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药
常用的降压药有哪五大类药

常用的降压药有哪五大类药
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降压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成分的不同,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
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常见的一类降压药,通过增加尿液的排泄量来减
少体内液体和钠的潴留,进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螺内酯类等。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是针对这一生理系统的药物,
通过抑制肾素的活性或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来达到降压的效果。
常见的药物有ACE抑制剂和ARBs。
3.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另一类常用的降压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
膜上的钙通道来减少钙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常见的药物有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4.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来减少交感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降压作用。
这类药物包括α受体拮
抗剂和β受体拮抗剂。
5. 中枢作用降压药
中枢作用降压药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减少血压,包括α2-受体激动剂和中枢性α受体拮抗剂等。
这类药物往往
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综上所述,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包括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和中枢作用降压药。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适合自己情况的药物,严格遵守用药规定,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以确保降压效果和健康。
降压药

降压药降压药(antihypertensive drugs)又称抗高血压药。
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西药降压1.利尿降压药:(1)噻嗪类:如氢氯噻嗪等(2)潴钾利尿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3)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4)袢利尿剂:呋塞米等2.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利美尼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等。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培哚普利(长效)、卡托普利(短效)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坎地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4.钙拮抗药:(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短效),左旋氨氯地平(长效)等[1-2](2)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3]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和硝普钠等。
一、利尿剂使用最早,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作用显著,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尤为适用,但不适宜痛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人。
可与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能增加降压的效果。
由于长期应用易引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大剂量地使用。
常用的利尿剂按照其降压作用的强弱,分为高效利尿剂(速尿、利尿酸),中效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低效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低效利尿剂都有保钾的作用。
利尿剂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
二、β-阻滞剂β-阻滞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β-阻滞剂适用于年轻人和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合。
但是,对心率已经很慢、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和有哮喘的高血压病人禁止服用。
三、α-阻滞剂α-阻滞剂的特点是不影响血脂和血糖的代谢。
这是一类“唑嗪”系列,常用的药物有短效的哌唑嗪,长效的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
降压药物的分类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 2.神经节阻断药:樟磺咪芬等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利血平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等 α及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等降压源自物的分类抗高血压药物作用环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 3.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
(二)利尿药
1.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等 2.袢类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 3.保钾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五)血管扩张药 1.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肼屈嗪,硝普钠 2.钾通道开放药:二氮嗪、米诺地尔
谢谢观看
《ARB与高血压》课件

老年高血压
总结词
ARB在老年高血压中应用广泛,能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详细描述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阻力增加,肾脏功能下降,导致老年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 。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于老年高血压 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总结词
ARB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中具有保护 肾脏的作用,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 病进展。
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RB在高 血压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 安全性。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ARB 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压,且不良反应 较少,耐受性好。对于老年人和肾功 能不全的患者,ARB也具有较好的疗 效和安全性。
要点三
ARB与其他降压药物 的比较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ARB具有一些 独特的优势。例如,ARB对于心率和 心输出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对于 一些有心率失常或心衰的患者,ARB 可能更为适宜。此外,ARB还可以减 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对于一些伴 有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 疗效。
血管紧张素Ⅱ
一种由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 ,水解产生的多肽物质,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 。
ARB的作用机制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AT1受体)的结合
ARB通过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AT1受体)的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 生理作用,从而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ARB与ACEI的联合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协同降压,保护心血管器官
要点二
详细描述
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使用可以产 生协同的降压效果,同时保护心血管器官。ACEI通过抑制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来发挥降压作用,同时 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降低血压。ARB和ACEI联 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阻断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效控制血 压,同时保护心血管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降压药有6大类吗

常见的降压药有六大类吗
在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若长期不加以
控制,可能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降压药物的使用。
降压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压,以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降压药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
1.利尿剂:利尿剂是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
分和钠离子的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减少血管紧张素的产生,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降低血压。
3.钙通道拮抗剂: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
钙通道,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心脏的排血阻力,从
而降低血压。
4.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β受体,减
少心脏的搏动力和心脏输出量,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5.阿尔法受体阻断剂:阿尔法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减少血管收
缩,从而降低血压。
6.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和血管的兴奋性,降低血
压。
综合而言,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在临
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
程中应注意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和药物的副作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抗高血压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醛固酮分泌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促进缓激肽降解 促进AngⅠ酶解
为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 E)
缓激肽
缓激肽降解
血管扩张
间接引起血压上升
血 管 紧 张 素 原 (Angiotensinogen)
肾 素 血 管 紧 张 素 I Ang. I
血 管 紧 张 素 II Ang. II
离子通道(Ion Channel)的生物学 特性
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能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 性孔道,以转运带电离子。
通道蛋白通常是由多个亚基构成的复合体。
通过其开放或关闭,来控制膜内外各种带电 离子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改变膜内外电位差
(门控作用),以实现其产生和传导电信号
的生理功能。
钙离子与钙通道阻滞剂
根据血管扩张剂扩张血管的种类不同,常将血管扩张剂分为3大 类。
①扩张小动脉药:常用制剂有:酚妥拉明、肼苯哒嗪、硝苯吡啶。扩张全 身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左室后负荷。随着左室射血阻力降低, 心排出量可增高。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周阻力增高的患者,对于心脏严 重低排者禁用。
②小静脉扩张剂:常用制剂有: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扩张小静脉,可
肾素
I. 肾素(英语:Renin),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 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部分。肾素 最早于1898年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学院生 理学教授Robert Tigerstedt发现、描述并命名 。
II. 肾素(renin)是肾小球旁器(也称球旁复合体 )的球旁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
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的药物 P8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 (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药

不良反应:本药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短暂且轻微
4.总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相比较, 前者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更完全,对心血管作用的效 力更大。健康志愿者用药后,对脑或眼部血流无明显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咳嗽和血管神经 性水肿)与缓激肽和P物质的积累有关,而缓激肽的P物质通常是 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降解.
禁忌症:过敏体质禁用。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本品能通过胎盘,可危害胎儿,故
检出怀孕应立即停用本品。本品可排入乳汁,其浓度约为母体 血药浓度的1%,故哺乳期妇女应用必须权衡利弊。
用法和用量: 口服:一次25-50毫克开始时每次25毫克,一日3次(饭前
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450毫克。
2.3.2依那普利
3.3.1缬沙坦
药理作用: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
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Ⅱ与AT1受 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
适应症: 用于治疗各类轻至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对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药不耐受的患者。可单独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 合应用。
9、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尿频、肾功能不全。 10、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障碍。
2.3常用的ACE抑制剂代表药物
盐酸贝那普利片 福辛普利钠片 卡托普利片 赖诺普利片 培哚普利片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2.3.1卡托普利
商品名称: 开富林、开博通、刻甫定。
药理作用: 对多种类型高血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并能改善充血性
药理作用: 本品为不含巯基的强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在体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药PPT课件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 3.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主要不良反应 3.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基本药理作用 3.3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代表药物
4.总结
4
2019/8/26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成的体液调 节系统。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与高血压,心肌肥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病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RAS不仅存在于体液系统中,也存在于血管壁、心脏、 中枢、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中,协同激肽系统,调节局部的生理病理过程。在正常 情况下,RAS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 的维持,以及血压的调节均有重要作用。
低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而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故可用于顽固性慢性心力 衰竭,对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效。
禁忌症:过敏体质禁用。
16
2019/8/26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本品能通过胎盘,可危害胎儿,故检出怀孕应立即停用本品。
本品可排入乳汁,其浓度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故哺乳期妇女应用必须权衡利弊。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9/8/26
2.1基本药理作用
1.阻止AngⅡ生成:ACE阻止AngⅡ的生成从而取消了AngⅡ收缩血管,刺激醛固酮 的释放,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与促心血管肥大增生等作用 2.保存缓激肽活性:ACE抑制剂在阻止AngⅡ生成的同时也抑制了缓激肽的降解,有 研究表明缓激肽可以促进血管NO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
12
2019/8/26
9、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尿频、肾功能不全。 10、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痛
4、胃肠道疾病:腹泻、呕吐 、恶心。 5、皮肤和皮肤组织疾病:皮疹、瘙痒、光敏反应。 6、视觉、味觉和听觉障碍:视力障碍、耳鸣、味觉迟钝。 7、血管疾病:潮红
适应症: 1.用于治疗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可单用或与其他药物(如
利尿剂)合用。 2.还可以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等。
禁忌:对本品或其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和大于12岁的儿童的用法 与用量如下:1、不用利尿剂的高血压病人:剂量 范围为每日10—40毫克,单次服药,与进餐无关, 病人服用正常初始剂量为10毫克,每日一次。剂 量超过每日40毫克,不增强降压作用。
RAS系统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激肽系统 激肽原
血管紧张素Ⅰ
缓激肽
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 Ⅱ
失活
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上升
释放NO
1.1降低血压的途径
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升血压的作用,所以减少血管紧张
素Ⅱ的生成,有利于血压的降低。所以由上图得知,降低 血压可以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Ⅰ被ACE转化血管紧张素Ⅱ, 与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接触
药理作用: 本品为不含巯基的强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在体
内水解为依那普利拉而发挥作用,比卡托普利强10倍,且更持 久。其降压作用慢而持久。其血流动力学作用与卡托普利相似, 能降低总外周阻力和肾血管阻力,能增加肾血流量。 。
适应症:用于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10毫克,日服一次,必要时也可静脉注射以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药
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高血压这种慢性病症越来越严 重。现有治疗高血压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1.β受体阻 断剂2.钙通道阻滞药3.利尿药4.血管舒张药。5.肾素-血管 紧张素系统降压药。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压药的 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内容有:
4.总结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 受体构成的体液调节系统。在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与高血压,心肌肥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 用。RAS不仅存在于体液系统中,也存在于血管壁、心脏、中 枢、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中,协同激肽系统,调节局部的生理 病理过程。在正常情况下,RAS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 心血管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维持,以及血压的调节 均有重要作用。
1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2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接触
ACE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的活性部位有两个结合点,其中一个含锌离子的结 合点是ACE抑制剂有效基团的必须结合部位。一但结合 ACE的活性消失。现有的ACE抑制剂与锌离子结合的基 团有三类:含有疏安基(卡托普利),含有羧基(依 那普利),含有磷酸基(福辛普利)ACE抑制剂与锌离 子的亲和力决定了ACE抑制剂的作用强度与作用的持续 时间
2.1基本药理作用
1.阻止AngⅡ生成:ACE阻止AngⅡ的生成从而取消了AngⅡ收缩 血管,刺激醛固酮的释放,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与促心血管 肥大增生等作用
2.保存缓激肽活性:ACE抑制剂在阻止AngⅡ生成的同时也抑制 了缓激肽的降解,有研究表明缓激肽可以促进血管NO的生成从 而降低血压
2.2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2、同时服用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在开始用 本品治疗前,利尿剂最好停服几天以减少血压过 分下降的危险。初始剂量10毫克,每日一次。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
AT1非肽类受体拮抗剂,在受体水平阻断RAS。与ACE抑制剂 比较,具有作用专一的特点。
速奇效。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至日剂量40毫克。
禁忌症:严重双侧肾动脉狭窄及妊娠期妇女禁用
2.3.3福辛普利钠
药理作用: 本药系前体药,在体内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福辛普利拉。后
者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ACE I),能抑制血管 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下降,醛固酮分泌 减少,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也能抑制缓激肽的讲解,降低血管 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对不同肾素分型高血压患者的降 压作用以高肾素和正常肾素两型最为显著;对低肾素型在加 用利尿剂后降压作用亦明显。其降压机制为抑制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II水平、口服起效迅速。
适应症: 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高血压,特别是常规疗法无效的严重高
血压。由于本品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而使心脏 前、后负荷减轻,故可用于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对洋地黄、 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也有效。
禁忌症:过敏体质禁用。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本品能通过胎盘,可危害胎儿,故
检出怀孕应立即停用本品。本品可排入乳汁,其浓度约为母体 血药浓度的1%,故哺乳期妇女应用必须权衡利弊。
用法和用量: 口服:一次25-50毫克开始时每次25毫克,一日3次(饭前
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450毫克。
2.3.2依那普利
9、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尿频、肾功能不全。 10、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障碍。
2.3常用的ACE抑制剂代表药物
盐酸贝那普利片 福辛普利钠片 卡托普利片 赖诺普利片 培哚普利片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2.3.1卡托普利
商品名称: 开富林、开博通、刻甫定。
药理作用: 对多种类型高血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并能改善充血性
1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以及血管紧张素系 统降压机制 2降血压药物的降压原理,途径 3相关代表药物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1.1 降低血压途径
目录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 2.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本药理作用 2.3常用的ACE抑制剂代表药物
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 3.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主要不良反应 3.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基本药理作用 3.3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代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