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小数加法和减法-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小数加法和减法-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3.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及计算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小数加法讲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
(2)小数减法讲解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中的借位和退位。
3.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让学生易于理解。
3.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4.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小数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在运算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能够适应新的运算方式,理解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数点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意义和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数加法和减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共;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共;定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还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进一步熟练笔算小数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小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容易出错,特别是在小数点的处理和运算顺序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小数点,明确运算顺序,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正确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点的处理:在加减法运算中,小数点的处理是关键。
学生需要明确小数点的位置,确保运算的准确性。
2.运算顺序: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避免出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加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入小数加减法的概念。
展示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出示小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算规则。
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重点讲解小数点的处理和运算顺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共;定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共;定稿)一. 教材分析《小数加法和减法》是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和掌握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小数加法和减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讲解法,教师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小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演示。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小数加法和减法来解决。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讲解。
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小数加、减法计算》教案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小数加、减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整数加、减法知识与小数加、减法进行联系和区分,帮助学生建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
2.小数点对齐的方法的运用。
3.不同单位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探究、实践、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找零等,引出小数加、减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用具体的例题,解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笔算。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共同提高。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小数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在运算方法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练习题和答案。
3.小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例如购物时找零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
例如,1.2 + 0.3 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运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如何对齐小数点,如何处理进位和借位等。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巩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四 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四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四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础知识,对小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小数点的位置和移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正确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2.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3.如何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练习题、答案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话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买2千克香蕉,每千克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呈现(10分钟)讲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小数加减运算。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运算的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采用分组合作、同桌互练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内容包括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法则以及应用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小数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法和减法在形式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的对齐。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小数点的对齐和小数位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分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话题。
例如,妈妈去超市买了2.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发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讲解小数点的对齐和小数位的运算规则。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者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4.敢于质疑,勇于暴露学习问题,主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2.65元。
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4.75+2.65 3.4+4.75 8+3.4 8+4.75 3.4+2.654.75+2.65 4.75-3.4 8-3.4 8-4.75 3.4-2.653.揭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建构1、尝试独立探究: 以上这些算式该怎样计算?请自己选择两题试一试.教师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发现学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导理解。
(1)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预计学生会有这样一些算法:①用元角分的知识解答.②列竖式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
但列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前面分析的种种情况。
(2)重点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①为什么要把小数点(或数位)对齐?②为什么要在被减数的末尾添上“0”?(如在计算8-3.4时)3.小结时组织讨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三、巩固应用1、刚才没做的题你能再做一做吗?2、完成P48练一练第1-2题.做完这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3、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有些同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跳高:A同学跳了1.23米,只比第一名少了0.02米。
铅球:B同学得到了冠军,投了8.4米,比第二名多投了0.56米。
100米跑:C同学也得了第一名,成绩是13.5秒,第二名与第一名相差0.5秒。
请分别计算跳高第一名、铅球第二名、100米跑第二名的成绩。
四、课作:完成P49练一练第1-3题.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小数的加、减法的练习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回忆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二、游戏:我是谁?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我是谁?”的小游戏。
2.我是口算小能手。
(练习八第7题)提问:在这些口算中你们觉得哪几题比较难?小结:这里出现了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减整数的口算。
口算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一旁列竖式帮助解决。
我是笔算小高手。
(第8题)独立完成,4人板演。
说说每一题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提问:你们觉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我是看病小专家。
(第9题)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题中的问题。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回答)我是理财小当家。
(第10题)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说说每道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我是纠错小行家。
出示场景:有个小朋友,名叫小力,外号小马虎。
一天数学课上他用竖式计算5.1加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小结:以后你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0.7+0.3 0.65-0.25 6+0.340.83-0.5 9.2-6 2+2.83.4-3 17.6+3.9 3.6+2.40.45+2.85 0.73-0.2 14+3.91.6-0.4 4.5+0.5 0.82-0.42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
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3.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
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
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
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
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
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
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
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
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
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
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4.练习九第9题(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
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
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加法运算律的推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迁移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算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