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

合集下载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

知识点•什么是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场地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内容有哪些?•内容: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重点掌握•1、珍惜、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3、满足工作、生活得使用功能要求•4、技术经济合理•5、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6、满足交通组织要求•7、竖向布置合理•8、管线综合合理•9、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施布置与环境保护•10、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可按照书上的条例来记)•场地设计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1、场地的气候条件包含哪些因素?•风象、日照、气温、降水•2、场地的建设条件包含哪些因素?•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

•3、“七通一平”是指什么?•交通状况、给水与排水接入点、供电与电信接入点、供热与供气接入点、基地高程•4、以下概念的名词解释:•等高距及等高线间距•风向频率•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震级与烈度记忆居住建筑日照标准表(非常重要)•1、场地设计条件有哪些?–自然条件、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2、自然条件有哪些?–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3、场地的建设条件有哪些?–区域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内部建设现状条件、市政设施条件•4、区域环境条件–环境保护状况、地理位置•5、周围环境条件–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基地附近的特殊元素•6、内部建设现状条件–现状建构筑物、现状绿化与植被、社会经济条件、保护文物古迹•7、市政设施条件–交通状况、给水与排水接入点、供电与电信接入点、供热与供气接入点、基地高程8、场地的公共限制都有那些?–用地控制、交通控制、密度控制、高度控制、容量控制、绿化控制、建筑形态。

场地设计 知识点

场地设计 知识点

场地设计知识点场地设计——知识点场地设计是指对特定区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满足使用目的、符合功能要求和美观的空间布局。

本文将重点介绍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素以及相关知识点。

一、区域功能需求在进行场地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该区域的功能需求。

根据不同的场地类型和使用目的,功能需求可能包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公共交通、文化教育等方面。

了解区域功能需求对场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确保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场地环境特征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所处的环境特征。

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周边建筑风格等。

合理利用环境特征,能够使设计方案具有地域特色和环境融合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场地布局规划场地布局规划是场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布局规划能够使场地空间实用、流畅和舒适。

在进行布局规划时,需要考虑功能区域的划分、路径导向、人流分布等因素。

通过充分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布局方案,选择最优的布局方案。

四、材料与设备选择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材质、色彩、质感等方面,以确保与场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美观。

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来访人群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选用质量可靠、易于维护的设备。

五、植物与景观设计植物与景观设计是场地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景观布置,可以增加场地的绿化率、美化环境,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视觉享受。

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场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因素,结合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进行搭配。

六、运动设施与安全设计对于运动场地设计而言,需要特别关注运动设施和安全设计。

运动设施的选择和布局应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

安全设计包括灯光照明、防护措施、紧急疏散通道等方面,确保场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七、可持续发展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可持续发展设计是场地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核心目标。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设计:地形地貌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场地的使用效果和观感。

地形地貌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坡度、高低起伏、水流等因素,以及地形地貌对场地的防护和安全性的影响。

2. 绿化设计:绿化是场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绿化设计可
以增加场地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场地的环保性和空气质量。

绿化设计需要考虑植株的种类、布局、密度、生长周期等因素。

3. 设施设备设计:设施设备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场地的建筑、设备、器材等,直接影响着场地的功能、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设施设备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使用需求、人流量、安全要求等因素。

4. 材料选择与处理:材料选择与处理是场地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效果和特点,需要根据场地的用途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处理。

材料选择与处理包括场地的硬质材料、软质材料和装饰材料等。

5.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为场
地增加趣味性和艺术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使用需求、照明方式、照明灯具等因素。

以上就是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场地更加美观、实用和安全。

- 1 -。

场地设计的四要素

场地设计的四要素

场地设计的四要素场地设计是指对一个具体的场所进行规划、设计,并满足人们在该场所中的各种需求。

好的场地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功能需求,还能够提升空间体验和整体品质。

在场地设计中,有四个关键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分别是功能性、流线性、美感以及可持续性。

功能性是场地设计的首要要素。

一个设计良好的场地应该能够满足人们在该场所中的各种实际需求。

无论是商业场所还是住宅区,都需要考虑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商业场所需要有充足的空间来展示商品,舒适的休息区域,以及便捷的交通通道。

住宅区则需要有适宜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社区生活设施。

流线性是场地设计的第二个要素。

一个流线性良好的设计能够使人们在场所中自然而然地移动,并提高空间的舒适度。

流线性的设计通常是根据人们的行为和动线来规划的。

例如,商业场所通常会根据商品陈列和购物流程来设计通道和陈列区域,以引导顾客流动。

住宅区则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得居民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区。

美感是场地设计的第三个要素。

一个美观的场地能够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整体品质。

美感的设计主要通过景观设计、材料选择和色彩运用等来实现。

例如,商业场所可以通过精心布置的景观和高质量的材料来营造出高档和吸引人的氛围。

住宅区则可以通过绿化景观和多样化的建筑风格来提升居住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可持续性是场地设计的第四个要素。

一个可持续的设计能够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性的设计主要包括对能源的节约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废物的再利用和环境生态的保护等。

例如,商业场所可以采用节能设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来减少能源消耗。

住宅区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槽来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通过绿化带和湿地景观来改善环境生态。

综上所述,功能性、流线性、美感以及可持续性是场地设计的四个重要要素。

这些要素都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好的场地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和整体品质。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

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场地设计是指在其中一特定的空间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场地的功能与美观性相结合,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它涵盖了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空间规划与布局:场地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空间规划与布局,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尺寸。

通过合理的布局,可以实现场地的最优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2.环境氛围的营造:场地设计需要考虑营造与场地定位相符合的环境氛围。

不同的场地有不同的氛围需求,可能是温馨舒适、时尚高雅、活力四溢等。

通过色彩、材质、照明等设计手段,打造出与场地定位相契合的环境氛围。

4.设施设备的配置:场地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设施和设备进行配置。

例如,在儿童乐园的场地设计中,需要配置适龄儿童的游乐设备和安全设施,保障儿童的安全与享乐。

5.绿化景观设计:对于室外场地设计而言,绿化景观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植物的种植和景观的布置,可以增加场地的美观性,提升人们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6.室内装饰与陈设:在室内场地设计中,室内装饰与陈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装饰和陈设,可以营造出与场地定位相符合的室内环境,提升用户对场地的体验。

7.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场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当的照明设计可以改善场地的光线环境,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氛围,同时也能够突出场地的特点和重点区域。

8.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在场地设计中,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对于场地的功能和美观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选择适当的材料,可以增强场地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总之,场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空间规划与布局、环境氛围的营造、功能区域的划分、设施设备的配置、绿化景观设计、室内装饰与陈设、照明设计、建筑结构与材料选择等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建立一个满足人们需求和期望的场地,并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的体验和舒适感。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

场地总平面布局5大设计要点1.功能布局:功能布局是指将场地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合理的分配。

首先需要确定场地的主要功能,例如公园可以包括休闲区、运动区、儿童区等。

然后,根据这些功能分配适当的面积和位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休闲区可以位于场地的中央位置,运动区可以位于较为开阔的地方,儿童区可以靠近休闲区,但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2.空间流线:空间流线是指场地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和流动路径。

一个良好的空间流线能够使用户在场地中自由流动,并且能够方便地到达不同的区域。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场地的尺寸,避免不必要的距离和转弯。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设置主要的步行路径,以便游客能够方便地访问各个景点。

3.视觉景观:视觉景观是指场地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包括绿化、艺术装置、建筑物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元素的位置和布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公园中,可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独特的雕塑或水景,作为引导和标志,同时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4.绿化布局:绿化布局是指在场地中合理布置绿色植物,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自然的氛围。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和生长要求,以及它们在场地中的分布和密度。

例如,在一个展览馆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以提供遮阳的作用,而在展览馆内部可以设置一些小型花坛或盆栽,增加绿色的感觉。

5.场地尺度:场地尺度是指场地的大小和比例,与场地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以确定适当的尺度。

例如,在校园中,一个大型的集会广场可以满足学生活动和大型集会的需求,而一个小型的庭院可以提供安静的休闲空间。

总而言之,场地总平面布局的设计要点包括功能布局、空间流线、视觉景观、绿化布局和场地尺度。

这些要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实现场地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和使用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场地设计方案

场地设计方案

场地设计方案1. 引言场地设计是指按照特定要求和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一个好的场地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场地的效率、美观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场地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满足各种需求的场地。

2. 场地选址场地选址是场地设计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场地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在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交通便利性:场地应该靠近交通枢纽,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进出。

•周边环境:场地周围环境宜居,没有严重的污染和噪音问题。

•土地价格:场地选择时需要考虑土地的价格和租赁条件。

•市场需求:场地周围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以确保场地的使用率和盈利能力。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一块土地作为场地的选址。

这个位置交通便利,周围环境良好,并且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3. 场地规划场地规划是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对场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分区的过程。

在场地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功能分区: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办公区、展示区、休息区等。

•通行路线:根据场地的使用流程和人员流动,设计合理的通行路线,确保人员能够便利地进出场地。

•总体布局:根据场地的规模和形状,设计合适的总体布局,最大程度地利用场地的空间。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将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办公区、展示区和休息区。

采用了开放式布局,使得场地的各个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方便人员的流动和交流。

4. 功能设计不同的场地拥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在场地设计中需要考虑满足这些功能需求的设施和装备。

在我们的场地设计方案中,我们考虑了以下几个功能:4.1 办公区办公区是场地内工作人员工作和处理事务的地方。

在办公区中,我们将提供以下设施:•办公桌和椅子: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电脑和办公设备:提供给工作人员处理工作的必备设备。

•会议室:为工作人员提供开会和讨论事务的场所。

4.2 展示区展示区是场地展示产品、服务或作品的地方。

简述场地设计的概念

简述场地设计的概念

简述场地设计的概念场地设计是指规划和设计特定区域的过程,旨在创造一个功能性、美观、安全、可持续和适应性强的环境。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考虑土地利用、建筑物、道路、景观、设施和其他元素,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标。

以下是场地设计的一些关键概念:1. 功能性:场地设计应满足预定的功能需求。

这包括确定如何使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居住、工作、休闲、教育等。

2. 美观性:设计应该注重美观性,以创造吸引人、愉悦的环境。

这包括考虑景观、材料、色彩和形状,以提供愉悦的视觉体验。

3. 安全性:场地设计应考虑安全因素,以确保人们在空间中的使用不会受到危险或伤害。

这包括交通规划、建筑物设计和紧急设施的考虑。

4. 可持续性:环保和可持续性是现代场地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应该寻找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

5. 适应性:场地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这包括弹性设计,使空间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社会性:场地设计应考虑社会互动和社区联系。

创造社交空间,促进社交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7. 可访问性:场地设计应提供对各种人群的平等访问机会,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

这包括适当的通道、无障碍设施和可访问的建筑物。

8. 经济性:场地设计需要考虑预算和经济可行性。

设计应该在可行的预算范围内,并在长期内经济有效。

9. 文化和历史:场地设计应尊重当地文化和历史,以保护和传承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10. 环境保护:场地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包括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采取可持续的环保做法。

总之,场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创建一个满足需求、美观、安全、可持续和社会友好的环境。

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与客户、社区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紧密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系馆场地设计
一、任务书解读
1.项目背景
南方某大学拟为所属的建筑学院兴建建筑系馆。

集合先进的建筑教育理念,运用数字建筑设计技术和教学技术手段,例如信息网络、多媒体互动、虚拟现实、快速成型工艺等,打造数字教育建筑。

2.设计规模:
本设计建筑面积规模控制在5500平方米。

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

3.建筑要求:
建筑系教学为五年制本科,每级两班,每班30位学生。

研究生两年制,每年20人。

教职工30人。

系馆总建筑面积为5500㎡(正负10%),建筑密度不大于40%。

基地自测。

具体功能包括教学、行政、实验、设计研究等功能空间,但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教学等的多方面渗透,多媒、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在教学、展示、交流、资料与档案管理等的高效利用,都使得建筑空间有了许多创新的可能。

常规的建筑设计实验,如建筑物理实验、建筑模型实验、建筑可视化实验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功能需求。

二、基地现状分析
1.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安徽工业大学本部校园内。

受校外地
理环境影响较小,周边环境相对简单。

(下图标星位置为基地)
(2)区位分析
图1 图2 图3
基地位于3号位置,南临校园主要道路,北侧与教一间隔景观庭院,用地面积7000平方米。

东面是茂密的树林,主干道南面是广场和图书馆。

基地内部现有老建馆一栋,原地拆除重建新建筑系馆。

(3) 地形分析
基地内部地形为平地,没有高差,利于建筑造型
处理。

但基地南侧主干道与广场间存在约两米高差(如图6),因距离基地较远,对基地内部采光及视野影响均较小,不需要过多考虑。

2. 自然条件
(1) 气候分析
马鞍山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C 。


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

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马鞍山地处北亚热带,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境内呈现微丘地形东高西低,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2) 植被分析
图4
图6
基地周边绿化率较高,内部覆盖草坪,现有建筑周边环绕低矮灌木丛,道路两侧均设有绿化带,内有灌木与乔木组合种植。

基地东西两侧栽种有茂盛树林,为高大乔木。

整体绿化较好,但缺点是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绿植色彩单一,除了绿色缺少其他颜色的植物,景观层次不够分明。

3. 人文条件
(1) 文化背景
此基地在安徽工业大学内部,新建建筑为高校建筑系馆。

建成后有大
量学生教师在建筑内参与教学活动,作为文化教育类建筑,本次场地设计应注重文化气氛的营造,为师生提供安静优雅的交流活动场所。

(2) 人流分析
通过上文中区位分析可知,教学楼集中在基地北侧,如化工楼、
教一等,所以学生主要来源于北侧(如图8中绿色箭头),而基地南侧有图书馆主楼等建筑和校园主干道,但由于基地南侧并没有入口,所
以教师从西侧进入基地较多(如图8中红色箭头)。

北侧是基地原有的主入口,西侧为次入口。

东侧为茂盛树林,人流稀少。

(3) 噪音情况
基地南侧的主干道是主要噪音来源,汽车由学校西南门进入,在主干道上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较大,会对基地内部造成一定影响。

北侧和西侧次干道车流相对较少,噪音主要来源于人群活动。

对基地内部基本没有影响。

如上文所述,基地与东侧主干道间由大片树林隔开,现有建筑东侧没有出入口,并且树林间没有道路,所以东侧人流稀少,最为安静,几乎没有噪音。

图8
图7
4. 周边建筑
(1)功能分区
(2)建筑质量及风貌特色
基地内部现有建筑老旧,而且已经废弃不用,应予以拆除后建造新建筑系馆。

基地周边建筑同样较为老旧,但建筑质量尚可,且正在使用,短时间内不会拆除。

建筑风格比较沉稳,造型中规中矩,没有创新。

5. 问题分析
(1) 周边建筑风格
如上文所述,周边建筑老旧,且正在使用,短时间内不会翻新或拆除。

新建建筑必须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

场地内
景观交通
广场等需要适应周
边的同时对周边环境有一个良好带动作用。

(2) 景观带断裂
景观
教学 广场
图书馆 办公 商业 图9
基地西北侧有一个人工湖,景色优美,然而水系并没有延伸到基地周边,在基地西侧的树林遮挡下,在基地内视野不能涉及水系。

基地东西两边均有树林,然而在基地内部没有景观联系,景观被道路和现有建筑分割,景观带断裂。

新建筑系馆建筑设计最好东西两侧通透,在基地中引入水系和绿化,将周边景观联系起来。

三、 总体布局设计
1. 功能分区
主体建筑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主要为教学用地,南楼为行政办公楼。

南北两栋楼以平台相联系。

两栋楼中间在联系平台之下形成一个大面积灰空间广场,东西通透,作为交流活动的场
所,同时引入景观绿化,联系东西两侧景观,形成连续景观带。

2.
建筑间距
如上所述,基地内部主体建筑为两栋,两栋建筑呈八字形放置,距离最近处约
20米,充分保证了室内采光及楼间人群活动需要。

四、
交通体系设置
1.
基地内部交通流线
(1) 主入口:
南侧主干道是主要车流来源,
但主干道不宜开口,东侧没有道路,所以主入口选择在了基地西侧。

从西侧次干道进入基地。

图10
图11
2. 建筑与基地交通联系
两栋楼之间以平台联系,露天平台同时作为建筑与外界基地的联系,营造出灰空间广场。

3. 基地内外交通联系
(1) 消防环道
消防环道与外部道路相结合,基地北侧东南侧设置次入口。

(如图标星位置所示)
(2)停车位
在基地主入口和东南侧设置停车位(图中浅灰色区域)符合规范要求。

五、 环境景观艺术
1. 建筑外观
建筑外表皮选用石材和灰色磨砂玻璃幕墙,与周边原有建筑相融合,南侧临主干道的立面整齐规整,体现文教建筑的沉稳。


12

13
图14
2. 基地景观
建筑周边环绕植被,使东西景观带连续,中间广场引入喷泉水体,增加建筑灵动性。

两栋楼之间灰空间铺设硬质铺地。

半室外空间作为师生交流活动场地。

备注:图1—5来源于网络 图6、7来源于自己拍摄 图8—15来源于模型
图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