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混合料
无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可将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根据无机结合料不同,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包括:(1)水泥稳定类,如水泥稳定碎石。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如石灰粉煤灰土。
(3)石灰稳定类,如石灰稳定土。
(4)综合稳定类,如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含水量测试与普通土含水量测试有何不同?由于水泥与水发生水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加快。
如果将水泥稳定土放在烘箱升温,则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与水水化比较快,烘干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这样得出含水量会偏小。
因此,应提前将烘箱升温到110℃,使放入的水泥土一开始就能在105~110℃的环境中烘干。
某工地采用EDTA方法滴定石灰稳定土中的石灰剂量,为了制作标准曲线需要配臵300g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的石灰土,请叙述该混合料组成的计算过程计算过程如下:(1)干混合料质量=300g/(1+最佳含水量)。
(2)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剂量)。
(3)干石灰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
(4)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5)湿石灰质量=干石灰×(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300g-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
简述无机结合料的击实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办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3)试验方法分为三种。
某基层水泥稳定中土的设计强度为3.0MPa,请简要写曙该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步骤(1)首先进行原材料试验。
(2)按3%、4%、5%、6%、7%五种水泥剂量配制同一种样品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3)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进行3个不同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中间、最大剂量,其他用内插法确定。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标准

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标准一、引言本标准规定了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相关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再生骨料制备、无机混合料比例、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施工工艺、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等方面。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原料要求1.建筑垃圾:应符合相关规定,来源清晰,成分稳定。
2.再生骨料:应由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工艺得到,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3.无机混合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如水泥、石灰等。
三、再生骨料制备1.破碎:采用合适的破碎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处理,得到粒径适宜的再生骨料。
2.筛分:采用筛分设备对破碎后的再生骨料进行筛分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
3.清洗:对筛分后的再生骨料进行清洗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4.干燥:对清洗后的再生骨料进行干燥处理,以便后续的无机混合料制备。
四、无机混合料比例根据不同的道路工程需求,确定适宜的无机混合料比例。
例如,水泥与再生骨料的比例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五、混合料性能要求1.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
2.抗折强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耐磨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
4.耐水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
5.耐候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道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稳定性。
六、试验方法1.抗压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试验:采用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的抗折强度。
3.耐磨性试验:采用耐磨试验机进行耐磨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磨性能。
4.耐水性试验:采用浸水试验法进行耐水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水性能。
5.耐候性试验:采用气候变化试验法进行耐候性试验,测定混合料的耐候性能。
七、施工工艺1.配料: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无机混合料和再生骨料进行配料。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亦为CaO;
➢ 消石灰粉:将块状生石灰用适量的水消化而得的粉末,亦
称熟石灰,其主要成分为Ca(OH)2。 由于石灰原料中常含有碳酸镁成分,经煅烧生成的生
石灰中,或多或少含有氧化镁成分。建材行业标准中,根 据石灰中氧化镁含量按表6-2将石灰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 灰两类。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6.1.1.1石灰的生产、消化与硬化
石灰土强度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机械压实、离 子交换反应、氢氧化钙结晶和碳酸化作用,以及火山 灰反应等一系列复杂、交织的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来 完成的。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离子交换反应:从石灰氢氧化钙中游离出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与粘土
矿物中的钠、氢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其结果使得粘土颗粒吸附水膜减薄, 促使土粒凝集和凝聚,形成稳定团粒结构。
⑴ 建材行业标准(表6-3):将生石灰、生石灰粉和消石灰粉分
。 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⑵ 道路行业标准(JTJ034-93)仍按袁国家标准 (GB1594-79)将生石灰和消石灰分别划分为3个等 级(见表6-4)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6.1.2 石灰稳定土的技术性质
•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性经压实成型并经养护后,可形成板 体结构,当其7d的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表6-1)时,可 以作为道路路面结构中的基层或底(垫)基层,称为结合料 稳定类基(垫)层,在道路工程中,这类材料有被称之为半 刚性基层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石灰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将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掺人各种粉碎或原来松散的土中,经拌合、压实及养护后得到的混合料,称为石灰稳定土。
它包括石灰土、石灰稳定砂砾土、石灰碎石土等。
石灰稳定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
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
水泥稳定土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的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
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称为水泥稳定土。
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的土类而定,可简称为水泥土、水泥砂或水泥石屑等。
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可简称为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
在稳定各种土时,时常根据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以及地方材料的供应情况,同时用水泥和石灰、水泥和粉煤灰稳定某种土得到的混合料,简称综合稳定土。
另外,仅使用少量水泥改善各种土的塑性指数或提高其强度(如cDR值)而达不到水泥稳定土规定的强度要求时,这种材料可称为水泥改善土。
水泥稳定土的适用围: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用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必要时,应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
在只能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时或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要求明显大于规定时,水泥剂量不受此限制。
水泥稳定土对土的要求:对土的一般要易于破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
高速公路工程上用于水泥稳定层的土,通常按照土中组成颗粒(包括碎石、砾石、砂颗粒,不包括土块和土团)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小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20230306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一、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分类及适用范围(1)水泥稳定集料类、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
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集料类材料宜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下基层或底基层。
(2)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或上基层宜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底基层可采用悬浮密实型骨架混合料。
均匀密实型混合料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骨架空隙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需要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例题单选】不宜用于高速公路基层的材料是OA水泥稳定集料类B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类C石灰稳定类D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参考答案】C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图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设计流程图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选择级配范围。
②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O③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①确定料仓供料比例。
②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
③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
C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施工参数确定时,除了确定结合料剂量、合理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外,还要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例题案例节选】图3-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图【参考答案】C设计是生产配合比设计,D是结合料剂量。
三、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1、一般规定施工工艺选择表(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宽在11米至12米之间时,每一流水作业段长度以500m为宜;无机结合类稳定材料层宽大于12米时,作业段宜相应缩短。
确定每日施工作业段长度,考虑因素:①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生产效率和数量。
②施工人员数量和操作熟练程度。
③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④水泥的初凝时间和延迟时间。
⑤减少施工接缝的数量。
(2)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2h之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材料1

二、水泥稳定土的收缩特性--------与水泥混凝土相同 1.温缩特征:热胀冷缩
一般来讲,稳定的颗粒尺寸越大,温缩效应越小。
2.干缩特征:干缩湿胀
水泥稳定土的干缩系数受粒料含量、矿物成分、水泥剂量和含水率 等因素的影响。 水泥稳定土中的黏土成分越高,土的塑性指数越大,混合料的干缩 现象越严重。 粒料土的塑性指数越大,含水率对干缩性的影响也越大。
第一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分类和强度特征 一、分类 1.按土或集料粒径分类------按单颗粒的粒径大小和颗粒组成
1)细粒土:是指混合料中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10mm,且其中小于2mm的 颗粒含量不少于90%; 2)中粒土:是指混合料中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0mm,且其中小于20mm的 颗粒含量不少于85%; 3)粗粒土:是指混合料中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50mm,且其中小于40mm的 颗粒含量不少于85%;
试件的制备
④ 向盘内加水和石灰,拌匀,放到密闭容 器中浸润备用。水泥在试验前一小时加, 超一小时作废。 ⑤ 浸润时间:粘性土 12-24 小时,粉土 8-16 小时,砂砾土4小时,砂砾碎石含土少的 可以2小时。
按预定干密度制件
①计算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需要混合料. M1=PdVK(1+0.01w) V---试模的体积(cm3 ) Pd---稳定土试件的干密度 (g /cm3 ) w---稳定土混合料含水量(%) K-稳定土要求的压实度(%) ②装模-压件(静压法或击实)-脱模 ③ 称质量 M2 (小、中、大试件分别准确到 1g 、 2g 、 5g 。) -量试件高度h,准确到0.1mm。
(2)最佳含水率的计算
o w / c k a 1 a / 100g
水泥稳定粒料的最佳含水率 粒料的面湿饱水率
市政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总结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混
合料
级配碎(砾)石
春末和夏季 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 前 1~1.5 个月完成
1、通过配合比确定石 灰、粉煤灰含量和混 1、颗粒级配,碎石颗
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 粒组成曲线是顺滑的
大干密度
曲线。
2、7d 浸水抗压强度达 2、配料准确 到设计要求
1、厂拌法生产,运到 现场摊铺,先拌石灰、
粉煤灰再加入粒料和
3.严禁洒大水碾压
洒水(或覆盖)湿润 养护,直至上层结构 保湿养护 7d 施工为止
保湿养护 7d
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 封层,禁止开放交通
养护期内封闭交通
石
2、Dmax≯100mm
1、石灰剂量小于 3%~4% 1、选用初凝时间 3h 以上, 1、III 级及以上生、消石灰。
石灰起主要稳定作用。
终凝时间 6h 的水泥。
2、磨细生石灰效果优于消 2、水泥剂量 5~10%
2、粉煤灰中 Si02、Al203 和 Fe2O3 的总含量应大于
2、稳定材料
石灰。采用 III 级及以上钙 3、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 70%
土质 1、塑性指数 10~15 的粉质 1、塑性指数 10~17 的粗粒
粘土、黏土 dmax≤15mm 土、中粒土
1、土质 碎
2、有机物含量宜小于 10% 2、0.6mm 以下颗粒<30% 1、级配 dmax≤60%分层 1、筛分成 3~4 个级配粒级 级配 dmax≤37.5mm
(砾) 厚度
2、级配 dmax≤37.5mm
3、养护条件(湿度和温度) 一般不超过 3~4h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施工技术要求
名称
1、施工时间
2、配合比准 确
3、拌合与摊 铺
无机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12有效钙镁含量的测定步骤:迅速称取石灰试样0.8-1.0g置于300ml三角瓶中,加入15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和10颗玻璃珠。
瓶口插一短颈漏斗,加热5min但勿使沸腾迅速冷却。
滴入酚酞指示剂2滴,在不断摇动下以盐酸标准滴定,控制速度为2-3滴/s,至粉红色完全消失,稍停,又出现红色,继续滴入盐酸。
如此重复几次,直至5min内部出现红色为止。
如滴定过程持续半小时以上,表明为高锰石灰,则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计算:(CaO+MgO)%=V×N×0.028/G×100%.13水泥稳定类混合料设计步骤(1)按5种水泥剂量配置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
(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感密度,至少应做3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
其他2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3)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试件。
进行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少于规定数量。
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规定值,则应重做试验,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试件数量。
(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温度6d,浸水24h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教程》(JTJ057-94)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只和偏差系数。
(7)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R应符合式的要求R≥Rd(1-ZaCv)。
(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3%-1.0%。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3-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9)水泥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规定。
(10)水泥改善土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6,承载比应不小于240。
综合稳定类材料的组合设计与上述步骤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设计内容与步骤 ①设计内容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根据相关规范中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 选取最适宜稳定的土类,确定必须的水泥用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 善土的颗粒组成时,开包括掺加比例。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各项试验应该按照《无 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 ②步骤 a.制备被稳定材料,并在其中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水泥。 b.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至少应做三个不同水泥剂量的 混合料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最大剂量,其他剂量的混合料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可用内插法确定。 c.按照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在室内 成型试件, 并养生, 养生条件: 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 6 天, 浸水 1 天后, 进行 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 d.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组成比例。
图 3.2 不同结构类型水泥稳定碎石
③环境因素对强度的影响 养生温度——直接影响水泥的水化进程,因而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很明显 的影响,在相同龄期时,养生温度越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也越高。 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的强度有显著影响。 延迟时间是指水泥稳定土施 工过程中,从加水拌和开始至碾压结不束所经历的时间
⑶ 水泥剂量 表 3.5
结构层位 土的类型 中粒土和粗粒土 塑性指数小于 12 的土 其它细粒土 基层 3,4,5,6,7 5,7,8,9,11 8,10,12,14,16
水泥剂量推荐范围(JTJ034-2000)
水泥剂量(%) 底基层 3,4,5,6,7 4,5,6,7,9 6,8,9,10,12
图 3.4 水泥稳定土干缩系数与水泥剂量的关系曲线 ⑶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适用性 水泥稳定类材料具有较其它稳定类材料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可适用于 各种交通类别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但是水泥土在干缩性和水稳定性上有着与石 灰土相同的缺陷,不应用作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为底基层;在高速公 路和一级公路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层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
5 二级和 底基层 100 二级以 下公路 基 层 90~10 0 100 66~10 0 54~10 0 39~10 0 50~10 0 28~84 50~10 0 29~50 20~7 0 18~3 8 17~3 5 14~5 7 17~10 0 8~47 17~10 0 8~22
5 0~ 50 0~30
3.1.2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⑴ 材料组成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类材料主要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在路面结构中,基层是直接位 于面层下, 承受面层传来的车轮荷载垂直压力作用, 并将其向下面层次扩散分布, 同时起到调节和改善路基路面水温状况的作用, 并为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
面。所以,对无机结合稳定类混合料技术性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强度、抗变形能力 和水稳性等。根据(JTJ 034-2000) ,水泥稳定类材料 7d 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 3.2。
3.1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
3.1.1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技术性质
⑴水泥稳定类的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①强度形成机理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的强度形成主要取决与水泥水化硬化、 离子交换和火山灰 反应过程。 ②材料组成材料对强度的影响 影响水泥稳定类混合料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剂量、 土质、 集料颗粒组成等。
图 3.1 土质、养生温度与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关系曲线
表 3.1 三种级配水泥稳定集料的 7d 抗压强度和干密度测试值 序号 1 2 3 >4. 75 ㎜颗粒含量(%) 70 65 60 7d 抗压强度(MPa) 4.8 5.5 5.8 最大干密度(g/㎝ 3 ) 2.30 2.31 2.35
不同结构类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图 3.3
延迟时间与水泥稳定砂砾强度和干密度的关系曲线
⑵ 收缩特性及影响因素 ①产生收缩的原因:
水泥稳定土在形成强度的硬化过程中, 也会出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温度收 缩和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干燥收缩。不同温度下,水泥稳定土中塑性土含量对其 温缩系数的影响较大。水泥稳定土的温缩系数随温度降低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并以水泥土变化幅度最大, 而水泥稳定无塑性集料在不同负温度时的温缩系数变 化较小。 ②影响收缩的因素: 水泥稳定土的干缩系数受粒料含量及矿物成分的影响。 水泥剂量的关系曲线,当水泥剂量降低,粒料含量增多时,水泥稳定砂砾的 干缩系数减小。 水泥稳定砂砾的制件含水量对其干缩应变也有较大的影响。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基层 31.5 30 底基层 37.5 30
表 3.4 适宜于水泥稳定的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JTJ034~2000)
道路等级 结构 层位 53 37. 31.5 26.5 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比(%) (㎜) 19.0 9.5 4.75 2.36 1.18 0.6 0.07 0.00
2 0~ 30 -
底基 高速公 路、一级 公路 基 层 层
-
90~10 0 100
0~30
-
-
100
90~10 0
67~90Biblioteka 45~68-0~7
②
-
-
-
72~89
47~67
29~49
-
8~22
0~7
②
-
注:①用于基层的混合料中不宜使用含有塑性指数的土;
②集料中 0.5 ㎜以下细粒土中有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 ㎜颗粒含量不应超过 5%
第二篇 无机混合料
第三章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叙述了以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类为 代表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阐述了这类材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和收缩特性, 介绍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混合料设计组成方法。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
无机结合料稳定料混合料的概念 无机结合料稳定料混合料的用途与分类
表 3.2 混合料类型 水泥稳定类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抗压强度(JTJ 034-200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底基层(MPa) 1.5~2.0④
基层(MPa) 底基层(MPa) 基层(MPa) 3~5③ 1.5~2.5③ 2.5~3.0④
⑵ 原材料要求 ①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水泥稳 定土。 ②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用集料与土 适宜用水泥稳定的材料有: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石土、砂砾土、 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等,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较大的细土,或应控制其含 量。用于各种类别道路等级不同层位的集料的的最大粒径和压碎值要求,见表 3.3。 表 3.3 道路等级 结构层位 最大粒径 (方孔筛) (mm) ≤ 压碎值(%) ≤ 水泥稳定土用集料的技术要求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基层 37.5 35 底基层 53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