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升5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江西省万安中学(343800) 王文冰[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人文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文章阐释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实例阐述了通过化学习题讲评、化学课堂教学、介绍我国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教学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化学教学;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14-03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释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据调查,在日常的中学化学教学中,鲜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教育。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二是教学任务重,一线化学教师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三是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够;四是中学化学课程和教材提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有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科内容,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频共振,以此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2014年由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学科课程和大教材中。

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化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化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化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面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旋律的课程改革,在高中化学高三教学中应以化学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在全面理解并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化学学科能力,强调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同時突出育人导向,关注知识内容与化学学科素养的融合,努力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

标签:新课程改革;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核心素养一、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理清一个问题: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到底包含哪些要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是指从化学学科角度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成功生活和社会良好运转的,以化学知识、化学思想、化学观念为基础形成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一方面需要从育人角度出发,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化;另一方面需要从学科特征出发,突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关于高三化学教学策略高三的复习课不是简单地对已学知识进行重复灌输,或大搞”题海战术”就能获得好的复习效果,而是需要教师有创造性地引导复习,体现出一定的组织性。

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的潜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把握住知识的重点,以求突破难点。

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化学素养的五个方面的描述,将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渗透于高三化学日常学习中。

1.关注核心知识,感受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2015年10月开始浙江省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

面对新高考,虽然试题分布有所不同,但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有重合,如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电解池、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计算、化学实验、工业流程问题等。

而这些内容也是高三化学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构知识,如依据实验现象、结构决定性质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尝试运用模型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从宏观与微观、变化与平衡相结合的角度解释知识。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本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浸润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历史和文明的记录,它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经验和智慧,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下面就浸润传统文化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做一下探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先民们创造了伟大的文化,涵盖了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医学、建筑等多个方面,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国内,而是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情感。

二、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传统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它既有严谨的逻辑思考方式,也有古老的感性思想,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气质。

例如,学习《论语》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需谦虚谨慎、直率诚实;学习《红楼梦》可以让学生学会分辨真假、珍视情感,等等。

三、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事的智慧以及一种优雅的精神风范。

通过浸润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这些优秀的人格品质,例如有礼貌、谦虚、好学、守时、责任心强等等。

这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出色。

四、浸润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力量。

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挖掘出新的思想、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

例如,学习中国画可以帮助学生发掘出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感觉,创造出新奇、美丽的艺术作品。

高中化学专题01 传统文化题提分精准突破(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01 传统文化题提分精准突破(解析版)

快速提分精准突破01:传统文化题精准突破1.传统文化和化学科学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其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依托,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2.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如杜康酿酒,《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如成语“火上浇油”;古诗词“热火焚烧若等闲”(主要是化学变化)。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

3.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问题解答四步骤解答“传统文化”题,要求考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生活常识外,还要求考生能运用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文言文知识,读懂题目,然后综合多方知识,联系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题意,最后作出正确解答。

【典例导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考查物质成分【典例1】[2019·课标全国Ⅰ]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 项不正确;B.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 项正确;C.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 项正确;D.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 项正确。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王作虎(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㊀225009)摘㊀要: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ꎬ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下ꎬ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基于此ꎬ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ꎬ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切入点ꎬ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在不断推动二者文化有机融合的过程中ꎬ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本论文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切入点ꎬ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关键词:渗透ꎻ传统文化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30-0087-02收稿日期:2019-07-25作者简介:王作虎(1978.10-)ꎬ男ꎬ山东省新泰市人ꎬ研究生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与传统文化看似是两个毫无相关的领域ꎬ但实际且不然.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ꎬ并世代相传的文化ꎬ且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研究中发现ꎬ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ꎬ可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ꎬ并体会到高中化学课堂的乐趣ꎬ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ꎬ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ꎬ以实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㊀㊀一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中化学是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ꎬ集中存在诸多弊端ꎬ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教学方式陈旧落后㊁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ꎬ教师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必须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ꎬ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ꎬ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仍比较陈旧和落后ꎬ进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ꎬ无法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2.高中化学教学中ꎬ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㊁应试教育的影响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ꎬ常常片面地教学重点放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可以说ꎬ在高中化学课堂上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都与考试内容紧密相关ꎬ并未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ꎬ以至于忽略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情况下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ꎬ不仅对传统文化理解较为浅显ꎬ甚至无法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而价值ꎬ使得化学教学成为考试的工具ꎬ失去了原有的价值.㊀㊀二㊁化学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ꎬ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适当的引入中国传统文化ꎬ使得二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ꎬ可是的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ꎬ并帮助学生塑造出更加高尚的品质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ꎬ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ꎬ促使化学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1.化学知识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提到化学ꎬ很多学生首先涌入脑海的就是西方的各种化学实验ꎬ认为化学是一门西方科学.其实则不然ꎬ在我国发展的五千年历史中ꎬ早就存在化学的影子.基于此ꎬ教师可将化学知识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ꎬ为学生讲解我国的化学历史ꎬ使得学生了解化学的萌芽在中国ꎬ并且世界发明的一多半都来源于中国ꎬ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ꎬ产生一种使命感ꎬ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ꎬ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ꎬ在这一过程中ꎬ学生也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ꎬ自觉担负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例如: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的商朝ꎬ我国就出现了化学技术.当时人们利用化学技术进行青铜冶炼㊁青铜制造㊁制陶等ꎬ制作出许多精美的作品ꎬ并且多数作品在现代看来ꎬ仍令人叹为观止ꎻ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年间ꎬ人们的化学技术进一步成熟ꎬ当时我国人民已经开始利用 水法炼铜 的方式进行金属冶炼 可以说ꎬ在我国每一个历史阶段ꎬ都能找到化学技术的影子.因此ꎬ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活动中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7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等形式ꎬ结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点ꎬ引进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ꎬ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此一来ꎬ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ꎬ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进一步提升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ꎬ围绕教学知识点ꎬ不失时机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基本上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中心ꎬ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学ꎬ并辅以一定的实验.但是久而久之ꎬ这种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新鲜感ꎬ以至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ꎬ无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基于此ꎬ教师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ꎬ可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ꎬ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穿插进入ꎬ使得传统文化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ꎬ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帮助下ꎬ对化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ꎬ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ꎬ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ꎬ进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ꎬ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ꎬ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例如ꎬ教师在进行 工业制造石灰 这节内容的教学活动中ꎬ要在传统知识教学㊁实验教学的基础上ꎬ进一步进行拓展ꎬ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其中.具体来说ꎬ在教学中ꎬ教师可引入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ꎬ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ꎬ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首诗句中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石灰制造过程绝非易事ꎬ并且对形成的石灰颜色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这一首诗让学生对化学课程㊁历史传统文化知识等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同时ꎬ在这首诗中还形象地描写了自然界物体的顽强精神.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切入点ꎬ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ꎬ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联系生活实际ꎬ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ꎬ在发展的过程中ꎬ形成了许多优秀的㊁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ꎬ且许多文化中都含有一定的化学知识ꎬ与化学学习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ꎬ化学有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ꎬ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因此ꎬ教师在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可以将化学知识㊁学生生活实际㊁传统文化三者结合到一起ꎬ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物质ꎬ并认识到这一化学现象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例如ꎬ在实在进行化学教学活动中ꎬ就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中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ꎬ将烟花爆竹中的化学知识提炼出来ꎬ并结合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㊁以及我国出现火药的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ꎬ进而使得化学课堂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课堂ꎬ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ꎬ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ꎬ并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拥有一定的了解.4.结合历史文化知识ꎬ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ꎬ有一部分内容是围绕我国环境污染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化学反应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ꎬ这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ꎬ基于此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这一现象ꎬ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ꎬ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ꎬ教师还可以将环境污染与 天人合一 ㊁ 顺天者昌㊁逆天者亡 等进行有效的结合ꎬ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ꎬ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己ꎬ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ꎬ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ꎬ进而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在此基础上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等ꎬ为学生展示一些环境破坏后的图片ꎬ例如:臭氧空洞㊁被酸雨侵蚀过的土地㊁被雾霾笼罩的地球等ꎬ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图片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ꎬ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化学知识对环境进行保护ꎬ例如ꎬ如何对硫酸工厂进行科学选址?如何减少雾霾等ꎬ让学生在讨论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ꎬ深化了化学知识ꎬ并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一己之力ꎬ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其可持续的发展观念ꎬ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综上所述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ꎬ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在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上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ꎬ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往往以高考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ꎬ片面地侧重于知识的讲解ꎬ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这种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下ꎬ不仅学生学习兴趣低下ꎬ而且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基于此ꎬ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ꎬ应以化学知识为切入点ꎬ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㊁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补充ꎬ进而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ꎬ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ꎬ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㊀㊀参考文献:[1]秦小宁.用传统文化浸润高中化学学习之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8(12):12.[2]秦青梅.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ꎬ2017(11):81.[3]陈丹妮.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考察[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ꎬ2015(11):62-64.[4]郑瑾.将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融入高二非化学班化学教学的尝试[J].化学教与学ꎬ2014(5):25-27.[5]张军侠.化学文化是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J].教育ꎬ2017(36):79.[责任编辑:季春阳]8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似乎变得越来越边缘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智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浸润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文化的浸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崇高的价值观念,如孝顺、忠诚、诚信等,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影响,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有着正确价值观念的学生,会更加注重品德修养,自律自重,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面广,包括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

学生如果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会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

传统文化的浸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形成基本的生活智慧。

传统文化中很多故事,成语和古训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故事和成语,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激发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智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

传统文化的浸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注重家庭、朋友、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培养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真题解读
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D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真题解读
【解析】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 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
试卷总评
二、试题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应新时代中国建设新成就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订工作基本原则之一,即坚持反应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这些指导要求在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如第1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试题情境,第2题以国家建设新成就为试题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8
试卷总评
四、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
今年的试题总体上创新度很多,一些试题突出体现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如第11题中黄金等级的判断(需要利用计算进行判断)、第12题中有关O8分子的分析、第15题中有关纳米“分子客车”的分析与判断、第16题(6)小题中Be的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提升❺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社会
责任]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化学与材料
2.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3.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的解题程序
题型建模
第一步——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干扰信息,找出有效信息。

对于新信息中的有机化学方程式,要从断键、成键角度分析,找出规律;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要找出其不同点。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步——联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寻找要提取的信息。

第三步——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第四步——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如果是简答题一定要言简意赅,即一定要做到联系化学原理,切入点正确,分析、说理层次清晰,要点全面。

[题型专练]
1.(2015·课标全国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 B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过程中“灰”的作用是吸附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解析《天工开物》所叙述的“石灰”根据性质判断应为CaCO3,不是Ca(OH)2。

答案 D
3.(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3进行中和,C项正确;BaCO3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答案 D
4.(2016·课标全国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5.(2018·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
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溶剂,相较于油性漆,更有利于健康和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Ag)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

答案 A
6.下列物质的属性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解析明矾只用作净水剂,没有消毒杀菌作用。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