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分类、粒径、标准筛以及取样实验量等概念
粗集料的各项指标

吸水率:2位小数,密度3位小数。
称质量时天平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三、含泥量
4.75 - 9.5㎜取样2㎏
9.5 - 19㎜取样6㎏
16 - 31.5㎜取样10㎏
含泥量精确到0.15%,两次结果的差值≤0.2%。
<2
<1
<1<C30≤5≤2.0
四、针片状颗粒含量
4.75 - 9.5㎜取样0.3㎏
㎏,精确到0.1%。
五、压碎值试验
3000g左右,精确到0.1%。
细集料的各项指标
一、筛分
取样准确称取500g,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5g,损耗不超过1%,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率精确至0.1%,细度模数准确至0.01,两次细度模数之差≤0.2。
细集料的各项指标一筛分取样准确称取500g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
粗集料的各项指标
一、筛分的取样
指公称最大粒径
4.75 - 9.5㎜取样1㎏
9.5 - 19㎜取样3㎏
16 - 31.5㎜取样4㎏
损耗率不大于0.3%
二、表观密度
4.75 - 9.5㎜取样1㎏
9.5 - 19㎜取样1㎏
16 - 31.5㎜取样1.5㎏以上
石料压碎值%
针片状含量%
含泥量%
泥块含量%
(按质量计)
小于2.5㎜的
颗粒含量%C55-C40
≤12———≤5砼强度等级
≤35≥C30
≤16—
—≤15
—≤1.0
—≤0.5
≤5≤5<C30—≤25≤2.0≤0.7≤5在砼中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
项目
砂石材料试验检测技术

砂石材料试验检测技术一、砂石材料基本概念1.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又称骨料)的总称。
2.石料分类:根据石料形成时的地质条件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集料的定义: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
4.标准筛:对颗粒性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用的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系列样品筛。
5.集料划分方法:(1)按集料形成过程:分为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卵石(砾石)和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石。
(2)按粒径大小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又称砂)。
(3)按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6.粗、细集料划分:水泥混凝土的分界尺寸是4.75mm,沥青混合料的分界尺寸为2.36mm。
7.集料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公称最大粒径比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筛余(筛余量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实际上工程中所指的最大粒径往往是指公称最大粒径。
二、石料1.真密度:石料在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温度20℃),单位真实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的质量。
量纲为g/cm3。
2.毛体积密度:石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闭口、开口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3.孔隙率P:石料孔隙体积占其总体积(即毛体积)的百分率。
4.吸水性:衡量一定条件下石料吸水能力的大小称为石料的吸水性。
可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表示。
1)吸水率:石料在室温(20±2℃)和大气压条件下,石料试样最大吸水质量占烘干(105±5℃)石料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2)饱水率:石料在室温(20±2℃)和抽真空(真空度残压为2.67KPa)后的条件下,石料试样最大吸水量占烘干石料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水率比吸水率大,饱水率的计算方法与吸水率相似。
5.耐候性:石料在自然环境下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承受周围环境温度改变引起的温度应力作用,其次是承受因正、负气温的交替冻融引起内部组织结构受到的破坏作用,评价石料这种抵抗自然破坏因素的性能称为耐候性。
集料

土木工程系
17
第三章
砂石材料
堆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容量筒法
1、试验目的:测定堆积密度、振实密度和捣实密度来确定集料的空隙率。 2、试验仪器:略 3、试验步骤: 按照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 2005》规定: ① 将干燥的材料用平头铁锹离筒口50mm左右装入量筒内,称其质量m2; ② 振动台上振动3min或人工分三层装入量筒,每装完一层,在筒底垫一 根直径25mm圆钢筋,左右颠击25下,各层颠击时,钢筋放置方向转 90度,称取质量m2; ③ 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中,每层捣实25次,至下表面,并称得其质量 m2;
土木工程系
23
第三章
砂石材料
④ 放臵承压柱,加载:放在压力机上,10min时均匀地加荷 至400kN,稳压5S后卸载。全部倒出,称其通过2.36mm 的筛余质量m1(筛到1min内无明显筛出物为止)。 4、试验结果计算:
Qa m1 100% m0
式中: m0——试验前试样质量,g ;
m1——试验后通过2.36mm筛孔细料质量,g 。
② 一块试件重复测试5次,5次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不得大于3,取5次读书的平均值作为该试件的磨光值。
土木工程系
28
第三章
砂石材料
6、结果计算
1)4块待测试件的磨光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不得大 于4.7,否则试验作废。 2)4块标准试件的磨光值读数的平均值必须在46-52范围 内,否则试验作废。
土木工程系
13
第三章
砂石材料
④称取集料水中质量mw :试料放入吊篮,溢流口不滴水, 水面维持不变,称取饱水的粗集料在水中的质量mw。 ⑤称取集料饱和面干质量mf:吊篮稍加滴水后,试样倒入瓷 盘,用湿毛巾擦干饱水集料的表面水后称得饱和面干质量 mf。 ⑥称取烘干质量ma:将擦拭后的试料放入烘箱(105℃±5℃ 烘干至恒重)烘干后称其质量为ma。 4、试验结果处理 根据粗集料的烘干质量ma和饱水后在水中的质量mw和 饱和面干质量mf ,按下式计算粗集料密度ρi:
集料的名词解释

集料的名词解释引言:集料是建筑、路桥、水利工程等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
它被用作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集料的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集料种类进行解释。
一、定义:集料是指在工程中用来作为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的颗粒状物料。
它包括天然集料和人造集料两种类型。
天然集料是通过对天然矿石进行石破碎、筛分和洗净等加工而得到的。
而人造集料则是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加工手段从人造原材料中得到的。
二、分类:根据集料的来源和使用范围,集料可以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种。
粗集料的粒径较大,一般用于制作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结构,如大桥、大坝等。
而细集料的粒径较小,主要用于制作表面平整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结构,如地板、路面等。
三、常见的集料种类:1. 粗砂:粗砂是粒径在2.36mm至4.75mm之间的细颗粒物料。
它是混凝土中常用的一种集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粗砂一般来源于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的沉积物,经过筛分和洗净后使用。
2. 砂石:砂石是指粒径在4.75mm至9.5mm之间的颗粒状物料。
它是混凝土中的一种常见集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耐久性。
砂石通常来源于河流、湖泊或人工石破碎厂加工得到。
3. 碎石:碎石是指粒径在9.5mm至19mm之间的颗粒状物料。
与粗砂和砂石相比,碎石的颗粒更大,适用于制作大坝、桥梁等大型工程中。
碎石一般通过采石场的石破碎机加工得到。
4. 砾石:砾石是指粒径在19mm至37.5mm之间的颗粒状物料。
它是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中常用的粗集料,能够提高工程的抗冻性和抗滑性能。
砾石主要通过采石场进行石破碎和筛分得到。
5. 沥青集料:沥青集料是指用于制作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状物料。
它主要由天然矿石或人工石料经破碎、筛分和洗净得到。
根据粒径分类,沥青集料可分为粗集料、中集料和细集料。
它们在不同的沥青混合料中担负着不同的作用。
结论:集料在建筑、路桥、水利工程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料知识点总结高中

集料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集料的概念集料是指用水泥和粗、细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和一定方式配合制成混凝土所需的原料。
集料在混凝土中起着填充、传递荷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作用。
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二、集料的分类1. 按粒径分:根据粒径大小,集料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
粗集料指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主要用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部位;细集料指粒径小于4.75mm的骨料,主要用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密实性要求较高的部位。
2. 按成分分:根据成分的不同,集料可分为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
天然骨料包括石料、砂、碎石等;人工骨料包括高炉渣、翅膀灰、粉煤灰等。
3. 按用途分:根据用途的不同,集料可分为粗集料、细集料、中集料和填料。
粗集料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细集料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密实性;中集料主要用于在浆体中填充空隙,形成致密的混凝土;填料主要用于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三、集料的质量要求1. 粒径分布: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性能主要取决于骨料的粒径分布。
骨料的粒径分布越均匀,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性能就越好。
2. 吸水率:骨料的吸水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水泥胶凝质量及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强度特性:骨料的强度特性包括抗压强度、抗冻融强度和抗碱骨料反应性等,这些特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4. 清洁度:骨料的清洁度指骨料表面的杂质少,对混凝土的影响小,这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四、集料的配合比设计1. 配合比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材料的性能要求,确定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各种材料的种类、用量和配合方式。
配合比设计要遵循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原则。
2. 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有最大密实法和最小成本法两种。
最大密实法是通过实验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同时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整理)第二节集料1

第二节集料概述:笼统的说集料就是粒状石质材料。
1.集料分类(1)总分类: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卵石、碎石,另有工业冶金矿渣。
(1)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不同,分为卵石(又称砾石)和碎石;(2)根据粒径大小的不同,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2.粗细集料粒径的界限水泥混凝土用集料的粗细界限尺寸为4.75mm,沥青混合料用集料粗细界限尺寸为2.36mm。
大于或等于该尺寸的颗粒为粗集料,余为细集料。
3.最大粒径这是一个较为重要但又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集料的最大粒径这一概念由两个不同定义构成,即集料最大粒径和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1)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2)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这两个定义涉及的粒径有着明显区别,通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比最大粒径要小一个粒级。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书本资料上也经常不加严格区别,容易引起混淆。
实际上工程中所指的最大粒径往往是指公称最大粒径,这一点在今后的应用中要加以区分。
1.沥青路面及各类基层集料用标准筛均以方孔筛为准,相应的筛孔尺寸依次为75mm、63mm 、53mm 、37.5mm 、31.5mm 、26.5mm 、19mm 、16mm 、13.2mm 、9.5mm 、4.75mm 、2.36mm 、1.18mm 、0.6mm 、0.3mm 、0.15mm 、0.075mm ;2.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标准筛的孔径当大于或等于 2.5mm 时,以圆孔筛为标准小于2.5mm时以方孔筛为准。
相应标准筛的筛孔尺寸依次为100mm、80mm、63mm、50mm、40mm、31.5mm、25mm、20mm、16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0.16mm、0.075mm。
不同用途采用不同规格标准套筛,是我国多年以来的一种特有的做法。
集料

第二章集料(石料)1、集料基本概念了解:集料的定义:在工程中起骨架作用的,大小不同粒径的碎石,砾石等粒状材料的总称。
标准筛的概念:由一组多个规定的大小不同方形孔径的成套筛熟悉:集料(类型)的划分方法;集料的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粗集料为:在沥青混凝土中为粒径大于2.36mm、在水泥混凝土中粒径为大于4.75mm的碎石、砾石等。
细集料为:在沥青混凝土中为粒径小于2.36mm、在水泥混凝土中粒径为小于4.75mm的人工砂、天然砂等。
最大粒径:集料100%通过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公称最大粒径:集料通过90%以上还有少于10%的集料留于此筛之上筛孔尺寸。
2、粗集料密度了解:粗集料(涉及石料)各种密度定义真实密度:单位体积(实体)的质量表观密度:单位体积(实体+闭口)的质量毛体积密度:单位体积(实体+闭口+开口)的质量表干密度:单位体积(实体+闭口+开口)的质量+水堆积密度:单位体积(实体+闭口+开口+空隙)的质量熟悉:密度常用的量纲;不同密度适用条件(1)密度常用的量纲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t/m3或g/cm3;(2)不同密度适用条件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时常用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或表干相对密度;水泥混凝土材料常用表干相对密度;灌砂法测密度时,使用的标准砂用堆积密度;矿粉用真实密度。
掌握:表观密度和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计算结果。
.密度和吸水率试验A.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1)了解集料的物理性能以备配合比之用(2)本方法可以测定集料的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相应的相对密度和吸水率B试验仪具(1)天平和浸水天平(2)吊蓝(3)溢流水槽(4)烘箱(5)纯棉干净毛巾(6)标准筛及其他C试验准备(1)较粗集料可以过4.75 mm的筛,偏细的可以过2.36 mm的筛;(2)将每分试样都浸泡在清水中,适当搅动,洗去表面浮尘和石粉,完全清澈为止,清洗时不要丢失集料。
D试验步骤(1)取一份试样浸泡于清水中20 mm以下,轻轻搅动,使气泡逸出,并且在室温下保持24h;(2)安装水中称量装置,溢流水槽加水到要求位置,天平调零;(3)调节水温在15~25℃,试样移入吊蓝水不流动时称石料水中重m w;(4)提起吊蓝控一下水,放淤干净的毛巾上,使之吸去自由水,,无有明显发亮水迹,呈现饱和面干状态,整个过程不能丢失任何细小颗粒,称量m fb(5)将石料置于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量m a(6)对于同一种规格材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集料名词解释

集料名词解释
集料是指在工程建设和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用于混合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中的颗粒形状材料。
集料一般用于增加混凝土或砂浆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也可以影响材料的工作性能。
下面是常见的集料类型及其作用:
1. 粗集料:粗集料是通过筛网或筛孔大小确定的,一般是指直径超过4.75毫米(mm)的颗粒。
常见的粗集料包括骨料、砾石和碎石等。
粗集料主要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2. 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直径在0.075毫米到4.75毫米之间的颗粒,通常是河沙、矿渣砂、石灰石粉等。
细集料主要作用是填充混凝土或砂浆中的孔隙空隙,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裂性能。
3. 中集料:中集料是介于粗集料和细集料之间的颗粒,一般直径在
4.75毫米到0.075毫米之间。
常用的中集料包括矿渣、填料等。
中集料可调整混凝土或砂浆的工作性能,改善其流动性和可塑性。
集料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选择和搭配可根据特定的工程需求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合理的集料搭配可以优化混凝土或砂浆的性能,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集料的质量、来源、成本和可持续性等因素,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集料分类
集料是粒径不同的碎石、砾石等粒状材料的总称,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依据不同方式可将
集料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卵石、砂砾石和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
石;
(2)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又称砂);
(3)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二、集料粒径
根据粒径的大小将集料分成粗细两种类型,不同用途粗细集料粒径的划分采用不同的划分尺寸。
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粗细集料分界尺寸是4,75mm,而用于沥青混合料时,该界限为2.36mm。
粒径大于该分界尺寸(包括该尺寸)的颗粒是粗集料,其余则是细集料。
有关集料粒径内容还涉及一个较为重要但又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有关集料中颗粒的最大粒径,这一概念由两个不同定义构成,即集料最大粒径和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1)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2)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筛余(筛余量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
孔尺寸。
这两个定义涉及的粒径有着明显区别,通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比最大粒径要小一个粒级。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书本资料上也常无严格区别,容易引起混淆。
实际上,工程中所指的最大粒径往往是指公称最大粒径,这一点在今后的应用中要加以区分。
三、标准筛
对集料颗粒大小的划分和相应筛分试验都要依靠标准筛来进行,标准筛由一组多个不同大小孔径的套筛组成。
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砂石材料所用标准筛的筛孔形状全部为方形孔,相应的筛孔尺寸由大到小依次为75mm、63mm、53mm、37.5mn、31.5mm、26.5mm、19mm、16mm、13.2mm、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m5mm。
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所用标准筛分成沥青混合料用标准筛和水泥混凝土用标准筛两套系统,这种做法与国际上的做法有较大的区别。
随着与国际通行方法的接轨,将两套标准筛逐步统一为沥青混合料用的标准筛,如近一两年交通部颁布的规范、规程就先后取消了原有的混凝土用标准筛,取而代之为上述所列标准筛。
但由于规范修订时间上的差异,目前可能在一些现行规范中看到仍在使用已淘汰的
标准筛,实际操作时应加以注意。
四、集料的取样量和试验用量
对颗粒状的集料,无论是在现场取样或进行某项试验时的取样,其数量的多少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集料现场取样量以及具体某项试验所需的集料用量都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
作。
集料取样量的多少取决于集料将要进行的试验项目,还取决于集料公称粒径的大小。
当试验项目内容越多,集料公称粒径越大时,要求的取样量就越大;试验用量的多少取决于具体试验要求和公称粒径的大小,不同试验项目需要不同的试验数量,同时随公称粒径的增加,相应的试验项目所需的集料用量随之
加大
一、集料分类
集料是粒径不同的碎石、砾石等粒状材料的总称,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依据不同方式可将
集料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集料形成的过程可分为经自然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卵石、砂砾石和人工机械加工而成的碎
石;
(2)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又称砂);
(3)根据化学成分分为酸性集料和碱性集料。
二、集料粒径
根据粒径的大小将集料分成粗细两种类型,不同用途粗细集料粒径的划分采用不同的划分尺寸。
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粗细集料分界尺寸是4,75mm,而用于沥青混合料时,该界限为2.36mm。
粒径大于该分界尺寸(包括该尺寸)的颗粒是粗集料,其余则是细集料。
有关集料粒径内容还涉及一个较为重要但又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有关集料中颗粒的最大粒径,这一概念由两个不同定义构成,即集料最大粒径和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1)集料最大粒径:指集料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
(2)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筛余(筛余量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
孔尺寸。
这两个定义涉及的粒径有着明显区别,通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比最大粒径要小一个粒级。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甚至在一些书本资料上也常无严格区别,容易引起混淆。
实际上,工程中所指的最大粒径往往是指公称最大粒径,这一点在今后的应用中要加以区分。
三、标准筛
对集料颗粒大小的划分和相应筛分试验都要依靠标准筛来进行,标准筛由一组多个不同大小孔径的套筛组成。
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砂石材料所用标准筛的筛孔形状全部为方形孔,相应的筛孔尺寸由大到小依次为75mm、63mm、53mm、37.5mn、31.5mm、26.5mm、19mm、16mm、13.2mm、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和0.m5mm。
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所用标准筛分成沥青混合料用标准筛和水泥混凝土用标准筛两套系统,这种做法与国际上的做法有较大的区别。
随着与国际通行方法的接轨,将两套标准筛逐步统一为沥青混合料用的标准筛,如近一两年交通部颁布的规范、规程就先后取消了原有的混凝土用标准筛,取而代之为上述所列标准筛。
但由于规范修订时间上的差异,目前可能在一些现行规范中看到仍在使用已淘汰的
标准筛,实际操作时应加以注意。
四、集料的取样量和试验用量
对颗粒状的集料,无论是在现场取样或进行某项试验时的取样,其数量的多少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集料现场取样量以及具体某项试验所需的集料用量都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
作。
集料取样量的多少取决于集料将要进行的试验项目,还取决于集料公称粒径的大小。
当试验项目内容越多,集料公称粒径越大时,要求的取样量就越大;试验用量的多少取决于具体试验要求和公称粒径的大小,不同试验项目需要不同的试验数量,同时随公称粒径的增加,相应的试验项目所需的集料用量随之
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