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混合料摊铺及碾压原始记录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原始记录

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 (cm2/g)
比表面积平均值(cm2/g)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
第一次
X1(%)
X2(%)
第二次
第三次
项目 第一次
二、烧失量试验
样品质量 m0(g)
第一次灼烧后试料质量 (g)
第二次灼烧后试料质量 (g)
烧失量(%)
平均值
第二次
三、比表面积试验
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 中 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
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 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
间
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 (cm2/g)
粉煤灰细度、烧失量、比表面积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 称:江西安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第 页,共 页 JJ1203
试验依据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名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一、细度试验
项目
样品质量m2、 m3(g)
0.075mm筛余物质量m1 (g)
0.3mm筛余物质量m1(g)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摊铺与碾压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摊铺与碾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底基层,基层的施工2.编制依据2.1标准规范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2.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2.2顾客要求2.2.1如《XX省XX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底基层,基层施工指导意见》3 作业准备3.1 技术准备3.1.1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并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核对。
3.1.2工地实验室根据水稳混合料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各种原材料的比选及检验,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的设计。
确定矿料级配,最佳含水量和水泥剂量,确定施工级配波动允许范围。
3.1.3 对全线的水准点,导线点进行联测,采用全站仪按10米间距(曲率半径较小的曲线段按5米间距)测出中桩位置,并按照中桩位置确定相应结构层边线位置。
复测下承层断面高程,在依据下承层的纵断高程和横坡的控制状况确定摊铺时摊铺机的找平方式,并进行施工测量放样。
3.1.4 依据图纸和相关规范,标准,编制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及工艺,由项目总工程师向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及安全交底,施工前再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向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2 机具准备3.2.1 拌合设备拌合设备的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拌合机总拌合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冷料仓的数量应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小于4个。
无机结合料原始记录

工程部位/用 途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取样地点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委托/任务 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试样 编号
装试料前圆 筒内水银质量
P1 (g)
装试料后圆 筒内水银质量
P2(g)
试料质量 P1-P2(g)
水银的密度 试料层体积
ρ 水银(g/cm3)
V(cm3)
平均值 (cm3)
1
85.25
2
85.30
120S
1.387
362.6
1
1.860 3.10
50.0
2.883
22.0
1.818 x10-4
95S
1.387 323
322
2
1.860 3.10
50.0
2.883
22.0
1.818 x10-4
94S
1.387 321
标准样
结论 符合《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的要求。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取样地点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记录表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灼烧湿度
(℃)
试验次数
1
2
试样质量 m
(g)
灼烧残渣+坩埚质量 m2 (g)
空坩埚质量 m1
(g)
烧失量
(%)
平均烧失量
(%)
结 论
试验:
审核:
日期:
60.05 60.10
25.20 25.20
13.54 13.54
施工技术资料整理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管理试验检测工作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基础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施工企业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工程试验检测已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立和完善试验室工作,使试验室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套严格完整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等级的重要条件。
因此各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都非常重视试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试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资料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规范试验室管理,其目的就是提高试验检测水平,为施工提准确的试验数据和检测标准,严把质量关。
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3、河南交通档案管理4、河南省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整理细则试验室的管理一、试验室的资料管理1、委托试验凡送试各种原材料检验的单位,必须认真填写试验委托单,试验委托单要写明编号,试样名称,委托单位,取样地点、试件(或试样)数量、产地、工程的部位、送样日期和要求试验项目等、委托单位必须有送试人签名或盖章;各种配合比试验委托必须填写委托单,委托单要写明使用工程名称和强度等级,各种原材料的产地、规格、检测情况及掺合料、外加剂等,送试配合比材料时,各种材料必须满足试配时的需要;试验委托单是从事试验检测项目的依据,应妥善保管并在试验结束后,同报告单一同归档保存;样品接收人应检查样品数量、规格或加工尺寸以及委托试验单填写是否符合要求;2、台帐管理对所送试样(试件)进行分类编号,建立试验台帐,试验台帐必须清楚、真实、可靠、便于查找,试验台帐编号,与委托编不一定一致,但试验报告上一定要有委托编号和试验编号3、试验原始记录一切试验原始记录,必须分类编号妥善保存;各种通知单、委托单、报告单和台帐的填写,必须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无涂改、无笔屋,否则视为不合格;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能删减,原始记录的填写应齐全,不得露项。
2017年试验检测《道路工程》考试知识点《二》

2017年试验检测考试《道路工程》考试考点51、面层水泥混凝土外加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外,其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弯拉强度比、收缩率比、磨耗量等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52、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其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要求,兼顾经济性,采用正交试验法或经验公式法,确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集料用量、水灰(胶) 比、外加剂掺量。
28d弯拉强度标准值根据交通等级确定; 耐久性包括抗冻和耐磨,掺加引气剂可增强耐久性,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满足抗冰冻和抗盐冻要求;磨损量必须满足要求。
53、施工与质量控制混凝土面层铺筑有滑模摊铺机摊铺、三辊轴机组摊铺和小型机具摊铺三种方式,后两种方式需要架设模板。
抗滑构造施工包括拉毛形成表面细观纹理和刻槽或拉槽制作宏观抗滑构造,当面层粗集料的磨光值(PSV)大于42时,可使用露石抗滑构造。
面层保湿养生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需要,防止养生过程中产生微裂纹与裂缝。
实测混凝土强度大于设汁强度的80%后,可停止养生。
不同气温条件下混凝土面层的最短养生龄期有所不同。
面层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应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筑质量进行检查,包括弯拉强度、板厚度、纵向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TD)、摩擦系数(SFC)、取芯法测定抗冻等级,还应对面层铺筑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缺陷进行检查。
54、(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和底基层根据结合料类型分为①水泥稳定类、②石灰稳定类、③石灰粉煤灰稳定类和④水泥粉煤灰稳定类。
*55、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石灰稳定材料的石灰剂量应以石灰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石灰粉煤灰混合料应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灰、粉煤灰和稳定材料的质量比表示; 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应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水泥、粉煤灰和被稳定材料的质量比表示。
交通检测无机结合材料原始记录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试验检测记录表(烘干法)
:
委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记录表
石灰细度、CaO、MgO含量试验原始记录表
:
检测:
石灰中氧化镁检测原始记录
EDTA二钠标准溶液浓度对氧化钙的滴定度测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C(mol/L)试验:
灰剂量检测原始记录
第页,共页
统一编号: 统一编号:
审核: 审核:
第页共页委托编号: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委托编号:
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灰剂量标准曲线标定试验检测记录表
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检测:
审核:
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
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滴定记录表
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标定人:
复标人:。
20230306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一、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分类及适用范围(1)水泥稳定集料类、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集料类材料宜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下基层或底基层。
(2)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底基层可采用悬浮密实型骨架混合料。
均匀密实型混合料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骨架空隙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需要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例题单选】不宜用于高速公路基层的材料是OA水泥稳定集料类B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C石灰稳定类D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参考答案】C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图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设计流程图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选择级配范围。
②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O③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②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③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C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施工参数确定时,除了确定结合料剂量、合理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外,还要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例题案例节选】图3-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参考答案】C设计是生产配合比设计,D是结合料剂量。
三、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1、一般规定施工工艺选择表(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宽在11米至12米之间时,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以500m为宜;无机结合类稳定材料层宽大于12米时,作业段宜相应缩短。
确定每日施工作业段长度,考虑因素:①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生产效率和数量。
②施工人员数量和操作熟练程度。
③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④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延迟时间。
⑤减少施工接缝的数量。
(2)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2h之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B-4-14 无机结合料混合料摊铺及碾压原始记录

10
11
12
级配
无机结合料剂量
含水量
延迟时间
混合料松铺厚度检测情况(mm)
桩号
平均
左
中
右
试块制作情况
制取组数
试件编号
制取部位
完成
情况
面积m2
计算方量m3
(面积×设计厚度)
平均松铺厚度cm
折算方量m3
(松铺厚度/松铺系数)
计算方量m3
(面积×折算厚度)
填表说明:此表为各类有结合料的基层、底基层的通用表,按混合料每一台班分别进行填写。
号:)B-4-14
建设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里程桩号幅别
施工日期
施工天气及温度
混合料相关情况
混合料类型
层次
设计厚度cm
拌和地点
运输方式和保温措施
运距Km
摊铺机型号
摊铺宽度m
摊铺系数
下承面情况
接缝处理方式
混合料质量
及辅助方式
碾压情况
压路机型号及其吨位
碾压方式
碾压遍数
最佳含水量%
标准干密度g/m3
抽检指标
现场抽检情况及结果
平均
1
2
3
4
5
6
7
8
现场监理
日期
施工负责人
日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碾压遍数
最佳含水量%
标准干密度
g/m3
抽检指标
现场抽检情况及结果
平均
1
2
3
4567来自8910
11
12
级配
无机结合 料剂量
含水量
延迟时间
混合料松铺厚度检测情况(mm)
桩号
平均
左
中
右
试块制作情况
制取组数
试件编号
制取部位
完成 情况
面积m2
计算方量m3(面积X设计厚度)
平均松铺厚度cm
折算方量m3(松铺厚度/松铺系
无机结合料混合料摊铺及碾压原始记录
(编号: )B-4-14
建设项目 合同号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里程 桩号幅别
施工日 期
施工天 气及温 度
混合料相 关情况
混合料类型
层次
设计厚度
cm
拌和地点
运输方式和保 温措施
运距Km
摊铺机型号
摊铺宽度m
摊铺系数
下承面情况
接缝处理方式
混合料质量 及辅助方式
碾压情况
压路机型号及其吨位
数)
计算方量m3(面积X折算厚度)
填表说明:此表为各类有结合料的基层、底基层的通用表,按混合料每一台班分别进行填写。
现场监理
日 期
施工负责 人 日 期
质检员 日期
施工员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