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课后思考题

人文地理课后思考题

人文地理课后思考题第1章绪论1.名词: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2.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横断学科。

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一)社会性人文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人类活动在地球上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人文活动,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些人文活动抽象成人文现象,从作为一门空间科学的地理科学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只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所以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即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

虽然人文现象受到其他诸多因素如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但最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社会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历史性上,各类人文现象都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离开了历史研究人文现象只能得到某个时期的片段,而不能从历史角度抽象出一般规律。

(二)区域性人文地理学重在研究区域特性,从而得出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性,相似性,这正吻合了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这一事实。

我们在学习人口迁移时,会从国际人口迁移到国内人口迁移,在学习种族,民俗,民族时,划分不同的区域,探讨分布范围,界限,规律无一离不开区域。

其本质原因就是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区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各成分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三)综合性人文现象繁多复杂,彼此之间及它们与其它因素的联系错综复杂,这就是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对所有关联因素进行整合,它们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得出本质的一般规律,正因为这样,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门横断学科,与其它一些研究地表人文要素的科学有密切关系4.讨论人文地理学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 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适度人口:建立在人口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最适合的人口数量。

它实际上是个理想人口数量。

2、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统一体,它是长期历史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群共同体。

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民俗习惯以及发展历史的不同而形成的。

3、工业区位论:研究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规律的理论。

通常以一定的经济目标(如最低生产成本或最大利润)为出发点,研究区位因素对工业企业空间位置的影响以及工业区位选择的规律。

4、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5、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6、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大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7、功能文化区:是以某种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8、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9、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扩散速度的差异性。

分为:接触(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10、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复习.doc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复习.doc

《人文地理学》课件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阐述人地关系的内涵?答:人地关系具体表现为人与土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或基本资源。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主体,为土地的利用与生产提供人力资源;而土地则是客体,为发展生产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这种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

再者,在人利用土地的生产过程中又必然发生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之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地关系的两种内涵。

2、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是什么?答:1)社会历史性,注重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人文现象;2)区域性,注重从区域角度研究人文现象;3)综合性,注重从多方面考察研究人文现象。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总体特征有哪些?答: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势。

4、通过查阅资料,论述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答: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指导和参与社会实践。

人文地理学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始终离不开地球表层,离不开人类环境,离不开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以人居环境为例,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认为只要是大城市就适合居住,而是认为当今最适宜的居住环境是综合各方面来看的,如近几个月进行的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的评选以及幸福城市的评选,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在如今人文地理学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起初的经济建设方面,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扩展到了环境保护民族关系等方面,以环境保护为例,中国飞速发展的GDP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的代价上的,有了环境保护等政策的陪伴,经济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2)、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其发展形成的理论是对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决策者正确进行决策。

人文地理学思考题目

人文地理学思考题目

指定教材《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西北大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 月《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保留第一版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资料,在理论上突出人地关系,在实践上重视现实重大问题。

着重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了人文地理各主要要素(民族、语言、宗教等)的时空特征,阐述了人地系统从原始状态到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相关理论,以及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大问题。

参考教材[ 1 ] 张文奎 . 人文地理学概论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 1993[ 2 ] 李旭旦 . 人文地理学论丛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5 [ 3 ] 金其铭 , 董新 . 人文地理学导论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1987 [ 4 ] 陆丽姣 . 人文地理学概论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1 [ 5 ] 李文华 . 人文地理 .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 [ 6 ]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 .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9[ 7 ] 王兴中 , 孙峰华,刘继生 . 人文地理学概论 . 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 1993[ 8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1984[ 9 ] 金其铭 , 董新 , 陆玉麒 . 中国人文地理概论 .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0[10] 翟忠义 , 李树德 . 中国人文地理学 .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1[11] 宋保平 . 理论人文地理学 .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2[12] 〔美〕 H.J 德伯里著 . 王民 , 王发曾等译 . 人文地理:文化、社会与空间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13] 吴传钧主编 . 人文地理研究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14] 张小林 , 刘继生 , 冯春萍 . 人文地理学导论 .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5[15] 石尚群等 . 人地协调论 . 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2[16] 董明辉 . 人文地理学 .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 ,1992[17] 许学强 , 周一星 , 宁越敏 . 城市地理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8] 胡焕庸 , 张善余 . 中国人口地理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19] 〔美〕普来斯顿·詹姆斯 , 杰弗雷·马丁著 . 李旭旦译 . 地理学思想史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0] 哈特向著 . 黎樵译 .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21] D.J. 沃姆斯利 ,G.J. 刘易斯 . 王兴中等译 . 行为地理学导论 .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22] 魏宏森 . 系统科学方法导论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3] 吴传钧 , 侯锋 . 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24] 郭来喜 . 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旅游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论丛 . 广州:华南大学出版社 ,1986[25] 保继刚等 . 旅游地理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26] 金其铭 . 中国农村聚落地理 .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9[27] 张力平 . 中国少数民族习俗与传统文化 .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4[28] 张文奎等 . 政治地理学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29] 肖星 . 政治地理学 .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5[30] 吴传钧 . 中国经济地理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1] 陈耀邦 . 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6[32] 杨堃 . 民族学概论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33] 陈慧琳等 . 人文地理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1《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胡焕庸线、竺可桢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4、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5、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7、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8、简述现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9、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10、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向。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人地相关论、文化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2、概念辨析:(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2)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与可能论(4)文化景观与文化区(5)文化区与文化整合3、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4、请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

5、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性。

6、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7、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8、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

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10、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1、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

12、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

13、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14、简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历程。

为什么说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15、和谐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较完善和科学的理论,试简要说明该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要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
面?
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以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用领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嗨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反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①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在人文地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②20
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人们乘坐西方人文地理学的
行为革命。

③现在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程:①古代的人文地理思想和知识及其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②近代地理发展比西方国家要晚半个世纪左右,引入了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新思想和研究方法,受当时法国和英美学派的影响,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始起步,主要集中在人地关系、人口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农村聚落研究、运输地里、政治地理等方面以及区域综合考察。

③1980年以后人文地理才得到恢复,得到长足的发展——Ⅰ1949-1979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阶段。

Ⅱ1980-1990人文地理学的复兴阶段。

Ⅲ1990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和提高阶段。

如何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竞得实际情况,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变革、开放、搞活的需要,研究新旧体制接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明显
的地域行与综合性相结合的问题,把解决人文地理学的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既是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

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晶晶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知道和参与社会实践。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6、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把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
和计划。

2、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那些途经和方法。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分析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转变的成因。

2、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
展的影响。

3、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和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
条件。

2、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饿关系。

3、对你随在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论述影响农业布局的机制。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1、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

2、简述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

3、工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有什么意义。

4、结合实力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5、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与克里斯塔勒工业区位理论有什么异同。

6、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技术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

2、城市低于结构的形成动力有哪些?试分析所在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

3、分析村落的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

4、阐述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5、讨论逆城市化现象。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1、结合我国方言形成的过程分析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

2、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分析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特点。

3、讨论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4、分析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别,试对你所在地的地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第九章宗教地理和宗教景观
1、以佛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2、民族宗教主要有哪些?分析它们对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结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4、结合主要宗教景观的类型和特点,讨论宗教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第十章旅游地理
1、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些?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

2、讨论感知环境是否是旅游地的宣传促销的理论基础。

3、影响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如何影响区域旅游开发。

4、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分析地理环境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2、叙述政治与政治地理的主要内容。

3、对国家权利的要素与实力进行分析。

4、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世界和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国家安全战略。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解释环境感知、行为空间、地理物象。

2、分析人类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规律性。

3、举例说明人类迁移活动的距离偏移和方向偏移
4、应用行为矩阵模型和报偿矩阵模型,分析一个具体的人文地理学问题。

5、简要评述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型。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
1、人口迅速增长对自愿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

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具体的含义。

5、简述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的趋势。

6、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地关系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8、简述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