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知识的掌握程度。
5.教学拓展:
a.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实物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b.开展历史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运用历史比较法,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其他时期进行对比,深入剖析其历史地位。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培养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提取、整理和分析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史论结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客观评价。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展开讨论。
2.制定讨论提纲:为学生提供讨论提纲,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
高中历史必修1第20课笔记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1912.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28.东北易帜)(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3-1916)★特点: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对内:专制独裁(解散国民党;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改革总统选举)→复辟帝制(称帝改元)(2)对外:卖国(背景:日本利用一战契机,提“二十一条”;结果:“中日民四条约”)2.革命党人的反袁斗争(1)二次革命(1913;背景:“宋教仁案”;结果:失败);(2)护国战争(1915—1916;背景:袁世凯称帝;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民国)(二)北洋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1.军阀割据的形成(1)概况:★(2)特点: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由不同帝国主义支持;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2. 府院之争3.张勋复辟4. 护法运动(1917—1918;背景: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结果:失败)5. 对外:参加一战(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向德、奥宣战,派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3)影响:收回德、奥部分租界;撤销德、奥领事裁判权;付出巨大,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贡献二、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一)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1)原因:外因:西方列强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内因:(政府)民国成立,扫除政治阻碍,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想(2)表现:轻工业发展、民族企业迅速壮大。
(企业家:荣宗敬、荣德生)(3)影响: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阶级基础;②产业工人急剧增加,为中共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二)社会生活1.原因: 共和政体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推动。
2.表现:P116三、新文化运动1. 原因:(1)政治:列强扶植袁世凯,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西方思想传播;对辛亥革命反思2. 兴起: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西方入侵: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2)经济发展: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3)民主思想: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政府推动: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
(2)从过程看:与西方侵略相伴始终。
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在中西、新旧并存中出现中西合璧。
(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仍广泛存在。
第1页共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经济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身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能按照历史发展时序叙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阐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孙中山等人为实现民主共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通过学习陈独秀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学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 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鲁迅为何会感到失望颓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又有哪些特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专制独裁,以致复辟帝制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按照时序叙述过程。
[学生回答]略。
[投影]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宜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2.生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时间轴为线索,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变革特点;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完成一份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总结报告,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问题,用于下节课的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指定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中间展示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右侧留给学生做笔记和总结。
1.板书的布局:左侧为主要知识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中间为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学生互动区。
1.教学重点:
(1)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及其影响;
(2)北洋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斗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ppt课件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概况
奉系军阀
军阀混战割据、
直系军阀
政治上分崩离析 晋系军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
滇系军阀
皖系军阀 桂系军阀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 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02
PART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概况:
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 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 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 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 作霖盘踞东北。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概况:
其他各省也被 大大小小的军阀所 控制:滇系军阀唐 继尧占云南、贵州; 桂系军阀陆荣廷占 广东、广西。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次革命:
1、时间: 1913年
2、地点: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 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 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这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 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 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10月10日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3年12月23日,刚刚登上 民国正式大总统之位的袁世 凯来到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仪式按传统方式进行,袁世 凯身着十二章纹衮服,称帝 之野心昭然若揭。
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 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 任,可指定继承人。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正确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分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
2.认识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第1 页共1 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袁世凯在1914年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防止其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政体。
而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目的是实现独裁专制。
这一变化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与专制进行激烈的斗争,故选B项。
2.某学者指出,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
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
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
“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故选A项。
3.(2020·辽宁葫芦岛高一第一学期期末)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A.清政府统治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得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到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再到张勋复辟,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是1927—1949年,排除C 项;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排除D项。
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探索革命道路,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进一步近代化的趋势。
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
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第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