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 求和1+x 2+x 4+x 6+…x 2n+4(x≠0) 解: ∵x≠0

∴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 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 当x 2=1 即x =±1时 和为n+3

评注:

(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

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 是否为0进行讨论.

(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 项. 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1

2

2

2-?+n ),……的前顶和为

n

s

,则

n

s

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

了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

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例]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

1≠x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

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注意、1 要考虑 当公比x 为值1时为特殊情况 2 错位相减时要注意末项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求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对应高考考题: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

1=

a ,前n 项和为n S ,且0)12(21020103010=++-S S S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 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

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

又由m

n n m n C C -=可得

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1103)12()12(…………..…….. ②

①+②得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n S 2)1(2))(22(2110?+=++???+++=- (反序相加) ∴ n

n n S 2)1(?+=

四、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 n n b a c +=,其中{}{}n n b a ,中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是等比数列,求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例]:求数列Λ16

1

4,813,412,211的前n 项和;

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n n a 21+=,而数列{}?

??

???n n 21,分别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

和时一般用分组结合法;

[解] :因为n n n a 2

1

+

=,所以 )2

1

()813()412()211(n n n s ++++++++=Λ

)2

1

814121()321(n n +++++++++=ΛΛ(分组)

前一个括号内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和,后一个括号内是一个等差数列的和,因此

12122

11)

21

1(212)1(2+-+=--++=n n n n n n

五、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1(n f n f a n -+= (2)ο

οο

οο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3)1

1

1)1(1+-=+=n n n n a n (4))121121(211)12)(12()2(2+--+=+-=

n n n n n a n (5)])2)(1(1

)1(1[21)2)(1(1++-+=+-=

n n n n n n n a n

[例] 求数列

???++???++,1

1,

,321,

2

11

n n 的前n 项和.

解:设n n n n a n -+=++=

111 (裂项)

则 1

13

212

11+++???+++

+=

n n S n (裂项求和)

=)1()23()12(n n -++???+-+- =11-+n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 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

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练习] 在数列{a n }中,11211++

???++++=n n

n n a n ,又1

2+?=n n n a a b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的和.

六、合并法求和

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 n .

[例]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103231365log log log ,9a a a a a +???++=求的值.

解:设1032313log log log a a a S n +???++=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 (找特殊性质项) 和对数的运算性质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得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6353932310313a a a a a a S n ++???++++= (合并求和)

=)(log )(log )(log 6539231013a a a a a a ?+???+?+? =9log 9log 9log 333+???++

=10

数列的求和方法多种多样,它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必须要掌握好

几种最基本的方法,在解题中才能比较容易解决数列问题。

数列通项公式的十种求法

一、公式法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2n

n n a a +=+?,1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232n n n a a +=+?两边除以1

2n +,得

113222n n n n a a ++=+,则113222n n n n a a ++-=,故数列{}2n n a 是以12

2

2a 11==为首项,以2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31(1)22n n

a n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1()222

n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32n

n n a a +=+?转化为

113222n n n n a a ++-=,说明数列{}2n

n

a 是等差数列,再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

3

1(1)22

n n a n =+-,进而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二、累加法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1n n a a n +=++得121n n a a n +-=+则

11232211

2

()()()()[2(1)1][2(2)1](221)(211)12[(1)(2)21](1)1

(1)2(1)1

2

(1)(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L L L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1n n a a n +=++转化为121n n a a n +-=+,进而求出

1123221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L ,即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3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313n

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

1231

n n n a a +=+?+得

1231

n n n a a +-=?+则

11232211

122112211()()()()(231)(231)(231)(231)32(3333)(1)33(13)2(1)3

13

33133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L L L

所以3 1.n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31n n n a a +=+?+转化为1231n

n n a a +-=?+,进而求出

1123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L ,即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4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32313n

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3231n n n a a +=+?+两边除以1

3n +,得

111

21

3333n n n n n a a +++=++

, 则

111

21

3333n n n n n a a +++-=+

,故 11223211

2232111122122()()()()33333333212121213()()()()3333333332(1)11111()1

333333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L L L

因此1

1(13)

2(1)2113133133223n n n n n

a n n ---=++=+-

-?, 则211

33.322

n n n a n =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3231n

n n a a +=+?+转化为

11121

3333

n n n n n a a +++-=+,进而求出112232*********(

)()()()333333333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L ,即得数列3n n a ??

????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求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三、累乘法

例5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53n

n n a n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112(1)53n

n n a n a a +=+?=,,所以0n a ≠,则

1

2(1)5n n n

a n a +=+,故13211221

12211(1)(2)21(1)

1

2

[2(11)5][2(21)5][2(21)5][2(11)5]32[(1)32]5332

5!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L L L L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1

2

32

5

!.n n n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12(1)5n

n n a n a +=+?转化为

1

2(1)5n n n

a n a +=+,进而求出13211221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L ,即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6 (2004年全国I 第15题,原题是填空题)已知数列{}n a 满足

11231123(1)(2)n n a a a a a n a n -==++++-≥L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123123(1)(2)n n a a a a n a n -=++++-≥L ①

所以1123123(1)n n n a a a a n a na +-=++++-+L ②

用②式-①式得1.n n n a a na +-= 则1(1)(2)n n a n a n +=+≥

1

1(2)n n

a n n a +=+≥ 所以13222122![(1)43].2

n n n n n a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

????=-???=L L ③

由123123(1)(2)n n a a a a n a n -=++++-≥L ,21222n a a a ==+取得,则21a a =,又知11a =,则

21a =,代入③得!13452

n n a n =?????=

L 。 所以,{}n a 的通项公式为!.2

n n a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1)(2)n n a n a n +=+≥转化为

1

1(2)n n

a n n a +=+≥,进而求出132122

n n n n a a a a a a a ---????L ,从而可得当2n n a ≥时,的表达式,最后再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四、待定系数法

例7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356n

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1

15

2(5)n n n n a x a x +++?=+?

将1235n

n n a a +=+?代入④式,得12355225n n n n n a x a x ++?+?=+?,等式两边消去2n a ,得

135525n n n x x +?+?=?,两边除以5n ,得352,1,x x x +==-则代入④式得1152(5)n n n n a a ++-=-

由1

156510a -=-=≠及⑤式得50n

n a -≠,则11525

n n n

n a a ++-=-,则数列{5}n n a -是以1

151a -=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52n n n a --=,故125n n

n a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35n

n n a a +=+?转化为1

15

2(5)n n n n a a ++-=-,从而可知数列

{5}n n a -是等比数列,进而求出数列{5}n n a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8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35241n

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1

12

3(2)n n n n a x y a x y +++?+=+?+

将13524n

n n a a +=+?+代入⑥式,得

1352423(2)n n n n n a x y a x y ++?++?+=+?+

整理得(52)24323n n

x y x y +?++=?+。

令52343x x y y +=??

+=?,则5

2

x y =??=?,代入⑥式得

115223(522)n n n n a a +++?+=+?+

由1

1522112130a +?+=+=≠及⑦式,

得5220n

n a +?+≠,则11522

3522

n n n

n a a +++?+=+?+, 故数列{522}n n a +?+是以1

152211213a +?+=+=为首项,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此

1522133n n n a -+?+=?,则1133522n n n a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3524n

n n a a +=+?+转化为

115223(522)n n n n a a +++?+=+?+,从而可知数列{522}n n a +?+是等比数列,进而求出数列{522}n n a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9 已知数列{}n a 满足2

1123451n n a a n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22

1(1)(1)2()n n a x n y n z a xn yn z ++++++=+++ ⑧

将2

12345n n a a n n +=+++代入⑧式,得

2222345(1)(1)2()n n a n n x n y n z a xn yn z ++++++++=+++,则 222(3)(24)(5)2222n n a x n x y n x y z a xn yn z +++++++++=+++

等式两边消去2n a ,得2

2

(3)(24)(5)222x n x y n x y z xn yn z ++++++++=++,

解方程组3224252x x x y y x y z z +=??++=??+++=?,则31018x y z =??

=??=?,代入⑧式,得

2213(1)10(1)182(31018)n n a n n a n n ++++++=+++ ⑨

由213110118131320a +?+?+=+=≠及⑨式,得2

310180n a n n +++≠

则212

3(1)10(1)18231018

n n a n n a n n ++++++=+++,故数列2

{31018}n a n n +++为以21311011813132a +?+?+=+=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此21

31018322n n a n n -+++=?,

则42

231018n n a n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2

12345n n a a n n +=+++转化为

2213(1)10(1)182(31018)n n a n n a n n ++++++=+++,从而可知数列2{31018}n a n n +++是等比数

列,进而求出数列2

{31018}n a n n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五、对数变换法

例10 已知数列{}n a 满足5

123n n n a a +=??,17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511237n n n a a a +=??=,,所以100n n a a +>>,。在5

123n n n a a +=??式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1lg 5lg lg3lg 2n n a a n +=++

设1lg (1)5(lg )n n a x n y a xn y ++++=++

11 将⑩式代入○11式,得5lg lg 3lg 2(1)5(lg )n n a n x n y a xn y +++++=++,两边消去5lg n a 并整理,得

(lg3)lg 255x n x y xn y ++++=+,则 lg35lg 25x x x y y +=??

++=?,故lg 34lg 3lg 2164x y ?

=????=+??

代入○11式,得1lg3lg3lg 2lg3lg3lg 2

lg (1)5(lg )41644164

n n a n a n +++++=+++ ○12 由1lg3lg3lg 2lg3lg3lg 2

lg 1lg 71041644164a +?++=+?++≠及○12式, 得lg3lg3lg 2lg 04164

n a n +

++≠,

1lg3lg3lg 2

lg (1)41645lg3lg3lg 2lg 4164

n n a n a n ++

+++=+++

, 所以数列lg3lg3lg 2{lg }4164n a n +

++是以lg3lg3lg 2

lg 74164

+++

为首项,以5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

lg3lg3lg 2lg3lg3lg 2lg (lg 7)541644164n n a n -+++=+++,因此

111111

1116

164

4

44

111111

16

16

4

4

4

4

11111116

16

4

4

4

4

55514

lg 3lg 3lg 2lg 3lg 3lg 2

lg (lg 7)54164464

(lg 7lg 3lg 3lg 2)5lg 3lg 3lg 2

[lg(7332)]5

lg(332)

lg(7332)5lg(332)lg(733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n ---------=+

++---=+++---=???-??=???-??=??1115116

4

541515116

4

2)

lg(73

2

)

n n n n n -------?=??

则11

54151516

4

73

2

n n n n n a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对数变换把递推关系式5

123n n n a a +=??转化为

1lg3lg3lg 2lg3lg3lg 2

lg (1)5(lg )41644164n n a n a n ++

+++=+++,从而可知数列lg3lg3lg 2{lg }4164n a n +++是等比数列,进而求出数列lg3lg3lg 2

{lg }4164n a n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

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六、迭代法

例11 已知数列{}n a 满足3(1)2115n

n 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因为3(1)21n

n n n

a a ++=,所以1

2

1

323(1)2

321

2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

2(2)(1)

32

(2)(1)

3

(3)(2)(1)

1

12(3)(2)(1)

(1)

12

3(1)22

3(2)23(1)23

3(2)(1)23

323(2)(1)213!21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L L L L L

又15a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12

3!2

5

n n n n n a --??=。

评注:本题还可综合利用累乘法和对数变换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先将等式3(1)21n n n n

a a

++=两边取常用对

数得1lg 3(1)2lg n

n n

a n a +=+??,即

1

lg 3(1)2lg n n n

a n a +=+,再由累乘法可推知(1)12

3!2

132

11221

lg lg lg lg lg lg lg5lg lg lg lg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L ,从而1(1)

3!2

2

5

n n n n n a --??=。

七、数学归纳法

例1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

228(1)8

(21)(23)9

n n n a a a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2

8(1)(21)(23)n n n a a n n ++=+

++及189

a =,得 2122322243228(11)88224

(211)(213)992525

8(21)248348

(221)(223)25254949

8(31)488480

(231)(233)49498181a a a a a a +?=+

=+=

?+?+?+?=+=+=?+?+?+?=+=+=

?+?+?

由此可猜测22

(21)1

(21)n n a n +-=+,往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结论。 (1)当1n =时,212(211)18

(211)9

a ?+-=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22

(21)1

(21)k k a k +-=+,则当1n k =+时,

122

8(1)

(21)(23)

k k k a a k k ++=+

++ 22222222

222222

2

2

22

222(21)18(1)(21)(21)(23)[(21)1](23)8(1)(21)(23)(21)(23)(23)8(1)(21)(23)(21)(23)(21)

(21)(23)(23)1(23)[2(1)1]1[2(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

+++-=

+++-=

++2

由此可知,当1n k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何*

n N ∈都成立。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首项和递推关系式先求出数列的前n 项,进而猜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再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八、换元法

例13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

(14116n n a a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令n b =2

1(1)24

n n a b =-

故2111(1)24n n a b ++=

-,代入11

(1416

n n a a +=++得 22

1111(1)[14(1)]241624

n n n b b b +-=+-+ 即2214(3)n n b b +=+

因为0n b =≥,故10n b +=≥ 则123n n b b +=+,即11322

n n b b +=+, 可化为11

3(3)2

n n b b +-=

-,

所以{3}n b -是以13332b -==为首项,以

2

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此

121132()()22n n n b ---==,则21()32n n b -=+21

()32n -=+,得

2111

()()3423

n n n a =++。

n b ,使得所给递推关系式转化113

22

n n b b +=

+形式,从而可知数列{3}n b -为等比数列,进而求出数列{3}n b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九、不动点法

例14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24

441

n n n a a a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令212441x x x -=+,得2

420240x x -+=,则1223x x ==,是函数2124()41

x f x x -=+的两个不动点。

因为

112124

2

24121242(41)13262

132124321243(41)92793

34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所以数列

23n n a a ??

-??-??是以112422343a a --==--为首项,以91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12132()39

n n n a a --=-,则11

313

2()19

n n a -=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函数2124()41x f x x -=

+的不动点,即方程2124

41

x x x -=+的两个根

1223x x ==,,进而可推出

1122

13393n n n n a a a a ++--=?--,从而可知数列23n n a a ??-??-??

为等比数列,再求出数列

23n n a a ??

-??-??

的通项公式,最后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15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72

223

n n n a a a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令7223x x x -=

+,得2

2420x x -+=,则1x =是函数31()47x f x x -=+的不动点。

因为17255

112323

n n n n n a a a a a +---=

-=++,所以

2111

()()3423

n n n a =++。

n b ,使得所给递推关系式转化113

22

n n b b +=

+形式,从而可知数列{3}n b -为等比数列,进而求出数列{3}n b -的通项公式,最后再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九、不动点法

例14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24

441

n n n a a a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令212441x x x -=+,得2

420240x x -+=,则1223x x ==,是函数2124()41

x f x x -=+的两个不动点。

因为

112124

2

24121242(41)13262

132124321243(41)927

9334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所以数列23n n a a ??

-??-??是以112422343a a --==--为首项,以91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12132()39

n n n a a --=-,则11

313

2()19

n n a -=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函数2124()41x f x x -=

+的不动点,即方程2124

41

x x x -=+的两个根

1223x x ==,,进而可推出

1122

13393n n n n a a a a ++--=?--,从而可知数列23n n a a ??-??-??

为等比数列,再求出数列

23n n a a ??

-??-??

的通项公式,最后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例15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72

223

n n n a a a a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令7223x x x -=

+,得2

2420x x -+=,则1x =是函数31()47x f x x -=+的不动点。

因为17255

112323

n n n n n a a a a a +---=

-=++,所以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 求和1+x 2+x 4+x 6+…x 2n+4(x≠0) 解: ∵x≠0 ∴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 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 当x 2=1 即x =±1时 和为n+3 评注: (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 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 是否为0进行讨论. (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 项. 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1 2 2 2-?+n ),……的前顶和为 n s ,则 n s 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 了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 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例]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 1≠x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 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注意、1 要考虑 当公比x 为值1时为特殊情况 2 错位相减时要注意末项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求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对应高考考题: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 1= a ,前n 项和为n S ,且0)12(21020103010=++-S S S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 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 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知识框架 111111(2)(2)(1)( 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 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 ←???-=≥??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 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 11(1)() 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 ? ???????????????? ??? ???????????? ???? ????????????? ?????? ? ?? ?? ?? ?? ???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 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 ? ? 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 41 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 -+n n a a n n )1 21 121(21+--=n n 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 2 43 4)1211(211--= --+=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 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解法一: 由已知递推式得a n+1=3a n +2,a n =3a n-1+2。两式相减:a n+1-a n =3(a n -a n-1) 因此数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a 2-a 1=(3×1+2)-1=4 ∴a n+1-a n =4·3n-1 ∵a n+1=3a n +2 ∴3a n +2-a n =4·3n-1 即 a n =2·3n-1 -1 解法二: 上法得{a n+1-a n }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于是有:a 2-a 1=4,a 3-a 2=4·3,a 4-a 3=4·32,…,a n -a n-1=4·3n-2 , 把n-1个等式累加得: ∴an=2·3n-1-1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3211-+-= -n n n n b b b b 由上题的解法,得:n n b )32(23-= ∴n n n n n b a )31(2)21(32-==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高 中 数 学 公 式 大 全(简化版)

目录 1 集合与简易逻辑 (01) 2 函数 (03) 3 导数及其应用 (09) 4 三角函数 (11) 5 平面向量 (13) 6 数列 (14) 7 不等式 (15) 8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7) 9 直线与圆 (20) 10圆锥曲线 (23) 11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25) 12统计与概率 (26) 13复数与推理证明 (29)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 B A B B A B A A B A ??=??=Y I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真值表 7.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8. 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假相同 否命题与逆命题真假相同 9. 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2019-2019高考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解析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数学数列答题技巧,请考生学习。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 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 (a>0且a ≠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 a q ,其中a 是常数且 0,1a a >≠,q 是{}n a 的公比。 3)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4、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2}的前n项和.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 1 d + = 18 12 d d + + , 解得d=1,d=0(舍去),故{}的通项=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2+22+23+…+22(12) 12 n - - 2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 a的公差。(a>0且a≠1). 【题型2】与“前n项和与通项”、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2 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与数列{}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1-}是等差数列.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1=8(n-1)(n∈N*) ② ①-②得2n-1=8,求得=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 ∴数列{+1-}的公差为-2-(-4)=2,∴+1-=-4+(n-1)×2=2n-6,

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高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常用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高中数学50个解题小技巧

高中数学50个解题小技巧 XX: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1 . 适用条件 [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 (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 (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 b)中心对称 4 . 函数奇偶性 (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 5 . 数列爆强定律 (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

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2mS(n)可以迅速求q 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 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2(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二阶有点麻烦,且不常用。所以不赘述。希望同学们牢记上述公式。当然这种类型的数列可以构造(两边同时加数) 7 . 函数详解补充 1、复合函数奇偶性: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3、重点知识关于三次函数: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三次函数曲线其实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一个对称中心,求法为二阶导后导数为0,根x即为中心横坐标,纵坐标可以用x带入原函数界定。另外,必有唯一一条过该中心的直线与两旁相切。 8 . 常用数列bn=n×(22n)求和Sn=(n-1)×(22(n+1))+2记忆方法 前面减去一个1,后面加一个,再整体加一个2 9 . 适用于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爆强公式 k椭=-{(b2)xo}/{(a2)yo}k双={(b2)xo}/{(a2)yo}k抛=p/yo 注:(xo,yo)均为直线过圆锥曲线所截段的中点。 10 . 强烈推荐一个两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必杀技 已知直线L1:a1x+b1y+c1=0直线L2:a2x+b2y+c2=0若它们垂直:(充要条件)a1a2+b1b2=0;若它们平行:(充要条件)a1b2=a2b1且a1c2≠a2c1[这个条件为了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1,且a 1,a 3,a 9成等比数 列.(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Ⅱ)求数列{2an } 的前n 项和S n .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 ≠0, 由a 1=1,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得121d +=1812d d ++, 解得d =1,d =0(舍去), 故{a n }的通项a n =1+(n -1)×1=n. (Ⅱ)由(Ⅰ)知2m a =2n ,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 公式得 S m =2+22+23+…+2n =2(12) 12 n --=2n+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 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a>0且a ≠1).

【题型2】与“前n项和Sn与通项an”、 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 2 已知数列{a n}的前三项与数列{b n}的前 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a n= 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b n+1-b n}是等 差数列.求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a n=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a n-1=8(n -1)(n∈N*) ② ①-②得2n-1a n=8,求得a n=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a n=24-n(n∈N*).由题意知b1=8,b2=4, b3=2,∴b2-b1=-4,b3-b2=-2, ∴数列{b n+1-b n}的公差为-2-(-4)=2,∴b n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