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柳州市港口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

柳州市港口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1 执行总结1.1 规划分析1.1.1 规划概况1、柳州港位于柳州市境内,是地方性内河主要港口,为以腹地商品出口为主兼顾货物中转、旅游服务的内河综合性港口。
经过多年的建设,截止2007年,柳州港现有港区和码头共13处,泊位总数23个,泊位总长955.2m,年正常吞吐量97.0万t。
2、柳州港是柳州市建设港口城市、发展临港工业和沿江产业带的重要依托,本规划所考虑的柳江岸线范围上游自露塘车渡口至下游红花水利枢纽,河道全长约82km,新规划改建及新建各类港区和码头16个,泊位总数41个,泊位总长3610m,预测柳州港2010年吞吐量151.0万t,2015年196.2万t,2020年263.0万t。
3、新规划的柳州港划分为4个港区(太阳村港区、鹧鸪江港区、官塘港区、阳和港区)、4个沙码头(露塘、螺蛳岭、兰家村和阳和沙码头)、6个旅游码头(江滨旅游码头、鸡喇旅游码头、环江旅游码头、三门江旅游码头、洛维旅游码头、立冲旅游码头)和2个战备码头(南车、北车战备码头)。
1.1.2 规划相关性分析本规划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水运发展规划、柳州市十一五交通规划、柳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柳州市防洪规划、百里柳江旅游总体规划、广西生态省(区)建设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柳州市土地利用规划、柳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柳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和柳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但是部分规划的码头和岸线的布置不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柳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
1.2 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柳州市整体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水环境:柳江河水质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声环境:城市声源构成仍以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
全国各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中标价格一览表

61.5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5
绥化市
(黑龙江 省)
绥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
35211
1.双评价 2.市域、市辖区空间规划编制成果
543.3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6
武汉市
(湖北省)
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
8494.41
1.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2.制定“多要素合一”底图 3.研究规划技术思路 4.开展重点专题研究 5.制定规划成果
(辽宁-大连 市)
年)编制项目
1.总报告
458
2.支撑性分报告
3.项目现状及规划信息数据库
79.8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
1200
1.实施评估
榆中县
2.确定总体发展目标、构建国土空间格局、完
9
(甘肃-兰州
榆中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项目
3301
善生态空间格局、提升城镇空间质量、加强国 46.9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1108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
研究中心 (联合体)
1799 1572 1230
7
鹤壁市
(河南省)
鹤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项目
2299
1.分析梳理各类空间性规划各类技术难题 2.开展相关研究 3.编制空间规划图件、文本和附件
165.8 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798
8
甘井子区 大连市甘井子区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
11346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州地理研究所 (联合体)
1892
2
柳州市东外环北段工程桥墩施工专项方案

柳州市东外环北段工程桥墩施工专项方案1.1、编制依据1.1.1、柳州市东外环北段工程施工图设计及设计文件;1.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等现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标准;1.1.3、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的有关要求;1.1.4、国家、交通部等部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技术规程(暂规)等;1.1.5、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1.1.6、《都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1.7、《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201.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201.1.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1.1.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1.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D81-20061.1.12、《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JGJ114-20201.1.1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1.1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则》JTG/T B02-01-20081.1.15、《都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1.1.16、现场施工技术调查资料;1.1.17、现场踏勘及考察资料,柳州市气候及材料来源情形。
1.1.18、我公司现有的施工能力及拟投入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和队伍差不多状况。
1.2、编制范畴及编制原则1.2.1编制范畴:本施组编制范畴为柳州市东外环北段工程跨香兰中路左、右幅桥,花瓶式桥墩钢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
1.2.2编制原则:1.2.2.1遵循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柳州的变化

市的支柱及优势产业的延伸。 (五)从全国排名看柳州市发展情况。 近年来柳州市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2005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课题组研究的报告中全国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看,我区的 城市中柳州居第67名,在广西排第2名,仅次于南宁,但从全国来看,形势 并不容乐观
等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P24正二﹑P27正一
元 ,年均增长速度达24.8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增长速度4.6 个百分点。所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 的74.34%上升到2004年的85.13%。2004年,柳州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占 广西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38.74%,成为推动广西 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十五”期,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仍然是我是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十五”期,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以年均20.4%的速度增长,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684.6亿元,比2000年增长155.27%,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5%。 4、县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我市县区工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 长,制糖、汽配、机械、化肥、造纸、农产品加工等县区工业蓬勃发展。 2005年六县四区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约135.3亿元,比2000年增 长115.03%,年平均增长16.55%。
柳 州 的 发 展 状 况
“十五”期工业发展创历史最好成绩。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 839.5亿元,同比增长27%,提前2年完成“再造一个工业柳州”800亿元的 基本目标。据统计,“十五”期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87.2亿元,是“九五” 期的1.9倍,年平均增长20.8%,比“九五”期年平均4.5%的增长速度高16 个百分点;十五期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93亿元,是九五期的2.9倍,年均增 长速度达21.8%,比九五期高19.7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和技术创新成为支持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十五”期工业技 术改造共完成投资141亿元,是“九五”期的3倍。其中,2005年完成技改 投资50亿元,比2004年增长45.7%;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70亿 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新产品产值率为24.07%。 工业对我市经济的主导作用更为强化。“十五”期,三次产业增长的特 点呈现第一产业平稳增长,第二产业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三次产 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16.16:44.18:39.66变化为2005年的12.01:52.74:35.25。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日益强化。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达47.9%,为“九五”期以来的最高。“十五”期,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 速度达21.8%,高于GDP年均增幅4.2个百分点(以现价计算)。 工业对我市财政的贡献逐年增长。“十五”期,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迅 速发展,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一批重点骨干工业企业成为纳税大户,工 业成为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市财政的贡献逐年增长。预计2005年工 业实现税金45亿元,比2000年增长104.55%,实现利润总额34.5亿元,比 2000年增长251.05%,工业对市财政贡献率达到70.68%。 2、重化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柳州市的重工业快速增长,总量规模迅速扩张。“十五” 期前四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98.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22•【字号】柳政办〔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柳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柳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2月22日柳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为重要。
一、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判断、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深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求变,坚定向海图强,加快开放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柳州实践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二)预期目标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实际工作中向着国家、自治区确定的年度目标努力。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04•【字号】柳政办〔2023〕67号•【施行日期】2023.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4日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柳州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以将柳州市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结合柳州发展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强柳州枢纽集聚能力为目标,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柳州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枢纽港站集疏运网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推进柳州市建设成为辐射全区、面向东盟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力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夯实交通支撑。
二、工作目标至2025年,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旅客出行全链条更加便捷,货物多式联运效率稳步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市域内“三高四普”的铁路网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新增铁路里程50公里以上,市域铁路网总里程660公里以上,新增对外铁路通道1条,“东融”直达铁路通道取得实质性进展。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概况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新闻发言稿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2万。
近年来,柳州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重大突破。
自1900年~2000年百年期间,柳州市总体规划共进行了9次编制或修编。
进入新世纪后,为保证今后城市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柳州市政府根据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求,适时组织了新一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有关工作于2001年开始启动,2004年规划成稿,2005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后2006~2009年期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于2010年4月定稿,并于同年11月10日得到正式批准。
根据本次经批准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柳州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及重要的工业城市。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为860平方公里。
至202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1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68平方公里。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柳州市综合交通将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运、航空为辅的各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全面发展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
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城市主干道网络以及跨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主要规划有柳北、柳西、阳和、西鹅四个工业片区。
规划期末,中心城区规划为14个居住片区,并将大力建设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新建河东中心区,完善市级商业中心,新建商业次中心,设置片区级商业中心,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场馆、影剧院、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
柳州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将贯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方针,规划统筹考虑,保护旧城区,保护自然景观,延续传统的山水格局形态;同时规划将充分利用城中有山水的优势条件,扩展园林绿地规模,创造优美山水园林城市景观,逐步建成生态环保宜居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一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09]20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19号)精神,做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宣传,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规划》是指导全区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对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学习宣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土地利用调控政策措施,以及《规划》的地位作用和法定效力。
通过学习宣传,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的重要性,正确把握和严格执行《规划》,树立依照法律和规划管地用地的观念,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二、精心组织,尽快完成自治区以下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规定和国家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方针、政策及自治区有关规定,在《规划》的控制指导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尽快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报批。
《规划》确定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土地利用重大布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要层层分解并逐级落实。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土地利用重大布局必须服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一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对预期性指标要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力争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原则、目标、范围及时限
1.柳州市交通规划的原则
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原则。
2.规划目标
柳州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构建一个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内外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具体为:
(1)建成一个“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对外交通运输系统。
(2)建成一个高质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
(3)建成一个协调的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
3.规划范围
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区两个层次。
本次规划重点范围是中心城区。
4.规划年限
现状:2005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规划部分成果
一、城市综合交通大调查基础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
我局牵头协调5000余人于2005年3月进行了我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全市综合性交通现状调查,通过综合交通调查了解我市现状城市交通状况,得到交通研究所必需的基础资料。
编制单位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析与诊断,为柳州市交通制订了相应对策,编制了交通规划及系统管理策略。
(附图01、02)
二、现状交通系统分析诊断
1.交通结构问题
(1)摩托车出行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交通发展压力大。
(2)常规公共交通是居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但未成为主体。
2.道路网络结构与功能问题
(1)路网骨架逐步形成,但网络结构尚不合理。
(2)道路设施规模扩大,而道路功能层次不清。
3.交通供需平衡问题
(1)道路发展较快,但仍滞后车辆增长。
(2)单中心布局未改变,中心城区交通难以得到有效疏解。
4.公共交通发展问题
(1)公交服务质量还不高,吸引力还不够。
(2)公交层次单一,方式中综合竞争力不强。
5.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目前柳州市区现有对外出入口道路柳石路、柳邕路、柳长路、太路、和静兰大道(静兰桥)等级明显偏低,通行能力不足;又随着城区的蔓延,道路功能由单一的对外道路转变成对外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导致道路负荷大大增加。
6.交通管理问题
多数道路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混行,部分道路划线更本不发挥作用。
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已有过街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市民缺乏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的意识,存在大量的乱穿道路的现象。
交叉口缺乏渠化改善或改善效果欠佳,信号控制不合理,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口秩序乱。
三、道路网规划
1.规划目标
根据柳州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柳州市要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路、支路为道路网基础,功能分明,层次合理,与其它交通方式网络平衡发展,布局结构合理、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统。
具体目标如下:
(1)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能,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次干路为辅,衔接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络。
(2)增加道路容量,提高道路供应水平,远期能满足高态势下每天1600万标准车公里的车辆出行要求。
(3)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道路运行车速,远期高峰小时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外围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30公里/小时。
2.规划方案
在已批复的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下,结合分区规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依据交通发展需求的不同态势,并以满足不同需求为基点,初步制定了柳州城市路网规划的两套方案,即高方案和基本方案,在综合评价基础上,确定符合柳州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案。
(附图所示:18、19)
四、地面公交规划
1.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面向大众,通过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措施、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换乘枢纽系统,全面提高线网质量,提高地面公交易达性,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个规模上可承担柳州市中心城区居民30%出行需求,品质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快速、舒适、便捷、生态、信息等特征的现代城市公交系统。
柳州市城市公交的发展目标,归纳总结为三点:“提速、建站、扩网”:
(1)提速。
“提速”指通过在客流主通道上大力推进基于公交专用道的初级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迅速提高骨干线路运营速度,实现公交的快速可达性,增加公交吸引力。
(2)建站。
“建站”指加强公交枢纽站和公交停车保养场等的建设,及早落实各类场站建设用地并确保各类场站用地的严格控制和优先征用。
(3)扩网。
“扩网”指在层次化梳理现有公交线网基础上,结合新区开发和老城区道路系统的完善,扩展公交网络覆盖范围,发挥城市公交对土地开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快速公交线网规划柳州市引进快速公交系统的前景分析
(1)作为轨道交通建设前的替代方案
(2)提高公交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3)支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3.公交专用道规划
在实施快速公交系统项目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保公交车辆的快速行驶。
总结国外同类城市经验以及国内城市实施效果,在有条件的道路上,通过合理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专用道系统,将大大提高公交车运营车速,增强公交方式竞争力,吸引客流。
根据柳州城市发展方向和远期客流分布,结合道路网调整,规划总长度约13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其走向见下图。
五、轨道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1.城市超常规发展呼唤轨道交通;
2.经济高速发展需要轨道交通拉动;
3.机动化快速提高需要轨道交通及时应对;
4.交通需求成倍增长需要轨道交通承担;
5.现有铁路为柳州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有利条件。
远景轨道网络规划方案
组成远景轨道网络的两条线路,分别是连接沙塘与莲花客运站的1号线和连接拉堡与官塘的2号线及河东新区的2号线支线。
远景轨道网络枢纽系统由2个换乘枢纽和若干对外交通枢纽组成。
换乘枢纽为人民广场,对应为城市的商业中心,不仅是客流换乘的主要地点,也是集聚城市人气的地方。
3个对外交通枢纽,分别是火车站、火车北站和莲花客运站。
(附图01)
六、出租车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方式。
至2020年,在充分考虑人员的出行要求和“供需平衡”的原则,确定出租车发展规划目标为:
(1)合理配置出租车车辆与运能,合理规划出租车营运点和蓄车点规模和布局;
(2)确保出租车供应量与交通需求量的供需平衡,避免资源的浪费;
(3)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使空驶率下降至35%以下,全日里程利用率达到65%;同时要建设便捷换乘设施和路边出租车上下客点,减少出租车的道路占用,特别是违章占用。
七、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概念和定位
内外交通衔接系统是一种对外交通方式或若干种对外交通方式与市内若干种交通方式的交汇枢纽,并在交通枢纽的空间内有效组合各种运输方式,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2.规划目标
建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形成铁、公、空、水的交通运输结构,布局合理,快速通畅、功能完善、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立体化运输的优势,能保证人流、物流在国内外、市内外安全、快速地流动。
(附图02)
八、城市货运物流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以物流园区的建设为核心,以港口、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网、公路网、道路网为支撑,规划建设由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市域物流配送中心构成的综合物流枢纽体系,利用集聚效应,积极促进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环节的优化衔接,巩固并发挥柳州物流枢纽城市的地位。
(附图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