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合集下载

造园史_两宋_南林园林史课件分析37页PPT

造园史_两宋_南林园林史课件分析37页PPT

1
0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造园史_两宋_南林园林史课件分析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

22
琼华岛元明时山顶建广寒宫,清初改为喇嘛塔,是全园构图中心/制高点和标志;北海四周都能看到白塔山的景色. 白塔采用高大体量/优美造型/白色塔身,以宽阔的海面和蓝天作前景和背景,显得十分简洁开阔,突出主景.
北海 琼华岛
24.01.2021
23
镜清斋的内部空间与景物曲折有致,层次深远,水流萦环,山石回抱,是北京现存小空间庭院中难得的精品,院中 假山为乾隆时的精品.
24.01.2021
31
避暑山庄的环境特点
避暑山庄占地564公顷,北界 狮子沟,东临武烈河.经人工 开辟湖泊和水系整理后地貌 环境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 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 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 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4.01.2021
32
避暑山庄的环境
北海
北海水面东南用土堆筑的琼华岛,约六点六公顷(一百余 亩).东西二百五十米,南北三百多米,高二十八米:北坡叠 石成洞,汴梁艮岳运来太湖石点缀岛上;长廊与喇嘛庙 间的山坡上建有许多亭廊轩馆;
山南坡/西坡又有殿阁布列其间,四面隔池遥望都能组 成丰富的轮廊线;
24.01.2021
– 南海的南台一带环境清幽空旷,顺治年间曾稍加修葺。康熙时,选中此地作为日常处理政务,接见臣僚和御前进 讲、耕作“御田’的地方,因而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改建,扩建。延聘江南著名叠山匠师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增建 许多宫殿、园林以及辅助供应用房。改南台之名为“瀛台”,在南海的北堤上加筑官墙,把南海分隔为一个相 对独立的宫苑区;
24.01.2021
西苑(1) 20
西苑(2)
三海处于紫禁城与西宫之间,三处水面各具姿态,是帝王游息、居住、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清帝在城内居住时, 常在苑内召见大臣,宴会公卿,接见外蕃、慰劳将帅,武科较技。冬天则在三海举行滑冰游戏(冰嬉)。

pm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65页PPT

pm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课件65页PPT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总结
09.05.2020
1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建设 二、元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 三、明清时期的工程技术和造园的论著 四、封建社会逐步解体
09.05.2020
2
元大都复原想象图
09.05.2020
17
西苑
09.05.2020
18
西苑(北京明清三海)北京城内紫禁城西侧的三海(北,中, 南),最早是金中都北郊离宫大宁宫;元时包入大都,位于皇 城内,称为太液池;明朝仍沿用,并在南端加挖南海,合中海/ 北海为三海,称为西苑,是明朝主要的御苑;清代在三海中 又有许多兴建,尤其是北海,清顺治八年在琼华岛山顶建喇 嘛塔(白塔),山前建佛寺,清乾隆时大事兴筑,亭榭楼台布 满万岁山四面,并在池北/池东建造了一批庙宇和庭园。
14
著名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 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加上贵族官僚们的名园十 几处,连同许多处庙坛胜地,形成北京西郊园林建设空 前兴盛的局面.
三山五园
09.05.2020
15
09.05.2020
16
(二)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各论
西苑 圆明园 避暑山庄 颐和园
09.05.2020
6
三、明清时期的工程技术和造园论著
造园工匠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 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的园林艺术;社会价值 观的改变,文化人亦不再把造园技术看作壮夫不 为的雕虫小技;文人造园家与工匠三者的结合又
促成这些宝贵经验向系统化和理论性方面升华。 于是,这个时期便出现了许多有关园林的理论著 作刊行于世。其中有专门成书的,《园冶》、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对日本园林的影响
隋唐南林园林的艺术成就也影响了日本园林的发展,日本园林在吸 收中国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园林风格。
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隋唐南林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重要 的启示作用,如尊重自然、注重文化内涵、追求艺术美感等。
在世界园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朴素
与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中 的建筑多为朴素自然的风格,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寺观园林
宗教色彩
寺观园林是佛教、道教等宗教场所的 附属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幽静清雅
寺观园林通常位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环境清雅,是修行者参禅悟道的理想 场所。
象征意义
寺观园林中的植物、山水等元素往往 具有象征意义,如莲花象征清净、松 柏象征长寿等。
杭州西湖景区
要点一
园林概述
杭州西湖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 隋唐时期著名的江南园林。西湖以其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 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要点二
园林特色
杭州西湖景区的园林特色主要体现在 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上。景区内的湖泊、山峦、堤岸、桥 梁、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相互映衬, 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致。
皇家园林中多设有湖泊、溪流 等水景,增加了园林的灵动性
和观赏性。
私家园林
精致小巧
私家园林通常规模较小,但设 计精巧,注重细节,体现了园 主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因地制宜
私家园林的布局多根据地形、 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巧妙设计 ,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意境深远
私家园林注重营造深远的意境 ,通过借景、对景等手法,将 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一体。
西安大雁塔景区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45页PPT文档

造园史( 隋唐)南林园林史课件 45页PPT文档

隋西苑(2)
隋帝兴建西苑时“沼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天 下共进花木鸟兽鱼虫莫知其数”.六年后苑内已是“草木 鸟兽繁息茂盛,桃蹊李径翠阴交合,金猿青鹿动辊成群” 足见苑内绿化工程之浩大,树木花卉绝大部分都是从外地 移栽的,为了便于皇帝游园“自大内开为御道直通西苑, 夹道植长松高柳。帝多幸苑中,去来无时,侍御多央道而 宿,帝往往中夜即幸焉’’(引文见《古今图书集成.考工 典》引《海山记》)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皇家的宫苑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私园 三、寺观园林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皇家的宫苑
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 洛阳的城内、附廓、近郊和远郊,数量之多,规模 之宏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了“万国 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概。皇室园居生活多 样化,相应地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 三个类别的区分更为明显,它们各自的规划布局 特点也更为突出。这时期的皇家造园活动以隋代, 初唐,盛唐最为频繁。
隋唐时期的洛阳
南方粮食物资不可能及时水运到长安,因而大量 积存在水陆交通均很方便的洛阳。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在北魏洛阳故城西约十 八里处、东周王城的东侧正式营建东都洛阳,次 年完工。
洛阳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伊,谷,寡水贯城 中。规划与长安大体相同,宫城、皇城偏居大城 西北隅,这里地势较高,便于防御。
造园史
中国造园史
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园林的特点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十国(891-979)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魏晋 )南林园林史课件
造园史(魏晋)南林园林 史课件
在魏晋时期,南林园林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展现出独特的设计特点 和建筑形式,拥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时期的背景
历史背景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儒家文化衰落,佛教文化兴盛,这对南林园林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环境
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纷纷投入园林设计与造园艺术,寻求心灵的安抚 和自然的舒缓。
通过园林布局、建筑形式和景色组合,表达深邃的哲学与艺术思考。
3 文化传承
南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传承者,延续了古代文化的瑰宝。
南林园林的影响与传承
1
宋代与明清时期
南林园林的理念和技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
2
世界园林艺术
南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思潮
道教和佛教的兴起,逐渐融入南林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南林园林的发展历史
1
西晋时期
2
南林园林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注重景色的恬静和诗意。
3
三国时期
南林园林的发展得到了初步奠定,以小 型庭园为主,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 一。
东晋时期
南林园林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名胜之 地为设计灵感的观赏式园林。
亭台楼阁
亭台楼阁作为南林园林的重要组 成部分,充满诗意和建筑艺术的 魅力。
曲桥廊道
山石假山
曲桥廊道巧妙地穿越湖泊或池塘, 增加了园林的动态美感。
山石假山的巧妙运用,使园林空 间更显精致,增添了戏剧性和变 化性。
南林园林的艺术价值
1 诗意之美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ppt课件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ppt课件
《一家言》、《长物志》是比较全面而有代表性 的三部著作。
04.07.2020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8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一、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二、元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04.07.2020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9
一、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一)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总论 (二)元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各论
– 明初,朱元璋曾规定百官第宅制度:不许於宅前后左 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以资游眺(《明史、兴 服制志》)。
– 另外,风景优美、泉水充沛的北京西北郊,早在元代 即已成为公共游览的风景名胜区。从南方来的移民大 量开辟水田,又增益了这一带宛着江南水乡的自然风 光,官僚、贵戚们在海淀、丹棱占地造园,风景区的范 围更往东扩大。皇帝也经常到西北郊游玩,但除了偶 0尔4.07.驻2020蹿西湖北岸的造园功史元德明清寺近现、代南正林园德林史年间筑‘钓台’13之外,
04.07.2020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4
明朝北京的都城建设
都城北京, 大内的主要朝宫建筑为三大殿,高踞 在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 的规制,最后为御花园;宫城之外为皇城,包括大 内御苑、内廷宦官各机构、府库,周围十八里余;
明代改建北京城,城市的供水也相应有些变化:明 初漕运一度停开,西湖与昌平的水道淤塞,故引玉 泉山水入西湖,漕运废弃.开辟城南地区形成现在 北京的最后规模。
造园史
中国造园史
04.07.2020
造园史元明清近现代南林园林史
1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总结
04.07.2020

造园史总论南林园林史课件-38页PPT资料

造园史总论南林园林史课件-38页PPT资料
–周维权 . 中国古典园林史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9/2019.
–(日)针之谷钟吉著,邹洪灿译.西方造园变迁史.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07.11.2019
35
参考书目
07.11.2019
36
07.11.2019
37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07.11.2019
11
园林的含义
按现代园林释义,园林不仅是游憩之所,还有保护和 改善自然环境,恢复人们身心疲劳之功效。因而“园 林”的含义除包含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纪念性园林、 游园、花园、游憩绿化带及城市各种绿地;
07.11.2019
12
园林的含义
同时还应涉及到郊区游憩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此外,以整个城市为造园空 间的“山水园林城市”也是近年来提出的体现城市园林 化的新概念。
07.11.2019
8
二、园林的含义
07.11.2019
9
园林的含义
我国古代有多种名称:甲骨文中出现了“囿”、 “园”、 “圃”。“囿”的意思是筑垣以设境 之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园” 的意 思是平整过土地后,四周设置轻便的围墙,其内 有水源浇灌,栽植果树;“圃” 是栽植蔬菜的 地域.
28
西方园林的发展概述(2)
古希腊的宅园中有明显轴线,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即称
柱廊园
07.11.2019
29
西方园林的发展概述(3) 16世纪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的造园形成台地园。
07.11.2019
30
西方园林的发展概述(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南朝主要宫苑分布图
南朝皇家园林多半集中 在湖山相接且自然条件 优越的玄武湖北,东,南 三面:
宫苑以钟山西麓玄武湖 著称。宋元帝修复北堤, 雍蓄山水,以练舟师, 堆蓬莱、方丈、瀛洲三 岛。
2020/5/30
25
二、魏晋南北朝的私园
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的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私家园林呈现为两种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有: – 别墅型私家园林——金谷园 – 城市型私家园林——张伦园
–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张伦园“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 及”;“有若自然在其家中”;“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蹬礁崾, 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虽梁王兔苑 想之不如也.”
2020/5/30
28
城市型私家园林(2)
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也像北方一样,多为贵戚 官僚所经营.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及为了争奇斗 富,刻意追求庞大奢靡的景观,这在文献中记载的 屡见不鲜:
– 提出近大远小透视的原理,从山水画发展史看,空间处 理技巧遇到的第一个关键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因宗炳 2在020/5理/30 论上得到解决,因而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 12
山水画理论(2)
王微《叙画》中讲了两个主要问题。
– 关于山水画的特点问题,他说山水画与视觉印象不同,画可 以超过直观感觉所不足,突破视觉“所见不周”,而完整地 加以表现,提出山水画不同于地图。地图是实用物,可以 “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山水画是精神物, 所谓“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 动。”从理论上划清了两者的界限,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 定了良好基础。
魏明帝时,在御苑天渊池南凿石为流杯渠以供褉饮,人 工制作流觞曲水进入苑园;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一 人在会稽(绍兴)南郊兰亭引清泉作曲水之会,赋诗成 集,由王羲之挥毫作序,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其 书法传于后世者称之为《兰亭贴》.从此曲水流觞更增 雅韵而为后人所乐为。
– 刘宋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为中国最早的 山水画论专著;
– 刘勰的《文心雕龙》可谓划时代的著作;
– 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谢赫六法论,则奠定了中国 古代绘画的基本轮廓。以至于“六法”成为绘画的代 名词。
2020/5/30
11
山水画理论(1)
《画山水序》主要论述了几个问题:
–谈的目的是说明精神境界\内心修养的重要。贤者品 味由圣人之道所显现之物象而得“道”,只有澄怀涤 除污浊之心,才能“味象”。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得 到一种愉悦的享受,“澄怀味象”;把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道联系起来,统一于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烟雨中。
2020/5/30
30
寺观的园林化环境
历代寺院除少数建在市区或与寺庙庭院相结合, 绝大多数选择环境清幽、丛林茂密,具山水之胜 地:北方洛阳永宁寺,河南省登封县城嵩山南麓 嵩岳寺、嵩山幽谷的少林寺,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普陀山的普济寺,会稽云门寺,江西庐山东林寺, 江苏镇江金山江天寺,苏州虎丘方岩寺等等,皆 为自然风景优美的的佛寺。
–在自然与绘画的关系中,强调写生,真实地反映自然山 水形象,但绝不是自然主义的描写。山水画高于自然, 绘画的道理,首先是通过观察,将所见的自然山水(应 目)再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注进了画家的心灵世界,创 造出好的山水画作品(“类之成巧”),引起观众精神上的 共鸣,产生了美感享受(“目亦同应,心亦俱会”).
用房。
2020/5/30
27
城市型私家园林
北魏张伦园:这是一座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山池为胜景。 园中筑景阳山有若自然,重岩复岭,深涧洞壑,高林巨 树,悬葛垂萝。崎岖石路,涧道盘行。又“经构楼馆, 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从描写看来园中的景 阳山已经不是一般的人工土山,而是构石为山,表现了 天然山岳的形象,并有树草栽木,犹如真山植被景观, 颇有自然野趣,加上随地势高低而构筑楼馆,成为园景 的组成部分,创作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地形,有山林树草 及园林建筑组景的自然山水园林。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述:“太子风韵甚 和,性颇奢丽,宫内殿堂皆雕饰精绮过上宫。 开拓玄圃园,使台城北堑等其中之楼观塔宇等。 多聚奇石,极山水之妙,若上宫望见,乃于傍 门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墙数百间,施诸机
巧,宜应障蔽,须臾成立;若应毁撤,应手迁
徒”。 2020/5/30
29
三、寺观园林
佛、道盛行,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 城市及其近郊而逐渐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迥溪索曲阻,
峻阪路逶迤。绿池泛淡淡,青柳沼依依。槛泉龙鳞涧,激波
画球楫。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
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这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
பைடு நூலகம்
有起伏的天然山水园,除园中泉涧池沼花果茂林之胜景,主
人还建有居住的房屋,从事生产的水礁,鱼池及大量的辅助
洛神赋
2020/5/30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及技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 体系的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 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 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
–砖石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 建筑,石结构技术巨大进步;
–石工的雕凿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 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 塑与壁画。
邺城华林苑
2020/5/30
22
北魏洛阳御苑
北魏洛阳御苑“华林 苑”,“西游园”《洛 阳伽蓝记》记载:
– “千秋门内道北有西游 园,园中有凌云台即是 魏文帝(曹丕)所筑者. 台上有八角井,高祖于 井北造凉风台,登之远 望,目极洛川.台下有碧 海曲池,台东有宣慈观, 去地十丈.观东有灵芝 钓台,累木为之,出于 海中,去地二十丈----三伏之月,皇帝在灵芝 2台020/以5/30避暑.”
– 北方的洛阳,佛寺始于东汉明帝时的白马寺,到晋永嘉 年间已建置四十二所。北魏笃信佛教,迁都洛阳后佛 寺的建置陡然大量增加,最盛时城内及附廓一带梵刹 林立,多至一千三百六十七所。
– 江南地区梁武帝时有寺二千八百余.建康也是当时南 方佛寺集中之地,东晋时有三十余所,到梁武帝时已增 至七百余所。故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句云:
–陶渊明与<桃花园记>
–谢灵运与<山居赋>等
2020/5/30
10
相关艺术理论的出现
随着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理论的探 讨.南北朝,山水画进一步确立,不仅有实践,而且有 绘画理论。
– 东晋顾愷之《论画》,当推为画品最早文献, 他的《画 云台山记》中可以看出山水画如何布局、设色,如何 画山石、天空、倒影及如何穿插人物,点缀鸟兽等, 虽不是山水画专论,却开山水画专论之先河;
长期分裂、战乱,使人民遭到极大灾难,世族阶层深感 生死无常,悲观失望消极颓废的思想发展起来。崇尚虚 无、逃避现实的老庄学说备受欢迎,儒家的圣人之道已 不再受到尊崇,旧礼教日益崩溃,人们思想和信仰上获 得自由。
–人们专谈“玄理”不理世务成为风尚,即所谓[清谈]之风。 玄学和清谈的泛滥,使政治与社会风气日趋靡烂;
7
云岗石窟
两道峡谷将石窟分为 东、中、西三区。
2020/5/30
8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东南13km。因伊水东西两岸之 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古称“伊阙”,隋 唐以后习称龙门.
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龙门石窟
2020/5/30
9
山水诗的出现和对造园的影响
造园史
中国造园史
2020/5/30
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 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2020/5/30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概述
2020/5/30
3
分裂、战乱导致的人们思想信仰的变化
–邺城铜雀园:内筑三台上起楼以阁道相通(冰井台、 铜雀台、金虎台),凤阙装饰可转动铜雀,园内凿渠 引水,穿池筑山,以山水为宫苑的骨干。此外,还有 城西的“元武苑”、城北的“芳林园”均为曹魏所筑 引水凿池,建钓鱼台、竹园、种植葡萄及果木树。
2020/5/30
邺城铜雀园
21
后赵石虎在邺城筑华林苑,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 为大池,五个岛屿象征“五岳”,四个水域象征“四渎”通 行舟船的水程长达二十五里。池中岛上建楼架廊,环池沿岸 有堂、殿,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可见这座大型皇家园 林效仿自然挖湖堆山,建筑工程之浩大。
北魏洛阳平面想象图
23
建康的御苑
东晋南朝建康平面想象图
2020/5/30
建康:今南京,寄情山水, 醉心自然,成了这个时 期造园艺术发展生机勃 勃的推动力。
–历经东晋及宋、齐、梁、 陈都的经营共有皇家园 林30多处见于史书上:东 晋有北湖(即今玄武 湖)。华林园(在玄武 湖的南岸鸡鸣寺一带), 宋有乐游苑(覆舟山 南)、青林苑;齐有博 望苑、灵邱苑、芳东苑、 玄圃等;梁有兰亭苑、 江潭苑、建兴苑、延春 苑、湘东王园等;
2020/5/30
图 魏晋南北朝穿宽衫的士人
5
宗教的影响---佛教的盛行与中国化
佛教逐渐中国化,成为主要宗教之一,并得到普 遍信仰和大力提倡;全国许多地方兴建了大量 佛 院、佛塔和石窟,这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也相 当深远,尤其是石窟在浮雕、塑像、彩画方面都 是很有价值的。
洛阳、长安、敦煌等地成为北方佛教的中心,大 量石窟寺出现,著名的石窟寺有: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 重大变化的时代。魏晋人士将寄情山水,爱如自 然成为社会的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