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课时练习共4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
迢迢..牵牛星( tiáo tiáo zhào zhào )纤纤擢.素手( zhuózhái)脉脉..不得语(màimài mòmò )札札弄机杼.(yùzhù)二、比一比,再组词。
泣( ) 侯( )栖( )盈( )垃( ) 候( )牺( )盘(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A.花纹。
B.条理。
C.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D.诗、文、歌曲的段落。
2.泣涕零.如雨( )A.没有数量。
B.落下。
C.(草木花叶)枯萎。
D.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
3.盈盈..一水间( )A.仪态美好。
B.清澈的样子。
C.动作轻盈。
D.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御:诗意:2.中庭..无声湿桂花。
..地白树栖鸦,冷露中庭:冷露:诗意:五、对文中三首诗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宫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B.《迢迢牵牛星》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三首古诗写的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寒食》写的是清明节前1~2天的节;《迢迢牵牛星》写的是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节。
七、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地白:尽: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第一句中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寒食》一诗是代诗人写的,描写了(地点)(时间)的景象。诗由白天写到,重点写,以古喻今,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借神话传说中、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之情,写出了人间的悲哀。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了、、、、、、等(季节)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分层训练】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 mòqīxītiáo tiáo jiǎo jié
kūqìwánghóuwūyāchōngyíng
二、选字填空。
1.侯 候 喉 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
2.泣 拉 粒 颗( ) ( )手 哭( ) ( )不成声
3.栖 洒 晒 晾( ) ( )息 ( )水 挥( )自如
七、小试牛刀。
1. 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篇】
一、脉脉 栖息 迢迢 皎洁哭泣 王侯 乌鸦 充盈
二、1.喉 侯 候 侯 2.粒 拉 泣 泣 3.晒 栖 洒 洒
三、D
四、1.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9 短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课练9 短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fán xīng téng luóbō tāo sī cháo xī gài duǒ cáng()()()()()()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回忆()的园中()的膝上()的清响()的风雨()的怀里()的香味()的夜晚()的生活三、文学常识填空。
冰心,原名________,福建闽侯县人,现代著名______,儿童_______,作品有诗集_______、_______等。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短诗三首》就是选自诗集________。
《繁星》、《春水》这两本诗集仿用印度诗人________《飞鸟集》的形式,吟咏自然、讴歌母爱、抒发生活的感悟。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屹立()霎时()犹如()依旧()逐渐()顿时()反义词:沸腾()宽阔()柔和()成熟()明亮()健康()五、按要求写词语。
1. 七上八下(含有数字)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2. 人山人海(形容人多)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 左顾右盼(含有反义词)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4. 顶天立地(含有天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六、选词填空。
回忆回首1. 当你()往事时,不为自己的虚度年华而悔恨,这就是幸福。
2. 那棵高大的老槐树,长满苔藓的老屋将成为我永久的()。
思潮思想3. 要想学习好,首先必须在()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有的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七、默写。
1.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同步训练(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我能写好字。
2.选择题关于《繁星》,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繁星》通过隽永的文字讴歌母爱,歌唱童真、赞美自然。
B.《繁星》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主要以小诗为主。
C.《繁星》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母爱的讴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琐事的烦扰。
D.《繁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诗人对童心世界的褒扬,对真、善、美的追求。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四时田园杂兴”中“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海洋与琥珀的形成有关差不多要一万年。
()(4)《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高尔基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5)《母鸡》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写近、反义词。
4.近义词。
屹立—霎时—犹如—依旧—逐渐—顿时—5.反义词。
沸腾—宽阔—成熟—柔和—明亮—健康—6.诗句补充完整(1)月明的园中,,母亲的膝上。
(2)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3)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
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不是一个愚蠢的孩子。
(改为肯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感到敬佩。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部编六下语文《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六下语文《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tiáo) 机杼. (shū) 王侯B.擢.素手(zhuó) 栖.息(xī) 哭泣C.札.记 (zhā) 充盈. (yínɡ) 乌鸭D.含情脉.脉(mò) 章.法(zhānɡ) 皎洁二、读拼音,写字词。
那女子穿着一身素衣,手拿着一本书,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一篇文 zhāng( ),那一双含情mò mò( )的眼睛偶尔露出 yíng yíng( )的笑意,一点儿也没有公hóu( )家小姐的嚣张跋扈,美得简直像是一幅画。
三、选字填空。
1.侯候喉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2.泣拉粒颗( ) ( )手哭( ) ( )不成声3.栖洒晒晾( ) ( )息 ( )水挥( )自如四、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2.寒食东风御柳..斜3.终日不成章.4.泣涕零.如雨5.纤纤擢素..手五、按要求写诗句。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烘托出全城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3.《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答案:B解析: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通“宴”,欢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C.足以荣.汝身 D.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A.采之欲遗.谁B.留待作遗.施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路不拾遗.答案:D解析: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存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韵律,节奏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答案:C解析:A.存:问候,怀念;B.韵:本性、气质;D.当:对着。
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________的《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2.7 诗三首 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芙蓉.(rón ɡ) 鼓瑟.
(sè) 度阡.
(qiān) 樊.(pān)笼 B .子衿.
(jīn) 呦呦.(yōu) 遗.
(wèi)谁 兰泽.(zé) C .阡陌.(mò)
三匝.(zā) 吹笙.(shēnɡ)
吐哺.(pǔ) D .可掇.
(duō) 譬.(bì)如 守拙.(zhuō) 羁.
(jī)鸟 【解析】 A .“樊”读fán ,C.“哺”读bǔ,D.“譬”读pì。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心..
而离居(指感情深厚) B .但.
为君故(但是) C .桃李罗.
堂前(罗列) D .暧暧..
远人村(昏暗,模糊) 【解析】 “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答案】 B
3.下列词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巅
B .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 .僻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 .契阔谈讠燕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解析】 A 项“巅”应为“颠”,C 项“僻”应为“譬”,D 项“反”应为“返”。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
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 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 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
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越陌.度阡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何时可掇.掇:停止
C.枉.用相存枉:枉驾
D.绕树三匝.匝:周、圈
【解析】掇:拾取,采取。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解析】厌,通“餍”,满足。
【答案】 A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依
..(昏暗)
..(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暧暧
B.枉用相存.(问候,怀念)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山不厌.高(满足)俗韵.(本性,气质)
D.漫浩浩
...(形容无边无际)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解析】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答案】 B
8.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B.开荒南野际
C.蚓无爪牙之利D.狗吠深巷中
【解析】C项是定语后置句,“利”修饰前面的“爪牙”。
A、B、D三项是省略句,都省略了介词“于”。
【答案】 C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A.名.余曰正则兮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D.又非君所详.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详,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知。
【答案】 A
10.对“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 B.养虎遗患(留下)
C.留待作遗施(遗留) D.小学而大遗(丢弃)
【解析】在C项中读“wèi”,意思是“赠送”。
【答案】 C
1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
兰泽
..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
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
C.桃李罗.堂前(排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多少)
D.复得返自然
..(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动作涉及一方)
【解析】“自然”应为“田园生活”或“自然的本性”。
【答案】 D
12.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
..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
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答案】 C
1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还顾望旧乡,去路漫浩浩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解析】对偶句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句子。
【答案】 A
1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解析】“及时行乐”错误理解了诗句含意,应着眼于诗文整体,该句虽然有对时光易逝的忧思,但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因此激起他招揽人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答案】 A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曹操是汉魏时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C.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其诗“恬淡自然,蕴藉深厚”。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
【解析】《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的说法不正确。
五言诗开端于西汉形成的五言民间歌谣,到了东汉,五言诗的正式体裁已经形成,直到出现《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才算有了突破,是成熟的诗作。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