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优质教案(含单元测试)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静夜思》、《春晓》和《寻隐者不遇》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品味古诗语言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有所不同,需要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品味古诗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3.对比教学: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注解等资料。
2.音频: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模仿。
3.诗歌鉴赏卡片:制作诗歌鉴赏卡片,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语言。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古诗的标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情感的把握。
3.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和情感。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古诗,解释生词和难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所见》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简短,意境深远,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诗歌的图片、译文、作者简介等。
2.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欣赏。
3.诗歌卡片:制作诗歌卡片,用于学生朗读、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followed by an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each poe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imagery and metaphors.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音频,模仿朗读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
《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
《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 短诗三首2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的韵味,与同学交流读后感。
4.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2 白桦2 在天晴了的时候 1 综合性学习 2 1.根据需要收集诗歌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2.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合作编小诗集;朗读诗歌时能用恰当的语气、表情、手势。
语文园地 2 1.能与同学交流诵读诗歌后的感受。
2.认识8个古代文人,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学习描写颜色的句子。
4.诵读诗歌,并尝试仿写诗歌。
5.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9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9《短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短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水》、《小鱼》和《花牛》三首小诗。
这些诗歌都具有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欣赏诗歌的美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欣赏诗歌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源。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情境创设和辅助教学。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创设情境:播放大自然的音频,如鸟鸣、水流等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b.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如春天的景色、小鱼游动等,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c.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a.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韵律的把握。
9短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短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短诗,理解短诗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短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学会欣赏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三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短诗三首》,包括《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短诗,理解短诗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短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短诗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短诗文本、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短诗学习:(1)春晓(3分钟)(2)静夜思(3分钟)(3)登鹳雀楼(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短诗,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短诗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讲解短诗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短诗的主题和情感。
3. 生字词学习:(5分钟)教师挑选出每首短诗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短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欣赏与创作:(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欲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短诗的、作者、主要内容、主题和情感等方面,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短诗的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短诗,加强记忆。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某个事物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优质教案

《短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能够借用课本中诗歌的样子,自己写几句赞美父母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
诗歌,是文明殿堂中最璀璨的明珠。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同学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化中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每一首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
3.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诗歌。
为了与前面的古诗相区别,我们管这种诗歌叫新诗,也叫现代诗。
4.现代诗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九课。
二、展示积累在课前预习任务单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积累关于冰心和《繁星》《春水》的相关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积累。
协商自由展示。
预设:(1)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1923年,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繁星》和《春水》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二者是姊妹篇,均创作于1923年,最早发表于《晨报副刊》上,其中《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朗读《繁星(七一)》,思考:诗人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预设:三个场景: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朗读提示:在朗读中想象诗中的情景。
3.随文学习生字:漫灭、藤萝。
4.朗读《繁星(一三一)》,思考:这首诗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连用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句,朗读时要读出排比的气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短诗三首》优质教案9 短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这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
正确读写“繁星”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3.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背诵课文。
难点:能联系自身感受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展示星空图片。
师:同学们,当你仰望星空,看着满天的繁星,你会想到些什么?(往事、回忆、周围的事……)冰心奶奶就将自己的情感、回忆化作满天繁星,在诗歌的天空闪闪发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短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1.学生朗读诗歌,找出不认识的字,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讲解生字字义。
可以结合图片、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讲解。
生字:繁漫灭藤萝膝涛躲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示范笔顺,强调书写规范。
提示易错字:“膝”读“xī”,不读“qī”。
三、学习《繁星》(七一)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3.理解“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学生反复诵读,交流感受。
(2)想象画面,入境感受: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皎洁的月光洒在园中,藤萝从枝上垂下来,花香随着夜风送出很远。
孩子趴在母亲膝头,感受她温柔的抚摸,听她述说那遥远的故事。
)(3)从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童年的美好、宁静;家的温馨;母亲的温柔、慈爱……)4.结合“永不漫灭的回忆”,体会诗人情感。
(对童年、母亲、家的怀恋与热爱)5.感情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繁星》(一三一)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明确写法,体会感情。
出示: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反复朗读,自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2)理解写法,体会感情。
9短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6. 诗歌的文化背景:通过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文化美。
7. 诗歌的欣赏和创作: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通过介绍和分析三首诗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文化美。
解决办法: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举例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3)通过介绍和分析三首诗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文化美。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1)诗歌朗诵: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朗诵练习,录制视频上传至班级群,同学和老师会进行评价和反馈。
(2)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交诗歌文本,同学和老师会进行评价和反馈。
(3)诗歌鉴赏报告: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深入鉴赏,撰写鉴赏报告,包括诗歌的背景、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提交报告文本,同学和老师会进行评价和反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诗歌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二、拓展建议
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自己的诗歌或他人的诗歌,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
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出示课件3】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
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作者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
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爱的哲学”为主题,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永不漫灭的回忆“永不漫灭的回忆”的中心词是“回忆”,在此可理解为“往事”;题目关键词是表修饰的“永不漫灭”,在此可理解为“难以忘记、铭刻在心”等。
因此,可转换为“铭刻在心的往事”,“这些事”的指代内容:一是“月明的园中”,即自然之趣;二是“藤萝的叶下”,即童心童趣;三是“母亲的膝上”,即母爱及亲情.【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人物评价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
而且她明白地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
(茅盾)“有你在,灯亮着。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巴金)“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魏巍)“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日本]萩野修二)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汉字fán xīnɡ xī shànɡ bō tāo duǒ dào()()()()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的回忆()的园中()的叶下()的清响三、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哪一颗星没有光?2.哪一朵花没有香?阅读能力大提升四、重点片段品析。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3.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 ( )的( ),藤萝的叶下, ( )的( ),母亲的膝上。
( )的( )。
思维创新大拓展五、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参考答案:一、繁星膝上波涛躲到二、(永不磨灭)(月明)(藤萝)(波涛)三、1.哪一颗星都有光。
2.哪一朵花都有香。
四、1.月明时分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2.我们感到温暖、安全、幸福。
3.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阳光下 )的(校园 ),(安静 )的(教室 ),(喧腾 )的( 操场)。
五、我想说:“母亲,您辛苦了,我爱您!”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第三单元基础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9分)fán xīng() téng luó() bōtāo()méng lóng() jìjìng() zhāo xiá()màn miè() xīgài() 毛róng róng()二、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5分)徜.徉(cháng táng)炫.耀(xuàn xuán)绣.花(xuìxiù)余晖.(huījūn)绽.开(dìng zhàn)三、辨字组词。
(6分)四、选词填空。
(12分)重叠重合1.所有的绿,挤在一起,( )在一起,交叉在一起。
2.对称图形可以完全( )。
金晖余晖3.白桦树在灿灿的( )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4.夕阳的( )透过云霞,洒在江心。
漫灭磨灭5.人民教师为培育后代作出了不可( )的贡献。
6.这些事是永不( )的回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5分)1.磨灭,模糊难辨。
( )2.间隔穿插,互相穿过。
( )3.举止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 )4.没有鲜明的轮廓或细节,勉强看见。
( )5.没有一点儿声音,非常安静。
( )六、日积月累。
(5分)1.诗是,诗给人类以。
2.诗和音乐一样, 。
3.诗是强烈感情的,它源于的情感。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1.《繁星(七一)》中、、,都能表达出浓浓的母爱。
2.《绿》是艾青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绿,让我们感受到绿会按着节拍飘动的诗句是 , 诗中描写绿的句子是。
3.《在天晴了的时候》中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用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一幅的画卷。
八、课内阅读。
(8分)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作者是苏联的。
(2分)2.这两节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描写了白桦的美丽。
( )(2分)A.比喻局部B.比喻整体C.拟人整体3.请续写第二节诗。
(4分)九、课外阅读。
(10分)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
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美丽的晚霞,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
它上游下蹿,吞云吐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
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仙鹤。
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
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结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欣赏到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了。
1.用“”画出“我”在幻境里看到的东西。
(2分)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温和—( ) 奇幻—( )好像—( ) 坚实—(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2分)(1)“飞龙仿佛进入一片森林”中“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 )(2)“神奇”就是“奇怪”的意思。
( )4.将文中画“”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2分)十、习作。
(30分)本单元中我们学生了诗人们用诗歌表达出自己情感的方式。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美丽的大自然,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第三单元答案一、繁星藤萝波涛朦胧寂静朝霞漫灭膝盖茸茸二、cháng xuàn xiùhuīzhàn三、示例:漫灭慢走膝盖漆黑挥手光辉绣花透气徜徉海洋期末涂抹四、1.重叠 2.重合 3.金晖 4.余晖 5.磨灭6.漫灭五、1.漫灭 2.交叉 3.潇洒 4.朦胧 5.寂静六、1.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朝向理想的勇气2.生命全在节奏3.自然流露宁静中回忆起来七、1.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2.拟人比喻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3.拟人动态雨后放晴的乡村八、1.白桦叶赛宁 2.C 3.示例:亭亭玉立的树干,笔直地站着。
九、1.金色的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2.柔和梦幻仿佛结实 3.(1)√(2)✕ 4.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