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牙科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致力于修复和重建患者口腔功能和外观。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口腔修复技术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见的口腔修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 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设计并制作适合的口腔修复器械;4. 具备良好的口腔修复实践技能;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二、课程内容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基础知识1. 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2. 口腔修复学基本概念和原则3. 口腔修复材料学基础知识4.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2. 固定修复技术1. 临床检查和诊断2. 正畸准备和修复3. 牙齿牙冠制作和修复4. 草签制备和修复5. 种植修复技术3. 可拆卸修复技术1. 可拆卸部分义齿的制作和修复2. 全口义齿的制作和修复3. 口腔修复材料的选择和处理4. 发现课题与实践1.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2. 学生参与临床实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参与到临床实践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3. 班会和学术交流学生定期召开班会,进行学习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讨论问题。

四、评估方法1. 课堂测试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测试。

2. 实践操作评估对学生在临床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相关的课程论文,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标准应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口腔修复服务。

口腔修复学课程实用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实用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文案大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1004010110101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1004010110101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Prosthodontics课程编号:1004010110101学时:120(理论48 ,见习72)学分:7.5分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口腔材料学、生物力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口腔修复学》的任务是研究口腔牙、颌及颌面部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恢复、改善、重建各类缺损或异常口腔颌面部病损,从而恢复、改进其应有的解剖学形态,长期维持其生理功能,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口腔临床医学及口腔应用材料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原理、修复工艺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应用性学科。

其临床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疾患、颞下颌关节疾患及牙合异常的预防和修复治疗。

前者是口腔修复学本科层次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通过讲课和实验室以及生产实习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基础理论包括:修复的原则、固位原理、设计原则、平衡牙合理论等;基本知识包括:牙合、颌、面的解剖生理和牙合学等;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检查、牙体预备、取印模、颌位记录的方法与操作技术,各类修复体的相关技工操作,修复体的初戴、选磨、调牙合、复查修改等技术。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理论1学时,实验0.5学时)1.基本内容(1)口腔修复的基本观点,主要人体整体性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口腔常见的修复方法,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嵌体、金属全冠、烤瓷全冠、桩冠等的牙体预备和印模模型的要求。

熟悉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各类牙体缺损修复体的适应证、禁忌证;诊疗程序中临时冠制作、试戴和粘结、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原则。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口腔修复学 教案

口腔修复学 教案

口腔修复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常见口腔修复体的种类、结构和适用范围。

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口腔修复方案。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各种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要点。

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流程和注意事项。

2、难点复杂口腔修复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口腔修复体的固位、稳定和支持原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系统讲解口腔修复学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口腔修复模型的制作和修复体的试戴,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口腔修复前后的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口腔修复的初步印象和理解。

2、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讲解口腔修复学的定义,即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

介绍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简单的修复方法到现代先进的修复技术,强调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3、口腔修复的生理基础讲解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如牙齿、牙周组织、牙槽骨、颞下颌关节等在修复中的重要性。

介绍口腔的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与修复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修复体不仅要恢复形态,还要恢复功能。

4、口腔修复的基本原则强调修复体应符合生物学原则,如保护剩余组织、避免刺激、促进组织健康等。

讲解机械学原则,包括修复体的固位、稳定和支持,以及合理的应力分布。

介绍美学原则,如修复体的形态、颜色、质地应与天然牙协调一致,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

5、常见口腔修复体的种类和特点固定修复体介绍烤瓷冠、全瓷冠、金属冠等的结构、材料和优缺点。

讲解固定桥的组成、类型和适应证。

活动修复体介绍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部分,如基托、卡环、人工牙等。

讲解全口义齿的制作和戴用要点。

种植修复体介绍种植牙的结构和原理。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doc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doc

《口腔修复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修复学总学时:87学时(理论45学时,实验42学时)开课单位:口腔教研室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三年制推荐教材:《口腔修复学》,徐君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7版参考书:《口腔修复学》,姚江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7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和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其基础学科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生物力学等,其相关学科有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口腔美学等。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口腔修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该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采用大课讲授与实验课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口腔修复理论知识的同时, 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了解口腔修复学的概念、范畴、任务、相关学科、发展概况,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要求]:1、掌握口腔修复学的研究对象2、熟悉学习口腔修复学的重要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可摘局部义齿(10学时)[教学内容]1、可摘局部义齿概述2、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作用:人工牙、基托、固位体、连接体3、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持形式。

4、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Applegate-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王征寿分类法5、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的口腔检查及准备6、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适应症7、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对基牙的基本要求,义齿的稳定和固位、分类设计8、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1)基牙及余留牙预备,(2)印模:托盘选择,印模材料的选择,印模种类及取印模的方法印模的要求。

口腔修复学课程

口腔修复学课程

口腔修复学课程摘要:一、口腔修复学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特点2.课程学习目标二、口腔修复学课程内容1.课程重点2.课程难点3.课程学习方法三、口腔修复学课程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实践教学的形式3.实践教学的评价四、口腔修复学课程与临床应用1.课程与临床的联系2.课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五、口腔修复学课程展望1.课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文:口腔修复学课程是一门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及相关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核心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口腔修复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口腔修复学课程概述口腔修复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病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理解口腔修复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临床诊疗技能。

二、口腔修复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了口腔修复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口腔修复材料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修复生物学、口腔修复临床学等。

课程重点关注口腔修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临床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析和处理各类口腔修复病例。

三、口腔修复学课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口腔修复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等,其中临床实习是学生直接参与临床诊疗工作的过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口腔修复学课程与临床应用口腔修复学课程与临床应用紧密相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临床常见口腔修复病例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提高诊疗效果。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201,Z2431202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分数:8分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1 .课程简介《口腔修复学》是研究人体口腔及颌面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

是以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口腔材料、材料力学、生物力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2 .课程性质《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修复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对口腔修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初级诊治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开展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共138学时。

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4 .课程作用通过《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掌握口腔修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性思维的发挥。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口腔修复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成培养目标。

(二)设计思路1 .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时数:138学时(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健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
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精品文档交流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基础课和口腔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始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考核方法:考试课,笔试+技能操作。

学时学分:总学时数:96,理论学时数:60,实验学时数:36,学分数:8分。

第二部分课程培养目标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本课程应从适应临床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人文教育,强化职业意识,课程目标包括: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口腔修复科常用临床检查项目。

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2.熟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

3.了解口腔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周病的修复治疗;了解口腔修复学新技术及有关最新研究进展。

了解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工艺流程。

精品文档交流
(二)能力目标
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常见问题。

2、能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等各种常见缺损的患者设计修复方案。

(三)素质目标
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如各种常用口腔检查、印模制取、模型灌注、牙体预备等常用临床操作技能。

3.具备科学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

4.培养关爱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精品文档交流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理论授课学时分配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交流
实验项目及要求:
精品文档交流
二、理论课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交流
精品文档交流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