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音乐校本课程培训计划

音乐校本课程培训计划

音乐校本课程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校音乐校本课程培训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技能;2. 强化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改进;3. 增强音乐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4. 提升教师们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二、培训内容本次音乐校本课程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包括音乐教学理论的介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讲解,音乐教学的实际操作等。

2. 音乐素养提升:包括音乐艺术鉴赏、音乐表演技巧、音乐创作与编配等。

3. 音乐校本课程研讨:包括音乐校本课程的编写、实施与评估等。

4. 音乐教学管理:包括音乐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与评估等。

5. 音乐教育心理学:包括音乐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与情感培养等。

三、培训方式本次音乐校本课程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包括:1. 专题讲座:邀请专业音乐教育专家,进行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2. 现场观摩:安排教师们到其他学校进行音乐课堂观摩,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

3. 研讨交流:组织音乐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分享教学心得与经验。

4.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操作,提高教师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训安排本次音乐校本课程培训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时间:10月1日-10月15日内容:邀请专业音乐教育专家,进行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安排教师们到其他学校进行音乐课堂观摩,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

2. 第二阶段:音乐素养提升时间:10月16日-10月30日内容:安排专业音乐家进行音乐艺术鉴赏、音乐表演技巧等方面的讲解与实践操作。

3. 第三阶段:音乐校本课程研讨时间:11月1日-11月15日内容:组织音乐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分享教学心得与经验。

对音乐校本课程进行讨论与改进。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

2. 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介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音乐欣赏和评价:学习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并能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4. 音乐表达和创造:学习如何演奏乐器、唱歌,并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的基本要素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讲解: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如何识别节奏、旋律和和声。

3. 练习: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用嘴巴模仿简单的旋律。

4. 巩固:分组进行小合唱,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歌曲进行演唱。

第二课: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介绍1. 引入:播放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让学生猜测音乐的流派。

2. 讲解:介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3. 听音乐: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评价。

第三课:音乐欣赏和评价1. 引入:播放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2.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词语描述音乐的特点。

3. 欣赏练习:选择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第四课:音乐表达和创造1. 引入:介绍一种乐器,如小提琴或钢琴,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式。

2. 演奏练习:给学生分发简谱,让他们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3. 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编写一段简短的旋律,并用乐器演奏出来。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4. 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小学趣味音乐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趣味音乐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趣味音乐校本课程教材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小学趣味音乐校本课程教材,帮助小学生们通过有趣的音乐研究活动,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本课程教材将涵盖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趣味的活动和游戏进行教学。

目标- 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课程大纲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和音阶的认识- 音乐节奏的感知-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的认知第二单元:乐器研究- 研究常见乐器的名称和发声原理- 探索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 了解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第三单元:歌曲欣赏- 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演唱技巧第四单元:节奏与舞蹈- 研究不同的节奏方式,如跳动、拍打和敲击等- 探索与节奏相配的舞蹈动作- 创作简单的音乐舞蹈作品第五单元:音乐创造- 使用简单的乐器或身体声音进行即兴表演- 研究和创作简单的音乐旋律和节奏- 合作创作小型音乐作品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际的音乐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

- 创造性思维培养:通过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评估方法-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课堂练和小组作业- 表演和创作作品的评估结论本小学趣味音乐校本课程教材旨在通过有趣的音乐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适当的评估方法,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希望这份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高中音乐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高中音乐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音乐校本课程年级:高一年级教材:《音乐》课本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欣赏、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学会运用音乐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能力。

2. 难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响设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引发讨论。

二、音乐基础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音乐符号,掌握音乐知识。

三、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小组合作1. 教师分配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音乐作品的分析、创作等任务。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备注: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音乐教案校本课程

音乐教案校本课程

音乐教案校本课程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逐渐成为了学校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针对音乐教育,我们也推出了音乐教案校本课程,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
-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 增强学生音乐素养,了解音乐文化。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音乐欣赏
- 听力训练,提高识音能力,辨别不同乐器和曲风。

- 听取不同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形式、节奏、调式、和声等要素。

- 研究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音乐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

音乐表演
- 研究各种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

- 研究基本乐理知识,如打击乐、铜管乐、弦乐和木管乐基础知识。

- 分享音乐作品,创作音乐作品并组织小型音乐表演。

音乐创作
- 研究音乐编曲和混音技巧。

- 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尝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 研究音乐制作软件,如 GarageBand 、Logic Pro X 等。

音乐文化
-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发展。

- 探究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

- 分享音乐片段、影片等文化资源,启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结语
本课程的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自我和外在事物,提供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5篇)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5篇)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了“小海浪声乐合唱”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一下安排:一、活动主题: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

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二、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时间: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一三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设计:A训练内容: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3.声音的训练(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4.音准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5.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6.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音练习(2)跳音练习(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7.节奏训练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8.咬字与吐字的训练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

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学期活动内容:.《花狗仔》《采茶姑娘》:第二篇:音乐校本课程音乐校本课程临泽三中杨爱莲一、家乡美家乡美以表现自己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首先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唱歌、绘画表现当中。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把内容拓展到教材以外,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用网络素材和课堂融趣味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城市古迹,特色景点,魅力小巷。

音乐校本课程教案

音乐校本课程教案

音乐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音乐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的学习和理解。

2. 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 音乐创作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的学习和理解:- 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 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弦、音色等。

- 音乐的表达方式:声音、乐器、歌唱等。

- 音乐的风格和流派: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2. 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音乐欣赏:通过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 音乐表演:学生参与合唱、乐器演奏等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 音乐鉴赏:学生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音乐创作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创作音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学习如何创作简单的旋律、节奏和和弦。

- 创作音乐的主题和风格:学生通过创作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音乐创作的呈现和分享: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录音、观看音乐视频等方式引入音乐概念和要素的学习。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器演奏等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创造性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表演、合作等。

2. 学习成果的评估: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和要素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反馈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音乐校本课程纲要

音乐校本课程纲要

音乐校本课程纲要1. 总体目标音乐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技能,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通过研究音乐,学生能够发展出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并增强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

2. 课程结构音乐校本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

每个层次的课程内容相对复杂度和研究难度递增。

2.1 初级课程初级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的研究、简单乐器的研究和基本节奏的练。

学生还将有机会参与合唱活动和小型乐团的表演。

2.2 中级课程中级课程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理论的研究、乐器演奏技巧的提升以及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表演。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中型乐团的表演和参加音乐比赛。

2.3 高级课程高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音乐技能和独立创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高级音乐理论的研究、乐器演奏技巧的精进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大型交响乐团的演出和参加国内外音乐比赛。

3. 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音乐校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品表演、理论考试和参与度评估。

学生的评估结果将反映在他们的课程成绩中,并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4. 教师要求为了保证音乐校本课程的质量,需要具备以下教师要求:- 具备音乐教育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 熟练掌握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技巧;- 具备良好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具备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能力。

5. 课程资源为了支持音乐校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提供以下课程资源:- 音乐教室和乐器设备;- 音乐教材和参考书籍;- 音乐演出场地和设备;- 音乐教育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以上就是音乐校本课程纲要的内容概述,通过这一纲要,我们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和系统的音乐教育,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校本课程临泽三中杨爱莲一、家乡美家乡美以表现自己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首先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唱歌、绘画表现当中。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把内容拓展到教材以外,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用网络素材和课堂融趣味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城市古迹,特色景点,魅力小巷。

引导学生去从各方面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中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教学课题:枣乡临泽教材分析:教材家乡美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图案中去。

我抛开课本,先让同学们欣赏临泽的美丽风景,让学生来认识临泽,热爱临泽。

教材中还提供了一幅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和两幅分别表现城市和农村美丽风景的学生作品,家乡的美丽为不同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一定启示。

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先将本地风景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认识临泽,认识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由此导入新课。

在指导学生画家乡美景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认为美的景色,表现家乡的景色,先全班同学评出最美的风景,可选择本地最有代表性,来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抓住外形特点表现家乡美景。

学生边学习边尝试表现。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课前展示:学生分小组把课前准备的临泽的美景图片展示出来。

2.教师展示:(临泽美景视频,学生欣赏,并回答是什么地方?)3.学生欣赏并讨论(交流感受)4.教师小结:临泽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我生在农村还是出生在大城市,家乡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引出课题:家乡美)二、我爱家乡美1.欣赏歌曲《枣乡临泽》歌曲中赞美了临泽的什么?2.学生朗读歌词,感受家乡的美。

3.让学生有感情的随琴演唱。

4.小组合作练习,然后上台表演。

5.欣赏歌曲《请到枣乡临泽来》四、我是小小评论员:1、先自己评价。

2、小组长评。

3、互评。

4、确定出演唱优秀的小组。

5、教师总评并请优秀小组示范。

五、拓展1.你对家乡还有哪些了解,尝试画一幅画。

2.搜集一些赞美家乡的歌曲,下节课演唱。

教学反思:《家乡美》对于学生学习的总体印象是两点:一是单独的回忆,容易把学生的主观性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畴,主动学习的能力容易被约束,二是有些学生,不了解家乡,甚至是不知道家乡风貌,在教学过程里尽管可以进行引导性学习,并动手在网上学习,了解家乡。

可以变《家乡美》为《临泽美》或者《村庄美》,激励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家乡的情感这个主线的情况下,我把课题从遥远的家乡拉近到学生的生活。

二是注意情景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出发现,学生自我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时间控制与尺度,学生学习习惯的惯性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评价,不注重得分的高低,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小组互动评价与教师主观评价结合的形式进行。

我认为评价的准则应该是一个纵向的比较和一个横向比较的结合,学生既要相互比较,也要自我比较。

教师在评价的位置应该是以旁观的姿态欣赏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又要以专家的形象控制偏激的评价与过度评价,把握住公平原则,优秀与不合格的对立是一定存在的,前提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不伤害孩子尊严的同时一定要指出他的不足。

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重点:掌握旋律,唱会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设计动作。

教学方法:引导、范唱、体验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瑶族的音乐,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彝族和苗族的音乐。

进入新课:请同学们介绍彝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背景了解: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有著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存在较大差异,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

听《阿西里西》范唱,了解基本音乐情绪。

学生讨论,教师介绍:原为一首彝族民歌,被改编为合唱,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

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3、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习歌词。

(重点乐句)注意:9—12小节的大跳音程:6 21 2 ︱6 2 1 2︱5 2 ︱5 2︱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分组评比)5、请同学介绍苗族的背景资料,教师补充。

苗族背景资料: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船节。

音乐分为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

民歌中以飞歌最富有代表性。

6、分析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

(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

)全曲有四个乐句7、学唱。

听范唱,学唱歌词。

8、分组唱,设计动作,表情,进行评比。

9、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歌曲,了解了两个民族的音乐,中华民族有许多个民族,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扩大知识面。

歌唱美丽的家乡课题:歌唱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采用聆听、参与体验、创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为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教具学具准备:钢琴教学方法:引导范唱启发讲解学法指导:聆听、参与、体验、表演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宋祖英《大地飞歌》音乐进教室(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习民歌的良好情境)师 : 非常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音乐师 :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民歌《大地飞歌》。

中国是具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音乐就是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二、教学新课1、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谁能说一下,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生:节奏宽广、旋律起伏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做《歌唱美丽的家乡》,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首民歌。

( 设计意图 : 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 有利于进一步的学唱和了解“飞歌”这种体裁。

)2、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聚居地的自然概况,为理解“飞歌”做好铺垫)3、介绍“飞歌”师:这首《歌唱美丽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苗族“飞歌”(幻灯片显示“飞歌”),“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

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 设计意图:了解“飞歌”及其特点,也为理解作品,唱好歌曲做准备 )3 、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1 )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

(每一句学完可请学生单独演唱)2 )师生完整唱歌曲(伴奏音乐,师指挥)3 )学生完整唱歌曲(师钢琴伴奏)( 设计意图:学会歌曲,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4 、扩充、发展1 )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片段2 )欣赏苗族舞蹈片段(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视野,为更好表现歌曲做准备 )三、课堂练习:设计丰富多彩的形体动作表现歌曲四、课堂小结: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让我们相约再次走入中国民歌。

五、布置作业:把学会的歌曲唱给自己的家人六、板书设计:歌唱美丽的家乡飞歌1=D2/4 苗族民歌中速节奏自由奔放地七、教学后记《家乡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让学生体验歌颂家乡美,并感受南北两首歌曲的不同的民歌特色。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3.认识高音。

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2.学习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3.认识高音。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歌曲1.导入我们的祖国以幅员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

她有着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每个地方都是那么的美丽迷人。

当地的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那你的家乡是哪呢?能不能来为我们介绍一下?2.欣赏《黄土高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曲,听一听他唱的是什么地方。

3、介绍黄土高坡黄土高坡指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

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放眼望去只见漫漫黄土,少有高楼大厦,他们都住在低矮的窑洞里,但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

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4.感受歌曲(1)歌曲《黄土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2)哪句印象最深刻?并唱一唱5.欣赏《洞庭鱼米乡》《黄土高坡》是西北歌曲,现在我们在来听一首中南部的歌曲,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6.进行对比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西北——粗矿、豪放,中南——细腻、抒情。

三、学习歌曲1.导入听了大人们都在赞美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小朋友也要来和他们比一比了,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2.欣赏歌曲3.复听歌曲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怎么样?4.朗读歌曲你们回答的真好。

山里可真美啊,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美丽的家乡,我们一起来看看山里的美景吧。

5.学习新知识山里的孩子想邀请你们一起去玩,但是小朋友要能通过王老师的音乐楼梯才能到,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吧。

⑴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⑵高音的音符“do”用“”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⑶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顺带进⑷复习巩固“”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6.跟录音演唱歌曲7.跟钢琴哼唱歌曲8.跟钢琴演唱9.解决难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10.完整演唱四、总结下课不论是黄土高坡、洞庭湖还是美丽的大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我们都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请同学们回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并找一首能赞美我们家乡的歌曲,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唱一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