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测试技术》第1章

合集下载

江苏开放大学《测试技术》形考作业一

江苏开放大学《测试技术》形考作业一

我的课程>测试技术>第3章测试系统的特性形考作业1(占形考20%)作业详情老师点评:答案解析:深海探测器应用到了超声波传感器2以下哪项不属于测试技术的内容客观题满分:3分得分:3分A信号显示B测量方法C测量原理D数据处理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答案解析:测试技术的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数据处理3在AGV自动送货车中,红外线色彩传感器主要用来做什么?客观题满分:3分得分:3分A判断物品所在位置和距离B判断速度快慢控制运动轨迹D货品识别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答案解析:在AGV自动送货车中,应用的传感器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判断建筑物内人和物所在位置;红外线色彩传感器控制运动轨迹;条形码传感器用于货品识别4在工业生产线在线检测中,用来检查零件的尺寸,判断是否有缺陷的传感器是哪个?客观题满分:3分得分:0分A液位传感器B光电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正确答案:B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答案解析:在工业生产线在线检测中,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查零件的尺寸,判断是否有缺陷,并能够进行零件的识别和精准定位装配。

5以下对光纤传感器的说法错误的是哪项?客观题满分:3分得分:3分A可将被测对象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光信号的传感器B能够实现多种物理量的测量不适用于高电压、强电磁场干扰的场合D属于新型传感器正确答案:C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答案解析:光纤传感器属于新型材料传感器,它可以实现位移、压力、速度、液位、流量、温度、电压、电流等多种物理量的测量,适用于高电压、强电磁场干扰的场合。

6客观题满分:3分得分:3分A时移B频移C相似D对称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答案解析:通过傅氏变换的性质可得7复杂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客观题满分:3分得分:3分A离散的B连续的Cδ函数Dsinc函数正确答案:A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答案解析: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

8如果一个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则该信号的频率成分是()。

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其基本概念.ppt

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其基本概念.ppt

稳定性考核方法:在一年内每隔一定时间,对同一核查标准或稳定的 被测计量器具测量一次,每次测量n(n>6)个观测值,共测量m次,通 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得到稳定性指标Sm,要求Sm<uc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指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条件下,测量条件不变,计量标 准对同一被测量重复进行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重复性考核方法:选择一个稳定的计量器具作为被测量,连续测量 n (n>6)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S,要求S<2/3uc。
计量基础知识讲座
主讲:梅利江 中国船舶工业武汉综合计量测试检定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常用的计量学术语 测量误差、准确度和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计量法律法规知识 量和单位
第一章 常用的计量学术语
1、测量: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有时也称计量
估计值。
8、测量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9、测量不确定度:

用于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 相联系的参数。
测量不确定度可以是标准偏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平的
区间的半宽度。
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以用测量结果
15、稳定性和重复性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 供的相近示值的能力。

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相同的测量设备、相同 的地点、短时间内重复。
测量重复性可以用示值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_测试技术.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_测试技术.

被测量
y f ( x1 , x2 xn )
直接测量值
天平
热量表
3 .组合测量:被测量不能通过直接测量或间接 测量得到,而必须通过直接测量的测得值或 间接测量的测得值建立联立方程组,通过求 解联立方程组的办法才能得到最后结果。
公式: f1 ( y1 , y2 ym , x11 , x21 xn1 ) 0
除了以上分类方法以外,还可分为精密测量与工程测 量、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本地测量与远地测 量等。
按测量数据是否需要实时处理分类:在线测量,离线 测量
4.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①被测量本身的特性; ②被测量的准确度; ③测量环境; ④现有测量设备等。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测量仪表和正确的 测量方法。
4.测试
是测量和试验的全称。
5.检测
是检验和测量的统称。是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指定 的技术性能指标(判定是否合格)。
第一节 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二.测试技术的作用和任务
1.作用 它是决定制造水平的因素之一。(没有测 试,就没有科学 。)
2. 任务(四个方面): 1,对产品的模型试验或现场实测,为产品质量和性能提 供客观的评价; 2,通过对设备或零件的参数实测,升级和改善产品质量; 3,通过测试技术验证新的科学规律; 4,通过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控、 产品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等等。
表达式:
L=X/U
标准量(测量单位)
说明:①标准量应是国际或国家公认的。 ②采用的方法或仪器需经验证。
2.测量方法分类
按测量手段分类: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组合测量法 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微差式测量法 按测量敏感元件与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接触式测量法,非接触式 测量法 按被测对象参数变化快慢分类:静态测量,动态测量 按测量系统是否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分类:主动式测量法,被动式 测量法 按测量数据是否需要实时处理分类:在线测量,离线测量 按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分类:精密测量,工程测量 按测量时测量者对测量过程的干预程度分类:自动测量,非自动测 量 按被测量与测量结果获取地点的关系分类:本地(原位)测量,远 地测量(遥地) 按被测量的属性分类:电量测量和非电量测量 按被测量的属性分类:电量测量和非电量测量。

《计测技术》2023年第43卷总目次

《计测技术》2023年第43卷总目次

《计测技术》 2023年第43卷总目次*计测技术2023年第43卷总目次人物专访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主席温南·洛(Wynand Louw)专访…………………………………………本刊编辑部(6−1)综合评述高深宽比微结构深度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吴岳松,王子政,孙新磊,武飞宇,霍树春,胡春光(1−3)过焦扫描光学显微测量技术综述………………………………石俊凯,李冠楠,霍树春,姜行健,陈晓梅,周维虎(1−18)表面微 / 纳米计量中的光学测量方法综述…………袁琳,郭彤,郭心远,祝敏豪,万一夫(1−30)共焦三维超精密测量技术研究进展…………………黄向东,孙壮,段剑秋,王伟波(1−48)多层微纳薄膜的高精度检测技术进展………………祝源浩,董佳琦,宋有建,胡明列(1−58)微结构三维形貌无损检测的双波段显微干涉技术……………霍霄,高志山,袁群,郭珍艳,朱丹(1−70)大量程高性能光栅位移测量技术………刘林,刘兆武,于宏柱,王玮,姜岩秀,姜珊,孙宇佳,金思宇,梁旭,巴音贺希格,李文昊(1−81)激光干涉仪在纳米测量中的典型应用…………………………………李强,任冬梅,朱振宇,李华丰,王霁,段小艳(1−91)主动光钟研究进展…………………张佳,史田田,缪健翔,陈景标(3−1)双光梳光谱测量技术………………………………汤璐璐,顾澄琳,罗大平,邓泽江,潘海峰,李文雪(3−17)基于囚禁离子的微波频标研究进展…………………………秦浩然,张建伟,王力军(3−29)可搬运光钟研究进展及展望……………………………潘多,刘天宇,陈景标(3−43)芯片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钟………………………………………………陈杰华(3−53)基于量子关联的显微成像研究进展…………………………………朱孝辉,梁小茜,谭威,黄贤伟,白艳锋,傅喜泉(3−60)量子关联成像及其雷达应用研究……………孙帅,何林贵,陈鹏,鲍可,刘伟涛(3−75)量子外差精密测量及微弱信号感知技术综述…………关策,张子静,岑龙柱,王志远,赵远(3−91)原子磁力仪在异常作用力及类轴子暗物质探测中的应用………………………赵一心,刘曦屿,于东睿,肖伟,彭翔,吴腾,郭弘(4−1)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的磁测量技术…………靖克,谢一进,蓝子桁,荣星,杜江峰(4−15)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传感研究进展……………………………温棚宇,龙桂鲁,王敏(4−33)量子精密测量参数估计优化研究进展……………………………………肖太龙,曾贵华(4−44)法拉第滤光器在法拉第激光器领域研究进展……………………王志洋,史田田,刘子捷,史航博,秦晓敏,关笑蕾,卢子奇,陈景标(4−61)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传感技术………………………陈雪花,丛楠,罗文浩,张笑楠,王彦华,魏小刚,杨仁福(4−83)多自由度压电纳米定位平台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齐思宁,李强(6−8)浮动元件壁面剪切应力传感器研究进展…………付政伟,杨水旺,张琦,苏一鸣,张洁(6−20)理论与方法叠焦三维显微视觉测量聚焦评价算法研究……………………………………吴昂,卢荣胜(1−102)双差动快速结构光显微测量方法和系统………………………………唐燕,韩陈浩磊,冯金花,全海洋,王建,胡松(1−112)基于光谱干涉椭偏法的薄膜厚度测量………………………张金旭,陈家扬,吴冠豪(1−122)基于色散共焦原理的内径测量技术研究……刘汉戈,闫钰锋,唐卫,韩佳昊,潘国涛(1−128)*括号中,一字线前为期号,一字线后为页码。

贾民平《测试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贾民平《测试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测试技术第一章 习 题(P29)解:(1) 瞬变信号-指数衰减振荡信号,其频谱具有连续性和衰减性。

(2) 准周期信号,因为各简谐成分的频率比为无理数,其频谱仍具有离散性。

(3) 周期信号,因为各简谐成分的频率比为无理数,其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和收敛性。

解:x(t)=sin2t f 0π的有效值(均方根值):解:周期三角波的时域数学描述如下:(1)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展开: ,式中由于x(t)是偶函数,t n 0sin ω是奇函数,则t n t x 0sin )(ω也是奇函数,而奇函数在上下限对称区间上的积分等于0。

故=n b 0。

因此,其三角函数展开式如下:其频谱如下图所示:⎪⎪⎪⎩⎪⎪⎪⎨⎧+≤≤-≤≤-+=)(202022)(00000nT t x T t t T A A t T t T A A t x ⎰-=2/2/0000sin )(2T T n dt t n t x T b ω∑∞=+=1022cos 1421)(n t n n t x ωπ∑∞=++=1022)2sin(1421n t n nπωπ(n =1, 3, 5, …)(2)复指数展开式复指数与三角函数展开式之间的关系如下:0 ωI m C nω0 3ω0 5ω0 -ω0 -3ω0 -5ω0 A (ϕ 虚频谱单边幅频谱 单边相频谱解:该三角形窗函数是一非周期函数,其时域数学描述如下:用傅里叶变换求频谱。

000 ωω0 3ω0 5ω0 -ω0 -3ω0 -5ω0⎪⎪⎩⎪⎪⎨⎧≤≤-≤≤-+=20210221)(00T t t T t T t T t x ⎰⎰---∞∞-==2/2/2200)()()(T T ft j ftj dte t x dt et x f X ππ双边相频谱解:方法一,直接根据傅里叶变换定义来求。

方法二,根据傅里叶变换的频移特性来求。

单边指数衰减函数:根据频移特性可求得该指数衰减振荡函数的频谱如下:⎩⎨⎧≥><=-0,000)(t a e t t f at 220)(10)()()(ωωωωωωωω+-=+=∞+-⋅=⋅==----∞-∞∞-⎰⎰a j a j a j a ee dt e e dt e tf F tj at tj at t j 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a j a j a j a j j j a e dt e e j dte e je dt e t e dte t x X t j j a t j j a t j j a t j t j t j a t j at t j 2])(1)(1[2])()[)(2sin )()(220200000)(0)()(0)(00000000+-+=-+-++=-++-=-⋅=⋅==∞-+-∞-+-++-∞-+-∞--∞-∞∞-⎰⎰⎰⎰解:利用频移特性来求,具体思路如下:当f0<f m时,频谱图会出现混叠,如下图所示。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产生粗大误差的一个例子 雷电产生尖峰干扰
2.系统误差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 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 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凡误差的数值固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者,均属于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可 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或引入修正值的方 法计算修正,也可以重新调整测量仪 表的有关部件予以消除。
技术
2018/7/27
20
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智能机械手
2018/7/27
21
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单片机芯片
2018/7/27
22
6.发展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区域网与上位机
2018/7/27
23
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结构
传感器在总体上呈现出多功能、微型化、数 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将 在第十三章检测系统的综合应用详细学习。
二、误差产生的性质:
1.粗大误差 明显偏离真值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叫过失 误差。粗大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及 电子测量仪器受到突然而强大的干扰所引起的。如 测错、读错、记错、外界过电压尖峰干扰等造成的 误差。就数值大小而言,粗大误差明显超过正常条 件下的误差。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
2018/7/27 40
2、相对误差及精度等级
几个重要公式: 绝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 满度相对误差 准确度(精度) Δ = A x –A 0
100% Ax
x
m 100% Am
S Δm 100 Am
3、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和基本误差表
等级
0.1 0.2 0.5 1.0 1.5 2.5 5.0

测试技术章节习题(附答案)

测试技术章节习题(附答案)

各章节习题(后附答案)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一)填空题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

这些物理量就是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 ,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信号和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 、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b ,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 )(三)简答和计算题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ϕ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Tt T t t t x ||0||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ω的频谱。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一)填空题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21)(+=ωωj j H ,输入信号2sin)(t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224.141n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和 。

《测试技术》贾平民课后习题答案

《测试技术》贾平民课后习题答案

解:(1)瞬变信号-指数衰减振荡信号,其频谱具有连续性和衰减性。

(2)准周期信号,因为各简谐成分的频率比为无理数,其频谱仍具有离散性。

(3)周期信号,因为各简谐成分的频率比为无理数,其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和收敛性。

解:x(t)=sin2t fπ的有效值(均方根值):2/1)4sin41(21)4sin41(21)4cos1(212sin1)(1000022=-=-=-===⎰⎰⎰TffTTtffTTdttfTdttfTdttxTxTTTTrmsππππππ解:周期三角波的时域数学描述如下:(1)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展开:,式中由于x(t)是偶函数,t n 0sin ω是奇函数,则t n t x 0sin )(ω也是奇函数,而奇函数在上下限对称区间上的积分等于0。

故=n b 0。

因此,其三角函数展开式如下:其频谱如下图所示:⎪⎪⎪⎩⎪⎪⎪⎨⎧+≤≤-≤≤-+=)(202022)(00000nT t x T t t T AA t T t T A A t x 21)21(2)(12/0002/2/00000=-==⎰⎰-T T T dt t T T dt t x T a ⎰⎰-==-2/00002/2/00000cos )21(4cos )(2T T T n dt t n t T T dtt n t x T a ωω⎪⎩⎪⎨⎧==== ,6,4,20,5,3,142sin 422222n n n n n πππ⎰-=2/2/0000sin )(2T T n dt t n t x T b ω∑∞=+=1022cos 1421)(n t n nt x ωπ∑∞=++=1022)2sin(1421n t n nπωπ(n =1, 3, 5, …)(2)复指数展开式复指数与三角函数展开式之间的关系如下:)( 21=212121n 22000=-===+====nn n e n m n n n n n a barctg C R C I arctg a A b a C a A C φ A ϕ单边幅频谱 单边相频谱0 ωn φω0 3ω0 5ω0 -ω0 -3ω0 -5ω00 ωI m C nω0 3ω0 5ω0 -ω0 -3ω0 -5ω0虚频谱双边相频谱解:该三角形窗函数是一非周期函数,其时域数学描述如下:用傅里叶变换求频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度理论基础》翻译组译,中国计量出版社,1986 • 6.《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范云霄,刘桦编著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2 • 7.《测试技术基础》范云霄、刘桦编著,中国计量出版社,1989 • 8.《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梁晋文等 中国计量出版社,1989 • 9.《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费业泰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计量----属于测量的范畴,但又严于 一般的测量, 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 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 化的测量
1.2 计量工作简史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其含义包括长 度、容积、质量的计量,所用的主要器具 是尺、斗、秤。在英语中尺子和统治者是 一词——ruler,我国古代把砝码称为 “权”,至今仍用天平代表法制与法律的 公平。这些都表明计量是象征着权力和公 平的活动。
第1章 绪论
1.1 计量学及其分类 计量——实现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 靠的“活动”
“活动”----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 和行政管理上的பைடு நூலகம்
量----自然界一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一 种属性
“量” 的分析----量的性质区分 量值的确定
计量----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 的 过程
计量学——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它包括 有关计量的所有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 而不论准确度如何以及它在什么科学技术 领域内进行
威日根提出新的十进计量制度和建立以自
然物为计量单位的设想,则在较短的时间
内就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科学家的认
可与赞同,从而使西欧各国的计量技术很 快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
• 1792年,法国天文学家德拉布里和麦卡恩领导一支 测量队,对法国敦刻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之间 的地球子午线长度(后又延至地中海的福尔门特拉 岛)进行了精确测量,以此确定北极至赤道的子午 线长度,再取其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定义为: 米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与此同时, 拉瓦锡尔等人也仔细地测量了在温度4~C时一立方 分米的纯水质量,并定义为1千克。根据上述定义, 用铂铱合金制做了米原器“阿希夫尺”和千克原器, 于1799年6月22日保存于法国巴黎的共和国档案局 里。因此,又称做“档案局米”和“档案局千克”。 尔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长度单位“米”为基础的 新的计量单位制,这就是“米”制。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发了统一度量 衡的诏书,废除其他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确立 了秦国的度量衡制度。秦代度量衡制度为我国古代 计量奠定了一个牢固的基础,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 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被广为传颂。该制度在当时 是较先进的,其中的度、量制的大部分皆采用了十 进制。秦代不仅颁布了度量衡制度,还实行了定期 检定等严格的法制管理,以保证度量衡的准确统一。 另外,还明文规定了各种度量衡器具的允许误差。 这时,计量已从原始的度量衡发展为比较完善的古 典度量衡。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式传 人我国止,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度量衡制度, 基本上都是沿用了秦制,这与古代我国经济发展速 度缓慢,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是相一致的。我 国的计量管理也曾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它在世界计 量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计量学的具体内容:
1. 计量单位及其计量基准,标准的建立,复 制和保存
2. 计量方法和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3. 计量的不准确; 4. 计量人员进行计量的计量能力 5. 计量法制和管理 6. 6. 有关计量的一切理论和实际问题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的含义----测量是直到给出测量结果的 一组操作
• 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和工业 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
展,其中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理论的建立使
力学计量和温度计量获得很快的发展。机 械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促使长度计量(几何 量)技术迅速发展,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 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的创立,
开始了电磁计量。由法国天文学家穆顿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改善生活条件的 客观需要,人类社会最早的计量器具—— 度量衡脱颖而出。古代人从“布指知寸”、 “布手知尺”、“舒肘为寻”、“迈步定 亩”,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以人体的某一部 分为标准的客观自然物长度标准。
• 据《史记、夏本记》记载“禹,声为律,身为度, 称以出”。即说大禹把自己的身长作为当时的长度 标准。国外也是如此。如英国以英王查理曼大帝的 足长为“一英尺”,以英王埃德加姆的姆指关节之 间长度为“一英寸”,以英王亨利一世的手臂向前 平伸时,从他的鼻尖到其指尖的距离为“一码”; 法国则以国王脚长的6倍定义为“脱瓦斯尺”。这 些当时是长度的“标准器”。古埃及最早的尺— “腕尺”是用人的臂膊肘至指尖的距离来确定的, 长约46cm。尔后人们根据“布手知尺”的原则, 即以人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开的距离作为一尺的长 度(大约16cm左右),精心制作出了最早的尺。现在 已经发现并传世的我国最早的两支商代象牙尺,一 支长15.78cm(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支长 15.80cm(藏于上海博物馆),均刻有十寸,每寸刻 十分,是“布手知尺”和我国长度单位上应用十进 制的有力证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 材:《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周 渭 于建国 刘海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二)参考书:
• 1.《计量学基础》(2版) 王立吉, 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 2.《计量测试技术手册》计量测试技术手册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计
量出版社,1997 • 3.《计量学辞典》鲁绍曾,中国计量出版社,1992 • 4.《计量学原理》[苏]布尔东·马尔科夫,中国计量出版社,1985 • 5.《计量学与测量装置准确度理论基础》,《计量学与测量装置准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确立,社会制 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对度量衡的发展也产 生了很大影响,并且发明了用黄钟律管作 为度量衡的单位量值标准,使度量衡三个 量值单位都有了比较准确的依据。就是说 只要有一支黄钟律管,就可以得到长度、 容量和质量三个量的单位量值。《汉书、 律历表》中记载的上述史实,国际上的一 些计量专家、学者对此作过很高的评价: “中国古代早已采用律管作为长度的标准 器,而过了几千年,世界上才提出了采用 光的波长作为长度基准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