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英国部分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5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篇1曾经的中国经历过数不清的欺压与侮辱,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泱泱大国;曾经的中国经历了28年的奋斗,现在:中国已是崛起之大国!今天,中国成为首个可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这无疑使每个中国人振奋!“甲型”从国外来到中国,在大陆引起了一阵又一阵恐慌:我们的体温是早上测完中午测,中午测完晚上测,每天午休还要学预防知识,好不容易放假却也因为这倒霉的甲流被否定了!咳!真是人心惶惶又“慌慌”啊。
但是“甲流”高一尺,“中国”高一丈。
我们的祖国成功进行了临床试验,用自己的实力与技术向国际证明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使中国成为了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
简单至极的新闻,但是意义非同小可。
它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一个正在崛起、发展、强大的泱泱大国;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中国在发展、在前进。
与中国,“甲流”是一个困难,但是它更是一个可以解决的困难。
对于可以把“嫦娥”送上月球,把奥运会举办在北京,把世博会安家在上海,把亚运会落户在广州的中国来说,又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崛起、前进、拼搏的步伐呢?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为首个可应用“甲流”疫苗的国家;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一个让全世界震惊的大国;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一个在崛起而进步的中国!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篇2现在只要举关于世界强国的例子,就会说美国,基本上,它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的代名词。
美国,一个只有短短230年历史的国家,如何走上这条无论在政治、经济、科技...都位于世界之首或前列的强国之路的?真是值得我们沉思......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
美国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得益于几次战争了。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通用10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篇1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伊丽莎白女皇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查理一世时期,英国陷入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最终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因为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所以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得以成功。
在那个年代,英国较为民主的政治制度造就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这三个优秀科学家让英国奏起工业先声: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这些人才的努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还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专利法》是一部权益保护法,只有当公民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时,他才会有激情去创造,去贡献。
这是所有的政府都应该铭记的。
政治的民主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造就了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这就是英国的强国之路,直到现在为止这条道路仍值得我们借鉴。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5篇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5篇《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1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确保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专利保护法和航海法的实行更是促进了英国商贸的发展,工业革命随之而来,当时的英国打败了所向披靡的拿破仑法兰西帝国,以前看书还为拿破仑的滑铁卢感到惋惜,现在想来这是历史的必然。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并迫使整个世界追随她的脚步迈向现代化。
关于工业革命,我们应该记住这些人:一、牛顿。
苹果落地推出万有引力,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并宣告着科学时代的来临。
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人,那么他发现了上帝创造人的方法。
二、瓦特。
当时的英国已经有了蒸汽机,但太过了庞大笨重,根本无法普及,瓦特苦心钻研力学,化学,数学,并在原有的纽科门蒸汽机基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结构,在这之后的50年之内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瓦特蒸汽机发明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三、亚当.斯密。
他是《国富论》的作者,他揭示人类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源泉是谋求私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提出自由竞争的概念。
他告诉世人,汲取财富最佳的方法不是烧杀掠夺,而是出售商品和自由贸易,《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并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他的影响下,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而今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如果没有他,也许当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就不是打开国门,开放通商口岸自由贸易了,而是也许像蒙古帝国一样烧杀掠夺。
当然我们还应该记得的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她统治期间,英国取得了从未有过辉煌的成绩,但她又被人称为“什么都不做”女王,看似什么也不做,但却坚持宪法法律,最大限度打破社会的禁锢,还权于人民,这反而极大的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并使英国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度。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篇一: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英国篇从欧亚大陆西部终端,跨过一道海峡有一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通常称作“英国”。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自豪的英国人曾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近代英国的兴起始于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这位女王的远见卓识和开明宽容是英国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
在伊丽莎白一世治国生涯里,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战争。
她严守《大宪章》,不跨越王权,不随意加税,给人民以宽松的环境发展经济;她有着长远的目光,鼓励发展航海业,是英国最终取代西班牙、荷兰成为海上霸主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她的宽容,才造就了莎士比亚这位文坛巨匠和无数优秀的戏剧作品;她为了维持权利的平衡和英国的独立,终身未嫁;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
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
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给英国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
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说。
它真切地描述了当时的人们看待世界的被动心态。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历史节目大国崛起英国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历史节目大国崛起英国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范文(一)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内部强大实力的外延。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
我认为,英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崇“重商主义”政策;在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地理优势,进取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注重发展海军,夺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到了19世纪末,其殖民地几乎已遍布所有大陆板块,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可惜,之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以致于英国受到了一些打击,失去了昔日荣光。
) 丘吉尔曾说过:“大英帝国即时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由此看出,英国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上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以此为英国崛起打好了基础。
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此来庆祝其独立100周年。
当时,清政府派出了展览团,他们展出的是小脚绣花鞋及纯银打制的器具,而西欧国家展出的却是贴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英国展出的是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啊!尽管此刻的中国向西方学习了许多的高新科技,并所以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
可是,此刻的中国只是在复制,模仿,而非创造!这样的中国,注定是会落后于那些进取创新科技的国家。
我觉得,我国仅有重视教育,善于借鉴别国经验,提高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调动人们的进取性,促进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当“中国制造”成功转化为“中国创造”时,就是赶超它们的有利条件。
我相信,中国会靠自我变得更强大!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范文(二)今日,我们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看过之后,我越发的对这个"日不落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0字5篇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0字5篇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我对周五的这次关于大国崛起的纪录片观看感触很多;那么英国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变得如此强大呢?我认为主要是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
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
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那我们还看得到英国的工业革命吗?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也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比如184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美国西进运动和工业化、特别是爱迪生、等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发达,带动了社会经济,使得崛起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就真的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吗?历史上,从古代蒙古到西班牙,这些依靠外部掠夺为主的国家,崛起和衰落同样迅速。
不是说,英国没有对外掠夺,而是人家的主力和优势建立在国内。
于是,我们看到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约在1830年左右,资产阶级宪政出现了,而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阶级开始得到选举权。
也就是说,大国的发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竞争的现代,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的民主化。
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则下的平等,而要让规则活起来,不成为橡皮图章,就必须让参与竞争的主体制定和维护规则。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在观看了《大国崛起》中关于英国的部分之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亲身感受了这个曾经称霸世界的岛国的兴衰起伏。
画面中,那一艘艘扬帆远航的船只,那一个个忙碌的港口,还有那充满野心与梦想的人们,都让我对英国的崛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英国的崛起,并非是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累和沉淀。
我看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这位英明的女王如何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势力,为英国的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她那坚定的目光和果断的决策,仿佛在告诉世人,英国必将走向强大。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
那时候的英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和工厂的结合体。
无数的工匠和发明家们,日以继夜地埋头苦干。
我仿佛能看到在阴暗潮湿的小作坊里,瓦特正对着那台最初的蒸汽机冥思苦想。
他的脸上沾满了油污,头发也乱蓬蓬的,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和兴奋的光芒。
他一次次地改进设计,一次次地试验,终于让蒸汽机成为了推动英国乃至整个世界前进的强大动力。
还有那些纺织工厂里的女工们,她们在巨大的机器面前忙碌着,手指飞快地穿梭,一刻也不停歇。
工厂里弥漫着棉絮和灰尘,噪音震耳欲聋,但她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
因为她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场伟大的变革,正在为英国的繁荣贡献着力量。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的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伦敦不再是那个古老而狭小的城市,而是逐渐变成了一个庞大的都市。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铁路如蜘蛛网般蔓延,街道上马车和新兴的蒸汽机车川流不息。
我能感受到那种蓬勃发展的活力,那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期待。
然而,英国的崛起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追求财富和权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极度恶劣,他们长时间工作,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居住在拥挤肮脏的贫民窟里。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狄更斯笔下的那些悲惨场景,孩子们在黑暗的煤矿中劳作,妇女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工作。
但正是这些问题,也促使了英国社会的不断反思和改革。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五篇700字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精选五篇700字历史昭示我们,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国崛起英国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1一个大国,它的标准当然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民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
但是一个大国的形成并没有这么容易。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近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
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凝聚力。
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和哥伦布的谈判中,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平民的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宝。
这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团结力量,使两个在欧洲边缘的国家成为了大国。
但是,在很多国外学者谈论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能提升国家人文精神,使当时的英国成为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
英国的牛顿定律打开了英国走向工业大国之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
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种答案,就是体制创新。
17世纪,一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的荷兰凭借一系列完整的商业制度,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英国靠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市场,使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让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利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称霸了许久,而突然经济落寞时,则用政府无形的双手来干预,使经济渐渐回暖。
所以体质的健全和创新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的中国,在19世纪,20世纪,为什么中国屡屡遭到欧洲国家乃至亚洲国家的欺凌?我认为首先是咱们国家思想的问题,那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信奉封建思想,而这种思想让国家闭关锁国、不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技术,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停滞,与世界国家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英国部分观后感
1
大国崛起英国部分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课上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名为《大国崛起》,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观看了英国部分。
在躁动的夏日,这样的一部纪录片更使我们异常兴奋,激动之余亦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一国何以崛起,
在18世纪和19世纪,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在中学课本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
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工业革命)。
为保障科技发展,英国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
这些机制,如同一张巨大而细密的网,将世
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都搜罗到了英国。
其中,专利保护就是重要的一种措施。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
变革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
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
力量来源于一份文稿,这份文稿可以看作是一台特殊的发动机,一台思想的发动机,它将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是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和制造产品的阶段,而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
文稿出版于1776年,叫做《国富论》,作者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经济生
2
活中,通常并不会考虑他对社会利益起了多少促进作用,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好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利益。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后来被瓦特和博尔顿所代表的新兴阶层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他们是从亚当?斯密的理论中获得最大利益的人。
当他们在西方各国的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时,亚当?斯密的理论开始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斯密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前发表的,它起了一个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强国、世界霸权国家,也使全世界的
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毛泽东思想和中特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告诉我们一切的问题都是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问题。
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会崇尚科学的,他们的思想时麻木不仁的。
而英国是一个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学巨匠的国家。
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并有着光荣革命的传统,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
这种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氛围正是英国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社会基础,新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被统治者和宗教扼杀。
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是英国腾飞的基础,武力夺得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给了英国腾飞巨大的动力,而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则给英国腾飞插上了一对巨大的翅膀,帮助英国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大国,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
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国,这个孕育了我滋润了我的一疆国土拥有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璀璨的文明史,而在近代我们却遭遇了那样的折磨和凌辱。
落后就要挨打。
当别国在纷纷改革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在闭关锁国,当别国如火如荼进行工业革命,迈向近代化的时候,我们还在以天朝自居洋洋得意,从而遭受了无尽的几百年的屈辱,但是中国人在历史的教训后知道了“变”,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都是中国人民求变的过程,在变中我们的国家获得了新生。
英国的崛起告诉我们,作为统治者不应该看不惯不同的声音,而应该积极去面对不同的
3
声音,正确的去处理不同的声音,英国为什么可以成功,因为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明的政治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所以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打压。
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不仅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所要考虑的也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摆脱沉痛历史不过百年的国家,能积极发展经济,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让人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中国也算是一个奇迹。
中国正在复兴,中国的复兴是不可阻挡的,但是我们的复兴,近代中国没有把握住时机,从而遭受了落后挨打的局面,过去我们遭受苦难,但是现在我们通过努力而站起来了,我们不在落后,我们要继续去顺应历史的潮流,顺流而动,我们的中国必将继续我们曾经的辉煌。
所以,只要我们在以后发展的路上,不被自傲的心态影响。
以大国为坐标,向别国学习借鉴经验,并且不忘记历史,以开放而包容的心态面对别国的文化和思想。
距离大国的路途一定不会太遥远。
纪录片看罢,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开明而和谐的社会环境,向上又乐观的国民态度,是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我们要借鉴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虽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上留下了太多遗憾和屈辱,但是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在不断的尝试和改革中,寻求到适合中国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