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教师用书:专题3 题型突破篇 第5讲 文言文简答题:梳理归纳内容要点准确概括分析

合集下载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题3题型突破篇第1讲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题3题型突破篇第1讲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题3题型突破篇第1讲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

断句错误从往年的两处增加到三处,题型为“3对1错”型选择题。

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一、“5大标志”助你巧断句词性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文言文中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常用来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1.(2016·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概括简答题课件63张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概括简答题课件63张

真题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 【答案】 答:①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
②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难点在于考生还 要对作家作品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本题所谓的“相及”也就是作者认为自 己和杜甫“异世同轨”,文中“李杜者不得举进士”“拾遗者一见而辄 阻”“悲歌慷慨苦不胜述”,徐渭才名早扬但命途多舛,晚年潦倒,结合徐渭 和杜甫两人身世可得出答案。
真题示例
【2021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 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 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 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 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 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 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 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 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 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 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 “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高考语文复习:“全国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 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全国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  教学设计

课题《全国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点突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考查类型;(怎么考)2、掌握文言文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怎么做)3、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方法;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考点解读:2020年起,2020新高考卷、2021、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Ⅱ卷,在原有的文言文考查基础上增设了主观简答题,此类题型的出现意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一、真题引路[2022·新高考I卷]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2022·新高考Ⅱ卷]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2021·新高考I卷]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2021·新高考Ⅱ卷]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2020·新高考I卷]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2020·新高考Ⅱ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二、题型归纳1.概括人、事特点。

2.筛选概括原因。

3.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4.比较分析。

三、实战指导(以2022·新高考Ⅱ卷第14题为例总结做题思路)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一)归纳答题思路(1)你如何理解题干的意思?--审准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2)作答所需的内容信息,如何获取?你能找到哪些信息?--根据题干限定的答题方向,回归文本锁定区间,找出对内容,力求全面、准确。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简答题》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简答题》课件

干乃出玺付融,融赍玺驰还枋头。尚遣振武将军胡彬率骑三百迎玺,致诸 京师。升平初,卒于历阳,时年五十。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谢尚传》,有删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应明确题干具体要求,在文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注 意与获得传国玺事件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交代清楚,相关人物做 了哪些事情,要叙述得准确简明。
2.阅读2022年全国甲卷文言文(文本见本板块“第二讲 文言词语题”), 完成下面的题目。
(原创)面对楚王“欲兴师伐秦”的决策,陈轸向楚王提出了什么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施派遣参军何融率领一百名壮士进入邺城,登上三台帮助防守,骗蒋干 说:“现在可以把传国玺交付给我。强寇在城外,道路不通,也不敢运送传 国玺,应当派使者单骑奔告朝廷。天子听说传国玺已在我处,知道足下等 人的至诚之心,一定会派遣重兵来救援,并将会有重赏。”蒋干就拿出传国 玺交给何融,何融带着传国玺奔回枋头。谢尚派振武将军胡彬率三百骑兵 迎接传国玺,送至京城。升平初年,(谢尚)在历阳去世,终年五十岁。谥号 为简。
解析:
文本内容
信息要点
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
正直高洁。
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夫秦所以重王者,
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五 文言翻译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二文言文学案五 文言翻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
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 不敢当礼。”妻曰:“(2)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 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 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依法小试】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关键虚词: 译文: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关键虚词: 译文:
答案 (1)关键虚词:乃(于是)、之(到)、以(把)。 译文:项伯于是在夜里快马加鞭赶到刘邦军队驻地,私下里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部 告诉了他。 (2)关键虚词:其(第一个,助词,无实义;第二个,指示代词,那个;第三个,第 一人称代词,自己)、则、者、而、之(第一个,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二个,助词, 的)。 译文:出洞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想出来的人,并且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出来)而不 能尽情地享受游玩的乐趣。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第七十四》) (1)重要实词:
译文:
(2)重要实词:
译文:
答案 (1)重要实词:就(接近,根据语境可译为“跟随”)、奇(意动用法)、妻(名 词用作动词)、资贿(财货,这里指“嫁妆”) 译文: 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 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嫁妆非常丰厚。 (2)重要实词:大人(重要名词,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奉承(古今异义词) 译文: 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 (我)只听从您的命令。

第05讲文言文简答题(讲义)

第05讲文言文简答题(讲义)
包括如下几种设题方式:
(一)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此类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力求立体丰满,多方位概括。
写解牛的三个阶段和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以及达于道后小心谨慎的态度。三个阶段体现了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通过对比三者的不同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阅读1—2节,思考问题:
1、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考点一梳理概括类
文言文简答题命题角度有哪些呢?有何备考策略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一、梳理概括类
此类考题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重构文本的新义,体现新的思维成果。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因而能否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特点、梳理事件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第05讲文言文简答题
1、概括材料内容多为以下角度命制试题: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表现景物特征的信息;表现事件原因的信息等。要准确地“筛选”信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一般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次文章,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考情数据统计 年份 命题材料 考查角度 考纲要求2019 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 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近五年来,全国卷对文言文阅读考查角度非常明确,共四个题,考查四个角度,即: ①文言文断句 ②古代文化知识 ③概括与分析 ④文言文翻译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18 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 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 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 2017 全国卷Ⅰ:《宋书·谢弘微传》 全国卷Ⅱ:《后汉书·赵憙传》 全国卷Ⅲ:《宋史·许将传》 2016 全国卷Ⅰ:《宋史·曾公亮传》 全国卷Ⅱ:《明史·陈登云传》 全国卷Ⅲ:《明史·傅珪传》 2015全国卷Ⅰ:《宋史·孙傅传》全国卷Ⅱ:《北史·来护儿传》 数据分析:从命题材料看,近五年文言文命题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来源偏重《二十四史》,其中《宋史》考查了四次,《明史》《后汉书》各考查了两次,2019年三套卷均考查了一、(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五 主观简答题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五 主观简答题

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 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 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 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 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 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 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 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 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 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一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 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 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题型突破五 主观简答题——精细阅读,准确概括
一、突破六大命题角度,洞晓命题规则 命题角度1:概括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 中的重点、难点。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 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置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用心揣摩。
唯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 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 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唯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 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 乡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

这是江苏高考的传统题型,今年进入新课改的山东和海南在高考模拟题中引入了该题型。

根据江苏卷和这次统考的考查情况来看,这一题型涉及面广,提问形式多变,答案分散。

对于这些,我们在备考中应足够重视。

考法1 概括人、事特点[方法指导]1.概括人物形象(行为)特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或行为特点,并不是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的专利,在文言文阅读中,它也司空见惯,概括分析的方法同现代文的基本一致: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组织答案时可使用人物形象特点词,如诚实、勇敢、思维敏捷等;要概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

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

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

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

其次要注意判断题干所暗示的答题角度和表述答案应采用的表述方式。

[典题试做](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第1讲[典题试做]”),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贾谊的形象特点。

(3分)[尝试解答] [技法演示]第一步:审明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简要概括”“贾谊”“形象特点”。

第二步:梳理归纳文本内容,明确答案要点文本内容答案要点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

少年才学优异。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锐意改革。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因谗言被疏远,但仍心忧朝廷,主张削减诸侯封地。

[组织答案] [答案] 年少才学优异,出仕后锐意改革,虽因谗言被疏远,仍心忧朝廷,主张削减诸侯封地。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指传主方祈宜)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

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

君第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

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

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

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

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敛,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

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

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

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

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

卒之岁,年五十有九。

迹其平生所为,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封大夫方君传》,有删改)选文第二段体现了方君作为“淳笃君子”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极节俭,重孝悌,睦亲族,勇担责,乐好施。

【参考译文】先生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聪明还是愚笨、有才能还是没有才能,全都用诚心和他们结交。

有人认为他容易对付,(在经商中)就趁机实行欺诈的手段,以至于他拖欠债务达千万,旁观者都替先生愤愤不平。

先生只是和那些(拖欠债务的)人辨明是非曲直罢了,最终也没有怀恨在心。

至于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先生更是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

先生家自祖上以来多是宽厚仁德的人,他们经商盈利丰厚,能够把获得的利益分给他人。

到了先生时,虽然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在帮助别人解决困急时常常担心自己帮助得不够。

同族或姻亲中有人去世却没有能力安葬的人家,有子女婚嫁却没有能力操办的人家,都受到他的帮助。

乾隆辛未年间遇到饥荒,(先生)在乡里倡导以钱物救济贫苦受灾的人,又捐给惠济仓(救助百姓的粮仓)粮食折合白金达三千两。

郡县鼓励绅商捐资修城墙,(先生)又捐钱将近千缗。

先生的祖父曾经修建祠堂却没有完成,先生认真地完成他的志向,早起晚睡经营谋划,不避阴雨酷暑,劳累过度。

祠堂快要修成的时候,可先生最终病重不起。

去世的时候,享年五十九岁。

考察他平生的所作所为,可以算是品行质朴厚重的君子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

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有治绩。

改知虹县。

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

公初来,谒守。

守视公少年,易之。

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

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

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

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

”守颔之,曰:“然。

”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

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

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

”并录之。

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

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

”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

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

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

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

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

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

(节选自《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有删改)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答案] 石公治理虹县时打击奸邪与豪强;治理罗江县时无为而治,兴办教育。

因为两县的民风不同:虹县的民俗多驳杂而邪恶;蜀人柔弱驯良,胆小怕事。

【参考译文】石公字君瑜,其家世代在关中居住。

年轻时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扶沟县主簿,有政绩。

后改任虹县知县。

虹县的民俗多驳杂而邪恶,(这地方的人)贪图利益且嗜好诉讼。

石公初到任,就去拜谒当地的知州。

知州见石公年轻,于是轻视他,就以虹县难以治理来动摇他,要留他暂且辅助处理州府事务。

石公说:“我奉朝廷诏令,不能为个人考虑不去赴任,我想尝试前往。

如果有需要向上禀报的政务,希望州府不要因见我有了差失就庇护我。

事情如果没有抵触,政务就没有难办的了。

”知州同意他的意见,说:“好的。

”到任之后,他态度严正庄重,不与外界往来,保持缄默,那些挑衅闹事的人无法揣测他的底细。

他只是秘密地查清了那些奸邪暴横的坏人,搜捕了几批,上报州府将他们驱逐到别处。

从此全县境内平安无事,他因政绩优异而闻名。

有一个富人催逼租粮,让他的奴仆打伤了拖欠租粮的人。

石公说:“奴仆的罪责应当惩处,然而教唆者是他的主人。

”下令一并抓捕审讯。

主人害怕,藏匿不出。

官府追捕得很急迫,他的党羽就谋划收买别人来代他顶罪。

人犯被抓到了公堂,石公说:“这是富人吗?衣服和帽子的确是富人的,但本人却是个低贱的奴仆。

”剥下衣服一看,这个人皮肤皴裂,身体瘦弱,果然是富人家的奴仆。

石公对他处以杖刑后把他赶走,直到最后抓捕到了他的主人,依法治罪。

从此豪门大族,对石公低头蹑足,认为石公真是神人。

(石公后又)调任绵州罗江县令,蜀地百姓柔弱驯良,胆小怕事,需要安抚,石公改变了在虹县的治理之道,全都采用清静简单的方式。

不久,县府已没有多少政务布置。

官府公文簿册静置不用,刑具都生了蛀虫,堂下厢房中的差吏们,整天闲居在屋里。

百姓都没见过有催交赋税的官吏来骚扰,都尽力于耕作。

石公新建了学校,召集了良家子弟入学,任用良师教诲他们,并亲自给他们讲授道义,让他们遵从,他们的父兄为此感动流泪,前来致谢。

升任屯田郎中,宰相正要提拔任用他,可是石公却卧病不起,享年五十二岁。

考法2 筛选概括原因[方法指导]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应引起重视。

对这种据果索因的概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如不准确理解,几乎无法找到原因。

②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

③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

④对文中带“原因”的词句,在转述概括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对于表示原因的相对委婉、间接的词句,应注意转换说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题干要求。

[典题试做](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第1讲[典题试做]”),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结合文意,简要概括贾谊被疏远的原因。

(3分)[尝试解答] [技法演示]第一步:审明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简要概括”“贾谊”“被疏远的原因”。

第二步:梳理归纳文本内容,明确答案要点文本内容答案要点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诸律令所才高遭妒,触犯权贵利益。

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天子听信谗言。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文帝不听。

天子改革弊政意志并不坚定,没想重用贾谊。

[组织答案] [答案] 才高遭妒,触犯权贵利益;天子听信谗言;天子改革弊政意志并不坚定,没想重用贾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

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

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

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

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节选自《与友人论师书》)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答案] 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参考译文】您跟我不是一天的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

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权势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提拔您。

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权势的官臣,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