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得:论语---对《诲人不倦》《高山仰止》的评课-推荐下载
论语听课教学评价

论语听课教学评价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听了《论语》这堂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有以下评价:
1. 教学过程方面:
- 课程设计合理: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做得很好,从《论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到其中蕴含的思想,讲解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论语》。
-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注重互动: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 知识拓展恰当:教师在讲解《论语》的过程中,适当地拓展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涵。
2. 教学效果方面:
- 学生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论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儒家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课程中通过对《论语》中一些名言警句的解读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对《论语》和儒家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堂《论语》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注重互动和知识拓展,教学效果显著,是一堂值得肯定的课程。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论语》的现实意义。
此外,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论语》中的智慧。
苏教版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教学反思

《诲人不倦》教学反思湖州中学张阳成一.意图与过程《诲人不倦》简案【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式以及重要的成语;2.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觉领悟或说出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3.通过场景分析,感悟孔子作为老师的巨大魅力。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老师死后,其弟子不着丧服,只在心里悼念,称之为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史记·孔子世家》)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17.21)(《克己复礼》P9)提问:是什么让孔子的学生把孔子视为他们的再生父母?二.文本初读1.这篇课文共有几节?2.如果按照以下要求给课文章节分类,你会如何分类?夫子自述:1、2 、3、8、14、15旁人介绍:4、5背后议论:7师生对话:6、9、10、12、13三.深入研读3.大家喜欢从哪部分开始讲起?(一)夫子自述(齐读)(1)夫子自述中,我们能找到几个成语?有教无类举一反三述而不作各得其所(2)初读第1、2节,孔子所说的话似乎存在矛盾之处,你能找出来吗?孔子是为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别吗?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3)第8节,孔子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启发学生?(愤、悱)背诵第8节(4)第14、15节,孔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述而不作”,这是为什么?——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克己复礼》P7)小结:夫子自述从教育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论述了教育。
(二)旁人介绍(齐读)(1)重点字词:文、忠、言语、文学(2)从第5节看,学生各有所长,这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责备)?”(三)背后议论孔子对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学生有区别吗?从哪里看出来?远其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
七年级语文《论语》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论语》评课稿今天我们听了晁**老师讲授的阅读课《论语》十则。
课文所选的《论语》中的十则语录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
我觉得这节阅读课最大的优点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亮点一: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晁老师在讲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从介绍孔子的生平,然后简单的介绍孔子的'著作《论语》,为学生听后产生想学习论语的兴趣和欲望。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利用讲故事带领学生一起探究第一则。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第一则的内容有所了解,完成了第一则的教学任务:“不患人知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接着晁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第四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并且,通过第一则和第四则的学习,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这两则的方法,并进行了学法指导。
如“读——释——拓”等。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则自主学习,然后分组汇报。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是孩子终生受用的。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是每个孩子都有尝试探究的机会,饱尝和经历了自主学习过程带来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
亮点二: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晁老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宰,而是自觉地转移了角色,使自己成为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以至灵感的导演,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鼓励学生闪现出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沟通,交流,营造出崭新的师生互动局面。
教法上可以说是能弃旧图新,改弦易张,为学生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做得很好。
亮点三:扭转了文言诗文教学囿于一隅、自成一家的局面,将自学能力推上新的台阶。
注重促进学生在文言诗文学习中具备更高思维层次上的融会贯通能力,将自学能力推上新的台阶。
专题01《论语》十二章(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原创】谦虚好学,学无止境 ——《孔子拜师》评课稿

谦虚好学,学无止境——《孔子拜师》评课稿这次,林老师执教的《孔子拜师》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整节课听下来,林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能循学而导,学习目标基本达到。
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态自然亲切,板书直观生动。
下面,我根据林老师的课堂教学,谈以下几个亮点:一、课堂提问循序渐进,问之有效教师的提问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的。
在这节课当中,林老师每抛下一个问题,都能看出她对学生学情的把握非常灵敏。
前一个问题都能为下一个问题打好好伏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学有所获的满足感当中,甚至于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深深地被她的每一个问题所吸引,真正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体会到“学无止境”的境界。
例如:林老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9月28日是什么日子?这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真别说,我们也受教了,原来,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
而这日子刚好才过去两天,相信上了这节课的孩子们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
而学生想对孔子的了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在理解“品行、渊博、远近闻名”等词语中,林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用推理应用的方法去理解,一个个问题的产生在新旧知识的重构中形成的,学生的整个学习状态非常活跃。
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好问题不容易。
真正称得上好的提问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迷宫,引导学生寻非探奇,探明底里,然后在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中走出迷宫,顿觉豁然开朗,一片光明。
而林老师的提问,正好做到了这一点!二、关注重点词句,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
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体现了孔子拜师学艺的艰辛和急切。
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语文课的重点。
论语高山仰止读后感范文

论语高山仰止读后感范文论语高山仰止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收集的论语高山仰止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议,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读书人遇到危险便可献出生命,看见有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严肃恭敬,沮丧时考虑悲哀那也可以了。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有成就的人?”孔子郑重指出三点:“‘见利思义’见到财利,首先要想想是否符合道义;‘见危授命’,遇到危险时,要用于为正义事业献身,;‘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长时间遇到困难或与人有旧约,不忘当初的诺言。
孔子又问那一条重要,子路答复:”‘见危授命’只有面对困难,不拍牺牲,才自然会‘见利思义’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同学听子路的答复,很冲动,不由自主地报以掌声。
这句论语告诉我们人生要做到三点“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三点,才能做到一个有成就的人,特别是见危授命遇到危险时,要用于为正义事业献身,,就像黄继光,等人一样,为国家而牺牲,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见利思义’,‘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两点。
论语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知识时常去复习,不也很有乐趣吗?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因为复习对知识稳固的至关重要。
不信,我就给你讲个故事听听。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字写得非常好,所以老被人称赞,他自己也洋洋得意起来。
一天,他去”鸭儿水饺店“吃水饺,发现水饺都是从墙那边一个个扔过来的,而且都准确地掉到了锅里。
他去墙后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太太在那里包饺子。
包好后头也不抬地就扔过墙去,没有一个扔到锅外的。
这使王羲之大为惊异,他觉得他写字还没有熟练到这种程度。
于是,他回去后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刻苦练习书法,终于成了一代宗师。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学习上也是这样。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学习上也一定要时常去复习,因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观评记录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观评记录(1)》第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观评记录(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观评记录一、开课时间:xx年4月9日二、地点:多媒体教室三、开课人:四、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五、主评人:六、六、其他参评人:等。
七、评课过程:1、老师介绍授课思路、教学流程和教学意图学习方法。
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二理科班,对《论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热情,这从他们每次朗读时,声音都很响亮可以看出来。
根据这个特点,在学法指导上,我加强了课前预习要求,明确规定上课前必须自学全文,小组落实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本熟悉程度。
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同时师生合作,分配任务。
预习时,文言基础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监督反馈;上课时,教师引导、点拨,适当发表倾向性言论,学生自主探求、认真研习,深入理解文本;复习时,教师讲解练习题重难点部分,对错误较集中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落实,学生查漏补缺,补充预习和课堂中落实不到位的知识点,加强对文言基础和课文内容、思想、特点等的掌握。
【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斟字酌句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思想。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分析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教学思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今天这个课时是研习文本内涵,另一课时则是练习讲评,落实基础知识。
为了深入理解文本,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步骤:1、课堂导入。
我设计了一段能引起学生兴趣,并明确指向课堂内容的导入语,希望借这个导语,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这堂课定个感情基调,同时顺利地引入到新课教学中。
2、整体感知。
这是对文本的一个熟悉过程,用朗读全文和概括文章内容两个步骤完成。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主要是为下面的对比探究做铺垫。
3、对比探究。
这个环节是课堂重点,计划用时25分钟。
鲁人版《论语《学习活动》评课稿

鲁人版《论语《学习活动》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针对《论语》这本经典著作中的《学习活动》一章进行评课的稿件。
在这个章节中,孔子谈论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
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章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活动。
二、学习活动一:学而不思则罔1.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解释经典名言“学而不思则罔”的意义,以及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活动•阅读《学习活动》一章中的相关段落,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理解。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学而不思则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并融汇成一篇小结。
•同学们分别展示并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全班共同探讨,并互相点评。
3. 学习成果评价•同学们将准备一份小结报告,总结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并说明“学而不思则罔”的意义。
•老师将根据同学们的小结报告以及讨论表现来评估学习成果。
三、学习活动二:有朋自远方来1.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解释经典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义,以及学会欣赏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
2. 学习活动•阅读《学习活动》一章中的相关段落,并在课堂上进行同步讲解。
•每位学生将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自己最好的朋友,强调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并分享给全班。
3. 学习成果评价•同学们将分享他们写的关于朋友的短文,通过欣赏和互动来评价彼此的作品。
•老师将评估学生对“有朋自远方来”这一理念的理解,并对同学们的短文进行评分。
四、学习活动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解释经典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以及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学习活动•老师将介绍并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道德原则的实践意义。
•学生们将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及他们是如何遵守这一原则的,并分析结果。
3. 学习成果评价•小组讨论的成果将通过书面形式提交,每个小组将总结讨论的要点,并明确展示他们在生活中遵守这一道德原则的具体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学生读出其语气。 2、齐读(19.23),写出了孔子怎样的“高”?并提示还有那些章节讲到“高”
的。学生找出章节,主要是在诵读语气的指导与体验上下功夫,并解决字词 与句式。 3、孔子是在什么语境下被学生所称赞的?孔子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否就这么完美? 通过完美与不完美的比较阅读,引出(5.17)(6.28)(17.4)(9.11) 4、那些章节最能体现孔子对学生的关心?(7.11)(5.22)(11.9)(11.10)。 依然重在诵读指导与语气的体验上下功夫。 5、提升:1、“高山仰止,欲罢不止”,孔子“高”在哪些?要求学生回忆内容 进行归纳;2、仅仅是用“仰”吗?回归(9.11),齐读结束。
1
2009.12.25 周五下午温二十二中《论语》教学公开课。第一节温二十二中 张萧老师的《诲人不倦》,第二节永嘉中学厉毅老师的《高山仰止》。
温二十二中的张萧老师的《诲人不倦》公开课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叨陪鲤对”的典故用填空的形式导入新课; 2、直奔教学内容(16.13),学生齐读课文,检查批注情况 3、教师质疑:(1)、文言字词“而”“之”(2)、提出六个疑问,要求学生集中
地问题中进行批注解决,得出孔子不论亲疏都一视同仁的做法。 4、齐读(11.22),两学生问同一问题,孔子回答却不同,是否一视同仁?请学
生批注阅读。师生共同解决文言字词,回忆初中文言字词的用法,得出孔子 因材施教,用心良苦。 5、问题探究:我们学校实行分层次教学,这是不是因材施教,请说说你的理由。
6、朗读全文。
这种平静的表象之下,并不是说《论语》教学过程中就没有问题。其实, 《论语》作为选修课,就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新要求,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 新难题,这些难题正是《论语》教学活动中的困惑与矛盾。不妨向看看《指导 意见》的教学建议:《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 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 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 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而《〈论语〉前言》中所提到的本 课程核心目标: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还要由几 个方面组成的: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 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但是,真正要怎样去上教《论语》,却只有理论上的说 教!在《论语》教学实践中,可能会深切体会到在教学上亟需解决的问题还有 很多。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论语》——传统文化的回归
——对《诲人不倦》《高山仰止》的评课
永强中学 张以得
2009.12.25 周五下午温二十二中《论语》教学公开课。第一节温二十二中
张萧老师的《诲人不倦》,第二节永嘉中学厉毅老师的《高山仰止》。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一部《论语》实在是高深。可能 是为提倡国学,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新课程改革将《论语》作为高中语文课 必选教材之一,这可苦了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单从我们教师层面说,我们毕竟 不是研究《论语》专家,没有能力像李泽厚那样对《论语》作出学者般的深厚 的文本细读,也没有于丹的见识和口才作出通俗的形象化的解读,何况我们的 学生在学识上积累之肤浅,连基础学科都没有学好,还学习国学显然有点“揠 苗助长”,或是“望洋兴叹”了。有趣的是,上过《论语》或正在上《论语》的 教师们却如此轻车熟路,有板有眼地上起了《论语》这门选修课。然而,你很 难看到一些有关《论语》如何教学的文章或资料,连本《论语》教学参考书都 不像样!可能是,聪明能干的改革者们真是想让我们一线教师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