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以石油渣油制备的活性炭对模拟燃油的脱硫性能研究

以石油渣油制备的活性炭对模拟燃油的脱硫性能研究
Ab ta t sr c P r u a b n r r p r d fo o lr sd e y Na o o s c r o s we e p e a e r m i e i u s b OH c ia i n a d tm p a e l e me h d e a t t n e l t-i t o s r v o k
研 究。采 用高效液相 色谱仪分析测量 了模拟 汽油中的硫含 量。结果表 明, 以类模 板 法制备 的活性炭相 比, 与 以石 油 渣 油为原料通过化 学活化 法制备 的活性炭 因微孔 丰富和微- L 大, Lq 容 对模拟燃油 中的含硫 化合 物二 苯并噻吩 具有更
大 的吸 附容 量和 更 高 的脱 硫 率 。 关 键 词 渣油 活性炭 模拟 汽油 脱硫 文 献标 识 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 TQ4 4 1 2 . 9

42 ・ 2
材 料 导报
21 0 1年 l 1月第 2 5卷 专辑 1 8
以石 油渣 油 制 备 的活性 炭 对模 拟 燃油 的脱硫 性 能研 究
李 灿 王海斌 赵燕军 黄 正宏 , , ,
( 中国人 民解放军 9 69部 队, 1 20 北京 10 7 ;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0072 北京 10 8 ) 00 4 摘要 以石 油渣油为原料 , 采取化学活化法和类模 板法制备 了活性炭材料 , 并将 其 用于模 拟燃 油的吸 附脱硫
a trzd b ih p rom a c iud c rmao r p y Th e ut h w h tc mp r g t h e lt-iep ru ce i yhg efr n e l i h o t g a h . e q er s lss o t a o ai o t etmpael o o s n k

S-Zorb

S-Zorb

1 S-Zorb装置在国内运行情况S-Zorb汽油吸附脱硫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石化在2007年从美国康菲公司买断了该项技术, 该技术是汽油质量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1]。

燕山石化分公司2007年建成国内首套S-Zorb装置,到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建及投用的S-Zorb装置共有25套。

燕山石化S-Zorb装置运行超过7年,汽油产品硫含量均小于8μg/g。

高桥石化分分司的第一套S-Zorb装置2009年9月建成投产,之后在济南、镇海、广州、齐鲁、沧州、长岭等分公司建成投产了6套S-Zorb 装置。

金陵石化借鉴同类S-Zorb装置运行经验后于2012年,建成投产第三批S-Zorb装置。

S-Zorb装置加工原料的硫含量设计值为600~1100μg/g,汽油产品硫含量小于10μg/g,各生产装置加工原料的硫含量一般都低于设计值,见表1。

表1 建成投产的SZorb装置项目设计处理量/(Mt·a-1)设计原料硫/(μg·g-1)实际原料硫/(μg·g-1)开工时间燕山分公司 1.26003202007高桥分公司 1.26003902009济南分公司0.98007262009镇海分公司 1.56003132009广州分公司 1.56002502010齐鲁分公司0.97504462010沧州分公司0.911006382010长岭分公司 1.29507002010金陵分公司 1.56001502012注:分公司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2 S-Zorb技术在应用出现的问题引进S-Zorb吸附脱硫技术后,在实际生产装置运行中出现了吸附剂消耗量大、装置能耗高、设备检修困难、吸附剂活性降低、汽油辛烷值损失大、再生烟气无法处理和反应器过滤器再利用难等问题[2]。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科研单位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国产化S-Zorb专有技术解决了上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 S-Zorb吸附脱硫国产化技术的开发3.1 国产吸附剂的开发及应用S-Zorb吸附脱硫是通过吸附剂来脱除汽油中的硫,吸附剂的活性组分是镍和氧化锌,吸附剂起到吸附和转移汽油中硫的作用,吸附剂的性能直接影响脱硫效率。

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宋 华 等. 加 氢 深 度脱 除燃 料 油 中硫 化 物 的研 究 进 展 非
4 3
非 加 氢 深 度 脱 除 燃 料 油 中硫 化 物 的研 究 进 展
宋 华 孙 兴 龙 王 园 园
( . 庆 石 油学 院化 学 化 工学 院 , 庆 13 1 ; . 业 部 干 燥 机 械设 备 监 督 检 测 测试 中心 , 尔滨 103 ) 1大 大 63 8 2 农 哈 5 0 6
子 之 间的弱化学 键作用 而将其 加 以脱 除 的技 术 。
S—Z r od技术 是 目前 较 为 先 进 的 吸附 脱硫 技 术 。其 特点 如 下H : 油 辛 烷 值 损 失 低 ; 积 损 汽 J 体
(C ) F C 汽油 组 分 占总 组分 3% , 国成 品油 的调 4 我
生物脱 硫技 术 、 化脱 硫 技术 、 合脱 硫技 术 等 。 氧 络
现在研究较 多 的是 吸 附脱 硫 技术 、 取 脱硫 技 术 萃 和氧化 脱硫 技 术 。为此 , 者将 这 3种 脱硫 技 术 笔
研 究进展综 述如下 。 1 吸附脱 硫技术
速度快 , 萃取汽油的辛烷值损失少 , 汽油液收率尽 量高 , 剂 损 失 少 , 剂 易 再 生 且 再 生 后性 能不 溶 溶


综述 了非加氢深度脱除燃料 油中硫化物 的技术进 展, 主要包括吸附脱硫技 术 、 取 萃
脱 硫 技 术 和 氧 化 脱 硫技 术 。吸 附 脱 硫 技 术 对 硫 化 物 的 选 择 性 较 差 , 很 难 达 到 深 度 脱 硫 目的 ; 且 而
萃取脱硫的溶剂选择较难, 且萃取 的硫 化物类 型较少 以及 溶剂 回收较难 , 使得萃取脱 硫技术难 以 实现工业化 。氧化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条 件温和 , 操作 费用低 , 脱硫率 高 , 不产生 二次污染 等特 点, 尤其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 、 双氧水 为氧化剂对 燃料 油的氧化脱硫能达到 较理 想的效 果 , 是近 期

汽柴油深度脱硫的技术研究进展

汽柴油深度脱硫的技术研究进展
苯并 噻吩 等 。 对 于硫醇 、 硫醚 、 二硫 化 物 和 四氢 噻 吩等脂 肪
族物 质 , 硫原 子上 的孤 对 电子 密度 很 高 , C— 其 且
S键较 弱 , 因此 , 易进 行 加 氢 脱 硫反 应 。而对 于 容 具有 芳香性 的有 机硫 如 噻吩 和苯 并 噻 吩类 物 质 ,
工 作 。 电 话 -1 00一倒 u, E—ma : y 8 yucm i n i @ ̄o .o 。 l 6
维普资讯
4O l




第 3 第 6期 5卷
( ,一D T >B 25 M ) T>烷 基苯 并 噻吩 >D T>4一甲 B 基二 苯并 噻吩 ( 4一M B ) , D T >46一二 甲基 苯 并 噻 吩(, 46一D D T [ v 可 见 , 于 噻 吩 类 物 质 , M B ) -] s 。 对
汽油 中的有 机 硫 主 要 源 于裂 解 汽油 ( C F C馏 分 )而 直馏 汽油 中 的硫 含 量 很 低 , , 可直 接 用 于 配
国规 定 的燃 油 硫含 量 标 准 也 在 迅速 提 高 。例 如 ,
根据 美 国环 保 署 的 要 求 , 2 0 从 06年 6月 起 , 油 炼 厂 需 要 将 汽 油 中 硫 的 质 量 分 数 从 目前 的 4 0x 0
间形 成 了稳 定 的共 轭 结 构 , 氢 活性 很 低 。这 些 加
有机 硫发 生催 化 加氢 脱硫 反 应 的活 性 顺 序 如 下 :
噻 吩 >2 一甲基 噻吩 ( 2一M ) , T >2 5一二 甲基 噻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氢脱 硫法 ( D ) H S 以及 深度脱 硫 的方法 和进 展 。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b r i e f e d.Pa r t i c u l a r l y,t h e d e v e l o pme n t a nd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d e s ul f ur i z a t i o n t e c hno l o gy a r e h i g h—
YANG Ha o ,W ANG J i a n — h o n g 。CH ENG Ka i p e n g ,CH E N We i — p i n g ,QI AO Co n g - z h e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i n e C h e mi c a l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Ka i f e n g 47 5 0 0 4,H e n a n,Ch i n a)
发 展 提 出 了建 议 .
关键词 : 燃油 ; 脱硫技术 ; 研 究 进 展
中图 分 类 号 : T Q 5 1 9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1 0 1 1 ( 2 0 1 3 ) 0 6 —0 6 3 9 —0 4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t e c hn o l o g y o f f u e l o i l
气 产生 的推 手之 一.根据 国 际清洁 交通 委员会 董事 会 主席 MI C HAE L WAL S H 的报 告 , 在 北 上广 等 经济 发
达地区, 机动 车尾 气对 城市 P M2 . 5的贡 献 量 在 2 5 ~3 4 ; 燃 油 品质 的 改 善 是机 动 车污 染 治 理 的 重要 手 段, 因此 油 品脱硫 一直 是研究 人 员关 注 的热 点. 作者 介 绍 了燃 油 中硫 的种类 、 国内外对 燃油 中硫 含量 的要求 , 重 点介 绍 了 国 内外 油 品脱 硫 的研 究进 展 ; 列举 了不 同的脱硫 工艺 ; 结合 油 品脱硫 的发 展现 状 , 提 出了油 品脱 硫 的发展 建议 ; 同时 对 国 内外 油 品脱 硫 产

分子印迹脱硫技术在油品深度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脱硫技术在油品深度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t o c r e a t e s p ci e i f c mo l e c u l a r r co e g n i io t n s i t e s i n p o l y me r s t o i d e n i t f y s u l f u r - b e a r i n g t e mp l a t e mo l cu e l e s .I t i s a g r e e n p r o c e s s wi h t p o — t e n t i a l a p p l i c a i t o n s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i l d c o n d i i t o n s ,s i mp l e o p e r a i t o n,l o w i n v e s t me n t , l o w p o n u i f o n, h i g h s e l ct e i v i — t y,n o e f f ct e o n ct o a n e v a l u e, a n d t h e p o s s i b l e r e u s e o f he t a s — o b t a i n e d b e n z o t h i o p h e n e - l i k e c o mp o u n d s a s i f n e c h e i c m a l s .Re c e n t l y, i n o r g a n i c ma t e r i a l s i n c l u d i n g s i l i c a g e l , Ti O2 , Ti 4 09,a n d c rb a o n i c m r o s p h e r e s h a v e b e e n u s e d a s s u p p o  ̄ s t o p r e p re a s u r f a c e mo —

FCC汽油脱硫工艺及发展趋势

FCC汽油脱硫工艺及发展趋势

e eo me t tt sfrF a oi e w srv e e .C n i e n e s t so e d me t e n d g s l e,an w F C g s v l p n au o CC g s l a e iw d s n o s r g t t u f h o s c r f e a oi di h a t i i n e C a — oi e d s l r ai n tc n lg t o o so ca e n mb r ih l u d yed a d l w s l rwa r p s d l e uf i t e h o o wi lw l s fo tn u e ,h g i i il n u u s p o o e . n u z o y h q o f
含硫化合物的特点 , 本文综述 了国内外开发的一系列 F C汽油脱硫技术 的特点及发展 现状 , 针对 国内成 品汽油现 状 , 出了一种 C 并 提 具有低辛烷值损失 、 高液收 、 低硫 的 F C汽油脱硫新 工艺。 C
关键 词 : 汽油; 脱硫; 吸附; — o S Zr b
Ca a y i sDe u f ia in a t v l p e e t ltc Ga s lurz to nd isDe eo m ntTr nd
Ke r y wo ds:g s ln a o i e;d s lu iain; a s r in;S — Z r e uf rz to d opt o ob
进入 2 世 纪 , 车污 染 日益 成 为 全 球 性 问 题 。汽 车 数 量 越 1 汽 来越多 、 用范围越来越 广 , 世 界环境 的破坏也 越来 越大 , 使 对 严
Ab t a t uf r c ne tr srci n fg s l e f rc r r e o n r n t ce n Ch n n b o d,a d s r c :S l o tn e tito so a oi o a s we e b c mi g mo e a d sr t ri i a a d a r a u n i n t e k y wa o u e e e t e t c n c lme n o r d c h u u o t n n FCC g s ln .Ac o d n o te c a a trsi h e st s f ci e h ia a st e u et e s l rc n e ti v f a oi e c r i g t h h r ce itc o a oi e c n an n uf r o o n ,a s re f d me t a d i t r ai n l d s lu iai n e hn l g e t r s n fg s ln o ti i g s l c mp u ds e s o o si n n e n t a e u f rz t tc oo f au e a d u i c o o y

油品深度脱硫研究进展

油品深度脱硫研究进展
第4卷 3
第 3 期








Vo1 4 N o. .3 3 M a 2 2 v 01
21 0 2年 5月
J OURNAL OF TAI YUAN UNI VERSTY CHNOLOGY I OF TE
文 章 编 号 : 0 — 4 2( 01 ) 3 0 43 08 1 07 9 3 2 2 0 — 2 —
吸 附 脱 硫 , 过 对 目标 分 子 “ 印” 基 质 表 面 而 产 生 与 其 形 状 、 用 位 点 相 匹 配 的 孔 穴 , 现 对 目 通 烙 在 作 实
标 分 子 的 专 一 吸 附 , 脱 得 到 这 些 含 硫 化 合 物 可 以 得 到 绿 色 应 用 , 有 极 大 的 潜 在 经 济 价 值 和 广 阔 洗 具
多 年来 , 于传 统 技术 的不 断 改进 使 得 深 度脱 对
硫 有 了很 大 的迈 进 , 始 终 无 法 摆 脱 其 对 高 温 、 但 高
压 、 成 本 、 能耗 、 污 染 等条 件 的依 赖 。表 面 分 高 高 重 子 印迹 吸 附材料 作 为一 种 新 型 油 品 深度 脱 硫 技术 , 无毒、 定、 稳 绿色 、 低成 本 、 能耗 、 低 可再 生 , 有构 效 具
时获得 高 附加值 产 品 , 有极 大 的开 发潜 力 和 良好 具
的应用 前景 。
1 传 统脱 硫 方 法
1 1 加 氢 脱 硫 .
目前 通 用 的 燃 料 油 脱 硫 方 法 是 加 氢 脱 硫
( HDs , 该 法 有 明显 的弊 端 。首 先 , 以达 到 深 )但 难 度脱 硫 的要求 , 且容 易 降低燃 料油 的辛烷 值 , 而 降 从 低 汽油 的燃烧 性 能 。为 了提 高辛 烷 值 , 要 加 入其 需 他 化学原 料 , 样又 提高 了成 本 。此 外 , 氢脱 硫需 这 加 要 高温高压 加 氢 , 少是 中压 加氢 , 在对 装置 的要 至 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Ce( IV ) - Y 吸附剂, 并用于模拟和实际喷气燃料
大量研究表明: 选择性吸附脱硫只要在常温常
的吸附脱硫, 结果发现, 用 Ce交换的 Y 型分子筛对 压, 无需任何气体的条件下, 就能将硫含量脱至 1 g
燃料中的硫化物比对芳烃的选择更强, 对于仅含苯
g- 1以下。上述特点使得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最
法。
在加氢脱硫之外还有吸附脱硫以及氧化脱硫等
方法, 其中吸附脱硫方法简单、方便、快速, 成为目前 较为关注的脱硫技术。与工业化的加氢脱硫相比, 其投资成本及操作费用可降低一半以上 [ 3] , 且不会
降低汽油的辛烷值, 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零硫目标 的脱硫技术。 1 吸附脱硫技术及分类
吸附脱硫是用氧化物、分子筛、活性炭等为吸附 剂脱除含硫化合物。通过络合、范德华力或者是化 学吸附脱除汽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的技术, 其机理 在于吸附剂分子和吸附质分子 ( 含硫化合物 ) 之间 形成一种 "键 "从而使吸附质从油品中脱附而附着 在吸附剂分子上, 达到从油品中脱除的目的, 含硫的 吸附剂通过其它条件脱除含硫物质得到再生以重复 使用。
Abstract: Physical adsorpt ive desu lfurization, reactive adsorptive desu lfurization, selective adsorptive desu lfurization and som e comm on adsorbents w ere review ed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ve adsorptive desu lfurization w as regarded as the m ost prom ising process to reach the " low sulfur" ob ject ive in the future, but sulfur capac ity o f adsorbents and its selectiv ity for sulfur com pounds cou ld not yet satisfy the requirem en t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So, the intend ing researche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explo itat ion o f ad sorb en ts. K ey w ord s: low - su lfur gasoline; desu lfurization; adsorb; adsorbent
图 1 选择性加氢脱硫与反应吸附脱硫 的反应示意图
1. 3 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 为了提高对含硫芳烃的选择性, 又提出了选择
性吸附脱硫技术。选择性吸附脱硫一般基于噻吩类 硫化物分子与吸附剂表面的过渡金属原子之间的弱 化学键作用。该类吸附剂对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最 强, 而对烷烃类的吸附最弱, 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 介于两者之间。
并噻吩、2- 甲基苯并噻吩和 5- 甲基噻吩的模拟喷 具发展前景, 但是吸附剂对硫的选择性较低, 因此提
气燃料, 吸附剂对硫的穿透吸附量与饱和吸附量分 高吸附剂的选择性是未来该技术的研究重点。
别为 2. 24m g g- 1和 7. 2m g g- 1; 经过对比试验验
2 吸附脱硫工艺的进展
第 2期
目前一种正在开发的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是被称 于实验的放大以及高效吸附剂的研发。
为选择性吸附脱硫 ( SARS ) [ 8] 的工艺。它的重点就
以上 3种工艺技术是近期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
在于设计一种吸附剂, 使之可以选择性地与低含量 吸附脱硫技术, 各有其特点。 IRVAD 技术是流化床
硫组分反应。该工艺使用基于过渡金属的吸附剂, 吸附脱硫技术, 工艺过程较复杂, 但脱硫效率高, 加
Conoco Philips公司开发的 S- Zorb技术是典型 的反应吸附脱硫技术 [ 7] 。 S- Zorb 脱硫技术的独特 之处在于所使用吸附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锌 ( ZnO)
和氧化镍 ( N iO ) 的双金属氧化物, 它们被载于一种 专利技术制备的载体而构成脱硫吸附剂。吸附剂装
填在流化床内, 在氢气作用下, N iO 首先被还原为具 有吸附活性的金属镍 ( N i)。吸附过程中, N i夺取噻 吩类硫化物中的硫 ( S), 形成具 有活性的 N iS 中间 体, N iS把硫传递给 ZnO 生成 ZnS, 还原出 N ,i 随着 吸附反应的持续进行, S原子不断从含硫混合物中 被分离出来并以 ZnS的形式留在吸附剂上 (图 3示 出了其 吸附过 程示意 图 ) 。在适 宜的温 度和 压力 ( 温度 343~ 413 、压力 0. 7~ 2. 1MP a) 下, 使用此 吸附工艺能够使油品中的硫含量降至极低, 使汽油 中的硫含量从 800 g g- 1降至 25 g g- 1以下。
目前研究的脱硫方法中, 普遍采用的脱硫方法 为加氢脱硫 ( H DS) , 该法可有效脱除无机硫和简单 的有机硫化合物, 但对于稠环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及 其衍生物的脱除比较困难, 且要求高温高压和氢环 境, 及采用贵金属催化剂, 这使脱硫 的经济成本增 加 [ 2] , 且在加氢过程中会 使汽油的辛烷值 下降, 因 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可行的汽油深度脱硫方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 汽油等燃料低硫化、 清洁化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在 2006 年发布了修订 的车用汽油 标准: 车用 汽油 规 定 [ 1] 硫含量 小于 500 g g- 1, 车用汽油 规定硫含量小于 150 g g- 1。到 2010 年左右,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主要
城市还将执行欧 标准。从此, 国内车用燃料将进 入硫含量小于 50 g g- 1的低硫时代。
S- Zorb工艺 的缺陷主要是 操作温度高、操作 压力大, 并且再生温度也高, 甚至要通过高温燃烧才 能把吸附剂上的硫除掉, 这不仅增加了吸附剂再生 过程能耗, 还可能使吸附剂的寿命缩短, 这无疑增加 了脱硫过程的成本。另外, S - Zorb 工艺吸 附剂的 容硫量比较低。
图 3 S- Zo rb工艺吸附过程示意图
收稿日期: 2008- 09- 09; 修回日期: 2008- 10- 06 作者简介: 李倩 ( 1983- ), 女, 山东曹县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化工新材料。
山东化工
30
SHANDONG CH EM ICAL IN DU STRY
2009年第 38卷
利用沸石和分子筛等多孔物质的物理吸附进行 油品脱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目前为止已经有 很多人利用活性炭、硅胶、氧化铝、沸石、介孔材料等 进行物理吸附脱硫, 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脱硫效果, 但是在有芳烃存在的情况下吸附效果会有很大程度 的降低。
Advan ces in A dsorp tion D esu lfu rization Technology of G asoline LI Q ian, SONG Chun - m ing, WANG Yun- fang
( Ch ina U niversity o f Petro leum, Satate K ey L aboratory o fH eavy O il P rocessing, Q ingdao 266555, Ch ina)
第 2期
李倩, 等: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29
专论与综述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李倩, 宋春敏, 王云芳
(中国石油大学, 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55)
摘要: 综述了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以及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 的优缺点, 并介绍 了常用的 吸附剂。认为 选择性吸 附脱硫技
反应吸附脱硫 ( RADS) 是一种借助于金属或金 属氧化物吸附剂与硫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将 其加以脱除的新型脱硫技术。虽然在脱硫过程中也 有 H 2 的参与, 但该技术却采用与选择性加氢脱硫 ( SHDS)完全不同的反应途径。吸附剂吸附含硫化 合物后, 先利用少量的 H 2 饱和噻吩类化合物上的 化学键, 弱化 C - S键, 最后依靠吸附剂对 S原子的 强烈吸附作 用, 把 S 原子从 硫化 物中 分离出 来并
物理吸附脱硫的主要优点是过程简单, 能在常 温常压下脱除硫化物, 吸附剂很容易再生, 工艺容易 实现商业化并且在硫含量相对较高时也具有较好的 吸附能力。但是由于物理吸附是基于硫化物和碳氢 化合物之间的极性的差别来进行吸附脱硫的, 所以 对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 硫容量比较低, 且极易达到 平衡, 很 难将 硫含 量降 到很 低 ( 即 100 g g- 1 以 下 ) , 因此在汽油精制方面难以得到推广。 1. 2 反应吸附脱硫技术
李倩, 等: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31
目前, 吸附 脱 硫 工 艺 主 要 有以 下 几 种 技 术: IRVAD 技术、S- Zorb技术、SARS 工艺以及我国自 行开发的 LA DS工艺 [ 5] 。
B lack&V eatch P ritchard 工 程 公 司 与 A lcoal Industrial Chem icals共同开发的 IRVAD 技术 [ 6 ] 是典 型的物理吸附技术, 利用了硫原子的极性, 采用氧化 铝基作为吸附剂。在移动床中, 原料经吸附处理在 塔顶回收, 而吸附剂与含硫液体逆流接触后从塔底 排出, 再与热气流反应再生。这种技术无需加氢, 且 对温度和压力要求不太高, 操作条件比较温和, 可使 汽油的硫含量从 1276 g g- 1降至 70~ 80 g g- 1。 但是由于该技术对硫化物选择性不是很好, 同时, 被 脱除的硫仍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如需排放则必须 对其进行进一步分解处理。由于这些技术问题的存 在, IRVAD 技术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已 逐渐被淘汰。
术是最有可能实现低硫汽油的脱硫技术, 但是目前存在吸附剂吸附容 量低, 选择性不高 的缺陷, 因此 未来研究 的重点应 该集中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