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

合集下载

天然汽油碱洗脱硫与吸附脱硫应用对比!

天然汽油碱洗脱硫与吸附脱硫应用对比!

满足后续产品的质量需要 。 现场应用中 ,可在塔顶采出线上换热器 E - 101
6 效益预测
之后 、冷却器 E - 103 之前加设脱硫罐 , 正好满足 100 ℃的温度要求 ,脱硫后经过 E - 103 冷却 ,产品 以原流程进罐区 ,不需增加任何换热和冷却设备 。 3. 2. 2 投资估算 (见表 8)
rosion can also be reduced greatly.
Key words: natural gasoline ; caustic wash desulfurization ; adsorp tion desulfurization ; corrosion
第一气体处理厂的产品天然汽油 (馏程 40 ~ 只能脱除无机硫化物 。第一气体处理厂天然汽油中
H2 S、硫醇易造成设备腐蚀 ,也较容易脱除 ,但其它 有机硫化物 ,尤其是噻吩 ,不能轻易脱除 ,会影响天 然汽油产品及其后续深加工产品质量 ;因此我们对 天然汽油脱硫工艺方案进行了技术研究 。
发泡剂与 6#溶剂油的硫含量要求均在 5 mg / kg以 下 ,因此不能直接将其送至有生产余量的第二气体 处理厂进行深加工 ,如能进行脱硫处理后进行深加 工 ,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可从根本上解决 生产装置的腐蚀问题 ,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
be regarded as the low value - added p roduct. The m ethods of natural gasoline desulphurization by caustic
wash desulfurization and adsorp tion desulfurization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find a p roper desulphurization p lan so that the natural gaso line can be distilled into qualified 6# oil, 120# oil etc. And the equipment cor2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方案对比与应用分析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方案对比与应用分析
汽 油原 料 的性 质见 表 l 。
从原料看硫质量分数为 4 0 / , 0 gg 属于 中等







20 0 8年第 3 8卷
种工艺 , 上述三 种工艺 进行 了技术 比较 和分 析 。 对
2 1 1 P m 工 艺 . . r eG i
( )若对 L N增 加 O T 7 C A S单 元 , 产 品硫 含 在 量不 变 的情况下 , O R N损失 减小 为 15 .。
质量分数 不 大于 1 gg 0 I/ 。但烯 烃含 量放 宽要 x 求, 尽量满 % , 5 通过和其它低烯烃的汽油调合 , 部分
生产 满足 欧 V标 准 的汽 油 。
2 工 艺技 术方 案对 比
技术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很好地降低辛烷值损失。
收稿 E期 : 0 一 1 1 ; l 2 8 O — 1 修改稿收到 1期 : 0 — 9— 3 0 3 2 8 0 0。 0 作者简介 : 刘利 , 硕士 , 高级工程 师 , 主要从事 石油加 氢方 现 面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某厂拟新建一套 12M / 汽油脱硫装置 , . ta 其
1 工 艺技 术 比较基础
为便于汽油脱硫工艺 的技术对 比, 以某厂新 建汽油脱硫装置专利技术 比选 为实例 , 进行具体 的 比较 。
1 1 原 料性质 .
2 1 三种 工艺技 术 方案描 述 .
针对上述的汽油原料性质 和产 品质量要求 ,
从 技术 选择 上主 要考 虑 比选 了应用 较多 和发 展较 快 的 P m , D yr&C H S以及 Szr i r eG C hdo D D —ob三
C hd0 C HD D y r& D S工 艺 采 用 C t o ir re n公 司 的 i

汽油脱硫技术

汽油脱硫技术

汽油脱硫技术摘要:我国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含硫化合物来自催化裂化汽油,降低成品油中硫含量的关键是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

本文主要综述了FCC汽油脱硫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前言据统计,我国车用汽油中90%的硫来自催化裂化。

而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存在形式以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和噻吩类硫化物为主,其中噻吩类硫的含量占总硫含量的60%以上,而硫醚硫和噻吩硫的含量占总硫的85%以上。

因此,催化汽油脱硫过程中如何促进噻吩类和硫醚类化合物的转化是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的关键。

围绕低硫和超低硫油品的生产,开发出了许多相关的脱硫技术,目前相关的脱硫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

加氢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催化裂化进料加氢脱硫技术、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非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催化蒸馏加氢脱硫技术;非加氢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生物脱硫以及添加剂技术等。

1. 加氢脱硫技术1.1 FCC原料加氢预处理脱硫技术是通过对FCC原料油加氢处理来降低FCC汽油硫含量,可将FCC原料硫含量降至0.2%以下,从而使FCC汽油硫含量降到200μg/g。

对催化裂化原料油进行加氢处理,可以同时降低催化裂化汽油和馏分油的硫含量,可以显著地改善产品的产率和质量。

但投资高(FCC原料加氢预处理所需投资为其他方法的4~5倍),要消耗氢气,操作费用高,且难以满足硫含量小于30μg/g的要求。

1.2 FCC过程直接脱硫技术该技术是在FCC过程中使用具有降低硫含量的催化剂和助剂以及其他工艺新技术,从而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直接达到降硫的目的。

该类技术的特点是使用方便、不需增加投资和操作费用,缺点是脱硫效果差。

1.3 FCC汽油加氢处理①催化裂化汽油全馏分加氢精制,可以将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含量降到50μg/g,但是由于轻汽油馏分中的烯烃得以饱和,汽油辛烷值RON要损失较多;②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加氢精制,只对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进行加氢精制,可避免轻汽油馏分中烯烃得以饱和,使辛烷值损失较少;③两段反应工艺,为了克服FCC汽油加氢的缺点,采用两段反应器工艺,第一段为加氢处理,第二段为异构化,但它同时也增加了投资和操作的费用。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选择 范围广 ,操作弹性 大 ,对辛烷值 的保护效果 较好 。
Hale Waihona Puke 随 着 国 民经济 的迅 速发 展 ,汽车 保有 量逐 年 增加 ,汽车 的
1.2.2 OCTGAIN技 术
尾 气 排放 量 迅速 增 多。汽 油 中的硫 燃 烧后 排放 的硫 化 物是 造
OCTGAIN技 术 的基 本 原理 与 ISAL相 似 ,不 同之 处 在于 其
公司 研发 出的一 种新 型 的催 化蒸 馏加 氢脱 硫技 术 。该技 术 实 参 考 文 献 :
现 了反应 与蒸馏 相结 合 。CDhydro/cDHDS工艺相 比 CDHDS工
『11谢 磊 .新汽 油加 氢脱 硫技 术 的开发和 应用[D].合肥 工业
有 效减 少空 气污染 。本 文 对常 见的 汽 油加 氢脱硫技 术进行 了 化 剂主 要包 括 两种 ,一种 是床 层双 功 能催化 剂 ,另一 种则是 床
介绍 ,并对加 氢脱硫技 术的发展 趋势进行展 望 。
层使 用的加 氢脱硫 催化剂 。相 比传统工艺 ,ISAL工艺具备 原料
关 键 词 :加 氢脱 硫 ;技 术 发 展
国际上 公认 的 最 为经济 的生 存 清洁 汽油 的技 术 。现 以 FCC汽 界范 围内运 行的装 置较少 。
油为 例就其 两大分类进 行简要 介绍 :
1.2.3 RIDSO技 术
1.1 FCC汽 油选择 性 加氢 脱硫 技术
RIDSO技 术 是 由 中 国石 化 石 油化 工科 学研 究 院开 发 的一
成 酸 雨的 重要 原 因 。降低 汽 油 中的硫 含量 会减 少尾 气 中的 硫 技术 核心 中采用 了以后 总可再生 的非 贵金 属催化 剂 ,即酸性 沸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策一、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汽油加氢脱硫技术是一种利用氢气将硫化物还原成硫化氢,再通过吸附剂将硫化氢去除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汽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转化为易于被吸附剂去除的硫化氢。

在汽油加氢脱硫装置中,首先将含硫汽油与氢气通过催化剂反应,生成硫化氢和未反应的氢气,然后将生成的硫化氢经过吸附剂的吸附,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在炼油厂和化工厂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也越来越高,使得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在汽车尾气处理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汽车品牌在其高端车型中使用了汽油加氢脱硫技术,以满足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

二、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发展对策尽管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在环保和尾气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1. 技术改进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当前,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在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吸附剂的性能等方面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催化剂和吸附剂的稳定性和性能,提高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和稳定性。

2. 成本降低目前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行成本降低的工作。

尤其是在汽车尾气处理领域,要求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需要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催化剂和吸附剂的成本等途径,降低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成本,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 快速推广应尽快将汽油加氢脱硫技术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除了炼油厂和化工厂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还可以在加油站、汽车修理厂等汽车维修保养场所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加强对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推广宣传,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落地。

催化裂化、催化裂解、热裂解技术对比

催化裂化、催化裂解、热裂解技术对比

催化裂化.催化裂解、催化重整.加氢精制与裂解.芳桂抽提技术总结DCC (催化裂解)DCC的操作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最大量生产丙烯(工型)以及最大量生产异构DCC-I510-5S0 'C伟创石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如有问题请加qql503261405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达到60%目前国内已经开匚生产的MCC有两套,还有一套装置年内也要开匸。

上海河图石化丄程有限公司的技术•简单地说多产烯烧并不准确•汽油提升管主要功能是将催化汽油中的r⅛碳烯烧转换成低碳烯烧•提r⅛液化气产址和碳三、碳四烯烧收率。

另一个功能是汽油沉降湍的待生催化剂循环至重油提升管降低催化剂温度从而提r⅛重油提升管的剂油比。

山东齐旺达集团海仲石化有一套60万吨的HCC.生产液化气.干气、轻芳烧、中芳烧联产芳烧的催化裂化技术(MCC)以重油加石脑油进料,联产丙稀.芳烧(苯、甲苯和二甲苯)和溶剂油~~DCC工艺是常规FeC操作与蒸汽裂解的组合。

其工艺条件比FCC苛刻,深度催化装化(DCC)匚艺又称催化裂解工艺,它可看作是常规FCC操作与蒸汽裂解的组合。

DCC装宜在538-582Γx 10%-30%蒸汽条件下操作,而FCC装宜在 493~549<∖ 1%~3%蒸汽条件下操作。

DCC操作采用分子筛催化剂选择性地生产丙烯、乙烯和富芳烧石脑油。

该技术最大址生产丙烯(工型)使用RlPP开发的专利沸石催化剂QCC(匸型)丄艺可生产20%丙烯,而FCC匸艺的丙烯产率为5%左右.MGG J:艺也是RIPP研究开发的一项藝产液化气和汽汕的催化转化工艺,采用具有特殊反应性能的RMG催化剂,在反应温度DCC-I 510-580、C DCe-II500-530 'C反应压力0.15 - 0.35MPA的条件下,丙烯产率可达9%(质).RIPP在DCC和MGG丄艺的基础上开发f MlO工艺,该匸艺可最大量生产界构烯烧和商辛烷值汽油,兰炼釆用MK)工艺后,丙烯产率达Iwo(质),异丁烯和异戊烯的产率可达10%(质)∙RIP],与长炼合作开发了以一 1助气剂,以一 1助气剂具有强度高,适应性强,产气量大,气体烯炷度和异构化程度高及汽油辛烷值增加的特点,长炼两套頊油催多)•但前者不产汽油.重油加石脑油重油(减压馆分油.焦化抽油.常圧渣油.以及减压饰分油掺减压渣油)■也可加I •轻油(石脑汕、柴油以及C4、CS轻烧)因产乙烯较少,基本改为CPP工艺,这样同时产乙烯和丙烯1、丙烯(产率20%)为主的气体烯矩(含乙烯较少八2.兼产∣⅛辛烷值优质汽油?芳烧多少?4、液化气?5、焦炭?丙烯20. 5%乙烯6・1丁烯11. 3%,其中另一•种为非质子酸中心•(即L酸中心)。

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

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

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摘要:文章针对两种汽油脱硫新技术:RSDS-U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S-Zorb 吸附脱硫技术,从反应机理、技术特点、设备特点各方面逐一对比,为炼油企业选择更适合生产实际的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油脱硫对比1、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

各国对发动机燃料的组成进行了日趋严格的限制,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将有效的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2017年10月执行的国V汽油标准要求成品汽油中的硫含量须小于10卩g/g。

我国汽油组分将长期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份额占到80%左右。

汽油质量升级主要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控制汽油中的硫、烯烃、芳烃含量和辛烷值等主要指标,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接轨。

而且我国绝大多数的催化裂化装置为重油和渣油催化裂化,和普通催化裂化相比,汽油中的硫含量更高,汽油脱硫难度更大,开发清洁燃料技术成为当前炼油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中国炼油企业多年来狠抓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以生产清洁燃料为主要目标,针对催化汽油脱硫技术引进和开发了两种新型工艺:( 1 )一次性买断引进美国康菲公司开发的S-sorb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2007 年在燕山分公司建成国内第一套120 万吨/年工业化装置;(2)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长岭分公司合作开发的RSDS J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2008年在长岭分公司30 万吨/年选择性加氢装置成功进行工业化试验。

本文对这两种新工艺的反应机理、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对比,为炼油企业选择更适合生产实际的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提供参考。

2、反应机理为了了解RSDS召加氢脱硫和S- Zorb吸附脱硫这两类催化汽油脱硫工艺的区别,首先从脱硫机理比较。

大部分FCC汽油中的硫主要以四种方式存在,即:硫醇、硫化物(包括线性和立体)、噻吩和苯噻吩;硫醇和硫化物的加氢反应很快,通常在直接脱硫的条件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噻吩和苯噻吩的加氢脱硫与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速率相似,但一般噻吩和苯噻吩的加氢脱硫速度比烯烃饱和速度快,因此能够通过加氢的方式使FCC汽油的烯烃在没有完全饱和之前,噻吩和苯噻吩完成加氢脱硫反应。

汽油纤维液膜脱硫醇与无碱脱臭工艺对比

汽油纤维液膜脱硫醇与无碱脱臭工艺对比
第2 7卷
第l 9期

甘 肃科技
Ga s c 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 a d T c n l g
I2 2 7 . Oc. £
Ⅳ0 9 .1 2 1 O1
21年 1 01 O月
汽油 纤 维 液 膜 脱 硫 醇 与 无碱 脱 臭 工 艺对 比
吴 忠军 , 司海娟 , 冲 , 明辉 , 振 吕 徐 孙
分子硫醇和异构硫醇有较高的脱除率 。
12 工艺流 程 .
无碱脱臭 一Ⅱ型工艺的原则流程如图 1 所示 。
很高的传质效率 , 同时两相之 间的非弥散态传质方
第 1 期 9
吴忠军等: 汽油纤维液膜脱硫醇与无碱脱臭工艺对比
4 9
式可极大地提高反应后两相的分离效率。 上述过程可用下面的传质方程予以描述:
品质量的基础上 , 实现装置的长期运行 , 且具有工艺 简单灵活 、 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2 1 工 艺原 理 .
型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汽油脱硫醇精制过程。
1 1 工艺原 理 .
纤维液膜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两相传质设备 ,
该工艺在脱硫醇过程中, 不使用无机碱 , 而是通 过在油相中溶入少量 活化剂的方式 , 使硫醇的氧化
由于油相和碱液之间存在密度差, 两者在沉降罐内很 快分离。烃相由沉降罐的一端流至下游设备, 罐底的 碱液 则再循环到纤 维液膜反应器的顶部 J 。
2 2 典 型工 艺流程 .
在式中, 由于传质系数 K与温度以及体系中两
相的性质有关 , 因此 , 对于温度和两相性质一定的体 系而言 , 传质效率 主要决定 于传质面积 。由于纤 维液膜反应器能提供很 大的传质界面 , 且能保持两 相问较高的浓度差 , 因此 , 其传质效率远远高于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
摘要:文章针对两种汽油脱硫新技术:RSDS-Ⅱ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S-Zorb 吸附脱硫技术,从反应机理、技术特点、设备特点各方面逐一对比,为炼油企业选择更适合生产实际的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油脱硫对比
1、前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

各国对发动机燃料的组成进行了日趋严格的限制,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

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将有效的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2017年10月执行的国V汽油标准要求成品汽油中的硫含量须小于10μg/g。

我国汽油组分将长期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份额占到80%左右。

汽油质量升级主要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控制汽油中的硫、烯烃、芳烃含量和辛烷值等主要指标,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接轨。

而且我国绝大多数的催化裂化装置为重油和渣油催化裂化,和普通催化裂化相比,汽油中的硫含量更高,汽油脱硫难度更大,开发清洁燃料技术成为当前炼油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中国炼油企业多年来狠抓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以生产清洁燃料为主要目标,针对催化汽油脱硫技术引进和开发了两种新型工艺:(1)一次性买断引进美国康菲公司开发的S-sorb汽油吸附脱硫技术,2007年在燕山分公司建成国内第一套12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2)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长岭分公司合作开发的RSDS-Ⅱ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2008年在长岭分公司30万吨/年选择性加氢装置成功进行工业化试验。

本文对这两种新工艺的反应机理、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对比,为炼油企业选择更适合生产实际的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提供参考。

2、反应机理
为了了解RSDS-Ⅱ加氢脱硫和S-Zorb吸附脱硫这两类催化汽油脱硫工艺的区别,首先从脱硫机理比较。

大部分FCC汽油中的硫主要以四种方式存在,即:硫醇、硫化物(包括线性和立体)、噻吩和苯噻吩;硫醇和硫化物的加氢反应很快,通常在直接脱硫的条件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噻吩和苯噻吩的加氢脱硫与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速率
相似,但一般噻吩和苯噻吩的加氢脱硫速度比烯烃饱和速度快,因此能够通过加氢的方式使FCC汽油的烯烃在没有完全饱和之前,噻吩和苯噻吩完成加氢脱硫反应。

噻吩类直接脱硫过程是速控步骤,它能调节直接脱硫产物的硫含量。

在加氢
反应过程中,烯烃和噻吩直接脱硫得到的H
2S会合成硫醇,因而烯烃、H
2
S和硫
醇之间的平衡会限制脱硫。

硫醇的合成和分解速度非常快而且主要在反应器出口条件达到完全平衡。

因此仅通过一个单纯的加氢工艺过程加工出含硫10ppm产品,并尽量使烯烃不饱和是有困难的。

RSDS-Ⅱ技术首先将催化裂化稳定汽油切割为轻、重两个馏分,轻馏分(LCN)进入脱硫醇单元进行碱抽提脱除硫醇。

重馏分(HCN)进入加氢单元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然后轻、重汽油混合,再经过氧化脱硫醇装置将剩余的硫醇彻底氧化。

S-Zorb技术则采用与加氢的原理完全不同的工艺,采用专有的吸附剂,运用吸附原理进行脱硫,在脱硫过程中,气态烃类与吸附剂接触后,在吸附剂和氢气的作用下,碳、硫键(C-S)断裂,硫原子从含硫化合物中除去留在吸附剂上,而烃分子则返回到烃气流中。

该工艺过程不产生H
2
S,因而避免了硫化氢与产品中的烯烃反应生成硫醇而造成产品硫含量的增加,该技术与加氢过程机理比较如下:
RSDS-Ⅱ加氢脱硫技术反应机理:
S-Zorb吸附脱硫技术反应机理:
由于S-Zorb硫脱除技术基于吸附作用原理,因此对不同化合物中的硫的脱除速度与加氢过程有本质的区别。

在加氢过程中很难脱除的含硫化合物在S-Zorb过程中很容易地被脱除;由于反应物流中没有H2S,并且缓和的加氢条件及非加氢类的吸附剂避免了生成硫醇,因此S-Zorb技术较易得到低硫产品,而且氢耗最小。

另外由于其吸附剂完全不同于加氢催化剂,因此烯烃饱和很少,所以其产品的辛烷值损失也比加氢少。

3、工业装置流程对比
图1 S-Zorb吸附脱硫工艺原则流程
图2 RSDS-II装置原则流程
图3 RSDS-II装置HCN加氢单元原则流程
图4 RSDS-II装置脱硫醇单元原则流程
从图1~图4可以看出,S-Zorb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可以直接对催化汽油全馏分脱硫;RSDS-II工艺流程针对不同硫形态进行分段脱硫,由分馏单元、轻馏分(LCN)碱抽提脱硫醇单元、重馏分(HCN)加氢脱硫单元,流程相对较长。

4、技术特点对比
4.1 S-Zorb技术的特点
★辛烷值损失小:Phillips开发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烯烃饱和防护功能,使用独特的化学性能,烃类中的硫被吸附出来,而不是用传统的加氢反应将硫脱除;
★产品体积损失小:该技术可以在保持辛烷值很小损失的情况下,产品的体积收率基本不损失;
★可以生产硫含量低于10ppm的产品,甚至更低;
★低氢耗 0.16-0.2m%:由于该技术不是加氢处理,因此氢耗更低;
★不需要将FCC汽油进行分馏:该技术可以加工全馏分的FCC汽油,因此就不需要分馏装置;
★较低的操作费用:综合考虑运转周期、辛烷值损失、收率损失以及操作参数等各因素,该技术具有比较低的操作费用;
4.2 RSDS技术特点
★工艺操作简单,采用普通加氢工艺和汽油碱洗工艺;
★辛烷值损失小;辛烷值损失小于1.0;
★可以生产硫含量低于10ppm的产品;
★低氢耗在0.11~0.22%;
★产品收率高,可达99.0%;
5.工业装置运行参数对比
5.1、操作条件
表1 操作条件对比
从上表看出S-Zorb相对RSDS-II工艺,操作条件显然更为苛刻,但辛烷值损失较低。

5.2、能耗对比
表2 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能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