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江畅《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敬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它是一个人内心的道德起点,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起点。

在古代,大部分人都心存敬畏,因为对神明的敬畏使他们不敢为非作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敬畏这个伟大的情感渐渐淡漠了。

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可以适当约束我们的行为。

敬畏的根本意义就是对于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有所约束。

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轻易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们不能撒谎。

如果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在生活中就会随便撒谎,而失去了诚信的品质。

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坚守道德底线。

行有所止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社会中,我们要遵循各种规定和法律。

如果没有一个底线,我们可能会一直超越自己,走向极端。

我们不能贪污腐化。

如果我们一直企图获取更多的利益,不顾道义和法律,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力,进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只有行有所止,我们才能保持合理的行为方式。

心存敬畏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敬畏使人们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更加容易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感悟生活的真实含义。

当我们心存敬畏时,自然会对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人有更加感恩的心情。

我们会更加珍惜他们的关爱和帮助,同时也会更加懂得回报他们。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和自信。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面对这些事情。

如敬畏的小孩愿意听从父母的管教,他心里感到父母的爱是殷殷的,自己也会从内心接受父母的期望。

他不再以为自己比别人牛,反而觉得有时候需要父母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回应期望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一个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也能保持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正确导向。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让心中的敬畏之心指引我们的行为,让行有所止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

青海省海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青海省海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青海省海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

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

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

好的散文,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涵养、修养,应该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

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

“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

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

唐代刘晏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培养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

“盖文章,不朽之盛事。

”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纵观古代散文传统,或者表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从《论语》的“仁义礼智信”,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若干“道”语,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

有大胸襟者;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

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

“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不能给人以温暖。

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

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

”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以情动人的上品。

清代张潮表示:“情之一字;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卷 I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一( 23 分)阅读下边一段文字,达成1~ 4 题。

(14 分)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修养zī r ùn 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到的文化yì lì东方;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yōng b ào 将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积淀人生经过心胸敬畏,使智慧的质量得以提高。

心胸敬畏,不可以不过A(夸夸而谈/说笑风生);心胸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为高远。

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适合的短语填在 A 处横线上。

(1 分)A处的短语是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改正建议。

(2分)4.文华中学九(1)班展开“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8分)活动一:合作沟通( 3 分)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受到王伦拒绝时,林冲深恶痛绝,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聆听后,委宛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活动二:组内争辩( 3 分)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看法:林冲是《水浒传》中抗争精神最完全的人。

反方看法:林冲不是抗争精神最完全的人。

你赞成哪方看法请联合详细情节论述原因。

活动三:成就展现( 2 分)编写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 9 分)( 1)时节不如地利,(《孟子》)( 2)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 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喝酒》)( 4)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6)王维《使至塞上》中“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中“,”描述了古丝绸之”表达了对天下分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二( 62 分)一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6~ 7 题。

(6 分)减字木兰花竞渡[宋 ]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_初中议论文800字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我们有着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

正因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可以提醒我们尊重自然界。

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

由于破坏和污染,许多自然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到破坏。

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走私正在导致许多物种灭绝。

如果我们不心存敬畏,继续蛮横地掠夺自然资源,最终我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界的伟大和力量,尊重自然,并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它。

行有所止可以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

人类的欲望似乎没有止境,我们对物质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

我们必须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节约和合理使用。

水资源是宝贵的,但由于不良的用水习惯和浪费,许多地区正面临水短缺。

大量的塑料垃圾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如果我们不行有所止,继续浪费和滥用资源,最终我们将消耗殆尽。

我们应该适度消费,避免浪费,并采取措施降低我们对资源的依赖。

心存敬畏和行有所止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我们必须以敬畏和尊重来对待彼此。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争吵、仇恨和歧视。

如果我们不心存敬畏和行有所止,我们将陷入更多的冲突和争斗。

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学会包容和爱护他人。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是我们应该明白和认识到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尊重自然界,珍惜资源。

我们应该行有所止,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

我们应该心存敬畏,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有所敬畏》的阅读答案

《有所敬畏》的阅读答案

《有所敬畏》的阅读答案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

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

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

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甲]是一个善良的人。

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乙]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处,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

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

只要不受惩处,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妙的东西,包括□□、□□、□□,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

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

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阅读题:1.第二段中脱漏了“可能”一词,这个词应放甲处,还是乙处?请说明理由。

(3分)2.第四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友谊名誉爱情B.爱情友情荣誉C.友情爱情荣誉D.名誉情爱友谊3.第三与第四段中加点的“敬畏”“卑怯”中的“畏”与“怯”都有“害怕”的意思,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有所敬畏”者“怕”什么,“不知敬畏”者又“怕”什么?(4分)4.如果要给第三段补一个事例论据,下列事例中最恰当的是哪一个?为什么?(3分)例一:吴士宏刚到IBM公司时,是打杂儿的。

2021年宁波市惠贞书院中学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宁波市惠贞书院中学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宁波市惠贞书院中学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外卖有多火?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互联网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家外卖平台全国日订单量约在2000 万单。

由于送餐迅速、种类丰富、支付方便,很多在华外国人评价称,除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外,中国的外卖也该归于“新四大发明”之中。

外卖业务的爆发造成了餐盒的过量使用。

有环保组织研究分析了100 个外卖订单后发现,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 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或杯。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互联网订餐平台上,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过6000 万个。

事实上,不只是餐盒,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塑料外包装等,都属于塑料垃圾。

普通塑料餐盒和餐具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

有报道称,外卖平台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 万平方米,大约15 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对很多餐饮企业来说,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

有业内人士称,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一些。

虽然目前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饮企业的考量因素,有餐饮企业负责人称,外卖包装约占整个成本的2%。

其实,目前外卖使用的塑料餐盒并非“一无是处”。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标识,可以通过垃圾回收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消费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

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饭,也大多一“盖”了之。

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给外卖垃圾回收带来不少麻烦。

(原题为《餐盒堆成山塑料回收难外卖垃圾咋处理?》)材料二:在谈环保责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在逻辑上区分清楚,外卖平台是在培养用户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消费习惯,还是更多在迎合用户已有的习惯?如果是后者,那么“0 餐具”遇冷的局面就能够说通了。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答案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理解答案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答案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理解答案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答案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理解答案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答案最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理解答案现如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加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答案最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阅读理解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①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

“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可怕”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行一世,是小人的傲慢言行。

②生活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亲人的关怀,对爱人的忠诚,对小孩子的爱惜,对朋友的真诚,对生疏人的善念,甚至是对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要有敬畏之心。

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势。

③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种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言行不拘,天地不怕,这样的人看似无拘无束,其实是心中没有敬畏,没有底线,言行没有所止。

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跟对错没有关系,跟“三观”有关,跟品性有关,虽然不是敌人,但也不会有人真正值他们是朋友。

④敬畏一朵花,不是由于一朵花有多么的漂亮和妩媚,敬畏就是敬畏,不是疼惜,敬畏是由于它和一棵草、一片叶、一棵树,甚至是一片庄稼都一样,都有活着的尊严。

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粮食,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会不会变成荒漠?人类会不会变得荒芜和无趣?⑤敬畏一只蚂蚁,不由于这只蚂蚁有多么弱小无力而轻视,敬畏就是敬畏,不是怜悯,敬畏是由于它和一条鱼、一条虫子、一只小鸟,和一只狮子一样,都有活着的权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心有所戒,行有所止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门框上不能有灰尘,衣物不可放于床头,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检查时宿舍不能有人睡觉”,近日某大学自律会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宿舍检查标准是什么》的文章“霸屏”了学生们的朋友圈。

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律意识和宿舍的安全系数,有利于改善学生生活质量,优化环境;有些人认为标准太不人性化,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有人认为……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

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

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

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3.根据所给材料作文。

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1)有人认为,这种播撒书香的方式好似以前的“漂流瓶”,给人一种神秘感和浪漫情调;有人认为,微信QQ等各种社交软件的发展可以加速图书漂流活动的普及,让读书不再孤单;有人认为,诚信自律是漂流书能否持续漂流的关键……对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思考和认识?请以“我看漂流书活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合理论证,不少于700字。

(2)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一次次重大疫情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它在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身变得强大而无所顾忌,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天地万物之庞大、之幽深、之神秘,人类难以完全把握。

大自然是人类获得物质、能量、信息和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唯一源泉。

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旋即终止。

单就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言,整个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会使人类崩溃。

而自然中存在的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伤害它们,必然会被反噬。

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

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

一般认为,敬畏天地万物包含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

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种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如同人类的存在亦应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一样。

这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张载讲的“民胞物与”。

其次,尊重和遵循天地万物共同的和各自的规律。

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道”和“德”,它们实际上都是事物的规律。

“道”是万物共同的本根,而“德”则是万物循道而生以达至繁荣昌盛之道。

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

既然人是万物的顶端,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也就是人的本根。

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

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的本根,而且要彰显天地万物之大德,给宇宙增辉。

再次,尤其要敬畏和爱护生命。

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唯有生物才拥有的,敬畏生命就是敬畏生物。

人类是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血肉相连,而其他生物又需要有主体性的人类加以呵护。

王阳明讲“万物一体之仁”,认为具有观天地之生生之德并加以效仿能力的人,要把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都看作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
部分。

当它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要有怜悯、同情之心,尽力保护它们。

这也就是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最后,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

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

比如,“昆虫未蛰,不以火田。

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江畅《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天地万物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完全把握,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

B.天地万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

C.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宇宙的构成部分,有着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应相互尊重。

D.人能成为真正的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是因为人有自主性和高贵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近年流行的病毒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开篇,针对性强。

B.文章从第二段开始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最后四段由主到次,多角度地论证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

D.作者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依据,论据典型,文章的说服力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在大范围地流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对人类敲响的警钟。

B.敬畏万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得到传承和弘扬。

C.“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与文中取用有度的观点是相通的。

D.为了呵护其他生物的生命,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利用和攫取。

(一)
1.C( A项的条件关系不成立,不符合文意; B项是对原文“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球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

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

”这两句话的整合,不符合文意; D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
2.C (文章最后四段顺序不是由年到次,内容也不是论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而是论证如何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
3.D (文中提出:“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

”所以“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种用和攫取”的推断不正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