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型脑瘫治疗的误区
脑瘫的名词解释简称

脑瘫的名词解释简称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又称为大脑性瘫痪。
它以肢体运动、姿势和平衡的异常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还伴有智力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在医学上,脑瘫被一系列精确定义和分类,并有着各种缩略词和简称来方便术语交流和病例描述。
本文将介绍和解释一些常用的脑瘫缩写和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脑瘫这一疾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的缩写。
首先是CP,它是Cerebral Palsy(脑瘫)的缩写,也是最常用的脑瘫简称。
另外,GMFCS是指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这是一个用于评估和描述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系统,分为五个级别。
另一个常见的术语是BOTOX,它是一种肉毒杆菌素治疗方法,用于缓解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和僵硬。
还有一些缩写词如SPO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AAC(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辅助和替代性交流)等。
对于脑瘫的具体类型和表现,我们也有一些缩略词来描述。
例如,Spastic CP (痉挛型脑瘫)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表现为肌肉过于紧张,并且肌肉群之间的协调性差。
另一个术语是Dyskinetic CP(运动失调型脑瘫),它主要表现为肌肉无意识、无节律地扭曲和抽动。
还有另一种类型是Ataxic CP(共济失调型脑瘫),它主要影响患者的协调能力和平衡感。
此外,还有Mixed CP(混合型脑瘫),指同时出现了以上不同类型症状的患者。
脑瘫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术语和缩略词需要了解。
例如,OT (Occupational Therapy,职业治疗)和PT(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疗)是两种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技能和运动功能。
除此之外,HKAFO是指Hip-Knee-Ankle-Foot Orthosis(髋-膝-踝-足矫形器),这是一种用于支撑和矫正患者肢体的装置。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

共济失调全面解读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协调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姿势控制、动作协调、肌肉张力和身体感觉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全面解读共济失调,包括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一、病因共济失调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和脑部病变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已知的共济失调病因包括:1. 遗传因素:共济失调可以是遗传的,有些共济失调患者的家族中也有其他患者。
常见的遗传性共济失调包括斯卡伯罗症、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自发性共济失调等。
2. 脑部病变:脑部病变也是共济失调的重要病因,包括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
3. 中毒:某些物质的中毒也会导致共济失调,如长期酗酒、药物过量等。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共济失调,如缺乏维生素E、B1等。
5.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颅脑损伤、代谢性疾病等。
二、症状共济失调的症状主要是运动障碍,包括:1. 平衡感下降: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易摔倒。
2. 姿势控制障碍:患者难以控制身体姿势,如手脚不自然地摆动。
3. 动作协调障碍:患者难以完成复杂动作,如写字、打字等。
4. 肌肉张力异常:患者的肌肉张力过高或过低,如手指僵硬。
5. 身体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某些部位麻木或刺痛。
三、诊断共济失调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运动协调能力、肌肉张力、反射等指标。
2. 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脑部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医生会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代谢性疾病等可能因素。
四、治疗共济失调的治疗需要结合病因和症状进行,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抗惊厥药、肌肉松弛剂等,以改善运动协调能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理疗等,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肌肉控制能力。
针刺疗法改善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
临床 研 究 ・
针 刺 疗 法 改善 共 济 失调 型 脑 性瘫 痪 平 衡 功 能 的疗 效 观 察
金 建华 , 王浙 东, 李岩 , 继宏 汤
[ 要 ] 目的 探 讨 针 刺 疗 法 治 疗 共 济 失 调 型 脑 瘫 的疗 效 。方 法 将 4 摘 O例 共 济 失 调 型 脑 瘫 患 者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对 照 组 进 行 常 规 康 复 治 疗 , 察 组 在 常 规 康 复 的 基 础 上进 行针 刺 治 疗 , 疗 前 后 分别 评 定 两 组 患 者 的 平 衡 功 能 。 结 果 观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的 观 治 平 衡 功 能 相 比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 0 0 ) P . 5 。结 论 针 刺 治疗 能 有 效 提 高 共 济 失 调 型 脑 瘫 患 者 的 平 衡 功 能 。
Ch l rf s ia Jiitd t oh w ie st id e sHo p tlAf ae oSo c o Un v riy,Su h u2 0 3 n s ,C a l z o 5 0 。Ji g u hi 1 a n Ab ta t Obe t e To iv siaet eef a yo c p n t r naa i hlrn wihc rb a as .M eh d 4 ainswe e src : j ci n e t t h fi c fa u u cu ei txac i e t ee rl ly v g c d p to s 0p te t r
维普资讯 http:ຫໍສະໝຸດ /i 1 . 1 中 国康 复理 论 与 实 践 2 0 0 7年 1月 第 1 3卷第 1期 C i h hl e r Pr cc! I 2 1 . , hnJRe aiTh oy at !
利用iPad游戏改善共济失调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个案研究

利用iPad游戏改善共济失调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个案研究张耀文【摘要】iPad游戏作为一种桌面游戏,受到小朋友广泛喜欢,其中点触的方式、力度等都需要精准的上肢控制能力.共济失调脑瘫儿童的肢体控制显著欠缺,手眼协调能力差.从学生喜欢的iPad游戏着手,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参与训练,从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年(卷),期】2018(000)017【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iPad游戏;共济失调;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作者】张耀文【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641 前言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低下、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摄食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行为异常等[1]。
其中共济失调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无不自主动作,本体感觉及平衡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指鼻试验、对指试验都很难完成,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被不断应用到课堂中。
培智学校的学生对外界事物感知弱,存在异常的行为方式、身体运动障碍,这些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跟外界进行沟通交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尝试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使用适合学生的视频、游戏等。
本研究利用家庭常用的iPad为支撑,选择合适的游戏,探索改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上肢运动功能。
2 研究过程资料与方法1)个案资料。
小强,男,10岁,共济失调型脑瘫,因婴儿时期病理性黄疸导致小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身体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作或多余动作;上肢表现为运动笨拙不协调,运动速度慢,上肢活动过度,指鼻试验阳性,对指试验阳性。
日常生活中能独立吃饭,不能自主喝汤,端起汤碗会来回晃。
小儿脑瘫表现及护理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1.是不是所有的小儿脑瘫都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儿脑瘫4大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种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
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
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
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
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
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
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二、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
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
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姿势不稳、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治疗共济失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共济失调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共济失调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一些镇定剂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此外,一些神经调节药物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治疗共济失调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步态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另外,心理治疗也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共济失调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毅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共济失调带来的种种困难。
最后,饮食调理也是治疗共济失调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症状。
例如,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共济失调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治疗共济失调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相信在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共济失调,重拾健康。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Bobath反射性抑制手法
X X1、XX上半身(头、躯干)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
2、下半身(髋、膝、踝)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
XXXX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分开双腿 放些东西在小儿的头和肩下面,使头、 肩向前。 握住小儿的双膝关节向上屈腿。 当髋屈曲时,腿就会分开
Vojta疗法:是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 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方法。
Bobath三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采用
X抑X制X异X常紧张性姿势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
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
X第X三X阶X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协调性差,在运动 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混合型等
大脑解剖图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详细图解
锥体系解剖图
存在的异常反射
X1X、X对X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
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 主要内容 :
1
2
3
4
病案介绍 病案分析 康复计划
PT治疗
病案介绍
患儿:谢依然,女,2岁3个月
X诊X断X:X脑瘫(痉挛型)
患儿具体情况:母亲妊娠期有缺氧史,剖宫产,术中 脐带绕颈,运动发育迟缓,于2017年1月入我院进行
X康交X复叉X治呈X疗剪,刀入腿院和时尖不足能,爬改行良、As独hw站o、rt行h分走级,:下2肢级内(收肌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赵伊黎;金炳旭;赵勇;何双菲;候书灵;周园【摘要】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和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穴位埋线疗法,穴取百会、脑户、脑空、环跳、承扶、伏兔、足三里和肾俞,每次选6~8个穴位.以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GMF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观察指标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由专业评估人员各评估1次.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CS分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站位静态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促进作用.【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共济失调型;脑瘫;穴位埋线;站住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作者】赵伊黎;金炳旭;赵勇;何双菲;候书灵;周园【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湛江524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4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最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1],患儿运动障碍类型、严重程度与脑损伤部位和面积有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共济失调型脑瘫治疗的误区
导语:脑瘫又叫小儿麻痹症,是对于人类儿童来说的一种严重的头部疾病,也叫做共济失调型脑瘫,这种疾病一般发病与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发病原因非常
脑瘫又叫小儿麻痹症,是对于人类儿童来说的一种严重的头部疾病,也叫做共济失调型脑瘫,这种疾病一般发病与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发病原因非常的多,只要是一发病就是不可治疗的,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家长想要把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治好,然而往往造成共济失调型脑瘫治疗的误区,下面就来看看介绍吧。
1、缺钙所致。
常碰到一些家长带患儿看病时,一问病史,有明显的脑瘫发病危险因素,加上患儿的特殊表现,基本可以诊断为脑瘫。
然而,有些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认为软、瘫、抽筋就是缺钙引起的,一味地补钙,给患儿开大量钙制剂,结果钙补得不少,患儿仍抬不起头,到该坐、站、走的年龄仍不能坐、站、走,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并非补钙补错了,一些脑瘫患儿同时也有钙缺乏,而其“软”、“瘫”的真正病因是脑瘫。
治疗的原则应是先治本,解决中枢问题,再治标,解决钙缺乏问题,或者是标本兼治。
切不可以治标补钙来代替解决治本的中枢问题。
2、不可治。
治疗脑瘫在国内外都是比较棘手的。
按原来的西医观点,脑瘫是不可治的。
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实践已证实只要尽早进行合理干预,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还是大有希望的。
3、愚昧、迷信。
不少家长为患儿烧香拜佛,钱白花了事小,可小孩年龄大了,治疗起来已非常困难。
共济失调型脑瘫治疗的误区就是以上介绍的几种了,虽然共济失调型脑瘫是不可治疗的一种疾病,但是这种疾病能够依靠外界的干预来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