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与地勘报告的区别

地质报告与地勘报告的区别1. 引言地质报告和地勘报告都是地质工作中常见的报告形式。
虽然它们在名称上有所相似,但实际上在内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地质报告与地勘报告之间的差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报告形式。
2. 定义与目的地质报告是基于地质调查和研究结果编写的报告,旨在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
它通常包括对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矿组成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地质问题的评估和建议。
地质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决策者、投资者或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地质报告相比,地勘报告更加注重对地下资源的勘探和评估。
它是通过采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对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地热能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评估其开发和利用的潜力。
地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开发者、投资者等提供决策依据,以确定资源的可行性和价值。
3. 内容与方法在内容方面,地质报告通常包括对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矿组成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它还可能包括地球化学分析、岩石性质测试结果等数据,以支持对地质问题的解释和评估。
地质报告的编写需要对大量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形成系统性的报告。
与地质报告不同,地勘报告更加注重对地下资源的勘探和评估。
它通常包括对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并结合开采工艺、经济因素等进行评估。
地勘报告还可能涉及对地下水资源、地热能资源等的勘测和评估。
编写地勘报告需要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并使用适当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4. 应用与影响地质报告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
它的编写可以为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工程风险和保障工程质量。
地质报告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以辅助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与地质报告相比,地勘报告更多地应用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它的编写可以为矿产开发项目提供技术依据和经济分析,以确定开发方案和投资策略。
地质勘测报告

地质勘测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测的目标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多变,地貌复杂。
经过实地勘测和资料分析,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受力变形较大,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类型。
经过对目标区域的勘测,发现该地区存在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
其中,滑坡是该地区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灾害隐患。
2.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根据勘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该地区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特别是在降雨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三、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加强监测预警。
针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建议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地表变形等信息,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规划开发。
在目标区域的规划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物和道路布局,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科普宣传。
针对目标区域的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大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总结。
综合以上地质勘测结果和分析,目标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开发和加强科普宣传等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努力,确保目标区域的安全稳定发展。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地质实习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
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
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
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
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调查目的和范围:说明报告的目的和研究范围,明确工程地质调查的目标。
2. 研究区域概况:描述工程地质调查的研究区域的地理、地质、气候等基本情况,包括地貌特征、气候因素、地质构造等。
3. 桩基调查:对工程中涉及的桩基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桩基的数量、类型、位置、排列形式、直径、长度、承载力等。
4. 地质勘探:对研究区域进行地质勘探,包括地表观测、钻探、取样和取芯等方式,以获取地层、土质、地下水等信息。
5. 地下水调查: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质量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6. 工程地质地下模型:根据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数据,建立工程地质地下模型,包括地层分布、层间关系、岩性特征等。
7. 土质力学特性:对土壤进行力学性质的测试和分析,包括密度、含水率、剪切强度、压缩特性等。
8. 地震烈度评估:根据地震活动性和破坏性,评估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的地震烈度,并对工程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9. 地质灾害评估:评估研究区域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包括滑坡、地面塌陷、地震液化等。
10.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风险评估: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对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
11. 结论和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三种地质报告

三种地质报告地质报告是地质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料,它包含了有关地质情况的详细信息,对于地质工作者和相关决策者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地质学中,有三种常见的地质报告,分别是矿产资源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地质报告的内容和重要性。
矿产资源报告是对某一地区矿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它通常包括地质矿产背景、矿产资源储量和质量、开发和利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学家通过野外考察、地质勘探、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矿产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采样,从而确定矿床的规模、品位和开采潜力。
矿产资源报告对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还可以帮助投资者和企业在矿产资源投资和开发中作出合理的决策。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则是对某一地区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的报告。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它们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历史记录、构造应力等进行科学研究,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可能性,并通过报告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发布对于相关地区的居民和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环境地质调查报告则是对某一地区环境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的报告。
它包括地下水质量、土壤污染、地下储层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地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护环境、预防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质学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对地下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从而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调查报告在城市规划、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是地质学领域中常见的三种地质报告。
它们分别涉及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和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
小编精选了地质实习报告范文5篇_地质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实习报告1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
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
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
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
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
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
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
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
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
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
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
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分布不均匀,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勘察范围。
本次地质勘察范围包括XX山脉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情况、地下矿产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经过勘察,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倾角较大,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2. 岩层分布,该地区岩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组成,岩性较硬,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但在部分地区存在着岩层疏松、风化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防护和支护工程。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存在着地下水位较浅、水质较差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下矿产资源,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了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存在,但资源储量较为有限,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该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地基处理和支护工程,提高工程的抗震、抗滑、抗崩能力。
3. 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和布局矿区,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质勘察,我们全面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未来的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中,能够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地质灾害报告(一)2024

地质灾害报告(一)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因地质因素造成的一系列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的风险。
本报告将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灾害应对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最常见且破坏力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
地震可以造成建筑物倒塌、土壤液化、土地沉降等问题。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调查地震活动区域的历史地震记录。
2. 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
3. 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地震活动。
4.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对措施。
二、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山体坡面上的泥土和石块随着雨水流动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危害包括破坏房屋、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
我们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监测降雨情况,及时预警泥石流的发生。
2. 加强土地治理,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3. 建设抗泥石流的设施,如挡土墙、引导沟等。
4. 制定疏散和救援计划,保障人员安全。
5. 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提醒居民避灾。
三、滑坡滑坡是由于地表土壤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地质现象,常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灾害。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调查地质情况,找出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
2. 加强土地治理,稳定土壤。
3. 确定滑坡的特征和规模,预测滑坡的危险程度。
4. 制定滑坡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
5. 加强滑坡监测,采取相应的早期预警措施。
四、崩塌崩塌是指山体或土♀♀♀♀♀♀♀♀障发生坍塌、滑坡、倾倒或堆积的地质现象。
崩塌会造成土地损失、交通中断以及人员伤亡。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1. 选址时避开危险地带,避免崩塌的发生。
2. 加强土壤稳定性的调查,找出潜在的崩塌隐患。
3. 修建崩塌防护设施,减少崩塌风险。
4. 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崩塌问题。
5.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崩塌防范意识。
总结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正确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工程地质目录3.1 前言3.2 区域地质3.3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3.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3.5 天然建筑材料3.6 结论及下步工作建议3.1 前言xxx水电站位于云南省xx县xx镇,系xxx干流xx──河口段梯级规划开发方案中的第三级,上、下游分别为xxxx梯级。
工程枢纽距上游xx 县40km,距下游水富县59km。
水(富)──盐(津)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分别于工区左、右岸通过,交通方便。
该工程为闸坝河床式水电站,主要特性指标为:正常高水位364m,总库容2087万m3,闸坝高度29m,电站装机容量64MW。
本工程预可研阶段地勘设计工作由我院于2004年6月完成,并于9月底由云南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审查,地质评审主要意见如下:1 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构造区西南缘,工程区内无断裂分布,区域构造基本稳定。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 库区主要分布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砂岩夹薄层状炭质页岩、泥岩,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及下沙溪庙组(J2s1)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以及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等松散地层。
同意水库不存在永久渗漏、岸坡整体稳定、不存在浸没问题、水库蓄水后不会产生诱发地震的评价意见。
水库蓄水后对铁路路基稳定有影响,需加固和防护路基长2087m、桥梁3座;xxx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差,需对滑坡前缘库岸进行加固防护处理;水库存在淤积,下阶段需补充分析水库固体迳流物淤积来源对水库及电站运行的影响。
3 枢纽区主要分布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厚层块状中细砂岩夹薄层泥岩。
从地形地质条件并结合水工布臵比较,上坝址优于下坝址,基本同意推荐的上坝址方案。
同意厂房建基于微、弱风化砂岩岩基上。
4 同意采用xx沟T2l中厚层状微、弱风化灰岩作为人工骨料,质量好,储量丰富;基本同意采用望河咀及老大厂石料场的T3xj厚层~块状中细粒弱微风化砂岩作块石料,质量基本满足要求,储量丰富;同意采用坝址上游6km斑竹林土料场的残坡积粘土作围堰防渗土料,质量基本满足要求,其粘粒含量和塑性指数偏高,建议可掺合J1-2z粉砂岩及泥岩部份的全强风化料;同意采用坝址开挖砂砾石料作反滤料,其技术指标基本满足要求,但其不均匀系数较大、级配不良,可筛选人工级配。
5 下阶段工作建议:补充平硐勘探,以分析评价岸坡及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地基变形及抗滑稳定,据实提出工程处理措施;针对河床砂卵砾石层厚度达16m等闸基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进一步比较闸基处理方案,研究提高闸基建基面的可能性;结合地勘工作进一步落实帷幕灌浆防渗的边界及底界;补充砂卵砾石层基坑开挖渗水量及开挖边坡支护措施;详查天然建筑材料。
本阶段设计拟定上、下坝线(坝3和坝5)进行比较,两坝线相距95m。
冲砂、泄洪闸布臵于河床及左、右岸边,电站厂房布臵于左岸水(富)──盐(津)公路一带。
可研地勘工作于2005年4月中旬进场开展,6月中旬外业全部完成,11月下旬提交本报告。
主要完成地勘、试验工作量见表3.1.1。
水库蓄水后,对内(江)──昆(明)铁路的影响评价,已由业主委托xxxxxxxxxx设计研究院进行专门研究,本报告不作详述。
勘察过程中采用北京坐标、黄海高程系统。
表3.1.1 完成的主要地勘、试验工作量表3.2 区域地质3.2.1 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与云贵高原之间过渡地带的中山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xxx系金沙江右岸一级支流,自北向南流经本区,河床平均比降1.55‰,河谷深切,多为“U”型狭谷,两岸山高坡陡,山体连绵,山顶高程1000~1800m,河床高程300~500m,宽度50~150m,相对高差700~1200m。
3.2.2 地层岩性区内分布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灰色、黄灰色厚层~块状中细砂岩夹泥岩、炭质页岩薄层,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s1)紫红色砂质泥岩与紫灰色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以及上沙溪庙组(J2s2)紫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紫灰色长石石英砂岩。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由冲积、崩坡积、坡残积、地滑堆积之砂卵石、块碎石土、粘土等组成,分布于河床、漫滩、坡脚缓坡台地。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位臵上处于杨子准地台之川中拗陷区与滇黔褶断区接合部位,北西侧及西侧边界为峨边断裂、利店断裂、中都断裂、玛瑙断裂、猊子坝断裂、关村断裂、中村──铜厂沟断裂和靛兰坝断裂等组成的北北西向荥经──马边──xx构造带,北东侧及南西侧边界为华蓥山断裂、莲峰断裂、贾村背斜、普洱向斜、老鹰嘴向斜等组成的北东向华蓥山构造带(见图3—1)。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特征如下。
图3—1 区域构造格架及地震分布图1 荥经──马边──xx构造带该构造带位于工程区北西侧及西侧,由峨边断裂、利店断裂、中都断裂、玛瑙断裂、猊子坝断裂、关村断裂、中村──铜厂沟断裂和靛兰坝断裂等组成。
1)峨边断裂(①)位于工程区北西侧。
北起洪雅罗坝西,向南经峨边延伸至马边北西侧,全长120km,南端距工程区约100km。
断裂总体走向北西~北北西,北段倾向北东,倾角70°~85°,南段倾南西,倾角60°~70°,为逆断层。
取断层泥用热释光法(TL)测龄为27×104年,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活动,现今沿断裂仍有地震活动,最大为1935年峨边南发生的6.0级地震。
2)利店断裂(②)位于工程区北西侧。
北起峨边五渡,向南经利店延伸至马边以东,全长50km,南端距工程区83km。
断裂总体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0°~60°,具左旋逆冲性质。
取断层泥用热释光法(TL)测龄为(11.98±2.40)×104年;取断层破碎带中的方解石脉用热释光法(TL)测龄为(16.87±1.30)×104年。
另在距断裂不足200m的敏家岩附近,马边河支流沉积的晚更新世湖沼相地层中,可见该套地层发生了明显形变、形成平缓的向斜。
上述迹象表明,该断裂在上更新世中、晚期有过强烈活动,其中南段曾发生过5.0~5.9级地震,现今弱震活动频繁,多沿断裂成带状分布。
3)中都断裂(③)位于工程区北西侧利店断裂南东方向的延伸线上,长15km,距工程区57km。
断裂产状N40°W/SW∠55°~70°,属逆断层。
取断层泥中的石英进行电镜扫描鉴定结果,表明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为上新世至中更新世。
现今有5级左右地震沿断裂分布。
4)玛瑙断裂(④)位于工程区西侧56km处,全长36km。
断裂产状SN/W∠65°,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
取断层泥用热释光法(TL)测龄为(19.68±1.50)×104年,表明该断裂在中更新世晚期有过强烈活动。
断裂北端曾发生过多次强震,如1935年12月18日的6.0级地震、1936年4月27日的63/4级地震和同年5月16日的61/2级地震,同时沿断裂还发生过多次4.7~5.9级地震,现今弱震活动也很频繁。
5)猊子坝断裂(⑤)位于工程区西侧44km处,长约36km。
断裂产状SN/W∠70°~80°,具逆冲性质。
在靠近断裂的大毛长坪河右岸阶地的砂砾石层中取炭屑用14C法测得地层年代为(2.455±0.084)×104年,说明猊子坝断裂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有过活动,据砂砾层中砂脉出露的垂直深度推断是一次具有一定强度的地震,其发震时间是在(2.455±0.084)×104年之后。
据地震史料记载,沿断裂地震活动频繁,且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最大地震为1216年3月17日在雷波马湖曾发生过7.0级地震和1974年大关北的7.1级地震。
6)关村断裂(⑥)、中村──铜厂沟断裂(⑦)关村断裂、中村──铜厂沟断裂分别位于工程区西侧31km和25km 处,平行排列,南端于xx西北与华蓥山断裂带相交汇,长度分别为31km 和46km。
产状N10°~20°W/SW或NE∠50°~60°,属逆断层。
在关村断裂内断层泥上取年代学样品测得其活动年龄为(2.92±0.22)×104年和(7.52±0.59)×104年,说明在晚更新世期间有过不止一次的活动。
7)靛兰坝断裂(⑧)位于工程区北西侧74km处,长15km。
断裂产状N80°E/SE∠60°,具挤压逆冲性质。
断裂地貌特征表明,在第四纪具右旋滑动特征。
据地震史料记载:靛兰坝断裂于1935年~1936年曾发生过多次4.7~5.9级地震,1971年8月16日至23日在马边东南连续发生了6次5.0~5.9级地震。
综上所述:荥经──马边──xx断裂带在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北段(马边以北)主要活动期是在中更新世,且活动相对较弱;南段(马边以南)主要活动期是在中、晚更新世,以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最强烈,强震也主要发生于该段。
2 华蓥山断裂带该断裂带沿工程区北东侧延伸至南西侧,主要由贾村背斜、普洱向斜、老鹰嘴向斜、华蓥山断裂、莲峰断裂等组成。
1)贾村背斜(1)轴线方向N50°E,于水库区右岸约5km处通过,展布方向与河流流向近平行,延伸长度84km。
核部地层为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倾角北西翼30°~50°,南东翼22°~65°,两翼不对称。
2)普洱向斜(2)轴线方向N30°E,于水库区左岸山顶一带通过,展布与河流流向近于平行,延伸长度16km。
核部地层为上沙溪庙组,地层倾角北西翼4°~32°,南东翼10°~58°,两翼不对称。
3)老鹰嘴向斜(3)轴线方向N40°~40°E,于坝址下游约5km处斜穿xxx,延伸长42km。
核部地层为白垩系,翼部为侏罗系。
地层倾角北西翼12°~14°,南东翼14°~35°,两翼不对称。
4)华蓥山断裂(⑨)位于工程区北东侧,由若干条断裂呈羽状排列,总体产状N45°E/SE ∠30°~70°,具右旋逆冲性质,全长约600km,对工程区有影响的是该断裂的南西段,最近距离为2km。
取断层泥进行SEM和热释光法(TL)分析,表明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有过活动。
从地震活动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南西段南溪至宜宾一带,不仅小震活动频繁,中强地震也主要分布于该段,如公元前26年宜宾51/2级地震、1610年高县贾村51/2级地震、1892年2月10日南溪5级地震、1959年11月13日富顺5级地震和1987年6月11日南溪4.5级地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