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的安全和保密(有线)
网络安全与保密工作

智能手机安全保密隐患
智能手机是无线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 合体,具备高速联网、视频传输、导航定位 等功能,相当于一台能够通话、随时上网的 移动式计算机终端。智能手机在给我们带来 更多样功能、更便捷使用的同时,也更容易 遭受攻击、感染病毒、泄露信息,给保密工 作带来新的挑战。
智能手机容易受到的攻击
智能手机容易受到的攻击
2.硬件攻击。直接对手机硬件进行攻击,同样能 达到窃密的目的。其攻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 目标手机内安装专门的窃听装置,不仅能窃听用户 的通话内容,还能通过远程控制,使处于待机状态 的手机,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转变为通话 状态,窃听到周围环境的通话内容。二是复制目标 手机的SIM卡,安装到其他手机中,也可以直接获 得进出目标手机卡号的数据。三是利用手机不间断 与移动通信网络保持信息交换的特性,通过相应的 设备,达到对目标手机进行识别、监视、跟踪和定 位的目的。
只能手机容易受到的攻击
3.软件攻击。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的是开放式操作 系统,方便用户自行安装、添加程序,给窃密者 提供了可乘之机。窃密者利用手机操作系统的漏 洞,编写手机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窃取手机 的控制权,直接导致通话外泄、信息泄露、数据 丢失、话费损失等严重后果。智能手机较强的上 网功能和部分用户不安全的上网习惯,给了手机 病毒、木马乘虚而入的机会。此外,彩信、邮件 等也是手机病毒传播感染的重要途径。
一
保密工作的形势任务
(三)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突出表现在保密工作的对象、领域、内容、范围、 形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涉密人员流动性增强,涉密 载体形式多样,涉密活动日趋频繁,窃密技术更先进、 形式更隐蔽、手段更狡猾,泄密途径和隐患明显增多,
保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无线电通信保密相关政策法规

无线电通信保密相关政策法规1、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节录)(1993.9.11)第二十一条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节录)(2000.9.20)第五十七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第六十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电信安全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安全保障制度,实行安全保障责任制。
第六十一条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应当做到与国家安全和电信网络安全的需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第六十二条在公共信息服务中,电信业务经营者发现电信网络中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条例第五十七条所列内容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第六十三条使用电信网络传输信息的内容及其后果由电信用户负责。
电信用户使用电信网络传输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信息的,必须依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采取保密措施。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七条: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国家秘密工作部门制定保密办法。
采用电子信息等技术存取,处理,传递国家秘密的办法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必须采取保密措施。
不准使用明码或者未经中央有关机关审查批准的密码传递国家秘密。
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⑷《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详细规定了对涉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要求。
其中:第十九条:涉密信息的存储、传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秘密级、机密级信息应当加密传输。
涉密系统完全处于其主管部门(单位)独立使用和管理的封闭建筑群内,可以只采取物理保护措施;(二)绝密级信息应当加密存储、加密传输;(三)使用的加密措施应当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且与所保护的信息密级一致。
保密学概论课程第五章 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

第五章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第一节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本常识第二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一节通信、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本常识一现代通信通信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代通信技术从传输媒质上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包括以下常用的通信手段。
1 程控电话程控电话又叫“存贮程序控制电子交换机”,是指在有线电话通信网中使用程控交换机的电话。
特点:接续速度快,使用效率高,功能多,用途广。
应用:(1)通信范围划分:市内电话,郊区电话,国内外长途直拨;(2)使用对象划分:住宅电话,公用电话,办公电话;(3)使用方式划分:普通电话、磁卡/投币式公用电话,移动电话;(4)服务功能划分:缩位拨号,热线电话,三方通话等;程控电话的业务种类很多,每部电话机可同时具备多种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使用。
2 传真通信传真是一种新兴的图像通信手段,它具有传输速率高、通信费用低、接收质量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常用的是:传真三类机。
3 移动电话又称手机,大哥大。
大哥大实际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手持终端的俗称。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手机、便携台、车载台)、基站、移动交换机等设备组成。
移动交换机主要用于处理信息的交换和整个蜂窝电话系统,同样可以通过多个基站与移动交换机实现整个服务区任意两个“大哥大”之间的通信,也可以经过中继线与市话局相连,实现“大哥大”与市话用户的通信。
4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扩展而产生的新兴通信手段。
我国目前在大中城市开通的数据通信,主要是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用电子信箱和再电话网上开放数据通信。
公用电子信箱优点: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价格便宜。
在公用电话网上开放数据通信,是指用户可以利用现有程控电话网或租用市内专线电路进行本地、国内、国际数据通信,不仅申请使用的手续十分方便,上网操作的方法也很简单。
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

第2卷 2
第 1 2期
甘 肃科 技
Ga s c e c n c n l g n u S in e a d Te h o o y
Z 2 No .2 .12
20 年 1 06 2月
De . 2 0 c 06
通信 网络 安 全 与 防护
因此 , 络安 全性应 引起我们 的高 度重视 。 网
用 软 件基础 上 改进 的软 件 , 由于商用 软件 的源 代码 ,
源 程 序完 全或 部分 公 开 化 , 使得 这 些 软件 具 有众 所
周 知 的安 全 问题 。 1 2影 响通信 网安 全的原 因 . 首先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络和计 算机 系统 的管理 人员缺乏 安全
l 网络 的 安 全
通信 网的 信 息安 全 是指 挥 、 制信 息安 全 的重 控
要 保证 。随着 通信 网 的一体 化 和 互联 互 通 , 共享 资
源 步伐 的加快 , 信 的安 全 和保 密 问题 就 显 得更 加 通
重 要
服务 器等数 据设 备 , 时在 软 件设 计 时 不 可避 免 的 同
安全 概念 应该延 伸 到以 网络系统 、 网上 信息 、 网络 管
和 密码 到期 后仍 能 通 过 其进 入 网络 系统 , 成 系统 造
管理 的混 乱 和漏 洞 在 网络 管 理 和使 用 中 , 虑 效 考
理、 据对 象、 据分析、 道控制等 , 数 数 通 追求 的是 系
统、 息 、 信 数据 和联通 通道 的保密性 、 整性 、 完 可用性
息。
1 1影 响通信 网路安 全的条 件 .
通信 网 的广泛联 结性 为 网络攻击 提供 了条 件 。
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1.网络信息安全: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及其系统、设备和信息资源免受非法侵入、破坏、篡改、泄露等危害的能力。
2.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通信网和其它设备组成的互联网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信息的系统。
3.信息资源:指存储于信息系统内的各类信息,包括文档、数据库、图像、视频、软件以及相关技术文件等。
4.保密信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保密的信息。
三、安全责任1.全体员工都应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的学习和理解。
2.信息中心应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3.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网络信息安全负有直接责任,保障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保密要求1.信息系统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2.网络通信应采取加密措施,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3.用户权限管理应健全,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权限的设置,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对重要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备份应采取加密手段,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
5.对外部网络的接入应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查,确保外部网络不会对内部网络安全构成风险。
五、安全事件处理1.发现安全漏洞或安全事件时,员工应立即向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2.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安全漏洞或安全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并启动紧急预案。
3.各部门应协助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六、违规处理1.对于故意泄露、篡改或破坏信息提供者的信息,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对于违反保密要求和安全责任,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将作出开除等处理。
3.对于因工作需要需要违反保密规定的情况,应提前向上级领导申请,并在申请通过后才能进行操作。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不论是个人亦或是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了较高的依赖性,并且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首先综述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其次分析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网络安全防护对策1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综述伴随通信网一体化以及资源共享的不断深入,人们在享受信息革命所赋予的便利的同时,也在不间断的遭受着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给其带来的损失,因此,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显得重要而迫切。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主要指的是信息的可靠性、保密性、可用性以及完整性。
计算机通信网络能够给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共享提供安全的传输通道以及高效的通信环境。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究其实质,是基于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在通信网络中确保存储、传输及处理的信息的安全性目的。
信息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条件是计算机通信网的信息安全,而通信网络安全从根本上而言,就是确保各种信息资源在计算机通信网络或者通讯系统中不受不利因素的干扰与威胁,易言之,加强通信信息的安全性。
所以,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计算机通信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2.1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①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欠缺及其安全技术水平较差。
②通过合法身份进入网络,对计算机数据或信息进行恶意窃取甚至篡改并破坏。
③网络黑客以及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行为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
2.2 通信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鉴于在传输信道上,网络系统并没有完善的设计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大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计算机设备自身带有电磁辐射问题,倘若网络传输信道未能安设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加之自身辐射就有信息,那么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别人通过专门的设备进行接收,导致信息或数据的泄露。
光纤通信安全加密技术研究趋势

光纤通信安全加密技术研究趋势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成为了现代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
然而,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信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光纤通信安全加密技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讨论光纤通信安全加密技术的研究趋势,分析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为了保证光纤通信数据的安全,现有的加密技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传输层加密和端到端加密。
传输层加密包括SSL(Secure Socket Layer)和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等。
这些技术通过加密传输层的数据来保护通信的安全。
然而,这种加密技术并不能保证数据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因此,端到端加密成为了更为理想的加密方法。
端到端加密是指在通信的两端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
目前,一种常用的端到端加密技术是使用公钥基础设施(PKI)来建立安全通道。
在通信开始之前,通信双方会进行密钥交换,然后使用这些密钥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借助于PKI的认证和密钥管理机制,端到端加密可以有效地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
然而,光纤通信安全加密技术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传统的加密算法面临着被破解的风险。
量子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有可能攻破现有加密算法的保护措施。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基于量子技术的加密算法,如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安全认证。
这些基于量子技术的新型加密方法有望在未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其次,与传统的有线通信相比,光纤通信面临着更大的安全威胁。
光纤通信信号可以通过窃听和截获进行攻击,这种攻击方式被称为“光窃听攻击”。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安全保护机制,如物理层加密和光纤传感网络。
物理层加密利用光学特性对通信进行加密,使得窃听者无法截取有用的信息。
而光纤传感网络通过光纤的特殊结构来检测和防御窃听攻击。
另外,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安全加密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通信网的安全与保密课程综述报告

HEFEI UNIVERSITY通信网的安全与保密课程综述报告题目:通信网的安全与保密课程综述报告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班级: 11通信工程(1)班学号: 06姓名:郭丽丽导师:胡国华成绩:2014年 5 月17 日通信系统网络安全11级通信一班郭丽丽 06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革新的现代社会。
通信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强大使得我们对于通信网络的安全与保密有了更高的关注。
通信网络安全与保密主要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保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
现代通信网的安全与保密主要体现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安全与保密方面。
关键字:安全性保密性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正文:通信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通信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下面主要从有线通信和无限通信系统网络安全讨论。
1、有线通信系统网络安全有线通信网络安全概念所谓有线通信网络安全,是指根据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防止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遭到破坏,防止非特权用户窃取服务。
也就是说,通过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防止通信网络自然或人为破坏,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从网络的运行环节来分,网络安全有设备安全、数据传输安全、用户识别安全等几个方面。
有线通信网络安全的发展现状干线通信以光纤通信为代表,容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发展很快。
低损耗、高容量、低色散的单模光纤在通信干线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中继站距离可达100~200km,高效率低噪声光放大器可使最大无电中继距离达500~600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从有线到无线,从地上到空中,从电通信到光通信以及各种新业务的综合,尤其是它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现代通信的发展将以能够随时随地提供语音、数据与图像三者任意结合的服务为目标。
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和全球化仍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向。
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通信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着这些基础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将有极大的进步与完善。
一、有线通信的发展现状
干线通信以光纤通信为代表,容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发展很快。
低损耗、高容量、低色散的单模光纤在通信干线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中继站距离可达100~200km,高效率低噪声光放大器可使最大无电中继距离达500~600km。
各种色散补偿装置增加了色散受限系统的色散容限。
传输系统从PDH过渡到SDH,SDH 体制下电路等级从STM -1发展到STM-64,密集波分DWDM使一根光纤的容量有上百倍的增加。
交换系统的背板容量和吞吐率有上百倍的提高,骨干路由器和交换机提供多个吉位接口。
二、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共享介质上有线和无线接入的互相借鉴
共享有线和无线接入都是为了在共享的介质上实现有效的多用户、多业务通信,其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的系统有很多共性,在实际的产品和组网中经常可以看到互相借鉴的成分,某一方的技术成熟以后经常移植到另一方使用,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
比如,无线的Home RF是和Bluetooth颇为接近的技术,均利用跳频方式,既支持连接方式的语音通信,又提供数据通信服务。
Home RF提供与TCP/IP 更好的集成,支持广播、多播和48位IP地址。
作为家庭网关,Home RF 和其他有线通道很容易在IP层互通。
LMDS是另外一个例子。
光缆在有线电视网络使用之前,MMDS是一种有效的电视信号单向广播式覆盖的方式,随着HFC网络的普及,MMDS 电视业务逐渐衰落。
后来随着双向业务需求增加,城区敷设双向线路无论从时间、造价都跟不上业务发展,5~60G的双向MMDS,LMDS得到迅速的发展。
新的双向MMDS 技术借鉴了已经成熟地用于电缆的DOCSIS规范,其主流技术之一就是在DOCSIS 基础上做了针对无线环境增强的DOCSIS+。
DOCSIS+原先是在DOCSIS1.0的基础上设计的,随着DOCSIS1.1的推出, DOCSIS+ 随之更新,获得了新版中增强的QoS 等特性。
基于DOCSIS 的CM在北美已经得到广泛使用,运行稳定,技术成熟,使用规模巨大, 芯片价格十分低廉。
DOCSIS 芯片大厂Broadcom 推出了相应的DOCSIS + 芯片, 系统厂家如Vyyo以此技术在韩国建立了MMDS运营网络。
无线环境相对于在电缆中
使用的主要特点是:噪声、衰落、距离变化等因素使得需要较大的频率、温度的容限。
另外有线环境下需要处理的时间是1~2μm,无线环境下则需要容忍8~10μm。
虽然有这些需要特别处理的问题,欧美厂商认为专门针对LMDS 开发一套专用系统的花费要大得多,借鉴有线的成果加以修正更为经济。
在有线上出名,搞出DOCSIS 的美国CableLabs,在其建立的最初几年也是搞无线的最新的DOCSIS2.0中,SCDMA成为组成部分,这种技术最初是在无线通信中成熟起来的,现在用于同轴电缆,同样可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机对机通信必须依靠紧密耦合的反馈环路,传统的控制系统无能为力
实时机对机通信的应用正日渐普及,甚至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其准确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网络的延迟时间必须更短,而信号的抖动幅度则必须更小。
可以支持实时通信的以太网已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对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 在汽车应用中,其线传操纵驾驶盘若出现两秒的延迟时间,准确度则出现±10°的误差,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智能型网络及外围设备将采用电缆作为接口
随着网络带宽的大幅飙升,计算工作已无需集中在传统主/从结构的处理器内进行。
目前很多系统的计算工作都在电缆内完成,而机与机之间的通信则通过极高带宽的线路进行。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智能型网络及外围设备将会选择电缆作为联系接口。
(四) 对安全性、可靠性及灵活性
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将选择有线网络无线技术的最新发展都以改善服务品质为宗旨,例如新一代的网络都或多或少设有自我修复及冗余功能。
但有线网络已开始引进比无线网络更先进的功能,以改善服务品质。
有线网络可以进入比空气复杂、限制比空气多的传输介质。
利用电缆传送数据的优点是可以细心监控数据的错误情况,甚至可以通过统计数字预测出现故障的机率,从而让工程师有足够时间提前改变数据传送的路径或抢修受损线路,以免丢失数据。
若故障情况严重的话,线路物理层会在短短的几ns之内做出反应。
但对于无线网络来说,它要首先判断这种情况是正式中断还是因信号衰减而造成的暂时中断。
由于目前还没有无线供电技术,因此无线网络的灵活性也就大减。
与其单单利用电缆作供电用途,为何不考虑改用能同时支持10倍以上数据传送带宽的电缆?何况有线网络更为稳定可靠,成本也更低。
(五)有线和无线方式兼容的趋势和方式
网络技术最近的发展趋势是无线和有线在一定的基础上实现兼容,以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各种基础设施,降低建设成本。
利用固网交换能力的小灵通,在种种争议中仍然得到了发展,其技术上的生命力就是充分利用有线设施,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
无线网采用空中接口无缝连接到统一的IP 核心网,共享接入服务器。
随着3GPP和3GPP2 的标准化工作逐渐深入和趋向稳定,ITU又将目光投向能提供更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统一灵活的全IP网络平台的下下代移动通信标准,称为Beyond3G,它的目标是:和固网使用统一的IP核心网;优化空中无线接口,速率达到100Mbps以上;接入网全IP化,将不同的空中无线接口无缝连接到IP核心网;移动/固定电话都是IP电话,统一软交换和管理计费系统;使用移动IP解决越区切换和漫游问题;每个用户拥有唯一的Ipv6地址。
参考文献:
[1] 陆遥,孙凤杰,孙志春.网络通信技术及其安全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06
[2]徐福新.小灵通(PAS)个人通信接入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