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行年龄段之划分
生旦净末丑详细介绍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
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每行当又可细分,习惯上大致分为:[1]编辑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朝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身份,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
“生”又可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老生”,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这是说老生在舞台上扮演人物时要在嘴上挂一个胡子。
胡子在京剧里有个专门名词叫“髯口”。
老生还有一个名称叫正生,这是说由正生扮演的大多是严肃端庄的人物。
老生一般在剧中扮演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
老生所挂胡子的颜色则表示了人物的年龄。
例如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是中年人,所挂胡子就是黑色的。
京剧《秦香莲》中的王延龄是老年人,所挂胡子就是白色的。
根据表演侧重的不同,老生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文武老生等。
唱工老生的演唱部分要多一些,做工老生的念白与身段、表情表演相对要吃重一些,文武老生则是能唱又能打,如京剧《定军山》里的黄忠就是由文武老生来应工的。
因为文武老生在穿戴上大多穿靠衣(盔甲衣),紮靠旗(后背上插四面靠旗),所以又称为靠把老生。
老生在剧中一般注重演唱、念白和细腻的表演,在唱腔上也比较丰富。
老生的念白和演唱都用真声。
念白用韵白来表现。
老生的表演风格刚劲、挺拔、质朴、醇厚,动作造型也以庄重、潇洒为主要基调。
“红生”,红生在京剧行当里,是指老生应工扮演关羽、赵匡胤一类勾红脸的角色。
京剧界一般认为王鸿寿(老三麻子)是京剧红生行当的创始人。
以前虽然也有关羽戏,但剧目较少,因此并没有形成红生这个表演行当。
清末民初,王鸿寿从关羽的化装、服装、盔头、髯口、服装、青龙刀,还有造型、身段、唱腔等各方面,对关羽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还把关羽戏的剧目发展到数十出,并把关羽戏从南演到北,形成了王鸿寿风格的关羽戏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这才有了红生这个行当。
红生的表演风格独特。
红生吸收了老生、武生、净,三个行当的艺术因素,但与这三个行当又迥然而异。
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的排序

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的排序古代年龄称谓的排序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由大到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长寿老人类别:1. 太古稀:指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这是最高荣耀的称号。
2. 古稀:指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3. 松寿: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
二、晚年老人类别:4. 耄耋:指九十岁以上的老人。
5. 耄跌: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三、朝堂官员类别:6. 八十户:指入朝当官的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7. 老太尉:指九十岁以上的宰相。
8. 老将军:指身体健壮且九十岁以上的将军。
四、官职晋升类别:9. 养病太守:指身体不好,被免去官职而任命为地方太守的人。
10. 养病郎中:指身体不好,被免去官职而任命为医生的人。
五、士人类别:11. 终南山——指从事文学创作的士人。
终南山是传说中仙山的名字,因此这一称号寓意着士人寻求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12. 三分人:指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名次。
13. 秀才——指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
14. 举人——指通过殿试考试的士人,并且进入仕宦行列。
15. 状元——指科举考试成绩最好的人,居于士人之巅。
16. 榜眼——指科举考试成绩第二名的人。
17. 探花——指科举考试成绩第三名的人。
18. 老生——指过了壮年以后考取功名的士人。
六、草莽人士类别:19. 客卿——指外地来京城考取功名的士人。
20. 不世勋臣——指具有卓越成就的草莽人士,称号寓意其功绩非同一般。
七、普通民众类别:21. 老人、老翁、老妪:分别指年老的男人、女人。
22. 老伯、老爷:分别指年纪较大的男子。
23. 大人:指成年男子,多用来称呼平民或富裕阶层的人。
24. 少年、儿童:指尚未成年的男孩子。
25. 小孩子、娃儿:一般指年纪较小的男孩子。
上述的古代年龄称谓由大到小的排序只是大致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年龄称谓是反映社会等级和尊卑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智慧的认知和尊重,也展示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敬重和重视。
戏曲程式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
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
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
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
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
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
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
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
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
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
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
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扮演女性人物。
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
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
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
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宋杂剧中有副末。
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
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
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京剧欣赏浅议

陈伟
江苏省演艺集团 南京 2 1 0 0 0 2
要求 , 在一定的范 围以内 , 集 中地学 习 、 掌握演 唱和表演 的特 点; 对于观众来说 , 熟悉这些行当以后就能够 区别这些行 当的 特点 征。 武生是擅长武艺的角色。 老生又 叫须生 , 或胡子生 , 还 有一个名称 叫正生 , 表示严肃端庄的意思 。 老生主要 扮演 中年 以上 的男性角色 , 唱和念 白都是本嗓。 小生是 比较年轻 的男性 角色 。 特点是不戴胡子 , 扮相一般都是 比较清秀 、 英 俊。 在表演 上最大 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 真假声互相结合 。青衣在旦行里 种, 但我 们身在现代都 市的孩子 , 对 于京剧 总是 陌生的 , 既 感 占着 最主要的位置 , 青衣扮演 的一般都 是端 庄 、 严肃、 正派 的 觉不到 心灵上 的享受, 也没有感官上的享受 , 更谈 不上理论的 人物 ,大多数是贤妻 良母 ,或者 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 的人 认识 。所 以作 为一个 中国人 , 学会 欣赏京剧是非 常重要 的。 物 。年龄一般都是 由青 年到中年 , 青衣 的表演 以唱工为 主 , 动 关键词 : 京剧 欣 赏 作幅度 比较小 , 行动 比较稳重 。 花旦 可以分为 闺门旦 、 玩门 旦、 泼辣旦 、 刺杀旦 。 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 的角色 , 老旦的表演 名家赏析 特点 , 就是唱、 念都用本嗓, 用真嗓, 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 刚 中 国的“ 四大名 旦” , 梅兰芳 、 程砚秋 、 尚小 云 、 苟慧生 , 各 劲 , 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 有各的特色 。 特别是梅兰芳老师 , 功底深厚 、 嗓音圆润 、 扮相秀 女性角色 , 也可 以分成两大类。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 , 俗称花 美, 1 9 1 5年 , 梅先 生 大量排 演新 剧 目, 在京 剧唱腔 、 念 白、 舞 脸 ,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 ” 净” 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 蹈、 音乐、 服装上均进行 了独树一 帜的艺术创新 , 被称 为梅派 人物类型 , 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 。 ” 净” 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 大师。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 了国外人士的重视 , 曾 彩和图案勾勒脸谱 , 所 以又俗称 ” 大花脸” 。 于1 9 4 9年前先后赴 日本 、 美 国、 苏联等地演 出, 并荣获美 国波 而对 于流派 , 细分起来 , 京剧 的流派足有 十几甚至几 十 摩那 学院和南加州 大学 的荣誉文学博 士学 位。更令人钦佩 的 种 , 梅、 程、 余、 杨不一而足 , 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 , 组成 了京 剧 是梅 先生 还是一位伟大 的爱 国主义者 , 抗战期间他蓄须 明志 , 艺术 的大 观园。 而各流派又有着 自己的代 表人物和继承人 , 比 拒绝 演出 , 全靠写字卖画为生 。 解放后先后担任 了中国京剧院 如谭鑫培 、 盖叫天 、 叶盛兰等等 , 要是放到现在那 可都是大 艺 院长 、 中国戏 曲研究 院院长 、 中 国文学艺 术界联合会 副主席 、 术家, 他 们不仅传承 了精髓 , 更将京剧艺术 发扬光大 , 甚至走 走向世界 。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从他那里我们学到更多 的是 京剧 出国门, 艺术家对待艺术 、 对待人 生的态度 。 四、 服装扮相赏析 二、 名段欣 赏 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 ,但是京剧 的服装依 京剧 即为 “ 剧” 的一种 , 便赋予 了它鲜 明的故事性 。 京 剧较 旧是丰富多彩“ 蟒、 靠、 褶、 帔、 衣” , 合适 的人穿对应 的衣 服 , 绝 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 的军事 、 政治 和宫廷斗 争 , 故事 大多源于 对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形象 、 身份地位。 其服饰上复杂多样 的纹 小说 和历 史演义 , 比如大 家所熟知 的“ 徐策跑 城” “ 霸王别 姬” 饰与 图案 , 比如武将用 的麒麟虎豹 、 文臣用的仙鹤 、 孑 L 雀, 富人 “ 智取威虎 山” “ 贵妃醉酒 ” 等等 , 都是依据历史事 实改编而成。 用 的飞鸟花卉 , 以及精致 的面料 、 手工与刺绣 , 每一件 服装配 京剧 中的经典形象宣传 了中国古代社会所宣扬 的价值取 向和 饰都可以称之为艺术 品。 还有京剧中的脸谱 , 神仙脸 、 花脸 、 英 伦理道德 : 花木兰 的孝亲爱 国, 穆桂英 、 余太君 的委曲求全 、 胸 雄脸 、 六分脸 , 光 是京剧舞 台上那一张张像画作一般精妙绝伦 怀大局 , 诸葛亮 的鞠躬尽瘁 , 红娘 的热情助人 ; 精忠报 国 的文 的脸谱就足以让 我们感 叹伟大祖先的卓绝智慧 。 天祥 、 岳飞 . 冈 0 正不阿的海瑞 、 包拯 ; 义 薄云天的秦琼 、 关公 ; 舍 我们若是喜欢上京剧 了,也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 己为人 的程 婴 、 徐 策等等 , 同时 , 也揭露 了很 多的社会 黑暗现 化了。无关某些m 旧情结“ 或者 ” 附庸风雅” , 京剧给我们的生 象。 正 因为如此 , 京 剧的故事性也 为它提供 了很大 的观赏性和 活融入 一些传统文化 的元素 ,伴随着那些涂着 油彩的生动形 娱乐 性 , 可 以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然而就如所有 的学 象 、 优美动听 的唱 腔 , 无不妙 趣横 生 、 百 听不厌 、 百看 不倦 , 欣 问一般 , 外行看热 闹 、 内行 看门道 , 对于京剧 , 只有 认识它 、 了 赏之余 接受 品德教育 、 感受艺术之美 , 潜移 默化地 帮助 我们 学 解它 , 才能意识到它的美。 会欣 赏传统艺术 。 京剧是整个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许 千百年来 ,京剧起到 了普及 中华文化 的教科 书的作用 。 许 多多文学 、 历史 、 伦理知识包含其 中, 可谓 是海纳百川 。 可 是 在不 能普及教育 的中国社会 中, 戏曲艺术以浅显通俗 , 形象机 在 日益 西化 的今天 , 人们在传统文化的互动上却 日益减少 , 传 趣, 寓教于乐 , 深入人心 的形式发挥普及历史文化 的作用 。帝 统戏 曲 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 的主流地位 ,并呈急剧 消 王将相 , 才子佳人 , 忠 臣义士 , 满汉蛮夷 , 强盗侠客 , 贩夫走卒 , 失 和边缘化 的状态 ,青年学生对文学艺术理解和欣赏 的能力 舞 台上 的众生相形象 的传播着希冀社会和谐与平等 的追求 和 还亟待提升 。 我希望社会 、 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我们走进 理想 。 艺术 的典 型已经成为社会生活 中的典型 , 发挥 了巨大的 京剧 、 熟悉京剧 、 热爱京剧 。以促进我们对祖 国传统文化的 了 教化作用 。“ 舞台方寸悬 明镜 , 优 孟衣冠启后人” , “ 学君臣 , 学 解和认识 , 也更有利于 中华 民族文化 的传承与发展 。 希望越来 父子 , 学夫妻 , 学朋 友 , 汇千古忠孝节义 , 重重 搬演 , 漫道逢场 越多 的朋友关注京剧 , 热爱 国粹 ! 作戏 ; 或 富贵 , 或贫贱 , 或喜怒 , 或哀乐 , 将一时悲欢 离合 , 细细 作者简介 : 陈伟 , 男。 江苏省演 艺集 团京剧 院武生演员 。 国 看来 管叫拍惊 奇” , 将儒 、 释、 道各 家思想哲 学在 京剧 中融为一 家三级演员。 体。 三、 行当流派赏析 戏 曲划分行 当以后 , 对 于演 员来说 , 可 以按照行 当特 点的
京剧旦角唱腔京剧《白毛女》选段《欢欢喜喜过个年》

青衣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1.青衣:端庄、严肃、正派
的人物,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2.代表人物:秦香莲 《铡美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花旦:都是穿裙衣裳。即
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 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 演青年女性。
2.代表人物:春草
1.武旦:又称刀马旦是表演一
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一类是 长靠武旦。
老生 武生 小生
1.老生:
严肃的男性角色。老生基本上都 是戴三绺的黑胡子。老生一般分 为文武两种
2.代表人物:文:诸葛亮 武:黄忠
1.武生 :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
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 种叫短打武生。
2.代表人物:武松 《飞虎山》
1.小生:
年轻的男性角色。不戴胡子。 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
头通鼓:战饭造。
唱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向前各个具有赏,违令项上吃一刀, 三军与爷归营号。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 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 口点的胭脂什么花红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 梳一个油头桂花香 脸上擦的桃花粉 口点的胭脂杏花红
第五单元第一课 京剧
制作人:姜志远
起源发展:
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
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行当
一、京剧一共划分为几个行当? 二、京剧的行当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
行当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 及社会地位等,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 丑四种类型。
念
做
打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 人物性格,多为正面角色。 例如关公等。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
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
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
"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
"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
"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
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1)舞台和时空方式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
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
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
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
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
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
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
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
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
闽西木偶戏角色行当分为

木偶四大行当闽西木偶戏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早期高腔的戏偶只有十八身,俗称“十八罗汉”。
后戏偶增至二十四个,称“二十四诸天”。
此制沿用至今。
其具体配置如下:1、高腔班的行当配置黄袍身一身,专办天山、人间、地下老少皇帝。
因穿黄色龙袍而得名。
黑甲身一身,净头素脸,穿黑色大甲扎黑甲旗,可挂须髯,专扮反叛或敌方主将。
(见下图)官生身一身,穿加补红官衣,扮文官、状元之类的人物。
老生身一身,穿蓝或绿色老生衣(蓝褶)。
根据所扮人物的年龄、特征,可选挂鸟、苍、白色须髯。
用以扮员外、乡宦、神仙、真人等老生行当的人物。
(见下图)红袍身一身,用于扮人、神朝廷重臣。
穿红色蟒袍,故名。
白袍身一身,穿白蟒袍,专扮辅宰、忠良之臣。
白甲身一身,穿白色大甲扎白甲旗,扮演武将。
绿甲身一身,穿绿甲扎绿甲旗,是老中青武将均可扮演的戏偶。
小生身一身,穿浅绿色小生衣(绿褶子),专扮小生行的角色。
红马褂一身,上身穿红段褂,下身黑裤扎红腿裙,腰系蓝色大带,扮演官生中武扮正派人物。
绿马褂一身,上身穿杂色短褂,下身红裤扎绿色腿裙,系红大带。
与红马褂成双出现时官生中的副将或侍卫;单独用即充邪恶的武人或戴面具变妖怪。
以上包括文生、武生、老生、小生等共十身,统称为“生行”。
红旦身一身,大髻正旦头,穿圆领红长衫,担当正旦一类角色。
(见下图)袍旦身一身,大髻正旦头,红长衫配云肩官诰,专扮诰命夫人。
花旦身二身,大髻花旦头,衣着一红一绿的采莲衣,扮小姐时给红衣加腰裙。
原装的为丫环;二小姐可着裙,也可用原装。
老旦身一身,小髻老旦头,穿白色长衫或蓝色长衫。
此偶常换衫,穿白衫配观音帽扮观世音;换青衫用于苦难的中老年妇女。
以上包括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各行当共五身。
丑旦靠戴面具解决。
黑袍身一身,净头略勾脸,穿黑色蟒袍,专扮阁老、权臣,也扮奸相、枉法国舅。
红甲身一身,净头素脸,穿红色大甲扎红甲旗,可挂须髯,专扮粗鲁暴躁类型的大将、番王、魔王之类的武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生行年龄段之划分
发表时间:2012-06-27T17:02:34.73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张建文[导读] 生旦净丑之生行包括小生与老生。
舞台上凡挂黑三支、仓三支、白三支的人物统称为老生。
张建文栾川县曲剧团河南栾川 471500
中图分类号:J902
生旦净丑之生行包括小生与老生。
舞台上凡挂黑三支、仓三支、白三支的人物统称为老生。
根据我四十年的舞台经验,感觉应该来这样划分他们的年龄段:三十五岁至五十岁挂黑三、五十岁至六十岁挂仓三、六十岁以后挂白三,那么三十岁至三十五岁呢?这就需要根据人物性格来处理,需要小生扮就小生扮,需要他长出几根胡须来,就给他挂上黑三。
有同行称这种情况叫须生。
就是刚长出胡须的小生。
这个说法也站得住脚,但挂上了黑三就应该属于老生行。
须即胡须也,但黑三支不同于仓三支与白三支,却有长短疏密之分。
较短且疏的黑三,用于年纪较轻性格、性格文雅的一些人物,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
《卷席筒》中的曹保山等。
又长又密的黑三支用于年纪较长、性格刚毅的老生。
如:三国戏中的关公,《刘公案》中的刘墉等。
介于长短二者之间的黑三用途最广,这不必多说了。
挂什么颜色的胡子不能教条主义,需根据人物需要而定。
如五十岁和五十一岁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死搬硬套可就成了咱行话中所说的‘棒槌’了。
伍子胥一夜时间白了须,一甩头的功夫,从黑三就变成了白三,这就是人物的需要,与年龄无关。
周瑜巴丘身死,年龄已经三十六岁,如果给他挂上黑三,会是什么效果呢?我估计小乔该变哭为笑了。
剧种不同人物处理也有不同,如京剧《夜奔》中的林冲,是武生扮,显得英武。
一九七七年老戏刚开放,安阳市豫剧团的《野猪林》中的林冲是老生扮相,林冲已成家立业,且受奸臣陷害,一路上饱经苦难,受尽折磨,面容憔悴,用老生扮也很符合人物性格。
我演《大保国》中的杨侍郎,前用仓三支,后用白三支,也有为国操劳,一夜白须之效果。
古装戏中的唐王、宋王等,剧本没有年龄要求的戏,大多挂黑三支。
皇上正值中年,如日中天,既有精力且又老练。
符合一国之君的身份,扮相也漂亮。
用白满代替白三支的人物多是捆头老生,即过去所说的末行,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末行了,统归于老生行。
捆头老生即衰派老生,多是社会底层人物。
如《跑汴城》中的窦九成,进京路上要做舞蹈动作,用白满更好。
也有朝中老臣,德高望重,带摆满更显得有份量。
蒲剧《打金枝》中的郭子仪,不勾脸用老生扮带白满,人物性格刻画的更细致。
表演用生净两门抱,效果很好。
《狸猫换太子》中的陈琳是个特例,既没有挂胡子,又到了一定的年龄,所以称为老小生。
小生是说他没有挂胡子,老生是说他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实际上就是老生,只是因为太监不会长胡子。
京剧就是由上海名家陈小云扮演,他是主攻的老生演员。
京剧有“无戏无老生,无老生无戏”之说,可见老生行之重要。
老生行领携主演由来已久,旦角领携形成于民国初年。
净行领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丑角次之。
河南曲剧原是《三小戏》,老生行原称“老头”,后发展中借用其他剧种的叫法,通用“生、旦、净、丑”名之。
老生所用的鬓发,地方戏和京剧也有差别,京剧用仓三、白三根据人物性格需要,可带可不带鬓发,但地方戏如河南曲剧仓三支、白三支必带鬓发。
我见京剧可带可不带,一次在演刘统勋时没带鬓发,结果观众不买账,写纸条送上舞台,他觉得带上鬓发才适合人物年龄,观众是上帝,你就得听。
演老生的演员也有几个年龄段问题,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演员演老生扮相都十分漂亮,但内在总显不足,没份量。
四五十岁的演员演老生就显得沉稳有气质。
没办法,这个年龄段正是演员的黄金年龄段,现代戏更明显。
生行难于旦净丑行。
旦行美丽,净行有气势,丑行可逗观众一乐,老生呢?不但要有好的唱功还得有好的做功,不然观众就不买帐,女老包多,女老生少,为什么呀?一个字:难。
越难越要挑战自我,知难而上才能唱好老生戏。
关公戏多由武老生应工,但也有红净应工,属于生净两门抱,根据团里演员情况而定。
包公也不全是净行应工,也有老生应工唱老包。
栾川县曲剧团李克勤就是老生唱老包,京剧名家李桂春也是老生应工,上海人却称他是活包公,周信芳也是老生唱老包。
老生唱包公人物刻画更精致,效果非常好。
以上所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批评,建文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