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件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50张ppt)

受精卵中的DNA:母方>父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图解:
(母本)高等动物(2N)(父本) 有丝分裂 受精卵(2N) 受精作用 卵细胞 (N)
减 数 分 裂
减 数 分 裂
精子 (N)
(3)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 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 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课堂小结: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 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二、受精作用
父本
2N
减数分裂
精子
N
受精作用
受精卵
2N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个体
2N
母本
2N
减数分裂
卵细胞
N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 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 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有丝分裂
体细胞 1次 1次 有 无 无
减Ⅱ后期
减半 精子4个 卵细胞1个 都有纺锤丝; 染色体的变化相近;
后期
不变 体细胞2个
点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子细胞名称和数目 相 同 点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奇数 一数 染 色 体 数 目 偶数
减Ⅱ
三判断 无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丝分裂) 同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精子
有丝分裂 体细胞 细胞分化 精原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减 数 第 一 次 分 裂 染 色 体 复 制 减 数 第 二 次 分 裂
变 形
精原细 胞
初级精母细 胞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件 (共23张PPT)

5、减Ⅰ末期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别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分 裂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问题
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候?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 殊的行为?
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同源 染色体别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
• 1、减Ⅱ前期
▪ 2、减Ⅱ中期
▪ 3、减Ⅱ后期
• 4、减Ⅱ末期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
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问题
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最大 的区别是什么?
㈠减数分裂的概念
• 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 时期: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开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
→ 的过程中。如:精原细胞
精子
•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
胞的减少一半
• 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 过程中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㈡精子的形成过程
以下图为果蝇雌雄个体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观察该图,并以 小组为单位讨论答复以下问题。
讨论:
1、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 染色体就数目而言有什么区 别? 2、配子能不能通过体细胞的 有丝分裂形成?
1、配子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 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配子不能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形成。
推理:
将推理过程 补充完整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2 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末期:分裂结果形成
四个精细胞
◎
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四个蝌
蚪状的精子
◎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后期: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 色体向两极移动
◎末期:分裂结果形成
四个精细胞
◎
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四个蝌
蚪状的精子
减II后期
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一分为二, 姐妹染色单体向两 极移动
• A.2、4 B.1、3 • C.1、3或2、4 D.l、4或2、3
C
变式训练1
• 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 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 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 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 )
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精/卵原细胞 初级 次级 精子/卵细胞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2N 0 2N
2N 4N 4N
N-2N 2N--0 2N
N 0 N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
4N
染色体
DNA
DNA
染色单体
2N N
间 期
染色体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末 期
减
I
减
II
减数I和减数II的比较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小 结
• 同源染色体存在于
• 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 减数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中. • 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次级卵/精母细胞/配子中
• 姐妹染色单体存在于
• 有丝分裂前中期/减Ⅰ/减Ⅱ前中期 • (消失于有丝后期、减Ⅱ后期)
•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自由组合发生在
2.1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完美课件(共30张)

例题1
图中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
(3) 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
2-5 受精作用
一、定义: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二、过程:接触→识别→进入→融合→分裂
2-5 受精作用
2-1 减数分裂概述
一、特征: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二、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三、范围:的细胞 四、过程: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2-2 减数分裂的过程
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精原细胞
初级 精母细胞
减Ⅰ前 减Ⅰ中 减Ⅰ后
减Ⅰ末
次级 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变形
减Ⅱ前 减Ⅱ中 减Ⅱ后 减Ⅱ末 精细胞
精子
2-2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间期:
精原细胞经过DNA复 制和蛋白质合成,成 为初级精母细胞
2-2 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 Ⅰ 前期:
(1)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
2-2 减数分裂的过程
1、同源染色体:①形状、大小、结构【一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③减 Ⅰ 前期发生联会
(1) 由图可知该生物属于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该过程发 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例题3
下图是发生在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减数分裂部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2) 该图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例题3
下图是发生在某生物体内的细胞减数分裂部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
5.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媳 妇迫于 生活压 力让丈 夫监守 自盗与 丈夫的 断然拒 绝为对 比.突 出了丈 夫的品 质。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

分裂期
后期 I 2N
4N
末期 I 前期II
N
2N
第二次分裂 次级精母细胞
中期II
N
2N
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后期II
2N
2N
精子、第二极体、 末期II N
N
卵细胞
染色单体
0 4N 4N 4N 4N 2N
2N 0 0
染色体变化曲线
4N
2N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DNA 变 化 曲 线
有
无
3、有无着丝点分裂
无
有
4、子细胞的名称和数目 5、子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6、子细胞DNA 含量
次级精母细胞2个 减半2N N 减半4a 2a
精细胞4个 不再减半 减半2a a
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联会是减一 两者皆无是减二
(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1. 场所: 卵巢
2. 过程:
联会 四分体
卵原细胞
1 、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只分裂一次
同源 2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
染色 裂时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 2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等
体行 为
妹染色单体互换、分离等现象
行为
子细 胞数 目
3 、分裂后形成4 个精子或1 个卵细胞
3 、分裂后形成2 个体细胞
子细 胞染 色体
4 、分裂后所形成的子细胞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
)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 (个
)卵细胞。
2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I 同源染原色因体是分(离
), )
3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减半( 2 )几次,分别发生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课件2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1个卵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4个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有变形过程
无变形过程
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体细胞 2N
2N
0
间期
4N
2N
4N
减 数 分
前期 I 4N
2N
4N
第一次 分裂
中期 I 4N
2N
4N
裂
后期 I 4N
2N
4N
分裂期
末期 I 2N
N
2N
前期II 2N
N
2N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精细胞
变形
精子
哺乳动物睾丸示意图
精 原 细 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课件2
精原细胞
间期
染 色 体 复 制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课件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课件2
同
源
染
色
体形
联 会
成 四
分
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课件2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减Ⅰ前的间期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减Ⅰ前期
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减Ⅰ后期
4.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 减Ⅱ后期
5.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分裂完成时
6.DNA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Ⅱ分裂完成时
初级精母细胞 (中期)
减数Ⅰ后期
每对同源染色体 彼此分离,移向 两极。
或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二 课件2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优秀课件: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42张PPT)

分裂过程中 细胞名称
2N→N(减半)
2N→4N→2N
0→4N→2N
精(卵)原细胞 ↓
初级精(卵)母细胞 ↓
次级精(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N→2N→N(不减 半)
2N→N
2N→0
次级精(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 精(卵)细胞 (第二极体)
要点探
究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
数量变化柱形图如下(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
要点探 究跟踪训练
1.右图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此可确认该细D胞( )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要点探
究
名师点睛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几个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1)如果细胞内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核DNA分 子数=染色单体数;如果细胞内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则核DNA分子数=染色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 于________期。
要点探 究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
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若M的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2N→N(减半)
2N→4N→2N
0→4N→2N
精(卵)原细胞 ↓
初级精(卵)母细胞 ↓
次级精(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N→2N→N(不减 半)
2N→N
2N→0
次级精(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 精(卵)细胞 (第二极体)
要点探
究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
数量变化柱形图如下(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
要点探 究跟踪训练
1.右图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此可确认该细D胞( )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要点探
究
名师点睛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几个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1)如果细胞内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核DNA分 子数=染色单体数;如果细胞内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则核DNA分子数=染色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 于________期。
要点探 究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
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若M的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2-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4n→2n
无 分裂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 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n→2n→n 2n→n 2n→0
五、减数分裂
巩固练习
精子形成的顺序依次是:
4→ 5 → 7 → 2 → 9 → 6 → 8 → 10 → 1 → 3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C.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对
D.配对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核DNA分子
2.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有10条染色体,它体内的一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
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
A.进行有丝分裂 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进行减数分裂Ⅰ
√D.进行减数分裂Ⅱ
随堂练习
3.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Ⅰ前期,④与⑦、⑤与⑥联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三、减数分裂Ⅰ VS 减数分裂Ⅱ
比较项目 分裂前的间期 DNA的复制与否
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变化
染色体主要行为
染色体数目 核DNA数目 染色单体数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复制
不复制
有 不分裂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 ②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 体可以发生互换;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n→n
4n→2n
【注意】 ①人类性染色体X和Y是同源染色体, 但形状大小不相同
②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但不发生联会,即同源染色体只在 减数分裂发生联会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 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无 分裂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 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n→2n→n 2n→n 2n→0
五、减数分裂
巩固练习
精子形成的顺序依次是:
4→ 5 → 7 → 2 → 9 → 6 → 8 → 10 → 1 → 3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C.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对
D.配对后形成的每个四分体含有4个核DNA分子
2.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有10条染色体,它体内的一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
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
A.进行有丝分裂 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进行减数分裂Ⅰ
√D.进行减数分裂Ⅱ
随堂练习
3.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Ⅰ前期,④与⑦、⑤与⑥联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三、减数分裂Ⅰ VS 减数分裂Ⅱ
比较项目 分裂前的间期 DNA的复制与否
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变化
染色体主要行为
染色体数目 核DNA数目 染色单体数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复制
不复制
有 不分裂 ①同源染色体联会; ②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 体可以发生互换;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n→n
4n→2n
【注意】 ①人类性染色体X和Y是同源染色体, 但形状大小不相同
②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但不发生联会,即同源染色体只在 减数分裂发生联会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 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着丝点分裂,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彼此 分开,两条染色体 向两极移动。
末期Ⅱ
精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DNA数 减少一半
末期Ⅱ
精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染色体恢复细丝状的 染色质状态。
细胞体积变大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进行DAN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复 制 的 结
(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果: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姐妹 染色单体
联会(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
(三)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在间期染色体先复 制,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 分体,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 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睾丸 细胞质均等分裂 1个精原细胞→ 4个2种精子 有变形过程 卵巢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卵原细胞→ 1个1种卵细胞+3个2种极体
场所 分裂 不 方式 同 点 子细胞 个数 是否 变形
无变形过程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图像鉴别
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
★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后 期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姐妹染色体彼此分离,向 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加倍,DNA数不变)
后 期
细胞内主 要的变化:
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开,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姐妹染色体彼此分离,向 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加倍,DNA数不变)
精细胞
变 形
精子细胞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细胞经过复 杂的变形成 为精子。
• 减数第一次分裂需注意以下几点: (1)染色体复制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一旦复制完成性原细胞就改成初级性母细胞。 (2)染色体的特殊行为:联会,确保每对同源染 色体的配对和分离。 (3)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完成交叉互换。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实现同源染色体分 离,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染色体恢复细 丝状的染色质 状态。
卵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卵 原 细 胞
联会
四分体
间期
初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第 二 极 体 卵 细 胞
体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3. 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
减数第二次分裂
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 4个2种精子(染色体数:n)
变形
(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1.场所:卵巢
2.过程:
体细胞分化
体细胞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卵原细胞
卵原细胞增殖
卵原细胞
有 丝 分 裂
卵原细胞
卵原细胞
间 期
(有同源染色体)
间 期
1、同源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 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 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 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 交换一部分片段。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末 期
细胞内主要 核膜核仁重现,一个细胞缢裂成 的变化: 为两个细胞,每个子细胞与母细
胞相同。
末 期
染色体
解 旋
染色质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一个细胞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每 个子细胞与母细胞相同。
体细胞
配子
如图为果蝇的 体细胞的染色体与 配子的染色体,二 者有什么区别,配 子能不能通过有丝 分裂形成?
细胞内主 要的变化:
次级卵母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了一个次级卵母细 胞和一个极体,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DNA数减 少一半)
中期Ⅱ
第一极体
(没有同源染色体)
次级卵母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
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
次级卵母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对象: 时期: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 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 只复制一次
特点:
结果: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 少了一半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1、 场所 • 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 精管中形成 • 睾丸中有原始的生殖 细胞——精原细胞。
染色体数目 和体细胞相同
后 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同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 细胞的两极移动。
后 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同
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向细胞 的两极移动。
末 期Ⅰ
前 期Ⅱ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实现 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 染色体。减二的结果是形成精细胞,而不是精子
精原细胞
间期
联会
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体细胞
精子 精子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3. 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四分体(前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联会后的每一对同源染色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体中,所含的四个姐妹染 色单体,即四分体(同源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部分交叉互换)。
中 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各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
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 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 上。
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 两条染色体=四条 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含8条脱氧核苷酸链)
2、过程
体细胞
有 丝 分 裂 细 胞 分 化
体细胞分化
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增殖
精原细胞
有 丝 分 裂
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间 期
(有同源染色体)
间 期
精原细胞
复 制 后
初级精母细胞
(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着丝点分裂,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彼此 分开,在纺锤丝的 牵引下,姐妹染色 体向细胞的两极移 动。
末期Ⅱ
第二极体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一个第一极体分 裂成两个第二极 体,一个次级卵 母细胞分裂成一 个第二极体和一 个卵细胞。
卵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末期Ⅱ
第二极体
(没有同源染色体)
这种方法简称三看鉴别法。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减Ⅱ
奇数 一数 染 色 体 数 目 偶数
有丝分裂 (单倍体 )
二看 有 无 同 源 染 色 体 有同源染色体
三判断 无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丝分裂) 同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无同源染色体
减Ⅱ
(减Ⅰ)
染色体复制
有丝分裂
间 期
间 期
进行DAN胞中心体进行复制
前期
染色质
高 度 螺 旋
染色体
出现染色体,形成纺锤体,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中期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纺锤丝牵引,每条染色体的
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染色 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 色体数目减少一半。(DAN减少一半)
中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的变化: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
在赤道板上。
后期Ⅱ
次级精母细胞
(没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内主要 的变化:
着丝点分裂,两条姐 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 姐妹染色体彼此分离, 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染色体加倍,DNA数 不变)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