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失意主意苦痛如是重负 B.达观责任圣贤海阔天空C.毫杰趣味责备悲天悯人 D.得罪解除坟暮任重道远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分.(fèn) 赔.礼(péi) 监督.(dū) B.卸.却(yù) 循.环(xún) 悯.人(mǐn) C.契.约(qiè) 排解.(jiě) 孟轲.(kē) D.中庸.(yōng) 恩惠.(huì) 离娄.(lòu) 3.读课文《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4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5.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

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

人教版最全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测验卷及答案

人教版最全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测验卷及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 相交线复习检测(5分钟):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A.1个B.2 个C.3 个D.4 个2、如图,若/ 1=60° ,那么/ 2=3、如图是一把剪刀,其中 1 40,则2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 /AOD勺对顶角是,/AOC勺邻补角是,若/ A0C=50 ,贝U/ BOD= ./ COB= J AOE+ DOB + COF=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0,0评分/ AOC若/ AOD/DOB=50 ,?求/EOB勺度数.6、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 3, / 2=68° ,求/4的度数5.1.2 垂线复习检测(5分钟):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5、如图1,OAL OB,OCL OC,O为垂足,若/AOC=3 5,则/BOD=.6、如图2,A0± BO,O为垂足,直线CDi点O,且/ BOD=2AOC则/ BOD=.7、如图3,直线AB CD相交于点0,若/E0D=40 , /B0C=130,那么射线0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C8、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0位于点的位置关系.9、如图,AC± BC,C为垂足,CD± AB,D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 ,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点A 到BC 的距离是,点B 到CD 的距离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10、如图,在线段AB AG AD AE AF 中AD 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因此线段AD 的 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对吗?11、用三角尺画一个是30的/AOB 在边OA±任取一点P,过P 作POL OB,垂足为Q, 量一量OP 的长,你发现点P 到OB 的距离与OP 长的关系吗?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如图(6),直线DE 截AB, AC,构成八个角: ①、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复习检测(5分钟):1、如图(4),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1与/2是同位角 B. / 2与/ 3是同位角C. / 1与/ 3是同位角D. / 1与/ 4不是同位角2、如图(5),直线AB CDM 直线EF 所g, / A 和一 错角,/A 班是同旁内角.^ /\ \ /--- ---------- 4 届 -------------------- R图⑷ 图⑸—是同位角,/ A 和 ________ 是内A40(3) c'②、/人与/5, /A 与/6, /A 与/8,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 角?4、如图(7),在直角 ABCt\ / C= 90 , DU AC 于 E,交 A.一 L①、指出当BG DE 被AB 所截时,/ 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礴内他(门②、若/ 3+/ 4=180试说明/ 1 = /2=/3的理由.5.2.1平行线复习检测(5分钟):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2、两条直线L 1与L 2相交点A,如果L 1//L ,那么12与L ()3、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D ./3=/4 D. /BACW ACD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 _____________ 个.判断题5、6、7、8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6、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7、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8、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1)直线a 、b 互相垂直,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过P 点的直线c 垂直于直线b. (2)判断直线a 、c 的位置关系,并借助于三角尺、直尺验证.9、试说明三条直线的交点情况,进而判定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情况5.2.2平行线的判定复习检测(10分钟):1、如图1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DAFCA./BADh BCDB. /1 = /2;C.AD C B如图5,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 1 = /5;②/ 1=/7;③/ 2+/ 3=180 ;@Z4=Z 7.其中能说明 a // b 的条件序号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③④如果/ 9=,那么AD// BC;如果/ 9=,那么AB// CD.7、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 满足a±b,a ±c,则b 与c 的位置户系是8、如图所示,BE 是AB 的延长线,量得/ CBEh A=/ C. //.... AB E(1) 由/ CBEh A 可以判断//,根据是.⑵ 由/ CBEh C 可以判断//,根据是2、 如图2所示,如果/ D=/ EFC 那么()A.AD // BCB.EF // BC 3、 F 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B. 内错角都相等C. 同旁内角可能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 5、如图5,如果/ 3=/7,那么,理由是 如果/ 5=/ 3,那么 ,理由是 如果/ 2+ /5=那么a // b,理由是6、如图4,若/ 2=/6,则,如果/3+/4+/ 5+/ 6=180 ,那么(4)C.AB // DCD.AD9、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 2= 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AEM DG , 1 2 ,试问EF是否平行GH并说明理由.11、如图所示,已知/ 1=/ 2,AC平分/ DAB试说明DCI AB.1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和AB,CM别相交于K,H,且EGL AB,/CHF=60 / E=30°试说明AB// CD.13、提高训练: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 1=/ 2, / 3+/4=180° ,则a与c平行吗?劝什么?5.3.1平行线的性质复习检测(10分钟):1、如图1所示,AB//CD则与/ 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A.5 个B.4 个C.3 个D.2 个 B AA B —(4) (5) (6)5、如图5,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3)2、如图 2 所示,CD// AB,O 评分/ AOD,OFOE,/D=50,则/BOF 为(A.35B.30C.253、如图 3 所示,AB II CD,Z D=80CAD=, /ACD=?.4、如图 4,若 AD// BC,则/=/ D.20/ABC 廿=180 ;若 DC/ZAB,则/=/A,/ CAD:/ BAC=3:2则/56° ,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因为.6、河南)如图6所示,已知AB// 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 B-EF,若/ 1=72 ,贝U/2=.7、如图,AB/ZCQ / 1 = 102° ,求/ 2、/3、/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8、如图,ERiz\ABC勺一个顶点A,且EF// BC 如果/ B= 40° , / 2= 75° ,那么/1、/3、/G / BAO /B+ 是多少度,并说明依据?9、如图,已知:DE/ZCB,/1 = /2,求证:CD平分/ ECB.10、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EF折叠,若/ EFG=50 ,求/ DEG勺度数.111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 CE平分/ACD且AB//CD求证:/1+/ 2=90° . 证明:・•. AB//CD (已知)・♦/BAC/ACD180 , ()又.. AE平分/ BAC C评分/ ACD (). 1 1•• 1 - BAC , 2 万ACD,(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1 1 0 0. .1 2 -( BAC ACD) —1800 90°.2 2即Z1+Z 2=90 .结论: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推广: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5.3.2命题、定理、证明复习检测(5分钟):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延长线段AB( ) (3)画线段AB的中点(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4)若|x|=2 ,则x=2 ( )134、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A.1 个B.2个C.3个D.4个5、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 b, b // c,那么all c ⑵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7、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1) '.'all b,「•/ 1=/ 3( ); (2) ・// 1=/ 3, ..・all b( ); (3) '.'all b,「•/ 1=/ 2( );(4) 「a// b,「./ 1+/ 4=180o ( (5) ・// 1=/ 2, ..・all b( ); (6) •// 1+/ 4=180o,「.a// b( ). 8、已知:如图 ABL BG BCLCD 且/ 1=/ 2, 证明:.「AB!BG BCLCD (已知)= =90(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x 与y 的和等于0吗?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D.对顶角不相等.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 1 = /2 (已知)(等式性质)/ ACB=90 ()・ ••/ BCD^/ ACD 勺余角・ ・•/BCD^/B 的余角(已知) ・•・ / ACDN B ()5.4平移复习检测(5分钟):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B.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C 冰C.沿射线BD 的方向移动BD 长;D.沿射线BD 的方向移动DC 长3、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 -另一个,这组图形9、已知: 求证: 证明: BE// CF (/ ACDM B・•. ACL BC (已知)2、如图所示,4FDE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4A.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DB 长; 如图,ACL BCC 垂足为CABC.()4、如图所示,△ 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 ABC那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A. / F,ACB. / BOD,BA;C. / F,BAD.5、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A.互相平行且相等;B.互相垂直且相等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6、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 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7、如图所示,平移△ ABC可得到△ DEF,如果// C=60 ,那么/ E=?-度,/ EDF=/F= ______ 度,/DOB= .........8、将正方形ABCDg对角线AC方向平移,且平移后的图形的一个顶点恰好在AC的中点。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学习要求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E =90°.(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2)若∠1=20°,那么∠2=______;∠3=∠B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且∠COE =90°,则(1)与∠BOD 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 =42°17′,则∠AOD =__________; ∠EOD =______;∠AOE =______. 二、选择题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1,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D)135°9.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A)∠1=90°,∠2=30°,∠3=∠4=60°(B)∠1=∠3=90°,∠2=∠4=30°(C)∠1=∠3=90°,∠2=∠4=60°(D)∠1=∠3=90°,∠2=60°,∠4=30°三、判断正误10.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12.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13.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为补角.( ) 14.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15.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且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6.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17.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86°.求∠4的度数.18.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1.求∠AOF的度数.19.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拓展、探究、思考20.如图,O是直线CD上一点,射线OA,OB在直线CD的两侧,且使∠AOC=∠BOD,试确定∠AOC与∠BOD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你的理由.21.回答下列问题:(1)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四条直线AB,CD,EF,GH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3)m条直线a1,a2,a3,…,a m-1,a m相交于点O,则图中一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2 垂线学习要求1.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__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2.垂线的性质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__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_________中,_________最短.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______;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点,记作____________;线段PO的长度是点_________到直线_________的距离;点M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画图5.如图,过A点作CD⊥MN,过A点作PQ⊥EF于B.图a 图b 图c6.如图,过A点作BC边所在直线的垂线EF,垂足是D,并量出A点到BC边的距离.图a 图b 图c7.如图,已知∠AOB及点P,分别画出点P到射线OA、OB的垂线段PM及PN.图a 图b 图c8.如图,小明从A村到B村去取鱼虫,将鱼虫放到河里,请作出小明经过的最短路线.综合、运用、诊断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9.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10.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1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 ) 12.平面内,过线段AB 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 垂直. ( ) 13.连接直线l 外一点到直线l 上各点的6个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 14.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的距离. ( ) 1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 16.在三角形ABC 中,若∠B =90°,则AC >AB . ( )二、选择题17.如图,若AO ⊥CO ,BO ⊥DO ,且∠BOC =α,则∠AOD 等于( ).(A)180°-2α (B)180°-α(C)α2190+︒ (D)2α-90°18.如图,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P 到直线m 上的三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P A =4cm ,PB =6cm ,PC =3cm ,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 (A)3cm (B)小于3cm (C)不大于3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19.如图,BC ⊥AC ,CD ⊥AB ,AB =m ,CD =n ,则AC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A)AC <m (B)AC >n (C)n ≤AC ≤m (D)n <AC <m 20.若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于点A ,则直线b 上到直线a 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1.如图,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DE ⊥BC于点E ,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7条 (D)8条 三、解答题22.已知:OA ⊥OC ,∠AOB ∶∠AOC =2∶3.求∠BOC 的度数.23.已知: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且CD ⊥EF ,∠AOE =70°,若OG 平分∠BOF .求∠DOG .拓展、探究、思考24.已知平面内有一条直线m 及直线外三点A ,B ,C ,分别过这三个点作直线m 的垂线,想一想有几个不同的垂足?画图说明.25.已知点M ,试在平面内作出四条直线l 1,l 2,l 3,l 4,使它们分别到点M 的距离是1.5cm .·M26.从点O 引出四条射线OA ,OB ,OC ,OD ,且AO ⊥BO ,CO ⊥DO ,试探索∠AOC与∠BOD 的数量关系.27.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为邻角,过顶点作公共边的垂线,若此垂线与锐角的另一边构成75直角,与钝角的另一边构成直73角,则此锐角与钝角的和等于直角的多少倍?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习要求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能从所构成的八个角中识别出哪两个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所构成的八个角中指出,下列各对角之间是属于哪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1)∠1与∠2是_______;(2)∠5与∠7是______;(3)∠1与∠5是_______;(4)∠5与∠3是______;(5)∠5与∠4是_______;(6)∠8与∠4是______;(7)∠4与∠6是_______;(8)∠6与∠3是______;(9)∠3与∠7是______;(10)∠6与∠2是______.2.如图2所示,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中,同位角有______;内错角有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3.如图3所示,(1)∠B和∠ECD可看成是直线AB、CE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A和∠ACE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4.如图4所示,(1)∠AED和∠A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2)∠EDB和∠D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3)∠EDC和∠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综合、运用、诊断一、选择题5.已知图①~④,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在上述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 ).图2 图3 图4(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6.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5与∠2是对顶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3是同旁内角(D)∠1与∠2是同旁内角7.如图,∠1和∠2是内错角,可看成是由直线( ).(A)AD,BC被AC所截构成(B)AB,CD被AC所截构成(C)AB,CD被AD所截构成(D)AB,CD被BC所截构成8.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GH分别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A)4对(B)8对(C)12对(D)16对拓展、探究、思考一、解答题9.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4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学习要求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依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8.已知:点P是∠AOB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CD∥OA,直线EF∥OB.9.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二、解答题10.已知:如图,∠1=∠2.求证:AB∥CD.(1)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______.证法1:∵∠1=∠2,(已知)又∠3=∠2,( )∴∠1=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3=∠4.证法2:∵∠4=∠1,∠3=∠2,( )又∠1=∠2,(已知)从而∠3=_______.(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绘图员画图时经常使用丁字尺,丁字尺分尺头、尺身两部分,尺头的里边和尺身的上边应平直,并且一般互相垂直,也有把尺头和尺身用螺栓连接起来,可以转动尺头,使它和尺身成一定的角度.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下面的三个图所示.画直线时要按住尺身,推移丁字尺时必须使尺头靠紧图画板的边框.请你说明:利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CD ⊥DA ,DA ⊥AB ,∠1=∠2.试确定射线DF 与A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DF 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 ______AE ,只要证∠3=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CD ⊥DA ,DA ⊥AB ,( )∴∠CDA =∠DAB =______°.(垂直定义) 又∠1=∠2,( )从而∠CDA -∠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3=___.∴DF ___AE .(____,____)1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求证:AB ∥DC .证明:∵∠ABC =∠ADC ,.2121ADC ABC ∠=∠∴(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212,211ADC ABC ∠=∠∠=∠∴ ( ) ∴∠______=∠______.( )∵∠1=∠3,( ) ∴∠2=∠______.(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 )14.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 与直线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a 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 ______c ,只要证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 (3)证明过程:证明:∵∠1=∠2,(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 ∥______,c ∥______, ∴a ______c .(________,________)5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要求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1)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2)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质3: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3.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DE∥A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E∥AB,(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AB( ),∴∠1+______=180°.(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5.如图,∠1=∠2,∠3=110°,求∠4.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解:∵∠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1+∠2=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1=∠B,( )∴______=______.(等量代换)即C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已知:如图,AB∥CD,∠1=∠2.求证:BE∥CF.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E∥CF,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ABC-∠1=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BE∥CF.(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解:∵CD∥AB,∠B=35°,(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1=75°,∴∠ACD=∠1+∠2=______°.∵CD∥AB,( )∴∠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B =50°.求∠D 的度数.分析:可利用∠DCE 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法1:∵AB ∥CD ,∠B =50°,( )∴∠DCE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又∵AD ∥BC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以∠A 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 ∥BC ,∠B =50°,(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AB ,( )∴∠D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如图,AB ∥CD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求∠APC 的度数.解:过P 点作PM ∥AB 交AC 于点M .∵AB ∥CD ,( )∴∠BAC +∠______=180°.( ) ∵PM ∥AB ,∴∠1=∠_______,( )且PM ∥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 )∠=∠∴211______,∠=∠214______.( ) 90212141=∠+∠=∠+∠∴ACD BAC .( )∴∠APC =∠2+∠3=∠1+∠4=90°.( ) 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拓展、探究、思考12.已知:如图,AB ∥CD ,EF ⊥AB 于M 点且EF 交CD 于N 点.求证:EF ⊥CD .13.如图,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14.问题探究:(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15.如图,AB∥DE,∠1=25°,∠2=110°,求∠BCD的度数.16.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6 命题学习要求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对顶角相等.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9.90°的角是直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末位数字是零的整数能被5整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等角的余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 14. 不是有理数.( )15.直线a与b能相交吗?( ) 16.连接AB.( )17.作AB⊥CD于E点.( ) 18.三条直线相交,有三个交点.( )二、判断下列各命题中,哪些命题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对于真命题画“√”,对于假命题画“×”)19.0是自然数.( )20.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2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2.如果AC=BC,那么C点是AB的中点.( )23.若a∥b,b∥c,则a∥c.( )24.如果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B=2BC.( )25.若x2=4,则x=2.( )26.若xy=0,则x=0.( )27.同一平面内既不重合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28.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29.同位角相等.( )30.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拓展、探究、思考3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B=AD;④∠A=∠C;⑤AD=BC.以上面论断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再从余下的论断中选一个作为结论,并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真命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求证: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7 平移学习要求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知道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所具有的联系和性质,能用平移变换有关知识说明一些简单问题及进行图形设计.课堂学习检测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线段ON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DE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线段FG是由线段______平移得到的.2.如图所示,线段AB在下面的三个平移中(AB→A1B1→A2B2→A3B3),具有哪些性质.图a图b 图c(1)线段AB上所有的点都是沿______移动,并且移动的距离都________.因此,线段AB,A1B1,A2B2,A3B3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线段AB,A1B1,A2B2,A3B3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3.如图所示,将三角形ABC平移到△A′B′C′.图a 图b在这两个平移中:(1)三角形ABC的整体沿_______移动,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______和______完全相同.(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即AA′,BB′,C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诊断一、按要求画出相应图形4.如图,AB∥DC,AD∥BC,DE⊥AB于E点.将三角形DAE平移,得到三角形CBF.5.如图,AB∥DC.将线段DB向右平移,得到线段CE.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A′点.将平行四边形ABCD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平行四边形A′B′C′D′.7.已知:五边形ABCDE及A′点.将五边形ABCDE平移,使A点移到A′点,得到五边形A′B′C′D′E′.拓展、探究、思考一、选择题8.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如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二、解答题9.河的两岸成平行线,A,B是位于河两岸的两个车间(如图).要在河上造一座桥,使桥垂直于河岸,并且使A,B间的路程最短.确定桥的位置的方法如下:作从A到河岸的垂线,分别交河岸PQ,MN于F,G.在AG上取AE=FG,连接EB.EB交MN于D.在D处作到对岸的垂线DC,那么DC就是造桥的位置.试说出桥造在CD位置时路程最短的理由,也就是(AC+CD+DB)最短的理由.10.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BC,AC,AB分别作正方形①、②、③,如何用①中各部分面积与②的面积,通过平移填满正方形③?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第六章 实数6.1平方根学习要求1. 理解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含义。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蒙眬.(lóng)凸.现(tū)跃.动(yào)B.铁镍.(niè)隐没.(mò)心有灵犀.(xī)C.湖泊.(bō)拍摄.(shè)覆.盖(fù)D.高频.(píng)点缀.(zhuì)闲暇.(xiá)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是无意识的,在闲瑕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B.她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哼了一小段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C.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棵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D.现在的地航飞船误入地核,就如同20世纪中期的登月飞船偏离月球迷失于外太空,获救的希望是丝豪不存在的。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就像伯牙和子期,堪称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D.5日,石家庄,一场“对面难相识”的浓雾不期而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穿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D.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

“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反问)B.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揩油(kāi) 调羹(gěng) 烧瓷(cí) 舀水(yǎo)B.阖眼(hé) 疙瘩(gē) 碟子(dié) 喘着(chuǎn)C.保姆(mǔ) 咳嗽(suò) 绞肉(jiǎo) 薪金(xīn)D.抹杀(mǒ) 吩咐(fū) 草率(shuài) 悠然(yōu)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肥市一些医疗机构早在几年前就设立了戒烟门诊,如今这些门诊却门可罗雀,人声鼎沸,戒烟热线往往一天也不“开张”。

B.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野果,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了自己的小背包。

C.这个地方虽然现在看起来人迹罕至,但是在古代,这儿可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D.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战士们脸上毫无惧色。

3. 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C.“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D.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不仅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乐于帮助其他人,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D.通过音乐名人高晓松案醉驾入刑的宣判执行,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初中同步练习册60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初中同步练习册60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初中同步练习册60答案1、2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酝酿(rùn)抖擞(sǒu)收敛(liǎn)神采奕奕(yì)B.贮蓄(zhù)坍塌(tān)怂恿(sǒnɡ)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C.虐待(nüè)棱镜(línɡ)附和(hè)参差不齐(cēn)D.镶嵌(xiānɡ)莅临(wèi)怅然(chànɡ)咄咄逼人(duō)2、1苏轼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念奴娇”“雨霖铃”是词牌名。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这句话描写的是林黛玉的体貌神态。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1一人不排队挤上公交车,众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这个挤公交的人语言幽默、得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下列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性格叛逆,鄙视功名利禄,大胆质疑程朱理学。

B.林黛玉:生得倾国倾城貌,又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史上富有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

C.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完美典范,品格端方,谨言慎行,举止娴雅。

D.贾母:贾代化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后来成了贾家的最高统治者。

(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膝盖xī懊丧sàn 荒林huāngB、稠密chóu 凫水fú蹊跷qiāo(正确答案)C、嬉笑xī恪守luò废墟xūD、璀璨cuǐ做窠cháo 沙漠mò8、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8.2---8.4练习题含答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8.2---8.4练习题含答案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单选题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26345x y x y -=+=-较简单的方法是( ) A.消y B.消x C.消x 和消y 一样 D.无法确定2.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 x y k +=⎧⎨-=⎩①②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36x y +=的解,则k 的值为( )A.34-B.34C.43D.43-3.已知32x y =⎧⎨=-⎩是方程组23ax by bx ay +=⎧⎨+=-⎩的解,则a b +的值是( )A .﹣1B .1C .﹣5D .54.方程组3276211x y x y +=⎧⎨-=⎩的解是( )A.15x y =-⎧⎨=⎩B.12x y =⎧⎨=⎩C.31x y =⎧⎨=-⎩D.212x y =⎧⎪⎨=⎪⎩5.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2327y x x y =-⎧⎨-=⎩①②时,把①代入②正确的是( )A.3247x x -+=B.3247x x --=C.3227x x -+=D.3227x x --=6.若关于x 的方程243x m -=和2x m +=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是( ) A .10 B .10- C .8 D .8-7.以1,{1x y ==-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A. 0{1x y x y +=-= B. 0{1x y x y +=-=-C. 0{2x y x y +=-=D. 0{2x y x y +=-=-8.解方程组{332,266,x y x y +=-=①②用加减法消去y ,需要( )A.2⨯-①②B.32⨯+⨯①②C.23⨯⨯①-②D.2⨯+①②9.,a b 满足方程组{28,27,a b a b +=+=则b a -的值为( ) A.1 B.0 C.-1 D.2 二、填空题10.若{6,20,x y x y -=+=则32x y += .11.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4,2x y k x y k-=+=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36x y -=的解,则k = .12.方程34x y -=中,有一组解x 与y 互为相反数,则3x y +=_______. 13.方程组10216x y x y +=⎧⎨+=⎩的解是 .三、解答题14.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2340,5;x y x y +=-=-①②(2){433,3215.x y x y +=-=①②15.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2a b a b ⊗=+.例如:3423410.⊗=⨯+= (1)求25()⊗-的值;(2)若()2,x y ⊗-=且21,y x ⊗=-求x y +的值.参考答案1.答案:A由方程26x y -=,得26y x =-,故消y 更简单。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不尽)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B.齐鲁青未了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文学家B.《登飞来峰》——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C.《望岳》——杜甫——唐——浪漫主义诗人D.《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

B.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C.“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

D.《己亥杂诗》(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5.下列对《望岳》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无一“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6.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广阔衬托孤寂之感。

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30课同步练习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7.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8.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美丽做道加法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响声,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练习。

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

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臭美!拌啥酷呀!”“上课怎么能照镜子?”“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

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

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

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

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蛋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

”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呀,”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着镜子反射出一朵。

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

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面词语2.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中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3.文中加点的“灵感”一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写文章要前后照应,按要求作答。

①找出与题目中“美丽”一词相照应的句子。

②找出首尾相照应的句子。

5.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概括分析文中男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7.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②给美丽做道加法。

8.这是一则充满智慧之美,人性之美的课堂小插曲,在你的课堂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让你记忆犹新的小插曲吧!也请你描绘出其中最精彩的一则吧!九.请相互合作,查阅有关书籍,理解“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

2、爸爸的花落了【积累·感知】一.据拼音写汉字衣jīn___肿zhàng___叮zhǔ___廊yán___lǎn___惰liāo___起lí___歌zhà___栏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转()____扎()____夹()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1.我上学___要晚了,___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

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

四.给下面的歌词拟个标题,再仿照歌词写一段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标题: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课文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是什么?2.课文的线索是什么?3.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4.全文插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5.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6.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

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2.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3.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4.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5.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6.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英子的成长历程,谈谈你从中领悟到些什么?2.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成长有什么体验?【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

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嗫()嚅()2.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段①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

段⑦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

4.为什么当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时,她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5.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6.你怎样理解段③那一句话?7.为什么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8.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9.面对如此令人感动的母爱,你可曾想到过给母亲怎样的回报?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