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要求;3. 掌握给水排水系统中常见设施的类型、功能及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排水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模拟与优化;3.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热爱,提高职业认同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水排水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给水排水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 给水系统概述:水源、取水、输水、配水;- 排水系统概述: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与回用。
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要求- 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原则与目标;- 设计流量计算、管网布置与设施选型。
3. 给水排水系统常见设施- 给水设施:泵站、水池、水箱、管道等;- 排水设施:检查井、雨水口、泵站、污水处理厂等。
4.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 设计方案制定与优化;- 施工图绘制与预算编制。
5.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了解设计过程;- 学习优秀设计案例,提高设计水平。
6.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软件应用- 介绍专业软件功能与应用;-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系统模拟与优化。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镇给水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水源选择、取水方式、水处理工艺、管网设计和运行管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水工程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城镇给水工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工程概述: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和我国给水工程现状。
2.水源选择与取水工程:介绍水源的选择原则、各种取水方式及其适用条件,以及取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3.水处理工艺:包括水质标准、常用水处理方法和技术,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及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选择。
4.管网设计:介绍给水管网的布局原则、管材选择、管网计算方法和设计步骤。
5.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原则、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力学基础、流体输送及水质处理等关键概念;2. 学习并熟悉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如管网设计、设备选型及系统优化;3. 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能够运用到实际给排水工程项目中。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简单的给排水工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查和系统优化;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项目讨论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给排水工程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关注工程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给排水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三年级,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系统原理:包括流体力学基础、水力学公式应用、流体输送特性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涵盖管网设计原理、设备选型与布置、系统优化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技术规范与标准:介绍我国给排水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法规,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给排水工程案例:分析典型给排水工程项目,包括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水质分析、泵站运行等,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 专业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给排水工程设计,如CAD、EPANET等,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给水课程设计

给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了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熟悉给水工程的常用设备和材料。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2)具备给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计算能力;(3)掌握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给水工程的常用设备和材料;4.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5.给水工程案例分析。
6.导论:介绍给水工程的概念、分类和组成;7.设计原则和方法:讲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8.设备和材料:介绍给水工程常用的设备和材料;9.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讲解给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10.案例分析:分析给水工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工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给水工程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给水工程的图片和视频;4.实验设备:准备给水工程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
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
3. 掌握我国给排水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简单的给排水系统故障排查。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掌握一定的给排水设施操作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技术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给排水事业做贡献的愿望。
2.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排水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涵盖以下方面:1. 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给水系统的水源、水质处理、输配水设施;排水系统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及排放设施。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涉及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3.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要点。
4. 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周: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二章)第三周: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三章)第四周: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教材第四章)第五周: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教材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
1.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了解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熟悉给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
5.具备给水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
6.掌握给水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和实施给水工程时注重环境保护。
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给水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为我国给水工程事业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给水工程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1.给水工程概述:给水工程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2.给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组合水源的特点和选择。
3.给水处理:水质标准、水质处理方法和技术。
4.给水输配水:输配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5.给水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给水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4.实验法:进行给水工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给水工程教材,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理解水源选择、水质评价、水处理技术等关键知识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给水工程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认识水资源保护与节水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水工程图纸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给水工程设施、进行水质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给水工程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极参与节水活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未来从事给水工程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给水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给水工程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阐述水源选择、水质评价、水处理技术等基本原理。
2. 给水工程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水源取水、水厂处理、输配水等工艺流程;分析各类水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等)的优缺点。
3. 给水工程设计:教授CAD等软件在给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绘制给水工程图纸的能力。
4. 水质分析与监测:介绍水质指标、分析方法及监测技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给水工程设施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设施运行维护、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等内容。
6. 节水与水资源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节水技术、政策法规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1. 第1周:给水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2. 第2周:给水工程工艺流程;3. 第3周:给水工程设计;4. 第4周:水质分析与监测;5. 第5周:给水工程设施运行与管理;6. 第6周:节水与水资源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供14万人生活用水无阀滤池设计学生姓名:学号:学院:化工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供14万人生活用水无阀滤池设计起迄日期:5月21日~6月17日课程设计地点:环境工程系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5月28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供14万人生活用水移动无阀滤池设计摘要:重力式滤池以其低能耗在给水过滤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针对重力式滤池的结构、运行方式以及滤料等方面来论述重力式滤池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发展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创新,对水污染有更好的净化效果,并且满足冲洗水头大于系统的水头损失。
关键字:重力无阀滤池;创新;冲洗水头1 前言 (1) (1)2无阀滤池的作用及其特点 (1)2.1 无阀滤池的作用 (1)2.2无阀滤池的特点 (2)3.1 基本参数确定 (2)3.2分格数和平面尺寸 (2)3.3 滤池高度 (3)3.4 进水分配箱和进水管 (3)3.5 出水管和进水堰上水头 (4)3.6 控制标高 (4)3.7 虹吸管管径 (4)3.8 池角连通管 (5)3.9 反冲洗的各部分水头损失(由水箱至排水井) (5)3.10 校核虹吸管管径 (6)3.11 排水管管径 (6)3.12 其他数据 (6)5 致谢 (7)参考文献: (8)1 前言1804年英国首次记载了慢滤池,慢滤池(slow filter)也称表层过滤,主要利用顶部的滤膜截留悬浮固体,同时发挥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这种滤池生产水量少、滤速慢(<10m/d)、占地大,目前慢滤池方式在水处理,特别是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少;1870年在美国现出了第一座普通快滤池,.快速过滤采用过滤和反冲洗两个步骤,实现截留悬浮固体和清洗滤层,将滤速提高到几十倍到几百倍,从而提高产水量来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要求。
无阀滤池是最早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自动运行滤池,经过不断的应用与技术改造,其技术已经成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绝大部分水厂应用的还是重力式滤池,国内现在多用双层滤池及均质滤料滤池,它们在经济、技术上更适合当前我国国情。
我认为不仅我们要使用先前的无阀滤池的技术,而且要在不断地进步中发现和改进其中的问题。
例如国营云马机械厂为克服过去的重力式无阀滤池挟气运行的问题,研制成功WFL系列钢结构重力式无阀滤池。
与过去的重力式无阀滤池相比,增加了气水分离器,配水箱虽然小,但完全解决了挟气问题。
抽气三通工作后,便可在8~5分钟内自动冲洗。
又设计了浮球,虹吸式自动停水装置,使滤池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完全实现水力自动化。
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争取在国内发展自己的技术。
2无阀滤池的作用及其特点2.1 无阀滤池的作用无阀滤池的过滤状态,来水有分配槽进入进水槽,有进水管送入滤池;经布水挡板落入滤料层自上而下的进行过滤。
滤后水经垫料层、格栅、集水区和连通管进入冲洗水箱中储存。
滤池运行中,滤层不断被截留悬浮物质,阻力不断增大,促进虹吸上升管中水位不断升高。
当水位达到虹吸辅助管管口时,水从该管中落下,并通过抽气管不断将虹吸下降管中的空气带走,是虹吸管中形成真空,产生虹吸作用,同时,水箱中的水自下而上的通过滤层对滤料反冲洗,反冲洗开始后,进水和冲洗排水挺尸经过虹吸上升管、下降管排至排水井、给水封堰排出。
当冲洗水箱水面下降到虹吸破坏管管口时,空气进入虹吸管,虹吸作用被破坏,滤池反冲洗结束,然后滤池恢复入水。
2.2无阀滤池的特点无阀滤池和普通快滤池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方法上的不同,快滤池是由4个闸门控制的,冲洗水由专设的水塔(水箱)或水泵供给;而无阀滤池不用闸门,它靠本身特有的构造,利用虹吸作用进行自动过滤和冲洗。
无阀滤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滤池运行全部自动化,管理操作简单;(2)阀件少、材料省、造价低、建设快;(3)滤池的出水口高于滤层,始终保持正水头过滤,故不会像普通快滤池那样因管理不善而存滤油内浩成仍压现象。
3 无阀滤池的设计计算3.1 基本参数确定单池面积一般不大于252m,选用单层细砂滤料,滤层厚度700mm,正常滤速7-9/m h,期终允许水头损失1.50-2.00m,因此期m h,强制滤速9-12 /终允许水头损失选择为1.70m。
根据《给水工程》附表1,选择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50(/)L cap d无阀滤池设计处理量:Q=140000×250=350003/m h=0.405 3/m s;m d=1458.33 3/平均冲洗强度是在平均冲洗水头Ha下计算所得的值,一般为14-16 2/(/)L m s,冲洗时间在4-6min,所以选择冲洗/(/)L m s,反冲洗强度取q=15 2时间为5min。
3.2分格数和平面尺寸拟分为4组,每组2格,总共8格,则单格进水量m hQ1=Q/8=1458.33/8=182.293/m滤速取9/m h,滤池总有效面积F=Q1/v=20.252池脚连通渠拟采用直角边0.45m×0.45m,则s=8×0.5×0.45×0.45=0.812m考虑连通渠的隔墙厚度,所需滤池面积F ´=F+s=20.25+0.81=21.06 2m 实际尺寸取5.00m ×5.00m,则实际过滤面积F ´´=5×5-0.81=24.19 2m 实际过滤速度1''Q v F ==182.2924.19=7.53/m h 3.3 滤池高度H=H 0+H 1+H 2+H 3+H 4+H 5+H 6+H 7其中,底部集水区高度H 0取0.5m ;滤板厚度H 1取0.10m ;承托层分上下层,总厚度H 2取0.3m ;滤料层厚度H 3=0.70m ;直壁高度H 4=30.15eH +=0.45×0.70+0.15=0.465m ,取整0.47m ;顶盖高度(包括顶盖盖板厚度)H 5=0.50m ;冲洗水箱高度H 6=0.06qt/n=0.06×15×5/2=2.25m ;超高取H 7=0.03m 所以,滤池总高度为H=0.5+0.10+0.3+0.6+0.47+0.5+2.25+0.3=5.12m3.4 进水分配箱和进水管单格进水流量Q 1=182.293/m h =0.051 3/m s ;两格共用一个进水分配箱,进水堰宽 1.70m ;进水堰堰上水头213()1.86Q h b ==0.064m ;进水分配箱进水流速取0.05/m s ;分配箱面积0.0510.05A ==1.022m ;取单格分配箱1.70×0.7=1.19 2m ,实际进水流速为0.043/m s . 一组双格滤池总近视流速取1.0 /m s ,124()Q D vπ==0.255m ,取管径DN 为300mm 。
单格滤池进水管流速取0.70 /m s ,124()Q D vπ==0.305m ,取管径DN 为350mm 实际流速为24Q v D π==0.53 m/s 单格进水U 形管长约15米,虹吸上升管初定管径600mm ,进水三通DN600×350mm ,进水局部水头损失系数10.5ξ=,DN350mm 进水管90度弯管3个,局部水头损失系数20.9ξ=,出口局部水头损失系数3 1.5ξ=。
则进水管水头损失值为: 22v H il gξ=+∑ 0.530.90 1.50 4.70ξ=+⨯+=∑ 22v H il gξ=+∑20.631.6815 4.700.092100029.81m ⨯=+⨯=⨯取0.1m 3.5 出水管和进水堰上水头单格滤池出水管管径同近视管径取DN350mm ,若相邻两个合用出水管则 124()Q D v π=1240.0512()0.4650.6mm π⨯⨯==⨯ 取DN500mm出水渠宽取0.5m ,长2.0m ,堰上水头221330.051()()0.0571.86 1.862Q h m b ∆===⨯ 3.6 控制标高(1)滤池出水口标高(即冲洗水箱水位)=总高度-入土高度-超高=5.12-0.50-0.30=4.32m(2)虹吸管辅助管管口标高=滤池出水口(即冲洗水箱水位)+期终水头损失=4.32+1.70=6.02m(3)进水分配箱箱底标高=出水堰顶-0.50=4.32-0.057-0.50=3.763m ,取3.5m(4)进水分配箱内堰顶标高=虹吸辅助管管口+进水管水头损失+0.12=6.02+0.1+0.12=6.24m(5)进水堰高=6.24-3.50=2.74m3.7 虹吸管管径冲洗时,虹吸上升管流量按照不设自动停水装置考虑110.01520.240.051s c Q Q Q qF Q =+=+=⨯+=0.35m ³/h假设上升管径DN600m,则20.35(/4)0.6v π=⨯=1.24m/h 假设下降管径DN600m,则20.35(/4)0.5v π=⨯=1.78m/h 上升管管长约6m ,下降管管长约6m3.8 池角连通管 冲洗时0.01520.240.375/0.81c Q v m s s ⨯===由谢才公式v =20.066R m ωχ=== 1166110.06642.380.015C R n ==⨯= 22220.37542.380.066v i C R ==⨯=0.001 连通管长度0.10+0.30+0.70+0.45=1.55m3.9 反冲洗的各部分水头损失(由水箱至排水井)(1)沿程水头h 1 连通管0.007×1.45=0.01m,上升管0.00441×6=0.026 m ,下降管0.0115×6=0.069 m ,所以1h il =∑=0.11 m(2)局部水头h 2池角进口和出口22130.375()(0.51)0.011229.81v h m g ξξ=+=+=⨯ 挡水板 h=0.05m 上升管进口221 1.240.50.039229.81v h m g ξ==⨯=⨯ 三通、60度和120度弯头21.24(0.10.55 1.13)0.13929.81h m =++⨯=⨯下降管的缩管和出口21.78(0.25 1.0)0.20229.81h m =+⨯=⨯m 所以,h 2约为0.441m(3)小阻力配水系统及滤层水头损失。
穿孔板取0.20m 滤层水头损失1031 2.651()(1)()(10.41)0.70.681s h m H m ρρρ--=⨯-=⨯-⨯= 承托层水头损失20.0220.0220.3150.10h H q ==⨯⨯=从水箱至排水井总计水头损失=0.11+0.441+0.68+0.1=1.33m3.10 校核虹吸管管径虹吸管平均水位差H 2=冲洗水箱平均标高-排水井堰口标高冲洗水箱平均高程max min 0.5()0.5(4.32 2.00)Ha H H =⨯+=⨯+=3.16mH 2=3.16-(-0.45)=3.61m>1.33m,所以冲洗水头可以克服水头损失,所选的虹吸上升管和下降管的管径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