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一,他们都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没有搞清楚“革命的朋友和革命的敌人”,当然会失败。

第二,他们都不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相比,都有落后性,阶级局限性。

这是他们失败的共同的致命原因。

第三,他们都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近代的革命理论不能接受。

资产阶级虽然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但他们并没有把西方的先进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归于失败首先,近代文明是工业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变革,工业是整个社会里主导地位也是最先进的行业,随之工人阶级也将是引导社会发展的最先进也是最主要的引导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它之所以在中国成功是因为跟进了时代的步伐,符合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符合了一个客观规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大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张之洞决定兴建。厂址在汉阳。由于张之 洞等人对经营近代工业盲目无知,办理成 绩很差。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大 官僚买办盛宣怀接办。
(4)上海机器织布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棉纺织厂。 1882年,由李鸿章奏准创办,是一个“官 督商办”企业。 在开办之初,李鸿章曾为织布局奏请了 减税和十年专利权,“酌定十年以内,只 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在这 种一家垄断的情况下,生产发展较快。
(2)金陵制造局
1865年,李鸿章将1863年设立于苏州的洋炮
局搬到南京,成立金陵制造局,生产枪、
炮、子弹、火药,供应淮军及本省各防营。
该局的工程师和负责人为英人马格里。
1875后,该局由中国人监办。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大炮
(3)福州船政局
1866年由左宗棠设立。厂址在福州马尾, 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分任正副监督。 1884年中法战争时,船政局遭到严重破 坏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 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0年为曾国藩推荐,统领 部分湘军,曾自募约五千人,组成“楚军”,左系湘军形 成。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与法国组 织“常捷军”,陷宁波、绍兴等地。1866年以闽浙总督身 份创办福州船政局。次年调任陕甘总督,“身虽西去,心 犹东注”。督陕甘期间,曾办兰州制造局,因西北盛产羊 毛,又办兰州织呢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率军入疆,进攻阿古柏反动政权。1878年收复除伊犁 以外新疆全境,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开发新疆。1881年升 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中是主战派,督 福建军务。次年因病退职死。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在70 年代以后裁撤洋员,与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的“非洋人 洋匠不可” 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 更生办洋务的思想特点。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
詹天佑
邓世昌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代表人物: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3、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4、口号: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 培养人才
5、内容:
6、结果
破产
(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评价
4、口号: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5、内容:
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 举办者 1872 李鸿章 1893 年 张之洞 1893 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
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 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4、口号: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1、时间: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2、代表人物:1个中央代表 、 4个地方代表 3、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4、口号: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
5、内容: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兴办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
福州船政局 先后造出40艘近代 船舰,装备了福建水师 全部,北洋水师的五分 之二,南洋水师的三分 之一。
“平远号”为福州船政局所造, 亚洲国家第一艘全钢军舰
昔日上海轮船招商局 现今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

洋务运动的时间

洋务运动的时间

洋务运动的时间洋务运动是指中国清朝末期,自1861年至1895年间,在中国境内兴起的一场维新运动。

其始于同治年间,以维护国家权益、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为主要目标,运动中各地的洋务局和洋务学堂建立起来,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个运动分为五个时期,这五个时期分别为同治、光绪初年、光绪中年、戊戌维新前夕和戊戌维新后期。

具体的时间段是:同治年间(1861年-1874年)是洋务运动的开始时期,同治元年(1861年)十月底设立“兴学致用总局”(即洋务局),其总署设在南京。

第一任总办大臣是左宗棠,江南纺织业、关外军械制造业、海军的建设、洋务学堂等活动在同治年间得以蓬勃发展。

光绪初年(1875年-1884年)是洋务运动的第二个时期,第一次海军改良运动于1875年开始,学习俄国舰船的技术,引进外籍军官,修建了许多军舰和炮台。

同时,由魏源、严复、曾国藩等推动兴办学堂,以提高国人教育水平,培养造船机械等方面的人才。

光绪中年(1885年-1895年)是洋务运动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是整个运动的高峰时期。

1885年,李鸿章设立了南洋实业公司,引进了西方现代工艺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纺织业、造船业、采矿业、冶金业等各行业的发展。

同时,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广州成立了大学堂,培养出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才。

戊戌维新前夕(1895年)是洋务运动的第四个时期,这一时期是洋务运动走向尾声的时期。

由于甲午战争失败,清朝政府开始发生动荡,一些洋务运动中的先进王公大臣和士人开始对清政府进行批评和改革呼声,为戊戌维新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戊戌维新后期(1895年-1898年)是洋务运动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是戊戌维新运动爆发后的整合和推动时期。

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变革,它是清朝史上最大也是最具政治性的变革运动。

由于戊戌政变失败,戊戌维新运动遭到了失败,但它却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

第四课-洋务运动

第四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曾 国 藩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张之洞
名称
创办人
创办 时间
1861年
地点 安庆
经营 范围 仿制洋 枪洋炮
枪炮、 弹药、 轮船
地位 第一家 近代军 事企业 近代最 大的军 事企业
近代最大 的船舶修 造厂 规模仅次 于江南制 造总局
安庆军 曾国藩 械所 江南制 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第4课:洋务运动
奕 訢
曾 国 藩
章李 鸿
棠左 宗
张之洞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一词由「夷务」而來。中国古代以「夷」 专指华夏以外民族,把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 「夷」字经逐漸演变而成为贬称,含有歧视之意。第二 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規定公文不用 「夷」字,从此「夷务」为「洋务」所取代,泛指与西 方国家进行的一切事务,如外交、商贸、传教、办新式 学堂、引先进技术等。 「洋务运动」又称「自強运动」,专指19世紀60年代 初期到90年代中叶,清朝一部分洋务派官僚提倡的全国 性运动,以学习西方科技,引进現代「大机器」为「自 強」的主要內容。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誉之为圣相,谳 建树功业、转移运 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 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 民族罪人、擅权滥 之为元凶” 之谜 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违朝廷大禁 纳妾” 之谜 五十一岁时,咸丰帝大丧期间,秘娶小妾,“违制失德”,故 有人斥其为“伪君 子”。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 藩“貌之过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 睡,身材仅中人,行步 则极厚重,言语迟缓。”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兴办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一切事物。

一.背景:1.清王朝面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1)洋务派——代表:中央(弈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张利用西方科技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2)顽固派——代表:倭仁。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3)慈禧:为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支持有实力并得到列强支持的洋务派。

二.过程:1.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的改革派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旨在富国强兵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目的:剿发捻(镇压国内反抗;平中国);勤远略(为皇帝解除外患;敌外国)。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领导:中央——总理衙门;地方上的督抚是洋务派的实力派。

5.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

6.内容:(1)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军事工业。

A.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最早的兵工厂。

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近代最大的兵工厂。

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近代最早的造船厂。

崇厚的天津机器局——北方最大的兵工厂。

B.特征:政府投资;引进设备,机器大生产;引进洋匠、外国科技人才;封建管理;产品服务于政府和军队。

C.性质:封建性质的企业,最关键的表现是投资不为了营利,产品不投入市场。

(2)后期: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A.代表企业:(都是当时最大)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天津开平煤矿。

张之洞——湖北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B.特征:政府主导(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商业资本介入;机器大生产;是军工企业的辅助;以营利为目的,产品与市场有密切关系。

C.性质: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3)筹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是洋务运动初具成效的标志。

(4)创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1.失败标志:中法战争的失败,宣告初步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派还向西方国 家派遣留学生。留学生 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 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 国的政治、军事、外交 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 了积极作用。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 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 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 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 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 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 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5、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左宗棠(1812),字季 高,才学出众,能力非凡, 但科场失意,人生坎坷,入 仕出头,竟在40岁之后。
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 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 是收复新疆。在晚清名臣皆 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的情况下,他率军抵抗外敌, 收复新疆,成为晚清腐败政 治中的一个亮点。被梁启超 评价为“五百年来第一伟 人”。
(一)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 了促进作用;
2
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
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二)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 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为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已 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 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 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 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 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 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 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创办人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创办民用工业
口号
求富
民用工业名称 上海轮船招商局 天津开平煤矿 汉 阳 铁 厂 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主要工矿企业(6张)①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属于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虽然 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③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 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慈禧太后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但是它毕竟曾 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 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事件成果
新式企业 开创报刊
新式学堂 选派留学生
架设电报
翻译书籍
修建铁路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 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 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 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 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除福州、厦门各地外,其余主要在上海、香 港、广州和汉口。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报刊有《申报》和《万国公报》,两者均为该时期创刊。 其他报纸有:1873年4月创刊的《西国近事汇编》、王韬主持的《循环日报》等。
1862年,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和文祥 首次创办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篇章。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 (1)外国语性质的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6年后增设算学馆,成为综合性学堂)上海广方 言馆等。 (2)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如上海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办学特点:与传统官学相比,这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如翻译人才、军事人才、技术人才等;教 学内容有西学,如西文、西艺等;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9家(> 1000元)
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 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 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 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当 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 常多。 在材料中你发现民族工业在什么处境中发展?
洋务企业及特征
洋务企业的评价 出现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本课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某些抵制

C

2.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直 接原因是( C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B.重商思潮的影响 D.改良思想的推动
李鸿章(1823—1901), 洋务派和淮军首领。字少 荃,安徽合肥人。1861年 编练淮军,攻太平军,升 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提 倡“自强”、“求富”, 开办近代军事工业,设立 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 津榆铁路、开平煤矿等, 建立北洋舰队。
张之洞在湖广 总督任内,兴实 业、办文教、练 新军,使其坐镇 的武汉,继上海、 天津之后,成为 又一洋务基地和 近代大都会。
第2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忧外患。 2、洋务派与顽固派:“体用之争”。 3、洋务运动领导机构:总理衙门。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西方工业革命
侵略 中国 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英法联军
1 .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企业的诱导 外资企业的刺激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侵 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思 考 :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贻来牟机 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长隆缫 丝厂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探究: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
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愿望
培养了人才,传播西学。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出现 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出现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探究: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 条件有哪些?
洋务派
冯桂芬(1809— 1874),江苏苏州人,道光
进士。他曾任李鸿章的幕僚, 为其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但 他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 究西学,多次建议改革,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 主张“采西学”、“制洋器”, 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 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 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 先导。著作有《校邠庐抗议》 等。
如何理解“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为何 会出现这种思潮?
1.“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 指中国传统的体制和文化;“西用”指西方的技术。 即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的纲常礼 教。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当 时清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如何维护清朝统治的问题 上出现了倡行“中体西用”的洋务派,他们在继承和发 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基础上,大力创办洋务企 业,以实践行动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1899年)
1907年徐祥林在上海创建的振华纱厂
3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图
1
(家)
8
9 5
时间 1894年
1895— 1913年

1 9 1
工矿企业总数 资本总额 发展速度 约200家 3519.1万 元 120288万 15% 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 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探究: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危机? 目的是什么?
军事 企 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建的 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 局全厂有2000多名工人,包括 16个分厂。据《江南制造局记》 的粗略统计,1867~1904年该 厂制造了车床138台,刨床、 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 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 32台,汽炉15座,抽水机77台, 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 台。除制造大量的机器外,还 制造了枪炮、轮船和炮弹、枪 弹、火药等军械。到19世纪90 年代,制造局大约每日能够生 产各种子弹90 000颗,每月能 造地雷200枚,每年造无烟火 药60 000余磅。
2.洋务企业及特征
类 型
军用 企业
口 号
代表 人物
曾国藩
代表 企业
安庆内 军械所 江南制 造总局
特征
评价
自 强
李鸿章
第一家官办军用企 封建性为 业 主,带有 一定资本 主义色彩。 当时国内最大的官 办军用企业
近代工业的 起步。 存在弊端, 制约发展。
民用 求 企业 富
李鸿章
开平 煤矿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 资本主义 采的煤矿 为主,带 有一定封 建性。
研究晚清保守派倭仁的著作
洋务派提出挽救清王朝统治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提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实现自强和富强。 与19世纪40年代的西学活动相比,这一时期的西学 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继承:主张“师夷”之长技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发展:西学内容从军事技术扩展到工艺技术和学堂教 育,并付诸实践,兴办洋务,开展洋务运动。 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本质如何?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开平矿物局股票 开平矿务局外景
铁路
唐胥铁路,1881年6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全长11公里,以 后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图为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情景。
铁路
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 唐胥铁路,1881年11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 全长11公里,以后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
本课练习
二、问答题
1.简述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的过程。 2.全面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课外活动建议:
搜集资料思考: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的差异。
顽固派
倭仁(1804—1871),
蒙古正红旗人。长期反对清政府兴 办洋务。1871年授文华殿大学士, 遗著辑为《倭文端公遗书》。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 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 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 诚学, 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 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25日大学士倭仁折》
分洋人之利, 促进其他工 业的发展。
二、洋务运动内容—培养人才、 派留学生、进修生出国
同文馆旧址
二、洋务运动内容——创办近代海军
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北洋海军、南洋海 军和福建水师。成立海军衙门。
三、探究: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阻挠与 破坏。 3、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没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是否学习西方技术。本质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综合分析洋务派西学活动的特征。
(1)继承师夷的思想,由技术层面提高到 学习运用阶段上。 (2)但不改变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纲常伦 理等,即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落 后的社会制度上。
二、洋务运动内容—创办工业
创办近代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是清末最早 的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该厂“全用汉人,未雇 洋匠”,规模较小,专造子弹、火药、枪炮等武器弹药。 1864年,该厂迁往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外 国 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 主 义
压制
民 族 工 业
阻碍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
阅读课文内容,你发现民族工业有什 么特点?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矛盾
民族工业
妥协
外国资本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决定
课堂小结
近 代 工 业 的 艰 难 起 步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与官办
“中体西用”
冯桂芬故居(江苏苏州城西)
2、洋务派与顽固派

恭亲王奕,1861年后掌管军机处和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 表人物。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曾国藩(1811— 1872),号涤生,谥 号文正。军事家、理 学家、政治家、社会 活动家,晚清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英武殿大学士。 组建湘军,平定太平 天国,1864年攻陷天 京城后赐一等侯爵, 有“中兴名臣”之誉。
江南制造总局造炮场厂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