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集锦论文

高中数学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集锦论文
高中数学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集锦论文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集锦

非等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题型繁杂,方法琐碎,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对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给以归纳总结。 一、累加法

形如1()n n a a f n --= (n=2、3、4…...) 且(1)(2)...(1)f f f n +++-可求,则用累加法求n a 。有时若不能直接用,可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用这种方法求解。

例1. 在数列{n a }中,1a =1,11n n a a n --=- (n=2、3、4……)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111n a ==时,

213243121

23.......1n n n a a a a a a a a n -≥-=?

?

-=?

?

-=???

-=-??

时,

这n-1个等式累加得:112...n a a -=+++(n-1)

=(1)2n n - 故21(1)222n n n n n a a --+=+= 且11a =也满足该式 ∴222

n n n a -+= (n N *

∈). 例2.在数列{n a }中,1a =1,12n n n a a +-= (n N *

∈),求n a 。

解:n=1时, 1a =1212323

431

122

22.......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

-=?

?-=????-=?

时,

以上n-1个等式累加得

21

122 (2)

n n a a --=+++=12(12)12

n ---=22n

-,故12221n n n a a =-+=- 且11a =也满

足该式 ∴21n n a =- (n N *

∈)。 二、累乘法

形如

1

()n

n a f n a -= (n=2、3、4……),且(1)(2)...(1)f f f n +++-可求,则用累乘法求n a 。有时若不能直接用,可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用这种方法求解。 例3.在数列{n a }中,1a =1,1n n a na +=,求n a 。

解:由已知得

1

n n

a n a += ,分别取n=1、2、3……(n-1),代入该式得n-1个等式累乘,即

324

1231........n n a a a a a a a a -=1×2×3×…×(n-1)=(n-1)!所以时,1

(1)!n a n a =-故(1)!n a n =-

且10!a ==1也适用该式 ∴(1)!n a n =- (n N *

∈).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

23,11

n n n

a a n +=

+,求n a 。 解:由已知得

11

n n a n

a n +=

+,分别令n=1,2,3,….(n-1),代入 上式得n-1个等式累乘,即

324

1231........n n a a a a a a a a -= 1231 (234)

n n -??? 所以

11

n a a n

=,又因为123a =也满足该式,所以23n a n =

。 三、构造等比数列法

原数列{n a }既不等差,也不等比。若把{n a }中每一项添上一个数或一个式子构成新数列,使之等比,从而求出n a 。该法适用于递推式形如1n a +=n ba c +或1n a +=()n ba f n +或

1n a += n n ba c +其中b 、c 为不相等的常数,()f n 为一次式。

例5、(06福建理22)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1,1n a +=21n a +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构造新数列{}n a p +,其中p 为常数,使之成为公比是n a 的系数2的等比数列 即1n a p ++=2()n a p + 整理得:1n a +=2n a p +使之满足1n a +=21n a + ∴p=1 即{}1n a +是首项为11a +=2,q=2的等比数列∴1n a +=1

22

n -? n a =21n

-

例6、(07全国II 理21)设数列{n a }的首项1(0,1)a ∈,n a =1

32

n a --,n=2、3、4…… (I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构造新数列{}n a p +,使之成为1

2

q =-

的等比数列

即n a p +=11()2n a p --

+ 整理得:n a =113

22n a p ---满足n a =132n a -- 得 32p -=32 ∴p=-1 即新数列{}1n a -首项为11a -,12

q =-的 等比数列 ∴1n a -=1(1a -)112n --() 故 n a =1(1a -)

1

12

n --()+1

例7、(07全国I 理22)已知数列{n a }中,1a =2,1n a +=1)(2)n a + n N *

(I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构造新数列{}n a p +,使之成为1q =的等比数列

1n a p ++=1)()n a p + 整理得:1n a +=1)n a +2)p

使之满足已知条件 1n a +=1)n a +21)∴2)1)p =解得

p =∴{n a 是首项为21q =的等比数列,由此得

n a (211)n - ∴n a 1)n 例8、已知数列{n a }中,1a =1,1n a +=23n n a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该数列不同于以上几个数列,该数列中含3n

是变量,而不是常量了。故应构造新数列{3}n n a λ+,其中λ为常数,使之为公比是n a 的系数2的等比数列。

解:构造数列{3}n n a λ+,λ为不为0的常数,使之成为q=2的等比数列 即113n n a λ+++=2(3)n n a λ+ 整理得:1n a +=12(233)n n n a λλ++- 满足 1n a +=23n n a + 得1

233

3n

n n λλ+-= ∴1λ=-新数列{3}n n a -是首项为

113a -=2-,q=2的等比数列 ∴3n n a -=122n --? ∴n a =32n n -

例9、(07天津文20)在数列{n a }中,1a =2,1n a +=431n a n -+ ,求数列的通项n a 。

解:构造新数列{}n a n λ+,使之成为q=4的等比数列,则1(1)n a n λ+++=4()n a n λ+ 整理得:1n a +=43n a n λλ+-满足1n a +=431n a n -+,即331n n λλ-=-+得

1λ=-∴新数列{}n a n -的首项为111a -=,q=4的等比数列

∴14n n a n --= ∴14n n a n -=+

四、构造等差数列法

数列{n a }既不等差,也不等比,递推关系式形如11()n n n a ba b f n ++=++,那么把两边同除以1

n b

+后,想法构造一个等差数列,从而间接求出n a 。

例10.(07石家庄一模)数列{n a }满足1221n n n a a -=+-(2)n ≥且481a =。求(1)

1a 、2a 、

3a (2)是否存在一个实数λ,使此数列{

}2n n

a λ

+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λ的值及n a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由4a =43221a +-=81 得3a =33;又∵3a =32221a +-=33得2a =13;

又∵2a =21221a +-=13,∴1a =5

(2)假设存在一个实数λ,使此数列{

}2

n n a λ

+为等差数列 即1122n n n n a a λλ--++-= 122n n n a a λ---= 212n n

λ--= 112n λ

+- 该数为常数 ∴λ=1- 即1{}2n n a -为首项11

1

22a -=,d=1的等差数列 ∴

12

n n

a -=2+(1)1n -?=n+1 ∴n a =(1)21n

n +?+ 例11、数列{n a }满足1n a += 12(2)n n a +-+- (n N *

∈),首项为1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n a += 12(2)n n a +-+- 两边同除以1(2)n +-得

11(2)n n a ++-=(2)

n

n

a -+1 ∴数列{

}(2)n n a -是首项为12

(2)--=1,d=1的等差数列∴(2)n n

a -=1+(1)1n n -?= 故n a =(2)n

n -

例12.数列{n a }中,1a =5,且1331n n n a a -=+- (n=2、3、4……),试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构造一个新数列{

}3n n a λ+,λ为常数,使之成为等差数列,即11

33

n n n n a a d λλ

--++=+ 整理得133n n n a a d λ-+=++3λ,让该式满足1331n n n a a -=+-∴取33n

n

d ?=,

21λ=-得12λ=-,d=1 ,即{}3n n a λ+是首项为11

1

3232

a -

=,公差d=1的等差数列。

故1

312(1)1322

n n a n n -

=+-?=+ ∴n

a =11()322n n +?+ 例13、(07天津理21)在数列{n a }中,1a =2,且11(2)2n n

n n a a λλλ++=++- (n N *

∈)

其中λ>0,()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

n λ

+的底数与n a 的系数相同,则两边除以1

n λ

+得

1

1

1

1

221n n

n n

n n

n n

a a λλλλ++++=

++

-

1

11

221n n

n n n n

a a λ

λ

+++--=

+∴2{

}n

n n

a λ

-是首项为

12

0a λ

-=,公差d=1的等差数

列。 ∴20(1)1n

n n

a n n λ

-=+-=- ∴(1)2n n n a n λ=-+。

五、取倒数法

有些关于通项的递推关系式变形后含有1n n a a +项,直接求相邻两项的关系很困难,但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后,相邻两项的倒数的关系容易求得,从而间接求出n a 。 例14、已知数列{n a },1a = 1-,11n n n

a a a +=

- n N *

∈,求n a =? 解:把原式变形得11n n n n a a a a ++-?= 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得

1

111n n a a +=+ ∴1

{

}n

a 是首项为1-,d=1-的等差数列故11(1)(1)n n n a =-+--=-∴1n a n =-。

例15、(06江西理22)已知数列{n a }满足132a =

,且11321

n n n na a a n --=+-(2n ≥n N *

∈)()I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把原式变形成112(1)3n n n n a a n a na --+-= 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得 即

111233n n n n a a --=+ …… ⑴构造新数列{}n n

a λ+,使其成为公比q= 13的等比数列

111()3n n n n a a λλ--+=+整理得:112

33

n n n n a a λ--=- 满足⑴式使2233λ-= ∴1λ=-

∴数列{

1}n n a -是首项为111

13

a -=-,q= 13的等比数列

∴11111()()333

n n

n n a --=-=- ∴331n n n

n a ?=-。 例16.(06江西文2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满足:13a =,且

111

2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把原式变形为1112(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得

11

21

2n n n n a a a a ++-=- 移项得:11112()n n n n a a a a ++-=-

所以新数列1{

}n n a a -是首项为11118

333

a a -=-=- q=2的等比数列。 故

211

23

n n n a a +-=-? 解关于n a

的方程得11(23n n a +=+。

六.利用公式1(2)n n n a S S n -=-≥求通项

有些数列给出{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n a 的关系式n S =()n f a ,利用该式写出11()n n S f a ++=,两式做差,再利用11n n n a S S ++=-导出1n a +与n a 的递推式,从而求出n a 。 例17.(07重庆21题)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1S >1且6n S =

(1)(2)n n a a ++ n ∈N *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1a S ==

111

(1)(2)6a a ++解得1a =1或1a =2,由已知11a S =>1,因此1a =2又由11n n n a S S ++=-=1111

(1)(2)(1)(2)66

n n n n a a a a ++++-++得

11()(3)n n n n a a a a +-+--=0 ∵n a >0 ∴13n n a a --=

从而{n a }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n a }的通项为n a =2+3(n-1)=3n-1. 例18.(07陕西理22)已知各项全不为0的数列{k a }的前k 项和为k S ,且k S =

11

2

k k a a +(k ∈N *)其中1a =1,求数列{k a }的通项公式。

解:当k=1时,11a S ==

121

2a a 及1a =1得2a =2; 当k ≥2时, 由k a =1k k S S --=1111

22

k k k k a a a a +--得11()k k k a a a +--=2k a ∵k a ≠0∴11k k a a +--=2

从而21m a -=1+(m-1)2=2m-1 2m a =2+(m-1)2=2m (m ∈N *) 故k a =k (k ∈N *

). 例19.(07福建文2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a =1,12n n a S += ( n ∈N *

),求{n a }的

通项公式。

解:由1a =1,212a S ==2,当n ≥2时n a =1n n S S --=

11()2n n a a +-得1n n

a

a +=3,因此{n a }是首项为2a =2,q=3的等比数列。故n a =2

23n -? (n ≥2),而1a =1不满足该式

所以n a =2

13

(2)

n n -??

?≥? (n=1)2。

例20.(06全国Ⅰ理22)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412

2333

n n n S a +=-?+ (n=1、2、3……)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4122333n n n S a +=

-?+ (n=1、2、3……)…①得11a S ==1412

4333

a -?+ 所以1a =2 再1n S -=1412

2333

n n a --?+ (n=2、3…)…②

将①和②相减得:n a =1n n S S --=1141()(22)33

n n

n n a a +---?-

整理得1124(2)n n n n a a --+=+ (n=2、3…)因而数列{2n n a +}是首项为124a +=,q=4 的等比数列。即2n n a +=1

44

n -?=4n

,因而42n n n a =-。

七.重新构造新方程组求通项法

有时数列{n a }和{n b }的通项以方程组的形式给出,要想求出n a 与n b 必须得重新构造关于n a 和n b 的方程组,然后解新方程组求得n a 和n b 。

例21.(07辽宁第21题):已知数列{n a },{n b }满足1a =2,1b =1且11

113114413144

n n n n n n a a b b a b ----?

=++???

?=++??(2n ≥),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

解析:两式相加得112n n n n a b a b --+=++ 则{n n a b +}是首项为113a b +=,d=2的等差数

列,故n n a b +=3+2(n-1)=2n+1 (1)

而两式相减得n n a b -=

111122n n a b ---=111()2n n a b --- 则{n n a b -}是首项为11a b -=1,q=12的等比数列,故n n a b -=1

1()2

n - (2)

联立(1)、(2)得121

1()2

n n n n n a b n a b -+=-??

?-=?? 由此得11()22n n a n =++,11()22n n b n =+-。

[分析]该题条件新颖,给出的数据比较特殊,两条件做加法、减法后恰好能构造成等差或等比数列,从而 再通过解方程组很顺利求出{n a }、{n b }的通项公式。若改变一下数据,又该怎样解决呢?下面给出一种通法。 例22.在数列{n a }、{n b }中1a =2,1b =1,且11267n n n n n n

a a

b b a b ++=-??=+?(n ∈N +

)求数列{n a }和{n b }

的通项公式。

解析:显然再把1n a +与1n b +做和或做差已无规律可循。不妨构造新数列{n n a b λ+}其中为

λ≠的常数。则

11n n a b λ+++=26(7)n n n n a b a b λ-++=(2)n a λ++(76)n b λ-=76

(2)()2

n n a b λλλ-++

+令76

2

λλλ-=

+得1λ=2或2λ=3 则{n n a b λ+}为首项11a b λ+,q=λ+2的等比数列。 即1λ=2时,{2n n a b +}是首项为4,q=4的等比数列,故2n n a b +=4×1

4

n -=4n

; 2λ=3时,{3n n a b +}是首项为5,q=5的等比数列,故3n n a b +=5×1

5

n -=5n

联立二式2435

n

n n n

n n a b a b ?+=??+=??解得3425n n n a =?-?,54n n

n b =-。 注:该法也可适用于例21,下面给出例21的该种解法 解:构造新数列{n n a b λ+},则

n n a b λ+=131()44n a λ-++113()44n b λ-++(1)λ+=11313(1)43n n a b λλλλ--++??

+++??+??

令133λ

λλ

+=

+得1λ=1或2λ=1-即1λ=1时,新数列{n n a b +}中,n n a b +=112n n a b --++ ∴(n n a b +)11()2n n a b ---+= 新数列{n n a b +}是首项为113a b +=,d=2的等差

数列 ∴n n a b +=32(1)n +-=21n + (1)

当2λ=1-时,新数列{n n a b -}是首项为11a b +=1,q=

1

2

的等比数列 ∴n n a b -=1

12n -??

?

??

(2)

联立(1)、(2) 1

2112n n n n n a b n a b -+=+?????-=? ?

???

得1122n

n a n ??=++ ??? ,1122n n b n ??=+- ???。

例23.在数列{n a }、{n b }中,111a b ==,且115157n n n n n

n a a b b a b ++=+??=+?(n ∈N +

),求{n a }、{n b }

的通项公式。

解:构造新数列{n n a b λ+},则

11n n a b λ+++=(5)n a λ++(157)n b λ+=157(5)5n n a b λλλ+?

?++

??+??

,令1575λλλ+=+得1λ =3-或2λ =5 {n n a b λ+}为首项11a b λ+,q=λ+5的等比数列 即

1λ=-3时,{3n n a b -}是首项为113a b -=2-,q=5+λ =2的等比数列,故

3n n a b -=122n --?=2n -;

当2λ =5时,{5n n a b +}是首项为115a b +=6,q=λ+5=10的等比数列,故5n n a b +=6×

110n -

联立二式1

325610

n

n n n n n a b a b -?-=-??+=???得13910524n n n a --=?-?,13

31024n n n b --=?+。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有答案)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一、累加法 1.适用于:1()n n a a f n +=+ ----------这是广义的等差数列 累加法是最基本的二个方法之 一。 2.解题步骤:若1()n n a a f n +-=(2)n ≥, 则 21321(1) (2) () n n a a f a a f a a f n +-=-=-= 两边分别相加得 111 ()n n k a a f n +=-= ∑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1n n a a n +=++得121n n a a n +-=+则 11232211 2 ()()()()[2(1)1][2(2)1](221)(211)1 2[(1)(2)21](1)1(1)2(1)1 2 (1)(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 n a n =。 练习. 已知数列 } {n a 满足31=a , ) 2()1(1 1≥-+ =-n n n a a n n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裂项求和 n a n 1 2- = 评注:已知a a =1,) (1n f a a n n =-+,其中f(n)可以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二次函

数、指数函数、分式函数,求通项 n a . ①若f(n)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 ②若f(n)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 ③若f(n)是关于n 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④若f(n)是关于n 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 二、累乘法 1. 适用于: 1()n n a f n a += ----------这是广义的等比数列,累乘法是最基本的二个方法之 二。 2.解题步骤:若 1()n n a f n a +=,则31212(1)(2)()n n a a a f f f n a a a +===,,, 两边分别相乘得,1 11 1()n n k a a f k a +==?∏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53n n n a n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112(1)53n n n a n a a +=+?=,,所以0n a ≠,则 1 2(1)5n n n a n a +=+,故1 32 112 21 12211(1)(2)21 (1)1 2 [2(11)5][2(21)5][2(21)5][2(11)5]32[(1)32]53 32 5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 ??=-+-+??+?+??=-?????=???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1 2 325 !.n n n n a n --=??? 练习. 已知 1 ,111->-+=+a n na a n n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 =n a ) 1()!1(1+?-a n -1.

高一数列通项公式常见求法

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求法 一、公式法 高中重点学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当题中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在求其通项公式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公式来求通项,只需求得首项及公差公比。 1、等差数列公式 例1、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I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11 0,21210,a d a d +=??+=-? 解得11,1.a d =??=-? 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 2、等比数列公式 例2、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2a =,324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q 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则由21322,4224a a a q q ==+=+得, 即220q q --=,解得21q q ==-或(舍去),因此 2.q = 所以{}n a 的通项为1*222().n n n a n N -=?=∈ 3、通用公式 若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表达式,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可用公式 ?? ?≥-==-2 1 1n S S n S a n n n n 求解。一般先求出11S a =,若计算出的n a 中当n=1适合时可以合并为一个关系式,若不适合则分段表达通项公式。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 -=n S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011==s a ,当2≥n 时 12]1)1[()1(221-=----=-=-n n n s s a n n n 由于1a 不适合于此等式 。 ∴?? ?≥-==) 2(12)1(0 n n n a n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 求和1+x 2+x 4+x 6+…x 2n+4(x≠0) 解: ∵x≠0 ∴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 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 当x 2=1 即x =±1时 和为n+3 评注: (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 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 是否为0进行讨论. (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 项. 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1 2 2 2-?+n ),……的前顶和为 n s ,则 n s 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 了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 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例]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 1≠x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 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注意、1 要考虑 当公比x 为值1时为特殊情况 2 错位相减时要注意末项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求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对应高考考题: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 1= a ,前n 项和为n S ,且0)12(21020103010=++-S S S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 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 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完整版)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典型例题及习题 【典型例题】 [例1] b ka a n n +=+1型。 (1)1=k 时,}{1n n n a b a a ?=-+是等差数列,)(1b a n b a n -+?= (2)1≠k 时,设)(1m a k m a n n +=++ ∴ m km ka a n n -+=+1 比较系数:b m km =- ∴ 1-= k b m ∴ }1{-+ k b 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k ,首项为11-+k b a ∴ 11)1(1-?-+=-+ n n k k b a k b a ∴ 1)1(11--?-+=-k b k k b a a n n [例2] )(1n f ka a n n +=+型。 (1)1=k 时,)(1n f a a n n =-+,若)(n f 可求和,则可用累加消项的方法。 例:已知}{n a 满足11=a ,)1(1 1+=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 ∵ 11 1)1(11+- =+= -+n n n n a a n n ∴ n n a a n n 1111--= -- 112121---=---n n a a n n 21 3132-- -=---n n a a n n …… 312123-= -a a 21112-=-a a 对这(1-n )个式子求和得: n a a n 111- =- ∴ n a n 1 2- =

(2)1≠k 时,当b an n f +=)(则可设)()1(1B An a k B n A a n n ++=++++ ∴ A B k An k ka a n n --+-+=+)1()1(1 ∴ ???=--=-b A B k a A k )1()1( 解得:1-=k a A ,2 )1(1-+-=k a k b B ∴ }{B An a n ++是以B A a ++1为首项,k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1 1)(-?++=++n n k B A a B An a ∴ B An k B A a a n n --?++=-11)( 将A 、B 代入即可 (3)n q n f =)((≠q 0,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 +n q 得q q a q k q a n n n n 1 11+?=++ 令 n n n q a C = 则q C q k C n n 1 1+ =+ ∴ }{n C 可归为b ka a n n +=+1型 [例3] n n a n f a ?=+)(1型。 (1)若)(n f 是常数时,可归为等比数列。 (2)若)(n f 可求积,可用累积约项的方法化简求通项。 例:已知: 311= a ,1121 2-+-=n n a n n a (2≥n )求数列}{n a 的通项。 解:123537532521232121212233 221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ΛΛ ∴ 1211231+= +? =n n a a n [例4] 11 --+?? =n n n a m a m k a 型。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大全(很齐全哟~!)之欧阳数创编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Sn= Sn=当d≠0时,Sn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

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an≠0)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当q≠1时, Sn=Sn=三、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1、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n}中,若 m+n=p+q,则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比数列。5、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an bn}、、仍为等比数列。7、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8、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 a-3d,a-d,,a+d,a+3d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四个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较全)

常见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公式: 1、 定义法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通公式项时,只需求出1a 与d 或1a 与q ,再代入公式()d n a a n 11-+=或 11-=n n q a a 中即可. 例1、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的和等于15,并且这三个数分别加上2,5,13后成为等比数列{}n b 的345,,b b b ,求数列{}n b 的的通项公式. 练习: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数列{}n c 中对于任何* n N ∈都有 1234127 ,0,,,,6954 n n n c a b c c c c =-====分别求出此三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 累加法 形如()n f a a n n =-+1()1a 已知型的的递推公式均可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 (1) 当()f n d =为常数时,{}n a 为等差数列,则()11n a a n d =+-; (2) 当()f n 为n 的函数时,用累加法. 方法如下:由()n f a a n n =-+1得 当2n ≥时,() 11n n a a f n --=-, () 122n n a a f n ---=-, ()322a a f -=, () 211a a f -=, 以上()1n -个等式累加得 ()()()()11+221n a a f n f n f f -=--+ ++ 1n a a ∴=+()()()()1+221f n f n f f --+ ++ (3)已知1a ,()n f a a n n =-+1,其中()f n 可以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分式函数,求通项. ①若()f n 可以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 ②若()f n 可以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 ③若()f n 可以是关于n 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④若()f n 可以是关于n 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求和. 例2、数列{}n a 中已知111,23n n a a a n +=-=-, 求{}n a 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方法总结)

(1)主题:求数列通项n a 的常用方法总结 一、 形如:特殊情况:当n+11,n n A B C A a a A =*+*+≠,常用累加法。 (n n a a +-,z 构建等比数列()1y n z *++z ; 的通项公式,进而求得n a 。 二、 形n a a * ;

三、 形 ()x f x =) 情形1:1n n A B a a +=*+型。设λ是不动点方程的根,得数列 {}n a λ-是 以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 情形2:1*n n n A B C D a a a +*+=+型。 设1λ和2λ 是不动点方程 *A x B x C x D *+=+的两个根; (1)当12λλ≠时,数列n 12n a a λλ??-?? ??-????是以12 A C A C λλ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当12 =λλλ =时,数列1n a λ???? ??-???? 是以2*C A 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递推式为a n+1= d ca b aa n n ++(c ≠0,a,b,c,d 为常数)型的数列 a n+1-λ= d ca b aa n n ++-λ= d ca c a d b a c a n n +--+ -) )((λλλ,令λ=-λ λc a d b --,可得λ=d c b a ++λλ ……(1)。(1)是a n+1=d ca b aa n n ++中的a n ,a n+1都换成λ后的不动点方程。 ○ 1当方程(1)有两个不同根λ1,λ2时,有 a n+1-λ1= d ca a c a n n +--))((11λλ,a n+1-λ2=d ca a c a n n +--) )((22λλ ∴ 2111λλ--++n n a a =21λλc a c a --?21λλ--n n a a ,令b n =21λλ--n n a a 有b n +1= 2 1 λλc a c a --?b n ○ 2当方程(1)出现重根同为λ时, 由a n+1-λ= d ca a c a n n +--))((λλ得λ-+11n a =))((λλ--+n n a c a d ca =λ c a c -+))((λλλ--+n a c a c d ( “分离常数”)。设c n =λ-n a 1 得c n +1= λ λc a c d -+?c n + λ c a c -】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解析

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山西省原平市原平一中任所怀 做了这些年的数学题,我时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新的数学题初次接触时,会觉得这个题的解题技巧很妙,甚至有点非夷所思,但如果把同类型问题多做几个,你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技巧,其实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想法,是一种由已知到未知的必然之路。这样我们就由解题的技巧而转化到了通解通法,进一步就会形成解题的思想,所以我对于数学爱好者建议,做题时要把同类型题多种总结和分析,这样你的数学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由递推推导通项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例1在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5第69页6题) 分析:此题可分两步来进行,首先由构造一个等比数列,其中 ,并写出的通项;然后利用,两边同除以得 ,由累加法,就可求出数列的通项。 解:( 设,则()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首项为 ,公比为3。所以。 于是有,两边都除以得 设,则有 由累加法可得

因为所以() 于是有。 总结:上面的求解过程实质,求是一个把已知条件逐步化简的过程,由相邻三项的递推关系化为相邻两项的递推关系,进一步求出通项公式。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 已知数列,其中,,求数列的通项。 解:首先我们要构造一个等比数列,于是设 则有。(1) 则由已知得(2) 对照(1)(2)两式得解得或。 我们取前一解,就会有。 设,则有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

所以。即(3) 再次构造等比数列,设 则有 对照(3)式,可得所以 x=. 于是有 设,则有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于是= 所以有。

高中三角函数和数列部分公式

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推导:cos(2α)=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cos^2(α)-sin^2(α)……① 在等式①两边加上1,整理得:cos(2α)+1=2cos^2(α) 将α/2代入α,整理得:cos^2(α/2)=(cosα+1)/2 在等式①两边减去1,整理得:cos(2α)-1=-2sin^2(α) 将α/2代入α,整理得:sin^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sin(α/2)=±[(1-cosα)/2]^(1/2)(正负由α/2所在象限决定) cos(α/2)=±[(1+cosα)/2]^(1/2)(正负由α/2所在象限决定)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1/2) 推导:tan(α/2) =sin(α/2)/cos(α/2) =[2sin(α/2)cos(α/2] /2cos(α/2)^2 =sinα/(1+cosα) =(1-cosα)/sinα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与前n项和S n的关系:a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a n=a k+(n-k)d (其中a1为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 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 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S n=S n= 当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 n=na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大全很齐全哟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大全 很齐全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项和S n 的关系:a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 +(n-1)d a n =a k +(n-k)d (其中a 1 为首项、 a k 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 n 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 n 是 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 n =S n = S n = 当d≠0时,S n 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 1 ≠0), S n =n a 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 q n-1a n =a k q n-k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项,a n ≠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 n =n a 1 (是关于n的正比例 式); 当q≠1时,S n =S n =

三、高中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S 3m 、……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 n }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 n }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S 3m 、……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和差的数列{a n+ b n }、{a n -b n }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 n }与{b n }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 n b n }、、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 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 q;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 q,a q3(为什么?)

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的八种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常用八种方法 一、 公式法: 已知或根据题目的条件能够推出数列{}n a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根据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或11-=n n q a a 进行求解. 二、前n 项和法: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解析式,求n a .(分3步) 三、n s 与n a 的关系式法: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式,求n a .(分3步) 四、累加法: 当数列{}n a 中有()n f a a n n =--1,即第n 项与第1-n 项的差是个有“规律”的数时, 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五、累乘法:它与累加法类似 ,当数列{}n a 中有()1 n n a f n a -=,即第n 项与第1-n 项的商是个有“规律”的数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六、构造法: ㈠、一次函数法:在数列{}n a 中有1n n a ka b -=+(,k b 均为常数且0k ≠),从表面 形式上来看n a 是关于1n a -的“一次函数”的形式,这时用下面的 方法:------+常数P

㈡、取倒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1 1c --=+n n n Aa a Ba ()2,n n N * ≥∈(,,k m p 均为常数 0m ≠) ,两边取倒数后得到一个新的特殊(等差或等比)数列或类似于 1n n a ka b -=+的式子. ㈢、取对数法:一般情况下适用于1k l n n a a -=(,k l 为非零常数) 例8:已知()2113,2n n a a a n -==≥ 求通项n a 分析:由()2113,2n n a a a n -==≥知0n a > ∴在21n n a a -=的两边同取常用对数得 211lg lg 2lg n n n a a a --== 即1 lg 2lg n n a a -= ∴数列{}lg n a 是以lg 3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1 12lg 2lg3lg3n n n a --== ∴123n n a -= 七、“1p ()n n a a f n +=+(c b ,为常数且不为0,*,N n m ∈)”型的数列求通项n a . 可以先在等式两边 同除以f(n)后再用累加法。 八、形如21a n n n pa qa ++=+型,可化为211a ()()n n n n q xa p x a a p x ++++=+++ ,令x=q p x + ,求x 的值来解决。 除了以上八种方法外,还有嵌套法(迭代法)、归纳猜想法等,但这8种方法是经常用的,将其总结到一块,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求解方法全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详解 一、 观察法(关键是找出各项与项数n 的关系.)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9,99,999,9999, (2) ,1716 4,1093 ,542,21 1(3) ,52,21,32 ,1(4) ,5 4 ,43,32 ,21-- 答案:(1)110-=n n a (2);122++=n n n a n (3);12+=n a n (4)1 )1(1+? -=+n n a n n . 二、 公式法 公式法1:特殊数列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公比为q 的(q ∈R 且q ≠1)的等比数列,若函数f (x ) = (x -1)2 ,且a 1 = f (d -1),a 3 = f (d +1),b 1 = f (q +1),b 3 = f (q -1),求数列{ a n }和{ b n }的通项公式。 答案:a n =a 1+(n -1)d = 2(n -1); b n =b ·q n -1=4·(-2)n -1 例3. 等差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且432a a a ??=48,432a a a ++=1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122-=n a n (B) 42+=n a n (C) 122+-=n a n (D) 102+-=n a n 答案:(D) 例4.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公比10<

详解由递推公式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详解由递推公式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 武汉市黄陂区第四中学 蔡从江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是121==a a ,11-++=n n n a a a (2≥n 且N n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怎样的呢?不少同学经常问到这个问题。 下面详细解答用待定系数法构造过渡数列求其通项公式。 由递推公式11-++=n n n a a a ,可设)(11-++=+n n n n a a a a λμλ,比较得1=-λμ且1=μλ,即012=-+λλ,解得251±-= λ。若251+-=λ,则251+=μ;若251--=λ,则2 51-=μ。 先以2 51+-=λ,251+=μ求解, 此时)2)(2 15(21521511≥-++=-+-+n a a a a n n n n , 所以)2()215()215()215(2151211≥+=-++=-+ -+n a a a a n n n n , 即)2()2 15(2511≥++-=+n a a n n n , 再另)2]()215([251)215( 11≥+--=+-++n x a x a n n n n 即n n n x x )2 15()215(215)215(1+=+-+++, 所以12 15215=-++x x 即55=x , 所以 ])215(55[251)215(5511n n n n a a +--=+-++, )2]()2 15(551[)251()215(552111≥+--=+--++n a n n n ,

所以)2]()2 15(551[)251()215(552111≥+--=+--++n a n n n , )2]()251()251[(5 1])215(551[)251()215(55112111≥--+=+--++=++-++n a n n n n n 所以)3]()251()251[(5 1≥--+=n a n n n , 又121==a a 适合上式,故 *)]()251()251[(51N n a n n n ∈--+=, 同理可得251--=λ,2 51-=μ时,*)]()251()251[(51N n a n n n ∈--+=, 因此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251()251[(51N n a n n n ∈--+=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与前n项和S n的关系:a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a n=a k+(n-k)d (其中a1为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 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 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S n=S n= 当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 n=na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1 q n-1 a n= a k q n-k (其中a1为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a n≠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 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 n=S n= 三、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差数列{a 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S2m-S 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 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 n}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 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S2m-S 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 n}与{b n}的和差的数列{a n+b n}、{a n-b n}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 n}与{b 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 n b n}、、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 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 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