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完整版)口腔修复名词解释

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2、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3、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4、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5、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6、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7、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8、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9、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10、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11、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12、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

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13、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14、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15、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16、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17、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18、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19、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20、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21、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22、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23、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23、牙周潜力:颌力的平均值为22.4~68.3kg,而日常生活中,咀嚼食物时所需颌力一般为10~23kg,仅用牙所用颌力的一半,牙周组织还贮存相当大的储备力量,这部分力量称为~ 24、可摘局部义齿(RPD):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力及基脱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25、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为30-33度,与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26、非解剖式牙(无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无牙尖及斜面,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沟27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较小,20度左右,上下颌牙尖有一定扣锁关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合力小,临床应用较广28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指放置于天然牙上以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合力至该牙的一种硬性(金属)装置28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区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口腔修复学(1)

口腔修复学(1)

口腔修复学1、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

2、牙列缺损:是指在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还存在不同数目的天然牙。

3、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牙关系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4、牙列缺失:是指整个牙弓上下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又称无牙颌。

5.边缘封闭区:与黏膜完全吸附,包括系带后堤区磨牙后垫。

6.义齿间隙: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自然牙列所占据的空间。

7.印作息止颌位:在自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牙合接触。

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作息止牙合间隙,一般此平均值约2~3mm.8.印模:是用于记录或重现口腔软硬组织外形以及关系的阴模9.长正中:为了保证正中关系正中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相协调,也可使全口义齿人工牙在正中牙合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前后1mm)有稳定的咬合接触。

10.全口义齿的平衡牙合:指在正中合及下颌作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合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都能同时接触。

11.(重点)肩台:在口腔修复中,对于需要做全冠的牙齿要进行牙齿预备,在靠近牙龈的地方所均匀磨出的一圈有一定厚度的、平缓的、连续的台阶状结构称为肩台12.(重点)铸造金属全冠:是指用金属材料完成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

硬度高,强度大,固位力强,但有色差,适用于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固定桥的固位体13.烤瓷冠(PFM):PFM就是先用合金制成金属基底,再在其表面覆盖与天然牙相似的低熔瓷粉,在真空高温烤瓷炉中烧结熔附而成的一种人工修复体。

14.全瓷冠:由一种或多种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覆盖全部或者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15.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缺损牙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16.牙本质肩领:核的边缘与冠边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

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

口腔修复学重点考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临床接诊 (3)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4)第四章牙列缺损的固定局部义齿修复 (11)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4)第六章牙列缺损/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24)第七章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25)第一章绪论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artificial device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

2.修复体prosthesis:用于修复口腔及颌面部缺损的、由人工制作的装置(如义齿、义颌、义耳等)统称为修复体。

3.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内容:1)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全冠、部分冠、嵌体、贴面)2)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种植牙)3)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全口义齿修复、种植全口义齿)4)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义眶、义耳、义鼻、义颌修复)5)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式夹板、可摘式夹板固定)6)颞下颌关节疾患的修复治疗。

(牙合垫、咬合调整、牙合重建)4.描述口腔修复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R”,即Replacement:替代;Reconstruction:重建;Regeneration:再生。

5.口腔修复学发展的趋势(看看):1)牙体缺损修复嵌体化;2)牙列缺损修复固定化;3)牙列缺失修复种植化;4)残根、残冠的保存化;5)修复材料的仿生化趋势;6)修复体制作的高科技化趋势。

6.口腔修复学的特点:知识基础广、实践性强、美学素养要求高。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第二章临床接诊1.临床接诊clinical communication:是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后,针对主诉,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并逐步完成治疗方案的过程。

临床接诊按诊疗程序可分为初诊、复诊和复查三部分。

口腔修复学 教案

口腔修复学 教案

口腔修复学教案一、导言口腔修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它理论知识深厚,应用广泛,为我们日常的医学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下面我将根据口腔修复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口腔修复学概述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疾病和疼痛的科学,主要包括牙齿修复及矫正,牙周病的治疗,口腔粘膜疾病的治疗,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以及修复失去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三、牙齿修复牙齿修复通常指的是利用各种牙科材料,如金属、瓷、塑料等来减轻或消除牙齿损伤,改善口腔健康状况。

牙齿修复包括种种方法,如树脂修复,瓷贴面等。

在这个部分,学生将学习各种修复手段的技能和操作流程。

四、牙周病治疗牙周病,包括牙周炎和牙周病,都是影响全球许多人口腔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将了解牙周病的病因、病理生理、预防以及治疗措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五、口腔粘膜疾病治疗口腔粘膜疾病有着广泛的种类,包括口炎、口腔黏膜炎等。

我们会讨论它们的致病因素,影响以及处理方法,并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治疗这些疾病。

六、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涵盖了很广泛的领域,包括拔牙、矫正手术、肿瘤切除以及颌面部骨折治疗等。

在这个部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手术操作技巧,以便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七、口腔功能和美观的修复失去牙齿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如咀嚼、发音等,所以恢复口腔功能是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口腔美观也关乎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恢复和提升口腔美观也会在课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

八、总结通过上述的讲解和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口腔修复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广大群众,提高口腔健康的广大水平,为构建健康中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历程归纳

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历程归纳

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历程归纳口腔修复学是临床口腔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牙齿和口腔颌面部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其病理变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技术,修复因牙齿缺失、损伤或畸形导致的功能和美观问题。

下面将对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

1.古代口腔修复: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各种材料尝试修复口腔缺损。

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发现了用金属或象牙制成的人工牙齿。

此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也有类似的口腔修复尝试。

2. 现代口腔修复的奠基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瓷制牙齿、合金修复材料和活动假牙的应用开启了现代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英国牙科医生弗朗西斯·佩雷利(Francis Perry)是最早研究并且应用瓷制固定修复的口腔修复学家之一,通过研究和实践,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口腔修复原理和技术。

3.口腔修复材料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金合金材料开始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如黄金、贵金属合金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陶瓷修复材料的研发成为口腔修复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全瓷修复、氧化锆等。

近年来,新型陶瓷修复材料的研究不断推进。

此外,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口腔种植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瑞典牙科医生比伦马克(Per-Ingvar Brånemark)发现了钛金属在骨组织中的生物相容性,并于1965年成功实施了第一个牙齿种植手术。

牙齿种植学的发展使得缺失牙齿的替代更加牢固和稳定,成为口腔修复的一项重要技术。

5.数字化技术的应用:21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兴起,如全口数字化桥梁修复、数字化印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提高了修复的精确度和效率,使得口腔修复更加个体化和精细化。

6.修复美学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修复美学成为口腔修复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一、牙髓:是指牙髓腔内的无菌性间隙、血管和神经组织。

二、感觉小凹:在舌侧颊黏膜上,有一个圆形的小凹,称感觉小凹。

感觉小凹是感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对冷热酸甜和压力刺激均能产生感觉,因此可以测出疼痛阈值。

三、咀嚼肌:是附着在牙槽骨上或咬在牙颈上的肌肉。

一般分为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共3对。

四、神经牙髓活力测试仪: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半导体、光敏元件和光源来测定牙髓组织对化学和温度刺激的反应程度。

它通过测定探头接触牙齿表面不同部位时,所引起不同区域的疼痛阈值,得到相应的电信号。

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变化范围,即可计算出该区的组织活力,并与正常牙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

牙髓活力测定时将探针置于深部牙髓腔内,其尖端直达牙髓组织。

测试前,将探头上的两电极与测试区域粘贴固定,测试过程中,将电极连续地接近牙齿表面的不同部位,当患者感觉到微弱的疼痛刺激时,则此电极所对应的区域就是有髓牙的感觉小凹。

由于其反应很轻微,不易被察觉,故又称“无痛电极”。

随着牙髓活力测定仪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可利用无痛电极对活髓牙进行测试。

牙髓活力测定仪可测试全口或单颗牙齿的牙髓活力,亦可测试多根牙的牙髓活力。

正畸牙移动量的确定主要依据临床检查及X线片。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口内检查、 X线摄片和头影测量,其中最主要的是口内检查。

口内检查包括观察病人牙列、咬合关系和面型等,并结合模型、照片及牙齿实际状况,从而确定病人牙齿应移动的量。

X线摄片能充分显示出牙周组织的炎症情况,有利于判断矫治器的加力方向和加力点。

在X线摄片基础上,通过头影测量可以准确地确定移动的量,然后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矫治计划,采用手动牙托盘、牵引装置或功率转换装置,在精确设定的速度下,自动地完成牙齿的移动。

2。

二期矫治二期矫治,也称第二次牙齿矫正。

是指在牙齿拔除后,经过一段时间牙槽骨及牙槽突发育完成后,再做牙齿的矫正,称为二期矫正。

二期矫治大约需要两年左右时间。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

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用人工装置恢复各种缺失牙及其辅助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的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牙体缺损:牙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

◆固位形:能使修复体获得抵抗外力而不知脱落和移位的能力的几何形状。

◆抗力形:使修复体和换牙能抵抗颌力而不致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牙体预备:泛指为恢复,改建和重建缺损,缺失人牙的解剖外形及生理功能,通过牙科器械对患牙或者邻牙进行外形的修整,以满足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外形,美观及功能需要的技术操作。

◆暂时冠:是在固定修复牙预备后到最终修复体粘固前患者不能自由摘戴的临时性固定修复。

◆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了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更加的治疗方案而制作的暂时性修复。

◆颌架:又称咬合器,是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固定上下颌模型和颌托,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仪器。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桩冠:是利用固位桩插入根管内以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牙本质肩领(ferrule):冠边缘以上,核根面以下的一圈≥1.5mm的牙本质。

◆全冠(full crown):是用牙科修复材料制作的覆盖全牙冠的修复体。

它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形式.◆铸造金属全冠: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瓷全冠(all ceramic 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牙列缺损:指单颌或上下颌牙列中部分的自然牙的缺失,使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坏。

◆固定义齿(FPD):是利用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的修复体,故更多的时候简称为固定桥◆固位体(retainer):指在基牙上制作并粘固的全冠,桩冠,部分冠或嵌体,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桥体(pontic):是固定桥恢复确实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连接体(connector):是固定桥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部分◆双端固定桥:其两端都有固位体,固位体和桥体之间的连接形式为固定连接◆半固定桥: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与固位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活动连接体,多为栓道式结构,栓道位于固位体的近缺隙侧◆单端固定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由固定连接体连接,另一端是完全游离的悬臂,无基牙支持◆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合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可摘局部义齿(RPD):指利用口内余留的天然牙,粘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义齿的固位力及基脱等部件装置取得固位和稳定,用以修复缺损的牙列及相邻的软硬组织,患者可自行取戴的一种修复体◆解剖式牙(有尖牙):牙尖斜度为30-33度,与初萌出的天然牙合面相似◆非解剖式牙(无尖牙或平尖牙):其合面无牙尖及斜面,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其合面具有溢出沟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半解剖式牙:起合面有牙尖斜坡,但牙尖斜度较小,20度左右,上下颌牙尖有一定扣锁关系,咀嚼效能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合力小,临床应用较广28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托:指放置于天然牙上以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及传递合力至该牙的一种硬性(金属)装置◆观测线:又称导线,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画的、用以区分硬、软组织的倒凹区和非倒凹区的分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肯氏分类:根据牙所在部位及其与存留天然牙的关系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缺牙,远中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的一侧缺牙,且缺席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连续缺失并跨过中线,天然牙存在缺隙的远中。

第四类为单缺隙,无亚类,其余三类均按照出主要缺隙外的缺牙间隙数目作为亚类。

除主要缺隙外,如还有一个缺隙则为第一亚类,里有两个缺隙则为第二亚类,以此类推。

若前后都有缺牙,则以最后的缺牙间隙决定分类。

若牙弓两侧后牙都有缺失,且一侧为远中游离端缺牙,另一侧为非游离端缺牙者,则以远中游离端缺牙间隙为基准,纳入第二类,另外缺隙数以亚类区别。

若牙弓的最远端牙缺失单不修复,则不在分类之列。

Cummer分类:斜线式横线式纵线式平面式(最稳定)2.王正寿分类:百位数---分类类别十位数---实际卡环数个位代表---除决定分类的主要缺牙区以外附加的缺隙数量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1保护基牙及其他口腔组织的健康 2适当回复咀嚼功能 3一尺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固作用 4舒适、美观、坚固耐用 5容易摘戴4.固位力的来源(组成):摩擦力(主要的)吸附力表面张力大气压力5.确定共同就位道的方法:平均倒凹法和调节倒凹法6.基牙选择原则:1选择健康牙做基牙 2患牙经治疗后做基牙(松牙动2度,牙槽骨吸收2度牙根周骨吸收达根长1/2以上3选择固位形好的牙做基(倒凹深度不超过1mm 坡度大于20度 4基牙数目恰当 5基牙位置合适(两个基牙位置越远越好)7.义齿不稳临床表现:翘动摆动旋转下沉8、义齿不稳定的现象的临床处理:(1)翘动:在支点的另一端设置间接固位体并尽量加大其与支点线的距离以增加平衡力矩,同时可利用靠近缺牙区基牙的远中倒凹固位或远中邻面的制锁作用来制止义齿末端的翘起。

(2)摆动:在牙弓的对侧加设直接固位体或间接固位体增加平衡力矩。

(3)旋转:减小人工牙面的颊舌径,加宽支托,使合面功能尖到支托连线的距离缩短,即缩小了合力力矩。

(4)下沉:游离端缺牙区取功能印模;尽量伸展义齿游离端区的基托面积,充分利用牙槽嵴区的对抗作用;游离端缺牙区保留牙根或植入种植体覆盖基牙以增加对义齿的支持力;人工牙排列时在近远中反向减径减数以减小游离端的合力。

8.隙卡沟预备:位于基牙与其邻牙的外展隙区预备方法:用锥形车针沿相邻两牙颊舌方向和近远中方向移动磨切两牙的釉质,勿破坏接触点,然后磨光细卡沟和对颌尖牙,预备后使该区加深加宽,圆钝,不妨碍咬合。

铸造卡环的间隙一般不少于1.5mm,弯制卡环的间隙一般在1mm,沟底与卡环丝一致,避免产生侧向力。

9.托盘的选择:托盘略大于牙弓,其内面与牙弓内侧约有3~4mm间隙以容纳印模材料,托盘的翼缘不能过长,不宜超过粘膜皱襞,一般至于距离粘膜壁2mm处,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最后一个磨牙或磨牙后垫区。

10.可摘局部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方法:1在模型上利用预留呀确定上下颌牙的关系(适用于缺牙不多,余留牙的上下颌关系正常者。

) 2利用蜡颌记录确定上下颌关系(在口内仍有可以保持上下和垂直关系的后牙,但在模型上却难以准确确定合关系者)3利用合堤的记录上下颌关系(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失,每侧缺失2个牙以上,或者上下牙列所失的呀无对合牙相对着,但仍有余留牙维持上下颌的垂直距离时)11.就位道设计246分析杆往那边倾斜12.模型预备:填凹和磨托24713.装盒方法:1、整装法适用于前牙唇侧无基托的可摘局部义齿2、分装法适用于卡环在下层型盒不便操作的义齿,缺牙多而余留牙少的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 3、混装法对缺牙多,基牙少的义齿可采用14.无牙上下颌解剖标志:位置功能作用3021牙槽嵴2口腔前庭位于牙槽嵴与唇颊粘膜之间此区内的解剖标志有:唇系带颊系带颧突上颌结节颊侧翼缘区远中夹角区3口腔本部切牙乳头腭皱上颌硬区腭小凹颤动线腭穹隆翼上颌切迹舌系带舌下腺下颌穹隆下颌舌骨嵴磨牙后垫15.无牙颌的分区:1主承托区(牙槽嵴顶腭部穹隆区颊棚区)副承托区(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唇颊和舌腭侧)边缘封闭区(粘膜皱襞细带附着不上颌后堤区下颌磨牙后垫)缓冲区(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头、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16.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1口腔解剖形态(颌骨解剖形态口腔黏膜的性质)2基托面积大小和边缘伸展(基托后缘盖过磨牙后垫的1/2或全部) 3唾液的质和量17.颌位记录关系:垂直和水平(前后左右高低)18.合托由基托和合堤组成19.合堤制作要求31120.确定垂直距离方法: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合间隙的方法:a一般息止颌间隙平均值约2~3mm,因此,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

B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距离的方法:两眼平视,将测量的瞳孔至口裂的距离 c面部外形观察法:一般自然牙列存在并咬在正中颌位时,上下唇成自然接触闭合,口裂约呈平直状,抠脚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的深度适宜,面部下1/3与面部的比例是协调的21.记录水平颌位关系方法:哥特式弓描记法和直接咬合法(卷设后舔法吞咽咬合法后牙咬合法肌监控仪)22、合堤画线:1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的位置,并画在合堤前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中切牙的交界标志线 2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拢时,画出口角在合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合平面的直线 3唇高线和唇低线上下合托在口中就位,嘱患者微笑,以蜡刀画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上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

23、颌位关系检查:(1)下颌后退确定颌位关系时,如果患者做了前伸动作,而又未被及时发现,戴义齿时下颌回到正中咬合位置,就会出现下颌义齿后退现象。

(2)下颌偏向一侧:确定颌位关系时,如果患者下颌偏向左侧,戴牙时下颌会出现偏向右侧的现象。

(3)前牙开合:义齿前牙不接触,后牙接触为开合。

24、人工牙选择:质地形态色泽和大小依据:大小:参照唇高线至和平面的距离为上中切牙切2/3的高度,根据下唇线至和平面的距离确定下中切牙的1/2的长度形态:根据患者的面形颜色:参照患者的皮肤性别年龄选择后牙合面形态:后牙颜色:25、排牙上颌6:与5远中邻面接触,两个舌尖均对象下后牙槽嵴顶连线,近舌尖接触合平面,远舌尖、近颊尖离开合平面1mm,远颊尖离开合平面1.5mm,颈部微向腭侧和近中倾斜33426、影响平衡合的因素:髁导斜度切导斜度补偿曲线曲度牙尖斜度和定位平面斜度27、五个因素的关系:髁导斜度和切导斜度间为反变关系,补偿曲线曲度牙尖斜度和定位平面斜度间为反变关系,而髁导斜度或切导斜度与其余任何一因素都是正变关系。

28、上下颌基托范围:31329、全口义齿初戴翘动原因及处理原因:如左右有翘动,上颌义齿常由硬区相应的基托组织面未做缓冲引起,下颌义齿引起翘动的原因多是与外斜嵴、下颌隆突区相应的基托组织面未做缓冲30、颌位关系记录不正确什么表现:下颌后退下颌偏向一侧前牙开合 34031、固位不良:a)当口腔处于休息状态时,义齿容易松动脱落。

由于基托组织面与粘膜不密合,可采用重衬b)当口腔处于休息状态时,义齿固位良好,但张口、说话、时义齿脱落,应磨改基托边缘过长或过厚的边缘,缓冲系带部位的基托,形成基托磨光面应有的外形、或适当抹去部分人工呀的颊舌面,减小牙的颊舌的宽度c)固位尚好,但在咀嚼食物时,义齿容易脱落。

应选磨调合,消除牙过早接触和尖牙的干扰,或将基托边缘适当磨多或磨薄名词解释1、支点线:固位体上合支托的连线称为支点线2、就位道:可摘局部义齿一般均有2或2以上的基牙。

各个基牙上的固位体必须沿同一个方向戴入,义齿就能就位,即就位道。

3、解剖式:有牙尖,牙尖斜面与底面的交角即牙尖斜度为30~33,与初萌出的天然牙面相似。

4、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20°左右,上下颌牙间有一定尖凹扣锁关系,咀嚼效能较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力小,临床应用较广。

5、非解剖式牙:无牙尖或牙尖斜面,牙尖斜度为零度。

6、倒凹深度:指导线观测器的分析杆至基牙倒凹区牙面的垂直距离。

7、倒凹坡度:倒凹区牙面与基牙长轴间构成的角度8、制锁角:就位道与脱位到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9、制锁状态:指义齿由于设计的就位道与功能状态中的义齿实际的脱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约束状态。

10、肌功能修整:在取印模过程中,印模材料尚未硬固前,模仿周围软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对印模进行整塑,使印模既能伸展到粘膜皱襞区,有不致延伸过长而有碍肌功能活动。

11、磨光面: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12、颌位关系记录:用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一遍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合关系。

13、垂直距离:为自然牙列呈正中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14、平衡合:指在正中合及下颌作前伸合、侧方合运动等非正中合运动时,上下颌关系的呀都能同时接触平衡合包括正中合和非正中合15、选磨:为了调磨正中合的早接触点,时正中和大道广泛均匀的接触和稳定的尖窝关系,病调磨正中合、侧方合和前伸合时的牙尖干扰,达到平衡合的接触16、重衬:在全口义齿的组织面上加上一层塑料,使其充满牙槽嵴及周围组织被吸收部分的间隙,使基托组织面与周围的组织紧密贴合,增加义齿的固位力。

17、牙支持式义齿:指缺隙两端均有余留天然牙,两端基牙均设置支托,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

18、黏膜支持式义齿:指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黏膜及其下的牙槽骨负担。

19、混合支持式义齿:指义齿承受的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骨共同负担,基托适当伸展,其修复效果介于两者之间。

20、环形卡环:亦称圈形卡环,多用于最后孤立的磨牙上,基牙向近中舌侧(多为下颌)或近中颊侧(多为上颌)倾斜。

21、平均倒凹法: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然后画出基牙的导线,根据此导线设计制作的义齿,其共同就位道方向即为两端基牙长轴交角的平分线方向。

22、调节倒凹法:就是使倒凹适当的集中在某些基牙或基牙的某个侧面上。

23、垂直距离:为自然牙列呈正中颌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24、息止颌位:在自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

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颌接触。

25、牙列缺失和牙周组织吸收后,上下无牙颌牙槽嵴顶形成的间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