,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选课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所修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具体学分分配情况见下表。

硕士生学分要求分配表
学 位 课非学位课
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学分要求34≥8≥12硕士生可根据论文工作的需要,经导师同意后选修培养计划之外的课程,取得的成绩和学分可列入成绩总表,但不作为规定的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应补修录取专业2-3门本科生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由导师确定,并应在培养计划中列出。

补修课程通过自学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入学分。

学位课必须考试,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非学位课可以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考核,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

取得及格及其以上成绩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重选择有重要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论文的研究内容。

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1.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内容研究工作。

论文工作过程中应实施中检工作,中检通过后方可继续培养工作。

2.学位论文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有新见解或新成果。

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语言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

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学风。

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有实验研究和验证。

硕士生在学期间一般应阅读较多的有关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数量和格式应符合学校相关规定。

学位论文必须采用学校规定或认可的格式撰写。

3.硕士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申请答辩之前还应达到学校规定的在学研究成果要求。

学位论文完成后需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查,文字复制比小于30%时,可正常进行,文字复制比在30%-50%之间的,应写出书面情况说明,文字复制比大于50%时,应推迟答辩。

4.学位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一般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盲审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校外专家。

通过评阅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1-2名校外专家。

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5.提前完成论文,并满足学校的相关规定者,经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和研究生处审批后可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设置
课 程类
别课 程 名 称
学时学分
开课学

考核
方式
任课
教师
开课单位
课程
代码
学位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5421
考试
盛辉
政治与社
会学院
0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3612罗子俊
政治与社
会学院
00000002第一外国语:英语18041-2
陈莉莉/郑书
云等
外国语学

00000003







计算方法4021殷正伟
数学与统
计学院00000004矩阵分析4021尚有林
数学与统
计学院00000005数理统计4021高钢锤
数学与统
计学院00000007现代测试理论及
应用4021
郭爱芳/李
云峰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1现代控制理论4021
杨建玺/李
阁强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2学位课学分小计 17




复变函数30 1.52
考试
/
考查
陈金兰
数学与统
计学院00000009科技论文写作与
文献检索30 1.52秦长江图书馆00000013 DSP技术及应用30 1.52
张洛平/贾
晨辉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1 VHDL语言及应用30 1.52
任德志/王
程远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2测试计量技术及
仪器专题讲座30 1.53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3电路设计及仿真4022
尚振东/王
恒迪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4机器视觉测量技
术及应用4021
徐巧玉/李
云峰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5基于FPGA的嵌入
式系统设计30 1.52
任德志/赵
书尚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6嵌入式微处理器
及接口技术30 1.52
王恒迪/尚
振东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7数学建模方法4021马文锁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8网络技术及应用30 1.52
徐巧玉/李
云峰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09误差理论与精度
规范设计30 1.52
武充沛/徐
巧玉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0新型传感器原理
及应用30 1.52
王程远/尚
振东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3虚拟技术及仪器4022
王恒迪/尚
振东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4
仪器精度理论4021李云峰/武
充沛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5
智能控制系统及
应用30 1.52尚振东/王
程远
机电工程
学院08040216
非学位课学分小计 26.5总学分合计4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