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五+第10讲 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合集下载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十单元+第22讲+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十单元+第22讲+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形成 (1)过程 ①提出:1905 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阐发:在《民报 · 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
(2)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 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 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增涨的 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 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 中心。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 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③《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 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 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 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重要文章。 ②中共七大:在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 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最终形成
1997 年中共十五大 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 产党章程》
(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2)地位: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 《中国共产党章程》 。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11+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11+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 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 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基础
二、近代多元化呈现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1.确立和发展 (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它 的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2)在 17—18 世纪,通过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在欧美国家确立,主要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 和制和法国的共和制等。
历史阶段
通史线索 (1)自 1789 年以来,法国共和制和君主 制经过长期斗争, 直至 1875 年, 法兰西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议会制 扩展(18 世纪末 共和制政体。
—19 世纪中后期) (2)1871 年德意志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 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 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专题十一
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历史阶段 古希腊(公元前 8 世 纪—公元前 4 世纪 后半期) 古罗马(公元前 753—公元 1453 年 东罗马灭亡)
通史线索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公元前 6 世纪初经梭 伦改革奠定基础、 公元前 6 世纪末确立,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达到顶峰、公元前 4 世纪逐步走向衰落 罗马法经历了由早期习惯法到成文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
比较内容
中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古希腊、罗马
文明延续 与否与政 治制度的 关系
度在当时有力地促进 了社会经济发展、科 技文化进步,并成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 力保障,促使文明进 一步延续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 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 析,容易摧毁文明,破 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比较内容 认识
中国
古希腊、罗马
拓展 方式
项目 国家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八 课时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精品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八 课时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精品

上海 。“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______
章宗祥 、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 (3)初步胜利:罢爱国 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1)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_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文化 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_______ 思想解放 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 文化启蒙 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此中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_________ 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红军长征
(1)原因:蒋介石“围剿”红军;“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至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重大事件 ①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发表,提出了建立_________ _________的主张。
4.结果: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原因 ②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5.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考点二
3.西安事变 民族危机 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 (1)背景: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 的努 (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最终在___________ 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 (3)意义: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_________________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1-
-2-
历史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公元前 221 年)
通史线索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 导致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 秦朝时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西汉董
秦汉至明清(公元前 221—1840 年)
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 宋代形成理学体 系;明末清初,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再度 活跃
-5-
(5) 批判和继承——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 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 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 生了巨大影响。
-6-
2.儒学社会地位的变迁 时间 春秋战国 状况 被冷落 原因 其主张距离社会变革太遥远, 无助于实现社会转型 儒生们非议郡县制,秦始皇焚 书坑儒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16-
(3)从经济折射点看:文学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 关系,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世俗文学艺术的 发展。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反映了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 阶层兴起;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 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特征。
-12-
时期 全面繁荣
发展历程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 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分为婉约派 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从魏晋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 南北朝 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 草书流行, 到宋元 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 顾恺之; 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 宋代文人山水画兴 起,风俗画发展。 (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八 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精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课件:阶段八 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精品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又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辨析对比] “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 (1)“革命根据地 ”是 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2)“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日军占领区建立和控制下的地区。
(3)“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
统治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 _________________

①国内: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 屈辱历史,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社会主义 力量, (3)意义②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__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的士气。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____ 的胜利。 ③思想:是______________
战略反攻
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 、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了__________
淮海战役及平津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将革命进 ①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出___________
行到底 的号召。②国共北平谈判,达 _______ 国内和平协定 》,但国民 最后胜利 成《__________________ 国民政府 党拒绝签字。③渡江战役,_________
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人民解放战
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主干梳理] 考点一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占领东北。 ①1931年________________ (1)局部侵华 ②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五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第五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12-
1.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 史料)、 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与口述史料(口头叙 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2.史料按史料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 ——原始史料,即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接 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 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 对象的情况。第一、二手史料与(1)中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 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史料居多;口述 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首相和议会、 政府关系
-11-
史研的基石 【理论阐释】 史料, 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 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 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 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 鉴别运用史料、 解读获取信息、 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目标中“解读和获取信 息”能力的要求。
-5-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1)20 世纪初,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 皇专制制度,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做了准
社会主义从理想 备。 到现实(1917 年) (2)1917 年 11 月,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6-
[纵向]——贯通 1.西方政治制度 (1)英美政治。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 17—18 世纪,英 国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后,确立了总 统共和制。 (2)法德政治。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确立了 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8-
历史阶段
发展历程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教版)课件: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

隋唐 时期
-10-
时代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宋元 时期
知识定位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19-
(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 )与无意 史料 ( 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史书或民间记载)。 从史料 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20-
3.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 下进行分析。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不取孤 证,孤证不立)。
-14-
比较项 商业资 本所起 的作用 发展 环境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 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 两条途径, 商业资本起了巨大 资本所起作用较小 作用
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随着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和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重商主义的推行, 西欧资本主 的发展 义萌芽发展很快
《新唐书· 太宗本纪》
-24-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 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5-
解析:材料“唐武德元年”,武德是唐高祖的年号,说明此时李世 民尚未称帝,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 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可知, 泾州战役的主帅是李世民并非 刘文静,故 B 项错误;综合分析材料“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 绩 ”“薛举寇泾州 …… 不利而旋 ”“ 刘文静 ( 唐朝将领 ) 及薛举战于 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诸将为举所败”可知,唐军与薛举 在泾州作战失败,故 C 项正确;“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只能 说明李世民患病对战役失败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说明李世民患病 导致战役失败,故 D 项错误。

《创新设计》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创新设计》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思考应用』 1937 年发表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说: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
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 两个方面论证材料的观点。 提示: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 日军。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 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4.红军长征
(1) 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 (2)经过 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②转折——遵义会议
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a.内容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①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全面侵华②扩大: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 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 华东的大片领土。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②1941年初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3)侵华罪行 ③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 一部队”。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2.全民族的抗战 (1)旗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2)敌后战场
a.1937年秋,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①史实b.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c.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② 作用: 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国共合作抗日 抗战史实 特点、结果(意义)
淞沪会战(1937 年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 八一三事变后) 正面 太原会战(淞沪会 战场 战期间) 国的计划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1938 年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是抗战 春) 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抗战史实 (1)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 定了全面抗战路线;(2) 敌后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 战场 成立;(3)1940 年彭德怀 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 百团大战
特点、结果(意义)
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 场的抗战,最终成为 抗战的中坚力量
四、春。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 想。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 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1)1945 年 8 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 (3)中国军队的反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正面 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3.胜利标志: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并于 9 月 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
考纲考情
命题分析 命题立意:通过设计新材料、新情境探究中 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及土地革命的
全国卷五年 15 考 高考指数
历史意义。结合材料中历史事件的时空信 息,甄别材料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通过考查抗日战争史实,激发民族凝聚力, 珍视和平。通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表现, 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即以客观史实为依 据,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图解历史] 抗战时期两大战场的关系
[易错易误] 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 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 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 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
[名师指津]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5)国民党爱国官兵 ①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 ②安德馨率全营 300 名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 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在长城内外英勇抗战。 ④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 多伦,将日军赶出察哈尔省。 ⑤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 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
考点一
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原因 (1)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可乘之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
2.罪行表现 (1) 军事侵略: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 变”。 (2)烧杀抢掠: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汉奸傀儡政权,进 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三、全民族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背景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②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过 ①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 力。 ②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 编为新四军。 ③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 (3)意义: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 抗政策。 2.表现 (1)中国共产党 ①九一八事变后,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出中国”。 ②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在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4)爱国学生:1935 年 12 月 9 日,发动“一二· 九运动”。
[辨析比较] 1.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 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 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 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 作。
2.“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革命根据地”,特指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 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 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抗日战争时 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 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 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 解放区 ” ,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 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4.胜利意义 (1)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经 过 14 年抗战,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 胜利。 (2) 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 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民主革命
考纲考情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2 考) (2)新民主主义革命(4 考)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 国军民的抗日斗争(8 考)
命题分析 常考角度: 五四运动的意义; 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及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土 地革命的意义; 国民政府“围剿”红 军。 日本侵华罪行; 国民党抗战期间的对 内政策;中国军民的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主要应从中国内部进行分析,苏联和 美国的进攻只是加速胜利的外部条件。而内部因素既不能完全 归功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也不能无限夸大中共敌后战场的作 用,抗战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应归结为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抗 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