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与我国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保障农业发展的根本。

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效益与竞争力。

培育与发展设施农业是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规模连年扩大,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生产效益也在持续提升。

但整体也面临着设施装备总体水平不高、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当前应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益。

近些年,设施农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众多问题存在。

本文主要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做了如下概述。

一、设施农业概述设施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工技术手段,在小范围内创造或者改善环境气象因素,例如对自然光温进行改变,可以有效的为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是一种较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设施农业是近30年才兴起的一项生产技术体系,主要核心设施为环境安全型温室、蘑菇房、畜舍。

关键技术是通过有效利用太阳能覆盖,夏季能够降低温度,防止苔藓,在寒冷冬季高透明高保温,还能将多余太阳光转换成为适合需要的光波,还有着较好的防尘抗污等功能。

栽种品种不同栽培技术也不相同,在设施使用和选择上也应根据品种进行选择。

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1、设施农业现状近些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各级政府也对设施农业给予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

设施农业通过有效运用生物潜能与自然环境,使得农业产量以及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市场风险抵抗力与竞争力也有所增强,是农业种植与养殖产业中效益较高的产业,也是经济效益增收的渠道之一。

2、设施农业存在问题①科技含量低由于部分地区受经济与技术等方面限制,温室发展结构比较简易,在环境控制方面能力也较低。

在栽培技术、管理方面主要靠以往掌握的技术经验,与实际要求的生产管理、数量化、指标化方面相差很大距离。

当前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

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前景。

一、设施农业的内涵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可控农业,它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设施农业发达程度,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设施农业的整体效益功能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1.设施水平低,环境控制能力差我国的温室环境控制水平低下,设备质量不过关,绝大多数温室没有主动调控环境的设施。

国内温室环境的控制多采用经验管理和单因子定性调控的方法,并且多以节能为主要目标。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环境控制成本来确定环境控制参数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逐步运用到生产中去。

这方面国内还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不合理,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倒塌和变形现象,导致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抗风灾、雪灾的能力差。

2.设施栽培作物品种单一,温室生态条件恶化我国温室栽培作物种类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病菌大量繁殖,生态条件恶化,造成土传病害严重和土壤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最终导致减产。

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缺乏专用的小型化作业机具,适应大棚内各种栽培方法所需的作业机械更少,配套设施不完备,许多大棚在修建时加热、降温、通风、遮阳、微灌、中心控制等系统不配套。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农业现状、农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业现状1.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还没有与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粮食生产过剩,瓜果蔬菜供不应求,畜牧业产能过剩。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赖劳动力密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不高。

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情况,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二、农村经济发展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

2.农村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农产品附加值低。

3.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产业结构空心化现象严重。

三、乡村环境保护1.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物排放严重。

2.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耕地荒地轮作、滥采滥伐等现象,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

3.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农村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农业现状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应该引导农民逐步减少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增加瓜果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以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2.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实施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农村经济发展1.发展多元化农村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养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多元化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及对策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是指利用新型生产设备、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管理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蔬菜、果树、花卉、鸡鸭、猪牛等动植物生长的温、光、水、土、气、肥等环境参数因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整体或局部范围的改善,使动植物生长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劳动力,建立动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实现动植物高效优质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1-3],是属于生产可反时令性、生产可类型多样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产业。

美国称“设施农业”为“可控环境农业(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e)”,在欧洲及日本等则称为“设施农业(protected agriculture)”,而在我国曾使用过“工厂化农业(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的概念,这些名称只是在文字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温室大棚可以通过人工的手段构建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生产环境,隔绝外部气候变化的影响,实现农作物的全天候生长。

国内外相关企业与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研发智能温室环境监控系统,降低温室的运营成本,进而提高温室的综合经济效益。

1 世界设施农业发展概况依据自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和饮食文化等因素,可将世界设施园艺大致划分为亚洲、地中海沿岸、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六大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整体上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5-7]。

据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60万hm2,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韩国和日本,欧洲的荷兰和阿尔巴利亚[7-8],美洲的美国、墨西哥和委内瑞拉[6,9],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埃及[9-10]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

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

因其科技含量高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设施农业发展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概述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并根据实际条件,对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展望。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对策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ChinaAbstract: Facility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 new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planting structure.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hat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ransforms into modern intensive agriculture. Facility agriculture has become the high-tech industry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high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woul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ymbols apprais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 country or an area. In the past few years, facility agriculture has great development,but it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he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the strategy and prospec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of China are brought forward.Key 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e,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Strategy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筑的设施, 以可调控的技术手段, 实施生产要素的全方位调控, 为农业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实施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果树设施栽培在现代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现状问题分析表明,设施陈旧、技术滞后等问题限制了果树栽培效率和品质。

针对这些问题,发展对策探讨包括设施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果实质量。

设施更新换代可以提升设施的功能和耐用性,技术创新则可以推动果树栽培工艺的改进。

市场推广也是关键因素,通过宣传推广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认知和购买欲望。

果树设施栽培的未来发展需要着重解决现状问题,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对策,以实现行业的持续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现状问题、发展对策、设施更新换代、技术创新、市场推广、未来发展1. 引言1.1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种植果树的一种栽培方式,其优点是可以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延长果实的供应期。

在实际生产中,果树设施栽培也面临一些现状问题。

设施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果树的生长受到限制,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设施管理和维护成本高昂,增加了果农的经济压力。

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果树设施栽培的盈利空间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一些发展对策。

首先是设施更新换代,引入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提高果树的生长环境,增加产量。

其次是技术创新,通过研发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果树的抗逆性和品质。

再者是加强市场推广,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提高果树设施栽培的盈利能力。

果树设施栽培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相信果树设施栽培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现状问题分析果树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种植方式之一,可以提高果树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但目前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设施栽培过程中存在设施老化和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设施体系不够完善,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性。

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农民对设施栽培技术了解不足,对设施栽培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新时期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新时期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新时期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新时期国家加快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大力强化农业结构调整。

文章认为,发展设施农业是基层乡镇促进農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基层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农业发展的步伐,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应运出现。

应当看到,设施农业作为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设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我们釆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确保农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一'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设施农业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发展设施农业需要高投入,风险自然也要高。

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缺乏冒险的农民来说投资顾虑重重;设施农业建设初期面临调地、水电配套、材料釆购多种困难,农民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2.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受区域限制,基层乡镇设施农业发展四处开花,缺乏规模,经营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市场空间狭小,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和市场效益;设施农业户对市场导向重视不够,盲目发展产业品种,产品丰收却无销路,销售价格低,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市场相对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发展。

3.科技推广成效不显著部分设施农业户文化水平不髙,接受并应用技术能力较差,致使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品种老化、病害严重,很多要素发展不成熟,科学技术不能深入推广与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促民增收功效的充分发挥。

4.资金投入不足北方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着诸如低气温等恶劣天气的考验,对大棚投入要求较高,资金投入高,制约着设施农业发展步伐。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
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导致设施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技术水平不高:
设施农业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但我国的设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3.市场需求不足:设施农业的产品价格相
对较高,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设施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4.土地资源有限:设施农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寻找新的土
地资源。

对策: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设施农业领域。

2.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政府
应该加强对设施农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
创新和人才培养。

3.拓展市场需求:政府应该加强对设施农业产品的宣传
和推广,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4.利用新的土地资源:
政府应该加强对设施农业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同时鼓励企业利用新的
土地资源,如城市空地、工业用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前景。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

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1.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

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1]。

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将我国传统的设施栽培提高到崭新阶段[2]。

尤其是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技术水平,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辽东半岛、京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地区冬季寒冷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生产出喜温的蔬菜和果菜,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园艺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

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3]。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型温室设施,即智能温室。

这是我国设施农业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利用高科技设施材料,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构建与田间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生产环境,如同在工厂中进行农业生产。

它属于集约型高效农业,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它代表着今后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1.2设施农业研发工作不断加强,研究领域逐渐拓宽我国设施农业科技项目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加强。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

“十五”期间,“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

我国在设施农业方面的投资达20亿元,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

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在温室主体结构的建造方面,不仅国产化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并形成了多种类型、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配套设施体系,如加温与保温设施、降温设施、遮阳设施及灌溉设施等。

因此我国设施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需要和技术进步,设施栽培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品种的培育受到重视,设施栽培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大幅度上升,设施农业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蔬菜、林果、花卉等农业诸多领域[5],栽培作物的品种不断扩大和丰富,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2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对设施规模和种类缺乏完整和系统的深入研究,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设施规范与标准,设施设备和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各种设施之间也不配套,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设施农业的整体效益功能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张英徐晓红田子玉*(吉林省农科院经信中心,吉林长春130033)摘要设施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

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实际情况,简要地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083-02作者简介张英(1960-),女,吉林怀德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8-04-222.1设施水平低,环境控制能力差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设施农业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

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

如我国的南方以塑料棚为主,北方则以日光温室为主。

温室结构简易,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

另外,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不合理,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倒塌和变形现象,导致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抗风灾、雪灾的能力差。

我国的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水平低下,设备质量不过关,绝大多数温室没有主动调控环境的设施。

国内温室环境的控制多采用经验管理和单因子定性调控的方法,并且多以节能为主要目标。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环境控制成本来确定环境控制参数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逐步运用到生产中去。

这方面国内还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2.2设施栽培作物品种单一,温室生态条件恶化我国温室栽培作物种类单一,连作现象严重,导致病菌大量繁殖,生态条件恶化,造成土传病害严重和土壤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最终导致减产。

另外,设施栽培的土壤缺少雨淋冲洗,经常发生板结,土壤内的大量盐分随水分蒸发向上运动,在土壤表层聚集,使土壤富营养化,造成营养障碍,导致死苗减产。

特别是硝酸盐在土壤中的积累,使土壤酸化,抑制了土壤硝化细菌活动,易发生亚硝酸气体毒害[6]。

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农业机械发展更是缓慢,设施栽培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低[7]。

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耕作、播种、微量灌溉、施肥、环境监控等绝大部分作业均为人工进行,工作环境差,生产效率低,而且作业质量差,劳动强度大。

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缺乏专用的小型化作业机具,适应大棚内各种栽培方法所需的作业机械更少,配套设施不完备,许多大棚在修建时加热、降温、通风、遮阳、微灌、中心控制等系统不配套。

现有的设施机械存在着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等缺点。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温室年平均用时达5.4万小时/hm2以上,人均管理面积仅为日本的1/5、西欧的1/50和美国的1/300[8]。

机械化水平低成为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2.4运行管理机制不全,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

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

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要有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

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造成产量低、质量差和经济效益低[9]。

3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我国设施农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应学习与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针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1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施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先进而全面,设施配套,现代化水平较高。

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用其先进技术和借鉴其成功经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设施农业水平,以推进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进程。

3.2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体系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异。

因此,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自行研制适合我国设施农业的作业机具,实现设施农业的国产化。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我国设施农业建设中去,以经济合同的形式把市场、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技术—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以经济适用、低成本、高效率、适应性广和节能环保为出发点,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体系。

3.3继续加强我国设施农业的研究开发力度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是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及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

设施农业是一项涉及面广的产业,投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因此,国家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中相关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从整体上把我国设施农业推向1个新阶段。

3.4加强对我国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管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以创新和发展的理念,依靠市场运行机制,对我国设施农业进行有步骤、分阶段和全封闭式管理,逐步完善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和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污染,实现设施农业的良性循环。

3.5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缺乏高(下转第86页)!!!!!!!!!!!!!!!!!!!!!!!!!!!!!!!!!!!!!!!!!!!!!!!(上接第84页)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技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