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镇给水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水源选择、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水工程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镇给水工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工程概述: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我国给水工程现状。
2.水源选择与取水工程:介绍水源的选择原则、各种取水方式及其适用条件,以及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3.水处理工艺:包括水质标准、常用水处理方法和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及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选择。
4.管网设计:介绍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管材选择、管网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
5.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原则、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完全版

目录第一章设计资料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三章用水量计算第四章界限流量计算第五章管网定线第六章水力计算第七章管网平差计算及校核第八章清水池容积计算第九章参考文献资料第一章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某市给水管网设计二.原始资料1.城市总平面图一张,比例1:50002.城市总人数6.5万人,用水人数:100%3.城市属于二区4.城市平均房屋层数:5层,折旧系数为5%5 城市有下列工业企业,其具体位置见平面图:(1)甲工厂,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工厂人数12000人,分三班工作,其中热车间人数占60%,一般车间人数占40%,热车间人数中使用淋浴者占90%,一般车间使用淋浴者占10%(2)乙工厂,生产用水量500吨∕天,工厂人数7000人,分两班工作,每班3500人,一般车间每班人数1000人,热车间每班人数2500人,热车间人数中使用淋浴者占90%,一般车间使用淋浴者占10%三.设计资料1.《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2 .给水工程教材四.设计成果1.给水管网说明书一份2 .城市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一张第二章设计要求一.根据所给资料,确定取水建筑物和净水建筑物的地点。
二.分析全城用水量和一天内流量变化情况,确定清水池容积。
三.确定城市主要供水方向,并进行管网定线。
四.初步分配流量,确定管径。
五.进行管网平差。
六.按平差结果确定水泵扬程七.绘制管网平面图。
八.整理报告,装订成册。
第三章用水量计算一.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的计算:城市总用水量计算时,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居住区综合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用水和绿地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其中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
厕,洗澡等日常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但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化和市政用水。
1.城市居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Nfq—最高日生活用水量,/(d•人)查附表1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50~240L/人〃d,这里取200 L/人〃dN—设计年限内规划人口数, 6.5万人f—自来水普及率,100%∴=qNf=200××6.5×10000×100%=13000/d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①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城市中甲工厂生产用水量1000吨∕天,乙工厂生产用水量500吨∕天∴工业企业生产用水Q2=1000吨∕天+500吨∕天=1500/d②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标准:热车间取35L/人〃班,淋浴用水量为60 L/人〃班,冷车间取25L/人〃班,淋浴用水量为40 L/人〃班甲工厂工厂总人数12000,热车间人数为7200人,一般车间人数为4800人,热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6480人,一般车间使用淋浴人数为480人。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给水课程设计

给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了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熟悉给水工程的常用设备和材料。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2)具备给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计算能力;(3)掌握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给水工程的常用设备和材料;4.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5.给水工程案例分析。
6.导论:介绍给水工程的概念、分类和组成;7.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8.设备和材料:介绍给水工程常用的设备和材料;9.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讲解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10.案例分析:分析给水工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工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给水工程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给水工程的图片和视频;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工程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
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
3. 掌握我国给排水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简单的给排水系统故障排查。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掌握一定的给排水设施操作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技术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给排水事业做贡献的愿望。
2.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排水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涵盖以下方面:1. 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给水系统的水源、水质处理、输配水设施;排水系统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及排放设施。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涉及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3.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要点。
4. 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周: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二章)第三周: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三章)第四周: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教材第四章)第五周: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教材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
1.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了解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熟悉给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
5.具备给水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6.掌握给水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和实施给水工程时注重环境保护。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给水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为我国给水工程事业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给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1.给水工程概述:给水工程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给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组合水源的特点和选择。
3.给水处理:水质标准、水质处理方法和技术。
4.给水输配水:输配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5.给水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4.实验法:进行给水工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工程教材,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

给水厂课程设计含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熟悉给水厂的设计步骤和方法;(4)了解给水厂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2)具备给水厂图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掌握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4)具备给水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4)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包括给水厂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2.给水厂的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以及各工艺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条件。
3.给水厂的设计方法:包括给水厂规模确定、工艺流程选型、主要设备选型、构筑物设计、自动化控制等。
4.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包括给水厂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水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生产等。
5.给水厂项目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厂项目,了解其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给水厂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给水厂或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给水厂工艺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给水厂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给排水课程设计设计书

给排水课程设计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给水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以及排水系统的组成、运行机制和维修技巧。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认识到给排水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给排水工程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
给水系统部分将介绍给水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包括水源、水处理、输配水、用户连接等环节。
排水系统部分将讲解排水系统的组成、运行机制和维修技巧,包括污水产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过程。
三、教学方法针对给排水系统的特点,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教师将系统地讲解给排水系统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案例分析法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法则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排水工程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准确、全面的理论知识。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给排水工程著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收集与给排水系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实际工程案例。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齐全的给排水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部分将布置相关的给排水系统设计和分析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考试则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内容将涵盖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所有知识点,以考察学生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题目: D市某城区给水管网工程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答辩日期:目录1.基础资料 (1)1.1设计原始资料 (1)1.1.1城市平面图 (1)1.1.2城市概况 (1)1.1.3气象资料 (2)1.1.4水文地质资料 (2)1.2设计内容 (2)1.3设计成果及要求 (3)1.3.1绘制图纸 (3)1.3.2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3)1. 4进度安排 (3)1. 5评分标准 (3)1. 6参考资料 (3)2.给水管网 (4)2.1输配水系统布置 (4)2.1.1水源与取水点的选择 (4)2.1.2取水泵站的位置: (4)2.1.3水厂厂址选择 (4)2.1.4输水管渠定线 (4)2.1.5配水管网 (4)2.2设计用水量及其调节构筑物相关计算 (5)2.2.1设计用水量计算 (5)2.2.2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6)2.2.3清水池调节容积的计算 (7)2.2.4清水池和水塔容积设计 (8)2.3经济管径确定 (9)2.3.1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 (10)2.3.2初始分配流量 (10)2.3.3管径的确定 (11)2.4管网水力计算 (13)2.4.1管网平差 (13)2.4.2水泵的选定 (18)2.4.3水塔高度设计 (20)2.5管网设计校核 (20)2.5.1最高时加消防时校核: (20)2.5.2水塔转输工况校核: (26)2.5.3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校核: (32)2.6管材及管道附件: (38)课程设计总结 (41)参考资料 (41)1.基础资料1.1设计原始资料1.1.1城市平面图城市总平面图一张(1:5000),设计年限按10年考虑。
1.1.2城市概况(1)城区地形平坦,城镇人口密度为225cap/ha,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120L/(cap·d),用水普及率为95%,室内均有给排水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房屋平均层数6~7层。
(2)该城市有工业企业,其位置见城市总体规划布置图,用水量情况见表1.1.1:表1.1.1 集中用水量情况统计表(3)其他1)绿地面积以规划图为准,道路面积按城市规划总面积的2%计。
用水量可参考规范:浇洒道路用水可按浇洒面积以2.0~3.0L/(m2·d)计算;浇洒绿地用水可按浇洒面积以1.0~3.0L/(m2·d)计算。
2)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规范要求计。
3)消防用水量不计入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4)公路桥旁均可吊装管道,铁路桥不让吊管。
(4)城市用水每小时用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比情况见表1.1.2所示。
表1.1.2 该城市每小时用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比情况表1.1.3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20.2℃,最热月平均气温36.3℃,最冷月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1027.3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风速1.7(m/s)。
1.1.4水文地质资料该城市土壤种类为黏质土,工程地质良好,适宜于工程建设,耐压力15kg/cm2以上;地面以下8m见地下水。
1.2设计内容(1)根据城市的特点,选定用水量标准,确定城市给水管网的设计流量;(2)根据地形特点,按照管网的布置原则进行给水管网方案的选择和管线布置,计算供水区域的比流量、管段流量和节点流量,并进行流量分配;(3)最高日最高时的管网平差计算,(包括枝状管线及输水管,应标出节点编号、节点流量以及水流方向、各环闭合差、各节点的水压线标高、地形标高及实际自由水头)直至闭合差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手算时:基环△h<0.5m,大环△h<1~1.5m;电算时:= 0.01~0.05m;(4)消防工况校核时的平差结果表(要求同最高日最高时);(5)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的平差结果表(要求同最高日最高时);(6)最大转输时的平差结果表(若无对置水塔则不做此校核);(7)确定控制点,计算从控制点到二泵站的水头损失,确定二级泵站的水泵扬程和流量;(8)根据平差结果确定各管段的水力参数、确定各个节点的自由水头,并进一步绘制等水压线。
1.3设计成果及要求1.3.1绘制图纸(1)给水管网设计总平面图(总平面图包括管网布置、等水压线图、并标出管道的水力计算参数)(2)给水管网节点详图(手工绘制)绘图要求:设计图纸所采用的比例、管径、编号、标高、图例以及幅面规格、图标格式、剖切线、指北针等画法应符合“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1.3.2设计说明与计算书概述设计任务和依据;给水管网布置的依据和理由;设计流量、管段流量和节点流量及管网平差的计算,包括下述内容:①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平差结果;②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的平差结果;③消防校核时的平差结果。
二泵站扬程和流量的确定;并附平差结果示意图。
内容要求:不少于5000字,文句通顺,段落分明,计算准确,论证充分合理,字迹工整;用统一的报告纸书写。
1.4进度安排(共1.5周)表1.1.3 进度安排表1.5评分标准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五级分制):1.考勤;2.学习态度;3.成果质量1.6参考资料1. 严煦世、刘遂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赵洪宾.《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3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 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2,5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给水管网2.1输配水系统布置根据所给资料,结合城镇规划并考虑经济性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决定了采用城区环状给水、郊区及河边树状给水的布置形式,水厂至管网双管输水。
2.1.1水源与取水点的选择所选水源为城市中部的河流。
取水点应该选在水质良好的河段,也就是河流的上游,并且要靠近用水区。
2.1.2取水泵站的位置:定在取水点附近,即上游河岸,用以抽取原水。
2.1.3水厂厂址选择水厂厂址应该选在不受洪水威胁,卫生条件好的地方,也就是河流的上游。
由于取水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所以水厂设置在取水泵站附近,或者与取水泵站建在一起。
2.1.4输水管渠定线(1)沿着现有道路(2)尽量缩短输水距离(3)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优先考虑重力输水。
但是由于取水点选在城市中部的河流,地势较低,两边地势较高,所以输水方式只考虑压力输水。
(4)本设计是单水源供水,为保证供水的安全性,采用双管输水。
过河采用倒虹管过河 2.1.5配水管网(1)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到大用户的方向一致,干管间距采用500—800m 。
(2)干管和干管之间有连接管形成环状网,连接管的间距为800—1000m 左右。
(3)干管按照规划道路定线, 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通过;尽量少穿越铁路。
(4)干管尽量靠近大用户,减少分配管的长度。
力求以最短距离铺设管线,降低管网的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5)本设计采用环状网。
(6)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
管网中输水干管到大用户如工厂、 火车站的距离要求最近。
(7)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尽可能布置成环状。
干管尽可能布置在两侧有大用户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的数量。
2.2设计用水量及其调节构筑物相关计算2.2.1管网设计用水量基本数据:D 市城区地形平坦 ,总面积为515ha (不包括绿化和工厂面积),城镇人口密度为225cap/ha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120L/(cap ·d),用水普及率为95%,室内均有给排水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房屋平均层数6层。
(1)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生活用水量)Q 1 :d m qNf Q /132101000%95225515120100031=⨯⨯⨯==∑式中, f ——给水普及率,%;q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m 3/d ; N ——计划人口数。
(2)工业企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为Q 2:dm q Q i /72002000120012002800322=+++==∑(3)绿地、道路用水量Q 3:绿地面积为9ha ,道路面积为城市规划总面积的2%,城市规划总面积为555ha ,所以道路面积为11.1ha 。
绿地和道路浇洒用水都以浇洒面积3L/(m 2·d)计算。
d m d m N q N q Q b b a a /603/10001000093100001.11310003333333=⨯⨯+⨯⨯=+=式中,q 3a ——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L/(m 2·d )]; q 4a ——城市绿化用水量定额[L/(m 2·d )]; N 3a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m 2); N 3b ——城市最高日绿化用水面积(m 2)。
(4)管网漏失水量Q 4: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管网漏失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之和的10%~12%计算。
这里按10%计算。
()dm Q Q Q Q /3.2101603720013210%10)(%1033214=++⨯=++⨯=(5) 未预见水量Q 5: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未预见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失水量之和的8%~12%计算。
这里按10%计算。
()dm Q Q Q Q Q /5.23113.2101603720013210%10)(%10343215=+++⨯=+++⨯= 从而可以算得最高日设计流量Q d :dm Q Q Q Q Q Q /8.254255.23113.2101603720013210354321d =++++=++++= 根据实际情况取Q d =26000m 3/d 2.2.2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绘制出日用水量曲线,见图2.2.1。
图2.2.1 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由图并结合资料可求得: (1)时变化系数,K h :55.110046.62424=⨯==d h h Q Q K (2)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s L Q K Q Q d h h s /56.4664.862600055.14.86=⨯===(3)通过供水管网设计计算,可以确定个供水设施的设计流量。
1)若管网中不设水塔或高位水池,供水泵站设计供水流量为: s L /56.46636001000%46.626000=÷⨯⨯2)若管网中设置水塔或高位水池,供水泵站设计供水流量为: s L /45.37836001000%24.526000=÷⨯⨯3)水塔或高位水池的设计供水流量为: s L /11.8836001000)5.24%-%46.6(26000=÷⨯⨯4)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最大进水流量为: s L /84.7536001000)4.19%-%24.5(26000=÷⨯⨯ 综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泵站和水塔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