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部驱动石油钻机发展现状和水平差距分析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石油钻机的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国内石油钻机的自动化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
本文将从现状和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目前,国内石油钻机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自动化水平不高。
大部分钻机仍以手动操作为主,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2.智能化程度低。
缺乏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能根据井口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钻机的工作参数。
3.数据化程度低。
缺乏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不能进行钻井过程的数据监控与分析,难以实现数据驱动的优化生产。
4.设备集成不完善。
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程度低,无法实现设备的集成控制。
二、建议为了提高国内石油钻机的自动化水平,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强技术研发。
国内企业应加大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推进智能化转型。
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石油钻机的智能化控制与优化生产。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钻控系统,能够自动调整钻机参数,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3.完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建立完善的钻井工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时监控钻井过程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钻井操作。
推广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处理,提高钻井生产效率。
4.推进设备集成与信息共享。
加强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实现设备的集成控制和信息共享。
建立设备监控中心,实现对钻井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5.加强培训与人才引进。
加强对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引进相关领域的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国内石油钻机的自动化技术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推进智能化转型、完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推进设备集成与信息共享、加强人才培训与引进等措施,可以逐步提高国内石油钻机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石油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国内石油钻机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石油钻机发展现状分析国内石油钻机进展现状分析(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使我国的石油工业满足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国家提出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进展战略。
按照这二进展战略和“稳固东部,进展西部”、“油气并举,向气倾斜”及“开发蓝色国土,进展海洋石油”的指导方针,我国的石油钻机在标准化水平、I技术和制造水平及研究开发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又有了较大的提升和进展。
本文要紧介绍了国内石油钻机的进展及应用现状。
一、再次修订了我国石油钻机标准为了适应我国石油工业进展的需要,缩小我国石油钻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得进我国石油钻机的进一步进展,使我国的钻机标准与国际标准和通用技术要求接轨。
1999年,我国又对1986年在G B1806—79《石油钻机型式与差不多参数》基础上制订的G B 1806一8国家石油钻机标准进行了修订(1993年复审后将GB1806-86改为SY/T5609—1993),并制订了我国新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 Y/T5609—1999《石油钻机型式与差不多参数》。
新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609—1999《石油钻机型式与差不多参数》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
SY/T 5609—1999石油钻机标准有以下特点:(1)我国石油钻机的级不由原标准的6级增加到9级。
每个级不的代号数字以双项参数表示,前者乘以100为钻机名义钻深范畴的上限数值,后者为以kN为单位计的最大钩载数值。
采纳双参数表示法来表示钻机的级不,最能集中地反映每级石油钻机最关键、最本质的特性和能力,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钻机级不的方法。
新标准增加了ZJl0/600、ZJ30/1700和ZJ120/90 00三种级不的石油钻机,并将原标准中4种级不的钻机进行了调整,即32 00m级改为4000m(Z140—2250);4500m级改为5000m(ZJ50/3150);6000 m级改为7000m(ZJ70/4500);8000m级改为9000m(ZJ90/6750)/(ZJ90/5850)。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石油储备的逐渐减少,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应用现状1.技术水平石油钻井技术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钻井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技术水平上,新一代地面钻井装备、新材料应用、数字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2.钻井方式现代石油钻探主要采用旋转钻探方式,这也是石油钻井的一大突破。
在钻井方式方面,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已成为当前钻井行业的焦点。
因此,石油钻井方式正向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钻井地层右次构造和变质岩层等复杂地层的钻井技术。
3.工程管理工程管理方面,石油钻井行业也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实现了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较快发展。
比如,石油钻井企业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可追溯、可控制,从而提高了油气资源开发的效率和精度。
二、发展趋势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石油钻井技术未来的方向。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钻井设备和作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减少人工干预的因素,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数字化技术还能够提高钻井设备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自动化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钻井自动化的重要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必将促进石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2.提高采油率的技术创新目前,国内油田开发中采油率的提高仍是难题。
为此,石油钻井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采油率。
石油钻井企业需要探索新的采油技术、新的钻井方式以及新的地层勘探技术,开发高质量的油气资源。
多相暂态流动、增油压裂技术以及井下控制水平井等技术将是未来石油钻井的方向。
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环保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石油钻井行业也已从以前的追求产量转变为更注重环保。
2023年石油钻采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石油钻采设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石油钻采设备行业是指用于石油勘探、开采和生产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制造和销售领域。
该行业是石油工业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下面将对石油钻采设备行业的市场分析进行现状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近年来,全球石油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石油钻采设备的需求。
根据数据,2019年全球石油钻井远超以往水平,石油钻井增速达到8%以上,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
目前,全球石油钻井市场规模已达到数百亿美元。
二、市场竞争格局石油钻采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少数大型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
国际上主要的石油钻采设备企业有斯伯丁、哈里斯·科尔姆斯、霍尔布鲁克克、卡梅隆、天津前海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
国内石油钻采设备企业主要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津天狮、山东铭普、山东硅谷等。
尽管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新的参与者也在不断涌现,竞争格局也在逐渐变化和调整。
三、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随着石油工业的科技进步,石油钻采设备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新一代的石油钻采设备集高效、环保、节能等于一体,使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例如,多级井控系统、自动化钻探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在石油钻采设备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石油钻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和石油工业的高效能要求,石油钻采设备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石油钻井市场需求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另一方面,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石油钻采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总结起来,石油钻采设备行业是一个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行业。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推动,石油钻采设备行业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石油钻机作为石油开采的重要设备,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提高钻井作业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以下问题:一、自动化程度低。
传统的石油钻机大多依赖人工操作,缺乏自动化控制系统。
钻机的各项操作需要操作员手动干预,导致作业效率低下。
二、技术设备滞后。
国内石油钻机市场存在着一些技术设备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许多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改造,致使钻机自动化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
三、技术应用不广泛。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石油企业,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无法开展自动化改造。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研发。
鼓励企业加大对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二、推广自动化控制系统。
推动石油钻机企业广泛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钻机操作的自动化。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高钻机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三、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培养一批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为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
组织石油钻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会议,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
鼓励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国内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五、改善环境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
优化相关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开展钻机自动化技术改造,提供相应的经济扶持和激励措施,推动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石油开采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石油钻机制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石油钻机制造行业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石油钻机制造行业的现状是充满挑战的。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开始深海钻探和陆上探矿。
这使得石油钻机需求量大增,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石油钻机的制造技术和设备要求高,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石油钻机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量将继续增长。
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石油需求增长迅速。
这将为石油钻机制造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机会。
另外,随着石油资源逐渐减少,企业追求高效、环保的石油采掘方式,对石油钻机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挑战,石油钻机制造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
石油钻机制造行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石油勘探和生产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企业还应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石油钻机制造行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都有一定影响。
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推动能源节约和绿色制造,提高产品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石油钻机制造行业既面临挑战,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与石油勘探企业合作,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石油钻机制造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2024年石油钻采机械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石油钻采机械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石油钻采机械是石油勘探与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钻采机械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当前石油钻采机械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石油钻采机械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行业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石油钻井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主要市场领域石油钻采机械主要应用于陆上和海上的油田开发,以及深水区域的油气勘探。
目前,美国、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是全球石油钻采机械市场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生产国家。
同时,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重要的市场。
市场竞争格局石油钻采机械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全球范围内的石油钻探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众多,其中包括美国的哈里伯顿、斯伦贝谢、中国的北方重工等。
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售后服务等因素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
同时,市场进入壁垒较高,需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才能参与竞争。
发展动力与挑战石油钻采机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增长和油田开发的不断扩大。
然而,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石油价格波动以及环保压力对市场供需产生影响。
其次,技术创新的速度也是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高效、低能耗、环保的石油钻采机械将逐渐取代传统设备。
发展趋势与展望未来,石油钻采机械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旧有油田的再开发将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同时,技术进步将改变市场格局,提升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另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将对石油钻采机械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结论石油钻采机械市场在全球石油勘探与开采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技术进步、环保压力和新兴市场开发将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目前,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现场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对钻机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并能够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为钻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钻井操作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已经应用到了钻井操作中,实现了钻井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如起下钻、定向钻井等。
3. 设备智能化:国内石油钻机的设备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例如钻机的自动定位、自动保护等功能的应用,使得钻机的操作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尽管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二、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和智能控制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 自动化系统不完善:国内石油钻机的自动化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稳定性不足、可靠性较差等,影响了钻机的稳定运行。
3. 应用范围有限:目前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还未能满足石油勘探和开采的需求。
三、建议在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推动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3. 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引导行业技术发展,提高技术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5. 提升人才水平:加强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相信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实现我国在石油领域的自主创新和领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顶驱制造基本情况(一)目前本厂机械装备制造总体情况主要产品生产FR3150DJ顶驱钻井装置(二)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制造情况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研制成功了交流变频驱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并进行了厂内模拟试验与现场工况应用,主要形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电控系统冗余工作原理:软冗余系统由A和B两套PLC控制系统组成。
开始时,A系统为主,B系统为备用,当主系统A中的任何一个组件出错,控制任务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B 当中执行,这时,B系统为主,A系统为备用,这种切换过程是包括电源、CPU、通讯电缆和IM153接口模块的整体切换。
系统运行过程中,即使没有任何组件出错,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设定控制字,实现手动的主备系统切换。
2、形成了八项专利技术:(1)、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倾摆式自夹紧背钳,申请号:ZL03206846.8。
(2)、内套插入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申请号:ZL03270653.7。
(3)、单导轨总成,申请号:ZL03267017.6 。
(4)、自夹紧背钳反扭矩插入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申请号:ZL01275909.0。
(5)、用于石油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电机,申请号:20042011265.1。
(6)、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上卸钻具装置,申请号:200520106265.6。
(7)、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性能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申请号:200910014279.8。
(8)、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性能测试系统,申请号:200920022148.x。
创新点1、内套插入式箱体结构:该结构利用内套的端部轴肩并结合与箱体轴孔部位的过赢配合,使两者结合为牢固地整体,构成双负荷通道的基础,提高了助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再通过合理的连接法兰及套筒体结构,将背钳上卸扣的扭矩传递到箱体之上,避免了回转密封的侧向受力问题,提高了回转密封的可靠性和密封件寿命。
2、液压驱动对夹式环形背钳该背钳结构设计新颖,钳牙的夹紧、松开动作都在液压的驱动下完成,操作快捷迅速,松开到位且保持位置不变,避免了顶驱钻进过程中钳牙动作缓慢以及钻进过程中钳牙伸出对钻杆的损伤。
3、主电机轴轴深齿轮结构:该结构是将主电机传动轴和轴深部位的的第一级主动齿轮作成一体,避免了电机齿轮二次装配时存在的同轴度误差,保证了齿轮的啮合精度,以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
4、单销、锁舌结构的单导轨总成结构:导轨分成几节,便于运输;每节之间采用单销、锁舌的结构连接,安装快捷,拆卸方便,减少了高空作业。
单导轨下端与井架底部的结构相联接,有三维调整,便于对正井口;反扭矩只作用在井架底部,使得井架受扭矩时变形很小,不需要对井架进行加固。
5、备份控制系统结构设计该设计是控制系统采用了冗余备份系统,分温备份和冷备份两种形式;温备份系统设计是如果A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出现问题,系统会在0.8秒内自动跳转至B系统;冷备份系统设计是运转的系统如有问题,手动切换到另一个系统;这一结构设计提高了电控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6、一体化结构结构设计:液压系统位于顶驱主体之上,结构紧凑,体积小;没有了执行元件较长的液压管线,系统压力大大的降低,安全、可靠、节能。
7、顶驱综合性能测试装置设计:该装置将额定载荷测试与扭矩测试综合到一起,既可以按照标准分别测试,也可以进行拉-扭组合测试,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钻井实际工况,提高产品出厂质量。
二、顶部驱动石油钻机发展现状和水平差距分析1、国外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发展现状自美国Varco–BJ公司研制的第一套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投入使用以来,挪威的Maritime Hydraulics公司、法国的ACB–Bretfor公司和TRITENN公司、美国的National Oilwell公司和Bowen公司、加拿大的CANRIG公司和Tesco公司等都研制顶驱。
其中Varco公司和National Oilwell公司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交流变频电驱动顶驱系列。
应当说,顶驱装置排在首位的是美国Varco公司,该公司生产的TDS-65型AC–SCR–DC电驱动顶部驱动系统提升载荷为7500kN,TD–8SA型交流变频驱装置提升载荷为6500kN。
美国Oilwell公司研制的PS2-750型顶驱系统,其载荷为7520kN。
美国的Varco-BJ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顶驱的公司,已先后开发了10多种规格顶驱。
近两年来,该公司将原有产品及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为7个规格系列。
所有产品均采用电驱动型式,其中TDS-8SA型、TDS-9SA型、TDS-10SA型和TDS-11SA型顶驱,采用交流变频电驱动型式,使用交流电动机;而TDS-1型、TDS-4H型或TDS -4S型和TDS-6S型顶驱,则采用AC-SCR-DC电驱动型式、使用直流电动机;TDS -9SA型TDS-11SA型顶驱采用两个AC电动机,而其余5种型号顶驱则采用一个电动机。
National Oilwell公司生产PS350/500、PS500/500型和PSZ500/500型,研发了PSZ 650/650型和PSZ 750型两种双速传动机构顶驱,形成了5种规格顶驱。
Bowen公司研发了TD120P型、TD350P型、TD250P型顶驱,基本上形成了3种规格中小型系列顶驱。
该系列顶驱可用于钻井和修井,使用方便。
该系列顶驱采用液压驱动型式,采用两台定排量活塞式液压马达同时驱动。
液压系统由柴油机、液压泵、液压管线、热交换器、油箱、控制系统等组成。
司钻可根据仪表盘上显示的数据进行钻井操作。
Tesco公司原来只生产150HMI型、500HS型、500HC型等3种规格液压驱动顶驱。
1996年开始生产交流变频电驱动顶驱,已开发了150HMI型、500HC/HCI 型、650HC/HCI型、500ECI型和650ECI型等5种规格顶驱系列。
500ECI型和650ECI 型两种规格的AC变频电驱动顶驱,均采用美国Kaman公司PA44型永磁同步电动机,输出功率1324kW(2×900hp)。
两种顶驱的齿轮传动比分别为14.66:1、18.33:l,质量分别为7257kg、8165kg,高度分别为5.98m、6.67m,宽度分别为1.37m、1.42m。
ECI系列产品代表了更先进的高性能电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CANRIG公司专门为陆地钻机研制井架勿须加高或加固、导向装置为可折叠和便于运输安装的各型顶驱, 既生产AC–SCR–DC电驱动顶驱,又生产AC变频电驱动顶驱。
共有3类11种型号。
Maritime Hydraulics公司生产PTD系列轻便式顶驱和DDM系列重型顶驱,共8种规格。
PTDS350型、PTD410型、PTD500型、DDM650HY型和DDM650HY(750)型等5种规格顶驱采用液压驱动;DDMS00DC/DDM650L–DC型、DDM650DC(750)型DDM650DC“Frontier”(750)型等3种规格顶驱采用AC-SCR-DC电驱动。
法国Alsthom公司的子公司Acb公司,研究开发了BRETFOR顶驱,水龙头冲管直径为76.2mm,采用液压马达驱动钻柱旋转,利用遥控液压元件进行控制。
2、国内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继美国、挪威、加拿大、法国之后第五个生产顶驱的国家。
我国顶部驱动技术经历了引进、吸收、消化到自主设计制造的过程。
199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机械研究所与宝鸡石油机械厂开始联合研制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1995年8月生产出我国首台DQ-60D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并于同年运往新疆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60501钻井队。
1997年11月30日在塔里木进行工业试验,完成一口井深5590m的大斜度定向井。
该井日产原油363.7m3,天然气13.77m3,井口压力24.13MPa。
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加拿大、法国之后第五个生产顶驱装置的国家。
3、顶驱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顶驱问世至今,顶驱一直是当今石油钻井的重大前沿技术与装备,已经成为深井、复杂井施工的必选装备之一,全世界已有上千台顶驱装置用于海洋、陆地深井和定向井。
在海外钻井工程的投标中,是否配备顶驱系统成了能否中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顶驱系统(TDS)开始从海洋石油钻机向陆地钻机发展;从直流电动机驱动为主向液压传动和交流变频电动机驱动方向发展;向简单化轻便化方向发展,质量减轻,尺寸减小,满足修井机和轻型钻机的要求。
此外,不少厂家正在不断提高顶部驱动系统功率、扩大交流变频电驱动顶驱的规格范围。
4、国内外顶部驱动石油钻机技术水平差距分析国内顶驱总体发展水平是,从1000米到12000米的顶驱全部可以生产,总体质量技术水平已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
部分生产厂家通过吸收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技术创新,在局部设计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国外顶驱普遍存在的中心管漏油问题。
三、顶驱石油钻机装备需求分析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技术含量高、操作维护复杂,是当今最先进的钻井驱动装备之一,已成为现代钻机的重要配置。
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开发的热潮,顶驱需求量剧增;目前,海上钻井船或平台几乎全部装备了顶驱,陆地石油钻机也越来越多地装备了顶驱。
结合国家“十二五”钻机更新数量和钻机的标配情况,期间顶驱装置总需求量不少于200套,中石化内部顶驱配置率相对较低,预计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市场。
四、顶驱石油钻机装备发展规划1、研发制造规划“十二五”期间,研制FR4500DJ、FR2250DJ、FR1350Y等型号的系列顶驱。
2、研制钻机数量和销售收入“十二五”期间研制并销售各类顶驱钻机40台,销售收入产值4亿元,实现利润8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