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一)
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

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内容提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晦涩难懂为后人所铭记,多表现的是诗人的心灵世界,正所谓言为心声。
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
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
也表现了诗人特定的那种情感。
本文就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等凄冷意象进行其情感表达上的分析。
关键词:李商隐;凄冷;灯烛;意象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晚唐抒情诗人。
他才华横溢,是我国诗歌领域上一束色彩斑斓的奇葩。
李商隐感情细腻,而多舛的命运让他体验了比一般人深切的多的人生坎坷和生离死别。
李商隐还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十分注重意象美的杰出诗人,在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歌中,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无不体现出它的一种阴柔的美。
有幻梦班的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有凄迷伤感的意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多是选择那些纤细柔弱的物象来表达他心灵深处的细微情愫,如灯烛、蝴蝶、细柳、梦、嫦娥、枯荷、落花、夕阳黄昏、寒蝉孤鸿等染上悲剧色彩的诗歌意象。
本文将从李商隐诗歌中“灯烛”这一意象入手,简析诗人借灯烛所表达的感情。
一、李商隐生平给他的诗歌意象中带来的重要影响文字是心灵的一种表达,李商隐说得上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和母亲两人带着父亲的灵柩归故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家境困厄,李商隐16岁的时候就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到白居易的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
然而,他科场不利,在仕途上始终郁郁不得志。
后来得到王茂元的赏识,李商隐娶了他的女儿王氏。
却因此卷入了“牛李党争”,但他没有因此而后悔与王氏的婚姻,事实上他与王氏的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和谐,王氏虽然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却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一辈子照顾李商隐的生活起居。
李商隐对王氏也有着很深刻的感情,所以说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的这种品德和风格也为他后来写作大量关于爱情的诗歌也有这很大影响。
李 商隐《无题》诗中的爱情隐喻与哀愁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爱情隐喻与哀愁李商隐,这位晚唐的诗人,以其深情绵邈、隐晦迷离的诗作独步诗坛。
他的《无题》诗系列,宛如一颗颗璀璨而神秘的星辰,在文学的浩瀚天空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其中,爱情隐喻与哀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情感画卷。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爱情常常被隐喻为种种美好而又虚幻的意象。
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直至生命的尽头,蜡烛燃烧,泪尽成灰,这是何等的执着与坚贞。
诗人用春蚕和蜡烛来隐喻爱情中的付出与牺牲,那种无怨无悔、至死不渝的情感跃然纸上。
又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彩凤虽无飞翼,不能比翼双飞,但心灵却能相通。
这里的彩凤隐喻着现实中的重重阻碍,而心有灵犀则象征着爱情中灵魂的契合与相知。
爱情在他的诗中,有时还被隐喻为梦境。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远别的相思之苦,在梦中化作啼哭声,却难以唤醒心爱的人。
这梦境虚幻而又令人心碎,它承载着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又如“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以巫山神女的梦境来暗示爱情的缥缈不定,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虚幻感。
而这些爱情隐喻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哀愁。
那是一种求而不得的哀愁,“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心爱的人远在蓬山,本已遥不可及,却又仿佛隔着万重山峦。
这种距离的阻隔,让爱情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哀愁也随之而生。
也是一种相思之苦的哀愁,“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但诗人的心却不敢与春花一同绽放,因为相思之情只会化为灰烬。
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与绝望,哀愁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更是一种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清晨对镜,担忧青春容颜的消逝;夜晚吟诗,感受着月光的清冷。
时光匆匆,爱情却未能如愿,哀愁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深沉。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他自身在仕途上也屡屡受挫,这无疑对他的爱情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文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On the imagery of Li Shangyin's love poems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意象的丰富性┈┈┈┈┈┈┈┈┈┈┈┈┈┈┈┈┈┈┈┈┈┈┈第2页1.朦胧意象┈┈┈┈┈┈┈┈┈┈┈┈┈┈┈┈┈┈┈┈┈┈┈┈┈第2页2.动物意象┈┈┈┈┈┈┈┈┈┈┈┈┈┈┈┈┈┈┈┈┈┈┈┈┈第2页3.典故意象┈┈┈┈┈┈┈┈┈┈┈┈┈┈┈┈┈┈┈┈┈┈┈┈┈第3页二、意象的感伤美┈┈┈┈┈┈┈┈┈┈┈┈┈┈┈┈┈┈┈┈┈┈┈第4页三、意象的朦胧美┈┈┈┈┈┈┈┈┈┈┈┈┈┈┈┈┈┈┈┈┈┈┈第4页参考文献┈┈┈┈┈┈┈┈┈┈┈┈┈┈┈┈┈┈┈┈┈┈┈┈┈┈┈┈第6页摘要: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朦胧幽微,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特的诗歌意象。
他的爱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寄托了感伤的情绪来表现内心世界,达到诗歌意境的独特美。
作为诗歌的主要构成部件——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意象更主要的在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李商隐爱情诗意象的丰富性、感伤美和朦胧美,说明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之美,以及李商隐爱情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意象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王玉霞摘要: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朦胧幽微,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特的诗歌意象。
他的爱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寄托了感伤的情绪来表现内心世界,达到诗歌意境的独特美。
作为诗歌的主要构成部件——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意象更主要的在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李商隐爱情诗意象的丰富性、感伤美和朦胧美,说明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之美,以及李商隐爱情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意象特征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意象特征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诗人,在其诗歌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制造缤纷绚烂的意象,以此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爱情诗中更是将意象融入出自己的风格,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的伤感情绪,使得诗歌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感。
本文主要是通过李商隐的爱情诗意象进行分析,阐述爱情诗的悲剧美与感伤美,进而对李商隐诗句的魅力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关键词:爱情诗;意象;特征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
他的爱情诗深情柔婉,斑斓迷离,具有跳跃式的凄迷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朦胧、深邃和神秘,诗中所指似是而非、意味无穷,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模糊事实,以“隐弊”形式来表达自己深挚爱情的目的。
一、意象特征之一———凄迷感伤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感伤美。
诗歌描写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以及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
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中。
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无奈之痛,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
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1]。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诗人通过空床、青苔、红树、落月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此外,他写的王氏悼亡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
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二、意象特征之二———斑斓多姿李商隐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灵境遇,感情浓烈而细腻。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李商隐诗的总特点是“深情绵邈”,尤其体现在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上。
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五音令人耳乱”的地步。
无题诗之所以能“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其原因在于成功地抒写深挚的感情。
感伤情调是无题诗共同的情感基调。
感伤情调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
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内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和体味。
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他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
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着,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
诗人心灵细腻,多愁善感。
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
在这其中,诗人或融入人生体验,或注入自身幻想,或虚无,或泛化,“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将感伤的情绪倾于朦胧瑰丽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望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
单就一些具体的诗篇来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道出了少女相思时的期待、自伤的心情;《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的少女因爱情的失意而心中有怨恨之情;《无题》(八岁偷照镜)写出了姿容美丽、行高洁的少女愿望难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用忧愁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人生的失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嗟叹爱情今昔相隔,表达出诗人苦闷的衷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暮春时节的痛苦离别,表达了悠远而又执着的凄楚思念,融入诗人理想难成的人生感悟;而《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宛晚;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第一首写男子对远在一方的女子思念,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孤寂难圆;第二首话尽了深闭闺门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第四首则写出了东邻老女触景伤情无媒难嫁的彻夜长吧。
李商隐诗中的神女意象

李商隐诗中的神女意象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优美动人,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但是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晦涩难懂,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意象的解读一直以来是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因此,要解读李商隐的诗,意象的诠释必不可少。
本文主要研究李商隐诗中的神女意象,并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及思想,探讨其神女意象朦胧美等艺术特征。
一、李商隐及其作品风格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忧郁的气质充分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及其诗歌意象的选择上。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分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也有许多道家元素,在中国古代诗人中独树一帜。
李商隐的诗中七律最为后人称道,他的诗感怀、咏物、咏史、爱情、悼亡,无一不有。
其诗歌与杜甫一脉相承,体现了对人生、生命的关照。
李商隐还精于用典,历史、神话、格言,无所不有,这大大扩展了李商隐诗歌的内涵。
李商隐幼时丧父,生活艰苦,因此自幼立志要光耀门楣。
他经过多次失败才在牛党令狐楚的帮助下取得进士。
然而,这却是李商隐悲剧政治生涯的开端。
之后李商隐娶了李党重要干将王茂元之女,因此,在晚唐的牛李党党争中,他处于无法自拔的漩涡中。
令狐绹是令狐楚的儿子,与李商隐自幼相识,后来当了宰相,但因党争的原因,他被牛党视为忘恩负义之人,从未受过令家的提拔。
而王茂元有多个女儿,女婿间互相攀比,因而其在王家中也不受重用。
党争带来的仕途不顺,在李商隐的心中存有深深的隐痛。
李商隐娶了王茂元之女,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李商隐的妻子能够理解他的痛苦并给予安慰。
不幸的是,李商隐的妻子早逝,给李商隐留下了无尽的隐痛和哀思。
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所以李商隐对妻子始终有一份歉疚的心意在。
“大多数诗歌如《夜雨寄北》《正月崇让宅》等,情真意切,缱卷缠绵,表达了对妻子深沉的思念与缅怀”。
二、李商隐及其诗中神女意象溯源李商隐六百多首诗歌中出现过神女意象的有八十多首,即李商隐诗中涉及到女性神祇的诗几乎占了他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可见神女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的重要性。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而含蓄的爱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2、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之人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李商隐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任判官。
大中五年春,卢弘止病死,李商隐便从徐州回长安。
这时,牛僧孺一派当权,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任宰相兼礼部尚书。
李商隐年轻时曾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李商隐和令狐绹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因为李商隐到了王茂元幕府并成了他的女婿,被认为是李德裕党人而致疏远,仕途坎坷,特别是到了晚期,更是过着游幕生活。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意蕴

情 的消 逝 。颔联 春 蚕 蜡炬 ,到 死 成 灰 , 比喻 中寓象 征 ,至情 至性 ,历 代 诗歌 中一 切 悲 苦执 着 的 抒情 都 未 能 表达 到 这 个境
“ 无 彩 风双 飞翼 ,心 有 灵 犀 一 点通 ” (《 身 无题 》 ) , “ 地 。颈 联 于细 心 体 贴 关注 中见 两心 之 眷 眷 , 两情 之 依 依 。末 此 情可 待 成 追忆 ,只 是 当 时 已惘 然 ” ( 《 瑟 》 ) 等 已成 为 抒 联 是 近 乎 无望 中 的希 望 ,更 见 情之 执 着 。此 诗情 境 非 常亲 切 锦 发真 挚 情 感 的千 古 绝 唱 。而 且 , 又 因为 这 些 诗 句含 有 多 义 的 可 感 ,但每 一联 都 没有 很 具 体 的 时 间 、地 点 、事 件 ,无 意叙
子 王 氏 的早逝 等等 ,都 加 重 了他 的 心 理 负荷 。种 种情 绪 互 相 是 一 个 多情 文 人 对 未 婚 的 、 已婚 的 女 子 ( 括 他 的 妻 子 王 包 牵连 渗 透 、难解 难 分 ,这 种心 理 状 态 , 以繁 复 的 意象 表 现 出
来 的 时候 , 便 无 法 明 确 地 用 某 时 、 某 地 、某 事 诠 释 清 楚 。
峰 , 代表 了晚 唐 的 最 高成 就 。 李 商 隐是 一 位 饱经 仕 途 坎 坷 和生 活 磨 难 的诗 人 ,因 此他
改 , 夜 吟 应 觉 月 光 寒 。 蓬 山 此 去 无 多 路 , 青 鸟 殷 切 为 探 看 。 ”首 联 两 “ ”并 提 , 是括 尽 所有 离 情 别 绪 发 出的 总 咏 难
东 的 诗 作 内 容 广 博 ,含 义 深 刻 , 其 中 尤 以爱 情 诗 最 为 传 诵 不 叹 , “ 风 无 力 百花 残 ”给难 堪 的离 别提 供 一 个黯 然 销 魂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一)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的杰出代表。
李商隐的爱情诗执着深沉、缠绵缱绻,其爱情诗的创作是同诗歌的朦胧意境和悲剧气氛相适应的,旨意隐秘、绮丽精工。
李商隐创作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在其爱情诗中主要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凄婉艳丽、纷繁复杂、超越时空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意象;意象特征古来情语爱迷离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最显著的特点。
李商隐的爱情诗既刻画出两情缠绵缱绻、执着深沉、纯净悠远的意境,同时又由于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个人浓重的身世之悲,爱情诗又打上了时代感伤的烙印。
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他善于把爱情生活中最难抒写的感情借用一系列的意象或隐比符号来表达,同时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比兴手法,隐约其义,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朦胧的审美感受,从而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迷惘惆怅、刻骨寂寥悲剧色彩。
这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所谓“意象”,即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象者所以存意。
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和表现符号,意是象的内涵所指向的对象,“意象”一词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延进在中国由来已久。
至唐,“意象”的审美内涵趋于相对稳定,意象之论进入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他善于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来营造意境,以表现自己真挚深沉的爱情。
1.朦胧意象
诗贵朦胧,诗贵含蓄。
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隽含蓄的朦胧意象,诗意含而不现,蕴意深广,从而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遐思,千回百转,回味不穷。
这正是李商隐爱情诗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李商隐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将比喻与象征融合起来,塑造了很多朦胧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由于在内容上侧重表达人生体验与感受,在艺术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统一,所以借题抒怀,寄托身世,便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追求。
而且,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
要借物象来表现心象,靠一般较为明显的比喻往往不足以充分有效地表达。
因此,他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朦胧意象来传达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运用大量的朦胧意象来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
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诗歌内容的蕴涵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诗境的朦胧程度也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耐读性。
2.动物意象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他还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很多生动的动物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容和蕴涵。
譬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生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说春蚕到死才停止抽丝,蜡炬燃尽方停流烛泪。
句中的“春蚕”意象比喻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挚爱思念,以及终生不已的别离之恨。
这里,烛泪难止,蚕丝不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痴情苦意和对爱人无限的相思之情,春蚕吐丝结茧,昼夜不止,直到生命的休止。
而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用自己的烛泪化作了光明。
“丝”字是“思”的谐音,象征着诗人的刻骨相思之情。
“泪”字则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诗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情境。
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即使读者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也会被诗中生动形象的动物意象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