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2.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

3.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2. 生物进化的历程: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等。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含义。

3. 讲解生物进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生物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水生动物到陆生动物的演变过程。

4. 讲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生物进化树、化石图片、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实例等。

2.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3. 准备问题卡片,用于课堂提问。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课堂教学案3、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4、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

情感态度 5、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价值观、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6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教学重点重点难点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形式□常规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学法点拔一导入新课:原始生命的诞生,既是化学进化的结束,又是生物进化的开始。

各种生物是通过问题导入新课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

但是我们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这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明来证明。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学生思考的呢?假如我们能进入时光隧道,也许可以亲自浏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神奇历程。

但是现在,我们只能从现实中寻找证据。

新授:二.(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学生:阅读、回答。

学生阅读、回答: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古代生物的1()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就形成了化石。

教师: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是生物进化史中的一幅幅真实的图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思考(二)生物进化的历程与原始生命起源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进化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物进化的历史和现状。

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事实和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实例和证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生物进化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概念和作用。

其他生物进化因素如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详细解释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其他生物进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使学生理解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化石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比较解剖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详细解释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证据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支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生物进化的历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创精品套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创精品套件(教案)

2.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1)郑氏始孔子鸟化石
2005——2006 年,科学家在河北丰宁县的一片
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
化石,并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它是孔子鸟类中已
图文介绍化石证
知最原始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 1.31 亿年前。孔子
据的分析研究
鸟类群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而没有牙齿的
物。
教材第 58 页“讨论”
①在资料 1 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的研究方法,
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
引导完成 58 页讨
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在资料 2 中,利用组成

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来比较生物之间的
亲缘关系。两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 完 成 58 页 讨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科
生物
知识和技能 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
过程与方法
1.在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2.在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乳类则依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巧记:地层中的化石特点
地层形成有早晚,化石形成有特点。地层越深
越简单,地质年代越久远;由深到浅变复杂,生物
进化是必然,化石证据最直接,学好进化也不难。
点拨:
高等生物的化石不可能出现在较古老的地层
中,但是低等生物的化石既可能出现在较古老的地
层中,也可能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
物,包括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 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等,这几类动 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它们大都需要生活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阐述自然选择的四个要点,即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结合实例,解释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物进化历程的案例进行分析。例如,讨论以下问题:
1.分析生物进化树,探讨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2.以某种生物为例,探讨自然选择对其进化的影响。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关键驱动力,但学生对适应性变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较为困难。
教学设想:运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自然选择的作用,从而加深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3.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态环境相结合。
(五)总结归纳,500字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包括生命的起源、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脊椎动物的进化等。通过生物进化树和实例分析,了解了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最后,结合课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1.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生物进化历程。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引导学生分析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
5.实践活动:开展实地考察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7.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2.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进化的规律。例如:为什么说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有哪些影响?
3.结合比较法和观察法,让学生发现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结生物进化的趋势。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分析生物进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5.运用比较法、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生物进化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化石、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事件,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运用比较法,发现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2.搜集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如化石、生物地理分布等,选取至少三个典型例子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作用。
3.针对自然选择原理,选取一个生物物种,分析其在进化过程中如何适应环境,以及自然选择对其进化产生的影响。
4.结合生物进化的重要事件,探讨其对生物进化历程的意义,并以论文的形式进行阐述。
5.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察报告。
3.学生对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则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4.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5.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探究生物进化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均得到提升。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物进化历程的图像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

1.3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进化的定义、意义以及进化的基本观点。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和基本观点。

第二章: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认识重要进化论者及其贡献。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包括林耐、达尔文、赫胥黎等重要进化论者的观点和贡献。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进化理论的演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转变。

第三章:化石与生物进化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认识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现象。

3.3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或图片,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认识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定义、类型以及它们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5.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认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核心作用。

5.2 教学内容:讲解自然选择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5.3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第六章:生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6.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比较解剖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和听讲。欣赏图片
二、新课
教师活动:分析资料1:介绍什么是化石?什么是地层?思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在地层中按什么顺序依次出现的?
学生思考:
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越深的地层就是越早形成的地层吗?
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资料1分析,你能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进化顺序吗?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进化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生物圈是一个
xx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难点:通过完成进化树,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三、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五、作业
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1.化石: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2.分析始祖鸟的化石:
(1)始祖鸟与现在的鸟类相比,不同之处是始祖鸟口中有牙齿、前肢指端有爪,胸骨不发达,没有龙骨突,尾部有许多尾椎骨。
(2)始祖鸟介于爬行类和鸟类之间,所以它是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
2.纸板、彩笔、剪刀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
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
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
学生:有化石!
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
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
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教师: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也为证明生物的进化做出了贡献。

比如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

(展示图片)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负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它不会也不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请阅读课本54页资料,和黑板上提供的数据表,你能判断出在进化的历程中,谁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吗?
学生:黑猩猩与人关系进,向日葵和螺旋菌与人的关系比较远。

教师: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都使用了同一种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

还有很多研究中都
使用了比较的方法,有时还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这门比较解剖学。

(展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解剖图)你能看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他们的骨头顺序其实都是相同的。

教师:对。

这些证据都说明了生物是存在进化现象的。

那么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又上什么样的呢?很多同学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下节可我们用拼图比赛来测验一下。

教学反思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

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

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

于是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

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

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

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本节课的“同源器官比较”、艾滋病教学中的“不回的艾滋病的人”等内容),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