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的接地要求和方式

电力系统的接地要求和方式(一)直流系统1.两线制直流系统直流两线制配电系统应予接地。
但以下情况可不接地:备有接地检测器并在有限场地内只向工业设备供电的系统;线间电压等于或低于50V,或高于300V.采用对地绝缘的系统;由接地的交流系统供电的整流设备供电的直流系统;最大电流在O.03A及以下的直流防火信号线路。
2.三线制直流系统三线制直流供电系统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二)交流系统L低于50V的交流线路一般不接地,但具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应予接地;(1)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对地电压超过150V;(2)由变压器供电,而变压器的电源系统是不接地的;(3)采取隔离变压器的,不应接地,但铁芯必须接地;(4)安装在建筑物外的架空线路。
3.50~1000V的交流系统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作为例外,不予接地:(1)专用于向熔炼、精炼、加热或类似工业电炉供电的电气系统;(2)专为工业调速传动系统供电的整流器的单独传动系统;(3)由变压器供电的单独传动系统,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低于IOOOV的专用控制系统;其控制电源有供电连续性,控制系统中装有接地检测器,且保证只有专职人员才能监视和维修。
4.I-IOkV的交流系统根据需要可开展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
但供移动设备用的I-IOkV交流系统应接地。
(三)移动式和车载发电机1.移动式发电机在以下条件下不要求将移动式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该机架可作为发电机供电系统的接地,其条件是发电机只向装在发电机上的设备和(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的设备供电,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2.车载发电机在符合以下全部条件下可将装在车辆上的发电机供电系统用的车辆的框架作为该系统的接地极。
(1)发电机的机架接地连接到车辆的框架上;(2)发电机只向装在车辆上的设备和(或)通过装在车辆上或发电机上的插座内软线和插头连接设备供电;(3)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插座上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发电机机架上。
电气接地种类及作用

电气接地种类及作用
电气接地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根据接地方式的不同,电气接地可分为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
绝缘接地三种类型。
1.直接接地
直接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导体与地面直接接触,形
成一个接地回路。
由于地面的电阻相对较低,可以迅速将电荷消散掉,从而降低触电风险,保护设备和使用者的安全。
直接接地主要
用于低电压电气系统。
2.间接接地
间接接地是通过接地电阻器或同轴电缆等设备间接地接地。
间
接接地可以减小接地电流,避免因接地电流过大而导致火灾或电器
故障。
它主要用于高电压电气系统。
3.绝缘接地
绝缘接地是指在设备的感应器、绕组等关键部件处加装绝缘垫,从而使电气设备与地面保持绝缘状态。
绝缘接地的目的是减小过电压,防止动、静电击穿,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绝缘接地主要用于
高压电气系统和重要设备的保护。
要点总结:
- 直接接地:直接将设备与地面接触。
- 间接接地:通过接地电阻器或其他电气设备使电气设备与地面间接接触。
- 绝缘接地:在关键部件处增加绝缘垫,将电气设备与地面保持绝缘状态。
不同的电气接地方式应根据电气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几种接地保护方式

几种接地保护方式接地保护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免受电击等危险。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保护可以有效地将电流引导到地面,防止电阻或故障引起的电压积累,从而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接地保护方式。
1. 系统接地系统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或一侧相接地,通常使用接地电阻或接地变压器来实现。
这种接地方式能够降低系统的电压,并将故障电流引导到地面,减少电气设备受损和人员受伤的风险。
系统接地可以分为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两种方式。
直接接地是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通常采用接地电阻来限制故障电流的流动。
接地电阻的阻值根据系统的额定电压和电流来确定,一般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间接接地是通过接地变压器实现的,将系统的中性点与地之间绝缘并通过变压器连接。
接地变压器可以使系统与地之间保持一定的绝缘,减少电气设备的电压升高。
2. 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在电力系统中增加保护接地,用于防止电压升高和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保护接地一般采用保护接地装置,如接地开关、接地故障指示器等。
接地开关是一种能够将设备与地之间连接或断开的开关装置,可以在故障发生时迅速切断故障电源,避免电气设备的损坏和人员的伤害。
接地故障指示器是一种能够监测电力系统中是否存在接地故障的装置,当接地故障发生时,指示器会报警,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3. 信号接地信号接地是指将信号系统中的信号接地,用于保护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信号系统中,信号接地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和噪音的影响,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常见的信号接地方式包括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单点接地是将信号系统中的所有信号共用一个接地点,可以减少接地回路的复杂性,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多点接地是将信号系统中的不同信号分别接地,可以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扰和串扰,提高信号传输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总结:接地保护是保证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具备不同的接地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系统要求选择适合的接地方式。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三相单芯电缆在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下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 电气接地:三相单芯电缆可以采用电气接地方式,即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接地系统连接。
这可以防止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电场,减小电磁辐射的干扰,并对电缆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安全地引流。
电气接地:三相单芯电缆可以采用电气接地方式,即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接地系统连接。
这可以防止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电场,减小电磁辐射的干扰,并对电缆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安全地引流。
2. 绝缘接地:绝缘接地是指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与绝缘层隔离,不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绝缘保护,以及在电缆路径中存在其他导体需要接地的情况。
绝缘接地:绝缘接地是指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与绝缘层隔离,不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绝缘保护,以及在电缆路径中存在其他导体需要接地的情况。
3. 共模接地:共模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三相导体同时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减小电缆的正常和故障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场合。
共模接地:共模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三相导体同时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减小电缆的正常和故障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场合。
4. 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一相导体与接地系统连接,而其他两相导体绝缘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缆的故障电流流经接地电阻产生的接地电位差,降低对电缆承压层的影响。
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一相导体与接地系统连接,而其他两相导体绝缘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缆的故障电流流经接地电阻产生的接地电位差,降低对电缆承压层的影响。
5.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多个点与接地系统连接,以分散电缆的接地电位差。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殊环境,要求对电缆的接地保护更加严格的场合。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多个点与接地系统连接,以分散电缆的接地电位差。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殊环境,要求对电缆的接地保护更加严格的场合。
电气防雷接地分类和要求

电气防雷接地分类和要求电气防雷接地是指在电气系统中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以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和电击的危害。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电气防雷接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防雷接地。
1. 直接接地:直接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或建筑物的金属部分通过导线直接连接到地下导体上,以达到接地的目的。
直接接地的要求包括接地电阻、接地体的材料和尺寸等。
接地电阻是评价接地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接地电阻低于指定的限值。
接地体的材料可以选择铜、镀锌钢等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而接地体的尺寸则需要根据设备的负荷和接地电阻的要求来确定。
2. 间接接地:间接接地是指通过中间介质将电气设备或建筑物的金属部分与地下导体相连接。
常见的间接接地方式包括引下线接地和接地网接地。
引下线接地是指将设备或建筑物的金属部分与引下线相连接,然后将引下线连接到地下导体上。
接地网接地是指将设备或建筑物的金属部分与接地网相连接,然后将接地网连接到地下导体上。
间接接地的要求包括接地介质的材料和尺寸、接地线的选择和布置等。
接地介质可以选择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排或镀锌钢带。
接地线的选择和布置要根据设备的特点、环境条件和接地要求来确定。
3.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指在电气系统中建立用于抵御雷电冲击的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的要求包括接地电阻、接地体的材料和尺寸等。
接地电阻是评价防雷接地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接地电阻低于指定的限值。
接地体的材料可以选择铜、镀锌钢等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而接地体的尺寸则需要根据雷电冲击的能量和接地电阻的要求来确定。
电气防雷接地的分类和要求在不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参考和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电气防雷接地的有效性还与接地系统的周围环境、土壤特性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电气防雷接地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可以分为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防雷接地。
接地措施描述

接地措施描述概述接地措施是指为了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将电气设备与地之间建立可靠的导电通路的一种措施。
接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将设备或系统中的电荷释放到地中,以减小电气设备绝缘的应力,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对接地措施的描述进行详细阐述。
接地方式接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就地接地:通过将设备或系统的外壳接地,将设备与地之间建立导电通路,实现电荷的释放。
2. 综合接地:除了设备或系统的外壳接地外,还额外增加其他接地导线,形成综合的接地系统。
3. 防雷接地:主要针对雷电击中设备或系统进行防护,通过接地导线将雷电引入地中,保护设备和人员。
接地措施的重要性接地措施在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接地措施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描述:1. 保护人身安全当电器设备出现漏电或其他故障时,接地措施能够迅速将电荷引入地中,防止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身伤害。
通过接地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减小雷电对设备的危害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设备要进行防雷处理。
通过接地措施,将雷电引入地中,减小雷击对设备的破坏,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保护设备安全运行对于电气设备来说,接地措施能够提供设备零线的引出和保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当设备过电压或其他故障发生时,接地措施能够迅速将电流引入地中,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保证系统的电气稳定性通过接地措施,能够减小设备或系统中电荷的积累,保证系统的电气稳定性。
接地措施能够有效地排除电荷的过载,避免电气设备过载和电压波动。
接地措施的实施步骤接地措施的实施步骤如下:1.设计接地导线的位置和路径:根据设备和系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接地导线的位置和路径,保证导线能够与设备或系统良好连接,并形成稳定的导电通路。
2.确定接地导线的规格和截面积:根据设备或系统的功率和电流要求,确定接地导线的规格和截面积。
良好的接地导线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承载能力。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紧要措施之一,它可以有效地防止人身触电和设备故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侧紧要作用。
为此,国家订立了相关规定,以下将认真介绍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
1. 电气设备接地保护规定电气设备的接地是指将设备与大地永久性相连,以形成一条低阻抗的回路。
接地的目的是保证人体的安全。
当设备显现漏电时,电流将经过接地电阻回流至大地,避开人体触电不安全。
1.1 接地导体截面规定依据国家标准《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的截面应依据设备的额定功率和用电场所的特别情况而定,截面必需充足大气环境下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的要求。
1.2 接地方式规定接地的方式有三种:TT、TN和IT。
TT是指设备和人员分别通过各自的接地电极与大地相连接;TN是指设备和人员共用一根接地导体与大地相连接;IT是指设备有独立的接地回路,通过阻抗联接而不与大地直接连接。
对于消防、爆炸不安全场所等特别场合,应采纳TT接地方式;对于一般供电场所,采纳TN接地方式,并采纳保护零线作为搭线,保证设备与人员同时接地;对于紧要电源和大型发电机等设备,应采纳IT接地方式,同时配备过电流保护和其他保护装置。
1.3 手接触电阻监测规定手接触电阻是指人体的接地电阻。
对于易触电场所,应安装手接触电阻监测装置,并设置适时报警装置。
当手接触电阻低于规定值时,报警装置会适时发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适时实行措施。
1.4 配电箱接地规定配电箱的接地截面应符合国家标准,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
同时应加装漏电保护器,假如漏电保护器动作,应立刻查明原因,修复设备。
2. 电气设备接零保护规定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是指将设备的接地与零线直接连接。
在电路工作过程中,假如相线短路到大地导致电流通过接地导体回流时,电流会通过接零导体回流到负载端,从而使保护零线器件动作,切断电路,保护人员和设备。
2.1 设备接零方式规定接零方式有两种:直接接零和间接接零。
电气设备接地种类以及原理分析课件

CHAPTER 04
电气设备接地案例分析
高压电气设备接地案例
总结词
高压电气设备接地案例主要涉及高压线路和设备的接地,目的是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详细描述
高压电气设备通常安装在室外或特殊场所,如变电站、输电线路等。为了防止设备损坏 和人身事故,这些设备需要采取接地措施。常见的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 等。在高压电气设备接地案例中,需要考虑接地电阻、接地方式、接地材料等多个因素
CHAPTER 05
电气设备接地安全措施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可以及时发现 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检查内容包括接地线的完好性、接地电阻是否符合标准、连接点是否紧固等,以 确保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将电流引入大地,避免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电气设备接地种类以及 原理分析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气设备接地种类 • 电气设备接地原理 • 电气设备接地方式 • 电气设备接地案例分析 • 电气设备接地安全措施
CHAPTER 01
电气设备接地种类
工作接地
总结词
为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而进行的接地。
详细描述
工作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导体与大地进行连接,以提供一个稳定 的零电位参考点,从而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例如,变压器的中性点接 地。
,以确保安全可靠。
低压电气设备接地案例
总结词
低压电气设备接地案例主要涉及家用电器、 工业控制设备等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目的 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详细描述
低压电气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如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设备等。这些设备在 接地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接地电阻、接 地线径、接地连接方式等。在低压电气设备 接地案例中,需要结合具体设备的特点和要 求,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和材料,以确保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N-S TN-C TN-C-S TT IT接地系统的接线图解
TN-S接地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TN-C接地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TT接地系统(TT接地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则是接地)
TN-C-S接地系统(整个系统有一部分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IT接地系统(IT接地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而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是接地的)
字母标识
第一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
T-----一点接地
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第二字母表示装饰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关系
T-----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直接电气连接,与电力
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在交流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如果后面还有字母,这个字母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
S-----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C-----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PEN线)
简单说来,TN-C就是把工作0线与保护接地共
用,TN-S就是把工作的0线和保护接地分开各使用一条线路. 这两种供电系统都有各自的规范和要求. 所以我们国家的配电系统中,使用后一种的情况即TN-S 的更多一些.
下面是详略的资料,有时间你可以慢慢看:
如何区别: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
建筑工程供电使用的基本供电系统有三相三线制
三相四线制等,但这些名词术语内涵不是十分严格。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对此作了统一规定,称为TT 系统、TN 系统、IT 系统。
其中TN 系统又分为
TN-C 、TN-S 、TN-C-S 系统。
下面内容就是对各种供电系统做一个扼要的介绍。
TT 系统TN-C
供电系统→ TN 系统→ TN-S
IT 系统TN-C-S
(一)工程供电的基本方式
根据IEC 规定的各种保护方式、术语概念,低压配电系统按接地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类,即TT 、TN 和IT 系统,分述如下。
( 1 )TT 方式供电系统
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 系统。
第一个符号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
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如图1-1 所示。
这种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
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
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2 )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 系统难以推广。
3 )TT 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现在有的建筑单位是采用TT 系统,施工单位借用其电源作临时用电时,应用一条专用保护线,以减少需接地装置钢材用量。
把新增加的专用保护线PE 线和工作零线N 分开,其特点是:①共用接地线与工作零线没有电的联系;②正常运行时,工作零线可以有电流,而专用保护线没有电流;③TT 系统适用于接地保护占很分散的地方。
( 2 )TN 方式供电系统这种供电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TN 表示。
它的特点如下。
1 )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是TT 系统
的5.3 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2 )TN 系统节省材料、工时,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得到应用,可见比TT 系统优点多。
TN 方式供电系统中,根据其保护零线是否与工作零线分开而划分为TN-C 和TN-S 等两种。
( 3 )TN-C 方式供电系统它是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可用NPE 表示
( 4 )TN-S 方式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 和专用保护线PE 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 供电系统,TN-S 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1 )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不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
PE 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 上,安全可靠。
2 )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3 )专用保护线PE 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4 )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 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5 )TN-S 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在建筑工程工工前的“三通一平”(电通、水通、路通和地平——必须采用TN-S 方式供电系统。
( 5 )TN-C-S 方式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是TN-C 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 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后部分现场总配电箱分出PE 线,TN-C-S 系统的特点如下。
1 )工作零线N 与专用保护线PE 相联通,如图1-5ND 这段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受到零线电位的影响。
D 点至后面PE 线上没有电流,即该段导线上没有电压降,因此,TN-C-S 系统可以降低电动机外壳对地的电压,然而又不能完全消除这个电压,这个电压的大小取决于ND 线的负载不平衡的情况及ND 这段线路的长度。
负载越不平衡,ND 线又很长时,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偏移就越大。
所以要求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而且在PE 线上
应作重复接地。
2 )PE 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3 )对PE 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和N 线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处均不得把N 线和PE 线相联,PE 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用大顾兼作PE 线。
通过上述分析,TN-C-S 供电系统是在TN-C 系统上临时变通的作法。
当三相电力变压器工作接地情况良好、三相负载比较平衡时,TN-C-S 系统在施工用电实践中效果还是可行的。
但是,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建筑施工工地有专用的电力变压器时,必须采用TN-S 方式供电系统。
( 6 )IT 方式供电系统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
每二个字母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T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
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二)供电线路符号小结
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规定的供电方式符号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电源)系统对地关系。
如T 表示是中性点直接接地;I 表示所有带电部分绝缘。
2 )第二个字母表示用电装置外露的可导电部分对地的关系。
如T 表示设备外壳接地,它与系统中的其他任何接地点无直接关系;N 表示负载采用接零保护。
3 )第三个字母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的组合关系。
如C 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如
TN-C ;S 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线是严格分开的,所
以PE 线称为专用保护线,如T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