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辩证治疗慢性宫颈炎

合集下载

慢性宫颈炎中医方药

慢性宫颈炎中医方药

慢性宫颈炎中医方药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会给女性带来很多不适的症状,严重的降低生活质量,需要及时使用熟地,龙胆草,金银花,白术,红藤生地,潞党参等中医药方来治疗慢性宫颈炎,都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让女性恢复健康。

慢性宫颈炎大多都发生在产妇女身上,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像大肠埃希杆菌及厌氧菌、疱疹病毒等,是会让患者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像白带增多,呈现乳白色或者是微黄色,或为黏稠状脓性,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影响健康,那么慢性宫颈炎有哪些中医药方呢?第一个很中医药方是要准备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枸杞子,煎服。

第二个是要准备龙胆草,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通草、柴胡、甘草,椿根皮,再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可以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第三个是要准备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白术、天葵子、茯苓、泽泻、栀子、紫草、椿根皮,败酱草,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可以清热解毒,化湿止带。

第四个是要准备白术,菟丝子、山药、苍术、茯苓,炙甘草,车前子,党参、补骨脂、柴胡、黑芥穗、巴戟天,再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第五个是要准备红藤、生地、乌梅、石榴皮,蒲公英、忍冬藤、生地榆,再水煎至,徐徐灌注阴道二十到三十分钟,每日一两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第六个是要准备潞党参,炒白术,怀山药,杭白,当归,车前子,炒苍术,陈皮,荆芥炭,柴胡,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黄柏,水蛭,土鳖虫,甘草,再每日一剂,水煎三次,分三次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这六个就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中医药方,都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恢复健康,此外,患者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保持好愉悦的心情,在没有彻底治愈前最好不要进行性生活,有什么异常出现及时就诊。

治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治方

治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治方

治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治方*导读: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方处方:龙胆草9克,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各8克,通草、柴胡、甘草各5……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方处方:龙胆草9克,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各8克,通草、柴胡、甘草各5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检查见宫颈轻中度糜烂。

创方者:齐绍霞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湿毒内侵)方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15克,紫花地丁、白术、天葵子、茯苓、泽泻、栀子、紫草、椿根皮各8克,败酱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湿止带。

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毒内侵型。

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伴腥臭气,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糙,脉滑数。

检查见宫颈重度糜烂或伴息肉。

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者可加黄芪以扶正托毒。

创方者:齐绍霞河南名医治慢性宫颈炎(脾肾两虚)方处方:白术15克,菟丝子、山药、苍术、茯苓各 12克,炙甘草5克,车前子(包煎)9克,党参、补骨脂、柴胡、黑芥穗、巴戟天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健脾温肾,除湿止带。

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

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或月经不调,不孕,精神倦怠,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苔白滑,脉沉弱而缓。

检查有宫颈糜烂或呈乳突型。

创方者:齐绍霞。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子宫颈炎往往是由急性感染后的继续,亦可能无急性阶段,一发现就是慢性炎症。

主要症状为带下增多,呈黄白或赤白相兼,偶有腰骶酸痛,但大多数患者除带下增多外,一般无自觉症状。

【病因病理】 1.湿热由于脾虚温盛,郁久化热,变为湿热,湿热下注,浸渍宫颈而致。

2.肾虚多产房劳损伤胞络,肾气受损,冲任二脉功能失调,带脉失因而致。

【诊断要点】慢性宫颈炎有以下几种不同表现: 1.子宫颈糜烂指子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分,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宫颈糜烂是子宫颈最常见的病变。

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I度),指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Ⅱ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Ⅲ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积的2/3以上。

根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又可分为单纯型、颗粒型和乳突型三型。

2.宫颈息肉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颈黏膜增生,自颈管内向子宫颈口突出而成单个或多个息肉(见图12),质软脆弱易出血。

3.子宫颈肥大是由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颈组织可能有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使子宫颈组织肥大。

4.子宫颈囊肿(纳氏小囊)在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增生,腺管开口被封闭,而腺体内的分泌物不能外流而潴留在内,形成大小不同的囊肿。

检查时见宫颈表面有大小不同的透亮的白色或黄色的凸出物即是。

5.与宫颈癌相鉴别。

可作防癌涂片或宫颈活组织检查进行鉴别。

【辩证分型】 1.湿热带多色黄或有腥臭气味,小腹胀,腰酸,口苦或腻,小便黄赤。

苔黄腻,脉滑。

阴道检查见宫颈慢性炎症。

2.肾虚带多色白,质清,腰酸膝软,头晕耳呜,乏力怕冷。

苔薄,舌胖,脉沉细。

【分型治疗】 1.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上带方加减。

猪苓10克茯苓10克茵陈10克赤芍9克丹皮9克黄柏9克知母9克车前子10克(包煎)蒲公英15克(也可参考带下病的治疗)2.肾虚治法:益肾止带。

方药:归肾丸加减。

熟地12克黄芪12克白芍9克白术9克仙灵脾9克山药12克当归9克炙甘草9克煅牡蛎30克(先煎)菟丝子10克对于重度糜烂的宫颈炎可采用电灼、冷冻、激光或光疗等方法治疗。

宫颈炎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科普

宫颈炎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科普

宫颈炎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科普宫颈炎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40%的育龄期女性患有宫颈炎疾病。

近些年受到生活方式改变和性观念改变等因素影响,宫颈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宫颈炎如果不积极治疗,一般情况下无法自愈,并且病程迁延且存在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和正常生活都产生了不良反应。

本文对宫颈炎的症状和病因及类型、中医对宫颈炎的治疗、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等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一、宫颈炎的症状、病因及类型大部分患者在宫颈炎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可出现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异常、分泌物质地改变、分泌物异味(腥臭味)等症状,或可伴随出现外阴瘙痒、灼热等不适症状。

部分慢性宫颈炎患者出现性交痛、性交出血、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患者的家庭和谐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将宫颈炎疾病归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

中医认为宫颈炎的发生多与素来身体虚弱、房事不洁、经期卫生不佳、手术损伤、分娩造成的子宫颈损伤、湿邪入侵、其他疾病影响等多种因素相关,导致患者脾肾功能异常,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津液无法正常代谢而发生滞留,湿邪久蕴于内进而凝滞成痰,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且生热化浊,湿热下注、秽浊下流,最终引发带下疾病的发生。

患者因为湿热内蕴,多伴随口苦、咽干等症状。

总体来说宫颈炎的产生与外邪入侵、脾肾功能异常有关,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按照导致宫颈炎的病因、病机等将其分为脾虚型宫颈炎、肾虚型宫颈炎(肾阴虚型、肾阳虚型)、湿热型宫颈炎、痰湿壅滞型宫颈炎,每一证型的宫颈炎各有特点。

其中脾虚型的患者多表现为白带绵绵不断,质地黏稠,呈现白色、淡黄色,患者伴随出现疲惫、四肢不温、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肾虚型的宫颈炎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质地稀薄,伴随出现腰背酸痛、小腹冰冷、小便增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灼热感;湿热型宫颈炎的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且颜色变黄,质地黏腻且气味秽臭,同时伴有食欲减退、自觉口内黏腻不爽、食不知味、小腹疼痛、小便黄少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痰湿壅滞型的患者因为湿邪过剩,患者表现为白带量多且质黏、味腥臭,患者伴随出现周身无力、浮肿、口内黏腻、痰多、舌头出现齿痕、便溏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有诱发肿瘤的可能。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妇科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妇人病,包括了宫颈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发痒、疼痛等。

中医对宫颈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下注、虚寒湿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温阳祛湿。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等。

二、附件炎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中医对附件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互结、气血不畅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疏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当归、川芎等。

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辨证包括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香附等。

四、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过程中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

中医对痛经的辨证包括寒凝气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温经草、艾叶、川芎、延胡索等。

五、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盆腔疼痛等。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软坚。

常用的中药有神曲、川穹、牡丹皮、延胡索等。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异常出血等。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川穹、赤芍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辨别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是需要依托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因此,在面对妇科疾病时,建议及时求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治疗慢性宫颈炎进展

中西医治疗慢性宫颈炎进展

[2]屈国君,陈国玉,毛金葵,等.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舒适护 理10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14一15.
[收稿日期]2010—02—20
・44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万方数据
57.
临床资料 40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男25例、女
15例,年龄30~65岁,急性胃黏膜损害28例,消化性溃疡9 例,胃癌3例。 检查方法为将内镜置于舌根,从杓状软骨交点下方进入 食管入口处,直视下循腔进入食道、胃腔、十二指肠¨1。进镜 过程中发现出血病变时,需继续进入其他部位检查。退镜时 到达出血部位行镜下止血治疗。37例行镜下微波止血,30例 效果较好。 2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因黑便及不愿意接受内镜检查,出现 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因此,应告诉患者内镜检查是直观、 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详细介绍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强调“检 查时我们一直陪伴在您身边,随时为您服务”。以消除或缓解 患者紧张心理,更好配合检查,增强治疗的信心旧1。 检查前准备:术前禁食8h以上,检查前5—10111in口服胃 镜润滑胶浆10mL,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并备好止血药物、 活检钳、微波治疗仪等。根据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备好心电监 护仪及各种抢救药。 检查中护理:患者取左侧卧位,口角略低,使口腔分泌物 及时流出,以防窒息。扶好牙垫,以防损坏胃镜,当内镜进入
慢性宫颈炎往往是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居 于子宫颈粘膜内形成慢性炎症,亦有无急性症状而直接发生 慢性宫颈炎者…。有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生与慢性宫颈炎有 密切的关系口J。 1病因病机 慢性宫颈炎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局部反复机械刺激损伤、 继发感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等导致病原体侵入引起的 感染有关口],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 厌氧菌。近年来,随着性病的发病率及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慢 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也发生了变化,由CT、NG以及HSV等引起 的慢性宫颈炎日益增多。有研究发现,25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 HPV、HSV、CT、NG等8种病原体检出率达88.89%c3]。另有 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亦与年龄、职业及避孕方式等因素有 关,慢性宫颈炎患病率30岁组最高,50岁以上组最低。患病 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升高。公司职员和其他社会闲杂人员的 已婚妇女感染率较高H刘;尾丝刺激增加慢性宫颈炎的危险 性‘61等。 中医认为,慢性宫颈炎的病因以湿邪为主,如《傅青主女 科》谓:“夫带下俱是湿证。”外感和内伤致湿邪内停,伤及任带 二脉,带脉不固、任脉失约而发为本病。 2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因病原菌及炎症程度 不同,白带可呈白色黏液性,或豆腐渣状、或脓性、或恶臭,或 出血及接触性出血等。可有腰骶痛、盆腔坠痛、痛经、排尿痛、 尿频等泌尿系统症状,还可导致不孕症u一。慢性宫颈炎中医 可分为【71脾虚证、。肾阳虚证及湿毒证。除带下异常外,可伴有 面黄,神疲,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缓弱;或腰痛腹冷,小便 频数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 红苔黄,脉滑数等全身症状。 妇科检查宫颈可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或肥大、质硬、息肉、 裂伤、外翻及囊肿等,或有接触性出血、触痛、宫颈举痛等…。 呈现官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和宫颈管炎等病理改 变,以宫颈糜烂最为常见哺-。 3西医治疗 刘君分睇1用红外线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率89.8%。糜 烂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术后不留瘢痕,宫颈形态和弹性均可 恢复正常。崔振华等旧1用CO:激光治疗宫颈糜烂,一次性治 愈率91.06%,总有效率100%。徐红骏等¨刮用超声波治疗宫 颈糜烂197例,一次性治愈100例(50.8%),总有效率

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

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

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近年来,妇科炎症在女性中呈现高发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被广泛用于妇科炎症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论治方法与效果。

一、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辨证分类方法中医药将妇科炎症分为寒湿瘀阻、湿热壅滞、气血不调、虚寒互结、气滞血瘀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确定病情所属的辨证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辨证论治方法1. 寒湿瘀阻型寒湿瘀阻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白带增多、质稠、色黄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解表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方剂常选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如温经散寒颗粒,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寒,改善症状。

2. 湿热壅滞型湿热壅滞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阴道瘙痒、分泌物黄稠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如胸腹腹痛汤,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的功效,可显著改善湿热壅滞型妇科炎症患者的症状。

3. 气血不调型气血不调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调理气血、补充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

方剂如养血生发汤,可调理气血,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效缓解气血不调型妇科炎症的症状。

4. 虚寒互结型虚寒互结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经血量少、色淡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

方剂如活血化瘀丸,具有温补阳气、祛寒补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虚寒互结型妇科炎症患者的症状。

5.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妇科炎症主要表现为下腹胀痛、经血淋漓不畅等症状。

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行气调经的方法治疗。

方剂如活血散瘀汤,具有舒经活血、祛瘀调经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妇科炎症的症状。

三、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效果中医药对妇科炎症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改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治愈率。

宫颈炎的中医症型介绍 通过白带来判断宫颈炎原因(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宫颈炎的中医症型介绍 通过白带来判断宫颈炎原因(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宫颈炎的中医症型介绍通过白带来判断宫颈炎原因(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宫颈炎的症状在妇科疾病中也算是出现比较多的了,对于这种妇科疾病,我国中医也是有着长期的治疗历史的。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积累的经验,对宫颈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

宫颈炎的几个中医症型介绍
1。

脾虚型:这种宫颈炎的症状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奥气,绵绵不断,面色苍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2。

肾虚型:这种宫颈炎的症状白带量多,质稀薄或稍粘无臭,或伴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多,大便渲,舌质淡,苔白,脉沉;或伴阴部灼热,头晕目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

湿热下注型:这种宫颈炎的症状带下量多色黄,质粘腻有臭气,胸闷口腻,纳食较差,或小腹作痛,阴痒,小便黄少,舌苔腻或厚。

宫颈炎通常有哪些常见表现
1、宫颈炎的症状主要是白带增多。

急性宫颈炎的症状是白带呈脓性,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或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

慢性官颈炎的症状是白带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重度宫颈糜烂或有宫颈息肉时,宫颈炎患者可呈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轻者可无全身症状,当宫颈炎的炎症沿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及痛经等,每于排便、性交时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分型辩证治疗慢性宫颈炎
*导读:近年来慢性宫颈炎越来越多,要根治慢性宫颈炎,单纯靠西药已经对显得力不从心。

对待慢性宫颈炎,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运用中医中药、理疗、食物及生活调护等多方面进行治疗,以争取彻底根治。

……
慢性宫颈炎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在这里从药物、食物、理疗、生活护理等方面提供一些综合治疗方法,建议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采用。

*1.中医分型治疗。

(1)湿热下注表现:带下量多,色黄白或为脓性,或带血丝。

性交痛或性交后阴道出血。

腰酸坠胀,腹胀下坠,或有小便频数疼痛、阴痒,口苦咽干。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成药:①妇炎平胶囊,每次4~6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子宫丸,每次9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2)脾肾亏虚表现:带下量多清稀,绵绵不断,食少神疲,腰膝酸软,面色无华,或大便稀溏。

舌淡苔白或腻,脉濡缓。

中成药:①止带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②茸坤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食物治疗
(1)扁豆花9克,椿白皮12克,均用纱布包好后,加水200亳升,煎取150毫升,分次饮用一般1周取效。

(2)新蚕砂30克
(布包),苡米30克,放瓦锅内加水适量煎服,每天1次,连服5~7天。

(3)鹿茸6克,白果仁30,淮山药30克,猪膀胱1具。

先将猪膀胱洗净,将诸药捣碎,装入猪膀胱内,,扎紧膀胱口,文火(小火)炖至烂熟,入食盐少许调味,药、肉、汤同服食。

(4)杜仲30克(布包),粳米30~60克,同煮为粥,去药渣,食粥。

每天1剂,连食7~8剂。

*3.理疗及外用药物治疗
(1)先把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按摩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以有热感为度。

最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后,改用搓法2~3分钟,使热感传至小腹部。

(2)敷贴:①苦参栓,每粒重1.2克,每晚1粒,塞入阴道深处。

②妇宁栓,每粒重1.6克。

睡前冲洗阴道,将妇宁栓一枚送入阴道深部,而后用核桃大小的无菌棉球送入阴道口,以防药液外流。

以上方法适用于白带粘稠,色黄者。

③枯矾3克,蛇床子6克,共研细末,用蜡调和成丸,如弹子大小,以消毒纱布包裹塞入阴道,每天1换,至愈。

用于白带量多清稀,久治不愈者。

(3)熏洗: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先熏洗后坐浴阴部,适用于白带粘稠,色黄者。

*4.生活中注意事项
治疗后2~3天,阴道会有较多量的血性样或黄水样分泌物排出,常需应用卫生巾,一般3周左右停止。

阴道分泌物过多,
刺激外阴局部不适时,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早晚各一次。

平时要穿着全棉织品的内裤,勤换洗以保持外阴清洁。

暂禁房事1~2个月。

勿进游泳池游泳。

*5.预防措施急性期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彻底杀死致病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