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合集下载

海啸

海啸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自救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 海啸图片集萃(20张)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

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

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

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

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

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

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

海啸

海啸

三、海啸的分类
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 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 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渤海的风暴潮 海地地震海啸
1、风暴潮
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 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 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 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 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 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 “气象海啸”或“风潮”。
4、滑坡海啸
由滑坡引起的海啸。
印尼的山体滑坡引发的海啸
四、海啸的征兆
海啸来临的预兆 1、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 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 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 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 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 了逃生的时间。 2、海水会突然下沉,并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快速 的退潮。 3、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由于深海环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别,深海 鱼类绝不会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上 浅海。因此,深海鱼类出现在海面上,是海啸等海洋异常活动的预报。 4、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到来 前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 5、动物有异常行为。科学家认为,地震影响到地下水的流动、地球 的磁场、温度和声波。动物比人类更敏感,因此它们能够比人类先感觉到 变化。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 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海啸

海啸

世界上有史以来的有名破坏性大海啸
• 世界上最有名的海啸是1960年5月23日智利8.9 级地震引起的。这次海啸在智利浪高6米,浪头高 达30米。首都圣地亚哥到蒙特港沿岸城镇港口的 仓库码头、民房建筑被卷走、摧毁无数。海浪以 600━7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横扫太平洋, 袭击了夏威夷群岛,当到达远离17000公里的日 本海岸时,浪高还达3━4米。使1000多所住宅被 冲走,20000多顷良田受水淹,一些巨大的船只 被海浪推上陆地40━50米远,压倒了居民房屋。 这次海啸造成全日本800多人死亡,15万人无家 可归。
百余年来最大的几次海啸:
• • •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尼苏门答腊 和爪哇岛受灾,3.6万人死亡。 ▲1896年,日本发生7.6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万多人 死亡。 ▲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比亚、厄瓜 多尔一些城市受灾。 ▲1960年,临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地震(有 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 沿岸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连远在太平洋西边的日本和俄罗斯也 有数百人遇难。 ▲1992年至1993年共10个月里,太平洋发生3次海啸,共2500 多人丧生。 ▲2 0 1 1年3 月1 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环 太平洋国家受灾。(日本官方修正为9.0级地震)
地震海啸两种形式
1.“下降型”海啸。
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 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 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 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 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 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 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
一、定义
海啸是由于地震、火山爆发、滑坡、陨石撞击等原因引起的海浪,也
称为津波。

大部分海啸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因此又被称为地震海啸。

二、形成
当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发生位移,使大量海水被推向海堤或海岸线,
在海水遇到陆地或浅水区时,会遇到阻力,形成高大的海浪。

这种海
浪通常比普通的海浪要高出很多倍,而且速度也非常快,可以迅速地
冲击到岸边。

三、影响
海啸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巨大的伤亡。

海啸的波浪往往比较高大,
冲击力也很强,如果遇到建筑物、码头、船只等障碍物,就会造成很
大的破坏。

而且海水的冲击力也可以把人、车辆、建筑物等物体带走,造成很大的伤亡。

四、预防与应对
由于海啸的发生几乎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只能对其采取一些应对
措施,包括:
1.加强海堤、防波堤和护岸的建设,提高海涌抵抗能力;
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海啸预测的准确性;
3.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五、结论
海啸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自然灾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减少海啸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关于海啸的

关于海啸的

关于海啸的海啸是一种罕见但强大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损失。

它是由海洋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引起的大规模的海洋波浪,可以携带能量在海洋上蔓延,毁坏沿海地区的建筑,甚至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了解海啸的性质和特征,以及预防海啸的措施,对于保护人类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啸的特征海啸是一种强大的海洋波浪,它由海洋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引起,能够携带能量在海洋上蔓延。

海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间和距离上的不同。

海啸的发生,其时间和距离各不相同,且随着发生地点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2、幅和速度不同。

海啸通常具有较大的波幅和较快的移动速度,其中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3、殊的波型和频率。

海啸的波型和频率都具有特殊的特点,它的波型不大,波高在2-10米之间,而海啸的周期比较短,可以达到几秒钟,所以它的动能是比较巨大的。

二、啸的形成海啸的形成主要是由海洋地震引起的,当大规模的地壳断层发生滑动时,会产生一种庞大的子波,这就是海啸。

此外,滑坡或岩石崩塌也可能导致海啸的发生,而火山爆发产生的热气质也可能引发海啸。

三、啸的破坏海啸不仅可以造成沿海地区的巨大的物质损失,而且可能引发重大的人员伤亡。

海啸的巨大能量可以对沿海地区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对人类也会带来很大的威胁。

四、啸预防海啸的发生不可控制,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损失。

海啸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沿海地区的灾害防御建设,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海啸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海啸的教育,让人们了解海啸的危险性,在发生海啸时,拥有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海啸的损失。

综上所述,海啸是一种罕见却又强大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因此,了解海啸的形成和特征以及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都是保护人类和财产免受海啸破坏的重要手段。

关于海啸的知识

关于海啸的知识

关于海啸的知识与海啸相关的知识1、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

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海啸发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而后海水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涌向滨海陆地,而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2、海啸前兆·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

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注意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

此时千万不能去捡鱼或看热闹,必须迅速离开海岸,转移到内陆高处。

3、应急措施(1)海啸发生时:·接到海啸警报应立即切断电源。

·关闭燃气。

·停在港湾的船舶和航行的海上船只立即驶向深海区,不要停留在港口、回港或靠岸。

注意·不要因顾及财产损失而丧失逃生时间。

·不幸落水时:(1)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不要举手,不要乱挣扎,尽量不要游泳,能浮在水面即可。

(3)海水温度偏低时,不要脱衣服。

(4)不要喝海水。

(5)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积极互助、相互鼓励,尽力使自己易于被救援者发现。

(2)海啸过后抢救落水者·进温水里恢复体温,或披上被、毯、大衣等保温;不要局部加温或按摩。

·给落水者适当喝些糖水,但不要让落水者饮酒。

·如果受伤,立即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要及时送往医院。

关于海啸的资料

关于海啸的资料

关于海啸的资料一、海啸的定义及成因海啸是一种源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滑坡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海洋巨浪。

当地壳运动引发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时,海底板块的位移会引起大规模水体的动荡,形成海啸。

二、海啸的分类根据产生海啸的原因、规模和影响范围不同,海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地震海啸:由地震引发的海啸,规模较大,破坏力强。

2.火山海啸:由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规模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破坏性。

3.滑坡海啸:由海底地质滑坡引发的海啸,威力不如地震海啸,但仍然会对沿岸地区造成破坏。

三、海啸的影响海啸可以对沿海地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亡:海啸引发的海水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海啸破坏了沿海地区的建筑、设施和农田,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生态影响:海啸带来的巨浪可能破坏沿海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

四、海啸的预防和减灾为了减少海啸造成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减灾措施:•建立海啸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海啸传播速度等数据,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海啸,减少人员伤亡。

•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预案,提高民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规划合理的沿海建设:避免在潮汐带或易受海啸影响的区域建设重要设施,降低损失。

五、海啸的救援和重建一旦海啸发生,必须立即展开救援和重建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搜救行动:及时救援被困人员,减少生命损失。

•提供救助和医疗:安置灾难中的受灾者,提供食品、饮水、医疗等援助。

•重建受灾地区:修复受损建筑、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建受灾地区。

以上是关于海啸的资料,希望能够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海啸及其应对措施。

海啸名词解释

海啸名词解释

海啸名词解释1. 什么是海啸?海啸,又称海洋地震波,是指在海洋中由于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或陨石撞击等造成的巨大能量释放,引起的一种巨大水波。

它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海洋灾害,可以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设施造成毁灭性影响。

2. 海啸的形成过程海啸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激发阶段当地震或其他能量释放事件发生时,最初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到海底。

这些地震波会产生一种称为“初级潮”或“模态1”激发的现象。

这些海底地震波使海底上下移动,形成一种激发波。

2.2 传播阶段激发波会向海洋表面传播,并逐渐变成一种称为“次级潮”或“模态2”的波。

这种次级潮波会以一个固定的速度传播,这个速度取决于海洋的深度。

2.3 到达沿岸阶段当次级潮波到达浅水区时,水深变浅,波速减小,波峰变得更加陡峭。

这时的波称为海啸。

海啸会以极快的速度冲击沿岸地区,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3. 海啸的灾害影响海啸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设施的影响非常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溺水和淹没海啸带来的巨浪能够淹没低洼地区和沿海城市,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溺水是海啸造成的主要死因之一。

3.2 建筑物破坏海啸的冲击力可以摧毁沿岸地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巨大的水流和漂浮物可以将建筑物冲垮,造成大面积损毁。

3.3 生态环境破坏海啸会对海岸线河口和沿海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植被受损,生物栖息地破坏,破坏生态平衡。

3.4 经济损失海啸造成的损失巨大,包括房屋、工厂、农田等财产的损失,以及对渔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打击。

恢复和重建所需的费用也非常庞大。

4. 预警体系与防御措施4.1 预警体系为了减少海啸带来的伤害,各国建立了海啸预警体系。

该体系包括地震监测、海洋监测、数据传输和信息发布等环节。

当海啸威胁到沿海地区时,可以通过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送警报。

4.2 防御措施为了减少海啸对沿岸地区的影响,人们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包括:•建设海堤和护岸,以阻挡海啸的冲击;•设立逃生路线和避难所,方便人们在海啸来临时躲避;•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减少海啸造成的损害;•提高居民和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加强海啸应对的培训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毁灭性的海洋灾害
———海啸知识与判断和预防
A12海技庄悦 12010512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发生9级以上的地震,引发了巨大海啸。

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如今10多年过去了,海啸在灾民心中留下的创痛仍然难以抚平,硬件设施重建不难,心灵创伤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愈合。

时间的流逝或许能够抚平受难者亲属的悲痛,然而,人们不应忘记海啸带来的巨大杀伤力,更不应该对另一场海啸的到来掉以轻心。

一、海啸的形成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二、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在海啸来袭之前,海潮总会先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这一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导致海面下降。

海啸冲击波于一般海浪相比,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地震局所称,地震海啸是指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两种,前者是海啸到海岸时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后者则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三、成灾特点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

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

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20~30米的巨浪则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并不是所有的海啸都能导致海啸灾害的发生。

海啸一般生成于200m~1km以上的深海区,当地震震级大于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km以内就可能出现海啸。

若地震震级大于7.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40km以内则易于形
成灾难性海啸。

全球大的板块边缘发生的大地震极易引起海啸,如印度洋海啸是由于澳大利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相互挤压,引发大地震,造成海床隆起,占据了海洋的位置,海水不得不涌向别处,形成巨浪以海啸的形式向外涌动;而日本大海啸则是构造地震导致海床变形时,变形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导致海啸的产生。

全球地震海啸的发生区域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统计发现,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一般6-7年发生一次,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形成海啸灾害除与地震震级大小有关外,主要与海底地形的分布有关。

海啸能在陆地海岸造成灾害,该海岸必须开阔且具有逐渐变浅的地形条件。

环太平洋周边是遭受海啸侵扰最为严重的地区,因其地处几大全球板块交汇部位,濒临大海,板块活动造成的大地震往往会引发大海啸,造成极其严重的海啸灾害。

四、海啸预警和判断
海啸灾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什么都无法阻止海啸的发生,然而我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如果能准确地预测,就可以及早做出防范措施。

海啸预警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且已有成功的范例。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

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

这就给海啸预警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准备。

地震发生后,地震台网在十几分钟内即可报出地震震级,如果地震台网又与海啸中心联网,就可迅速计算出震源处的海啸强度,及时启动预警系统,即能赢得提前撤离的宝贵时间。

除预警外,自己也要学会判断。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

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

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当海啸传到近岸时,由于波能的释放,波高急剧增长,伴随着海水的轰鸣,即轰隆隆的声音;一些生物可能有异常反应,如海鸟群飞;潮水可能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之内突然退却,留开大片裸露的海滩,此时必须明白,海水的异常波动马上就要过来了。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

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五、自救互救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

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 5、不要喝海水。

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

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

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

具体方法是:将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从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

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六、海啸的设防
抗御海啸灾害是集科学研究,运筹对策及工程性防护为一体的社会安全系统工程。

首先应建立相应的海啸预警中心,主要监测相关海域的地震活动及海平面变化,并实时发布海啸预警信息;其次应建立建全相关的指挥救援机制,制定相关的防灾预案,一旦海啸灾害出现,即可按事先制定的预案开展防灾救灾活动,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的影响;第三应在海啸频发的沿海区域建立防浪墙,以有效的消减海啸的影响。

日本在抵御海啸灾害中,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在位于环太平洋强震区域的沿海城市建立了10米以上的防浪墙,在大型陆游海滩设立验潮站,并与地震预报中心和海啸预报中心联网,及时监测海平面的动态变化。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并引起巨大的海啸灾害后,日本相关部门收集了这次海啸的大量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未来在日本东海到四国冲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也有可能发生类似印尼大海啸的灾难。

据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分析,从印度洋大地震发生之日起,在日本东海-太平洋区域,存在发生8级左右危险性。

未来10年内还有可能发生日本东南海、南海地震,如果这三个地震同时发生,那么震级将会达到9级左右。

若此类的地震发生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域,由于震源较近,形成的海啸只需10分钟,估计日本本州、高知县将面临高于10米以上海浪的侵袭,届时海啸将导致9万间房屋倒塌,死亡人数高达万人以上。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日本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已修建防潮堤2万多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可以抵挡住10米左右的大浪,并在最可能发生海啸灾害地点处,标有明确的逃生路线图。

2011年3月11日,当9.0级大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附近并形成海啸时,日本的海啸预警与设防系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虽然城市遭遇海水倒灌,上万房屋被摧毁,但预警与设防等高端技术的启用,给国民提供了充裕的逃生时间,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让全世界都认识到沿海地区海啸的预警与设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六、总结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和消灭的,它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能量,随时都能够恣意地毁灭我们的一切。

但对此并非计无所施,人类研发了许多预测灾难的有效方法,并且在灾难来临前做好防护措施,虽然在过去的一些防灾事件中并没有完美地成功对抗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已经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只有时时刻刻提高警惕,防自然灾害于未然,才能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