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名著阅读课件:红星照耀中国课后作业(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品PPT课件

• (3)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①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②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 导人的采访;③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④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 受 等。
•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 史 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 (10)《红星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斗争而丞萱空站筮拳 献 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 (11)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犊实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这是 《西行漫记》这一本书的总结。
• (1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 件的动机及政治 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 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 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 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 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 1936年,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其动机是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O
中学语文名著导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简介
• 埃德加•斯诺(1905.7.19 -1972.2. 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著作主要有(按时 间 顺序):《远东前线》《活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 边》《苏维 埃力量的格局》《斯大林需要和平》《红色中国杂记》和《漫长的革命》 等。1905年出生在美 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 通讯员。1933年4月到 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 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是中国人民 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 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 (4)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 史 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 (10)《红星照耀中国》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斗争而丞萱空站筮拳 献 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 (11)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犊实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这是 《西行漫记》这一本书的总结。
• (1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 件的动机及政治 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 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 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 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 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 1936年,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其动机是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O
中学语文名著导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简介
• 埃德加•斯诺(1905.7.19 -1972.2. 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著作主要有(按时 间 顺序):《远东前线》《活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 边》《苏维 埃力量的格局》《斯大林需要和平》《红色中国杂记》和《漫长的革命》 等。1905年出生在美 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 通讯员。1933年4月到 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 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 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是中国人民 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 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受教育情况 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又在法国、德国等地 学习。 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 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 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移至别的方面去了。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周恩来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触动,受“开 明的”教育影响。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 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背景
(一)创作背景: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二)出版时间: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性格特点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概是指挥员中 惟一的“纯无产阶级”。
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
人物
徐海东
出身与家庭 湖北黄陂人,家里世代做窑工,出身贫寒。 童年的经历 11岁辍学后到窑厂当学徒,16岁满师,在 30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 受教育情况 上了4年学,同学几乎全是地主或商人的子 弟, 同 学 、 先 生 都讨厌少有鞋穿,衣服破烂 的 徐 海 东 。 因被同班富家子弟欺负,打破地主儿子的头,被拳打脚 踢,被老师打,后逃学不肯再去。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
康。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彭德怀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 角的作风使我很喜欢,这是中国人不可多得的品质。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64张PPT可编辑全文

官,也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
四、情节
威望高、口才好,
①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不止一次把地方哥 英勇善战、仇视有
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③参加共产党后直忠于党, 钱人、有出色的军
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④行军神出鬼没 事才能,喜欢马,
⑤小时候,家里请客吃饭,家长夸赞贺龙,客人不信, 急躁谦虚,以行军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作者简介
《西行漫记》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1936年6月至10月,埃德加·斯洛深入延安, 深入陕甘宁边区,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并 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 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 评价。他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 党人的真实生活
毛泽东:从其成长经历中可见毛泽东从小富有反抗性,也善于斗争,为自 己争取合法权益。热爱读书,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积极进步,开始有 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家国意识。
毛泽东还和斯诺讲述了自己在长沙求学的经历。由于修筑川汉铁 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毛泽东和几位同学在学堂剪去 了辫子,并强剪了十几个人的辫子。为了响应辛亥革命,毛泽东 参加了正规军,半年后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毛泽东 报名交费了几间学校,但最后都因不满意而离开了。他决定自己 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进行看书自修,就这样度过了极有价值的半年 时间。后来,毛泽东进入了湖南师范学校就读,五年后顺利毕业。 在师范学校,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渐团结了一批学 生在他的周围,成立了新民学会。
从军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领导举行了
上海工人总罢工
人物肖像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身体健康, 不知疲倦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红星 照耀中国》过程中的感悟、收获
和体会。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 言风格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
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分享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进其对名著的理解和喜爱。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历史经验、人物精神等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内涵价值丰富,包括对于历史、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深刻 思考和启示。
艺术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采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手法, 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了对比、夸张、讽刺等多种 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 深入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学者研究者
建议采用批判性阅读的方式,对书中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建议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速度,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能够按 时完成阅读任务。
注重阅读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疑问和重点内容,有助于 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社会影响与评价观点 • 阅读方法与建议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CATALOGUE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创作动机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形势严峻,民族危机深重。
06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PPT课件

如读红星照耀中国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我们可以发现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红星照耀中国目录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戓争不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斱面的内容
7
《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 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 的采访; 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 军的军事策略; 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8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 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做些什么?重点突 出了什么内容?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 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题目中“红星”象 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 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 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 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 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
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
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
4
《红星照耀中国》 畅销的原因
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 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它畅销 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7
《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 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 的采访; 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 军的军事策略; 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8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 后果、发展线索。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 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做些什么?重点突 出了什么内容?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 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题目中“红星”象 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
解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 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 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 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 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
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
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
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
4
《红星照耀中国》 畅销的原因
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 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它畅销 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文学性与纪实性相结合
03
在保持纪实性的基础上,注重文学性的表现,使文章更具可读
性和感染力。
16
生动描绘战争场景和人物形象
战争场景描绘
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 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使读者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斗争的艰
辛和不易。
人物形象塑造
通过对革命领袖和普通士兵的刻 画,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坚韧和 无私奉献精神,激发了读者的敬
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8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关系
友谊的见证
埃德加·斯诺与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 友谊,其采访经历和作品成为中美人 民友谊的见证。
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埃德加·斯诺在采访过程中深入了解了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和革命精神, 对中国革命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支持 。
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埃德加·斯诺的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
2024/1/30
24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024/1/30
应用一
学习《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革命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 念,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应用二
借鉴《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自 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 的力量。
应用三
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 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 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5
谢谢
2024/1/30
THANKS
26
2024/1/30
12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01
人物形象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
2024/1/30
02 03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人物形象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 切要求。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 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人物形象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 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长征介绍
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
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
军前去。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2.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他态度温和地说出的话, 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 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词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的不满之情。
3. 随着阳光的转移 ,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 紫 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 直 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 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拓展探究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
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 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 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专题二:关于长征 探究提示: 1.长征的起因; 2.长征的路线;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语文
·语文 知识要点: 1.长征的起因 (1)苏区地盘太小,到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由原来的 35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5万多平方 千米减至1万平方千米左右。 (2)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导 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 质条件。 (3)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 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语文 知识要点:以彭德怀为例(第八章第二节对于彭德怀印象 至第三节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他是个率直爽朗、乐 观爱笑、富有才智、善于 驰骋、吃苦耐劳、精力旺 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勇 士,也是一位爱惜部下、 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2.出身与家庭
·语文
出生湖南湘潭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去世,父亲病重。
·语文
内容摘要
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
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 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
①
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
C.他到汉口重掌东北军的统帅权,尽管他过去犯有错误,他的 部下仍旧热烈地欢迎他回来,由此可见他人望之高。(张学良)
D.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 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毛泽东)
【解析】A.有误,与之相对应的人物是“贺龙”。故选A。
·语文
(二)图表题 1.(专题一)班级要出一期《红星照耀中国》的黑板报,小洪 拟将下面的选段放在“考考你”专栏中,请你答出对应的人 物的姓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事变 18
10 6
9.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据
说,地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
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这位红军将领是______。
10. 他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
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可见其率真豁达。这位红军将领是 贺龙
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 马。 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 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 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5.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
呈 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现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
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
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
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
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
那个信号。
(1)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语句,简析 问 纪实作品的特点。 题 __说说_明话__信”_息的_的特_来点__源 。_是_真_实__可_靠_的_,__体_现_了_纪__实_作_品_“__用_事_实____ 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究 (2)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
进行广泛
_宣__传__,__争__取__农__民__自__愿__参__加__,__不__要__有__任__何__强__迫__命__令_______。 13. 井冈山时期的“三项纪律”是:第一,______________;第二,打土豪筹
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14.行书动生听出指身挥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 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
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还是在大自然面前,
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______________这一事
件的评价。
红军长征
7.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 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 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______________。 8. 红军一共爬过______________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 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______________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 顺利穿过______________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课后作业
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
一、作品考点检测 1. 《红星照耀中国》也叫《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
西行漫记 ______________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 __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以纪延实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 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______________的第一手西资北料,向全世界真实 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16.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他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不可轻侮的战斗力。他和毛
泽东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②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
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 而甘于送命。
③沉着谦虚,说话轻声,眼光非常和蔼。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喜 欢运动,喜欢读书。
(乙)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 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 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 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面前只好低头认输,他的 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
4.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
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
内 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
容
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 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
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 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 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林彪是红军大学 的校长,只有二十八岁,他以前是蒋介石参谋部里一个著名的年轻军校毕业生。 林彪像一个小学生似的涨红了脸,讲了几句很得体的话,请女共产党员代替他们 唱支歌,逃脱了“点名表演”。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 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 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 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 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 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 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 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 —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 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 是神?请结合作品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示__例__一__:__我__认__为__红__军__是__人__,__是__平__常__人__,__有__平__常__人__的__喜怒哀乐,也有平常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 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 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 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 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 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______________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毛泽东
周恩来
3.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 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人物刻画
环境描写
⑧他们大多数人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
(1)请你仔细阅读上面筛选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序号)
人物 毛泽东
细节描述 ___⑥____
朱德
___③____
泸定桥英雄
___⑦____
“红小鬼”
___⑧____
作者评论 ___⑤____ ___①____ ___②____ ___④____
④他们的英勇故事流传很多,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寄托着中 国的将来。
⑤苏维埃掌权人物,感情相当深邃的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 政治战略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⑥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一头浓密的黑发,双目炯炯有 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⑦桥上一半木板被抽走,三十个勇士冒着弹雨,紧抓铁索一步一抓 地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余下的桥板。
作者采访
2.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
等以及广大______________、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 红军战士
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
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______________和
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 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 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 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我发现他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甚至在长征途上,红军似乎也收 到无线电新闻广播,在西北,他们还出版着自己的报纸。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 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详尽 地问我关于工党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不上来了。他似乎觉得很难理解,像 英国那样工人有参政权的国家,为什么仍没有一个工人的政府。我的答案恐怕并 没有使他满意。
10 6
9.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据
说,地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
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这位红军将领是______。
10. 他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
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可见其率真豁达。这位红军将领是 贺龙
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 马。 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 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 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5.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
呈 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现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
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
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
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
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
那个信号。
(1)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语句,简析 问 纪实作品的特点。 题 __说说_明话__信”_息的_的特_来点__源 。_是_真_实__可_靠_的_,__体_现_了_纪__实_作_品_“__用_事_实____ 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究 (2)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
进行广泛
_宣__传__,__争__取__农__民__自__愿__参__加__,__不__要__有__任__何__强__迫__命__令_______。 13. 井冈山时期的“三项纪律”是:第一,______________;第二,打土豪筹
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14.行书动生听出指身挥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 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
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还是在大自然面前,
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______________这一事
件的评价。
红军长征
7.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 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 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______________。 8. 红军一共爬过______________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 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______________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 顺利穿过______________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课后作业
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
一、作品考点检测 1. 《红星照耀中国》也叫《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
西行漫记 ______________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 __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以纪延实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 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______________的第一手西资北料,向全世界真实 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16.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他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不可轻侮的战斗力。他和毛
泽东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②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
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 而甘于送命。
③沉着谦虚,说话轻声,眼光非常和蔼。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喜 欢运动,喜欢读书。
(乙)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 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 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 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面前只好低头认输,他的 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
4.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
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
内 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
容
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 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
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 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 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林彪是红军大学 的校长,只有二十八岁,他以前是蒋介石参谋部里一个著名的年轻军校毕业生。 林彪像一个小学生似的涨红了脸,讲了几句很得体的话,请女共产党员代替他们 唱支歌,逃脱了“点名表演”。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 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除了这种癖好之外,他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 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 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 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附带说一句,“赤匪”中间流行的一首 最有趣的歌曲叫《红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对自己活着供人吃食没有意义感到不 满,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浑浑噩噩、没有骨气的生活,终于领导了一场蔬 菜的起义。这首《红辣椒》是毛主席最爱唱的歌。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 —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 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 是神?请结合作品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示__例__一__:__我__认__为__红__军__是__人__,__是__平__常__人__,__有__平__常__人__的__喜怒哀乐,也有平常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 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 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 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 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 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______________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毛泽东
周恩来
3.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 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人物刻画
环境描写
⑧他们大多数人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
(1)请你仔细阅读上面筛选出的相关信息,将表格补充完整。(填序号)
人物 毛泽东
细节描述 ___⑥____
朱德
___③____
泸定桥英雄
___⑦____
“红小鬼”
___⑧____
作者评论 ___⑤____ ___①____ ___②____ ___④____
④他们的英勇故事流传很多,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寄托着中 国的将来。
⑤苏维埃掌权人物,感情相当深邃的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 政治战略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⑥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一头浓密的黑发,双目炯炯有 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⑦桥上一半木板被抽走,三十个勇士冒着弹雨,紧抓铁索一步一抓 地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余下的桥板。
作者采访
2.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彭德怀
等以及广大______________、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 红军战士
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
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______________和
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 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 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 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我发现他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甚至在长征途上,红军似乎也收 到无线电新闻广播,在西北,他们还出版着自己的报纸。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 对于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对英国的工党很感兴趣,详尽 地问我关于工党目前的政策,很快就使我答不上来了。他似乎觉得很难理解,像 英国那样工人有参政权的国家,为什么仍没有一个工人的政府。我的答案恐怕并 没有使他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