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驱动装置

顶部驱动装置
顶部驱动装置

顶驱的全称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TDS(TOP DRIVE DRILLING SYSTEM),是美国、法国、挪威近20年来相继研制成功的一种顶部驱动钻井系统。它可从井架上部空间直接旋转钻杆,沿专用导轨向下送进,完成钻杆旋转钻进,循环钻井液,接立柱,上卸扣和倒划眼等多种钻井操作。该系统显著提高了钻井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并已成为石油钻井行业的标准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现在已发展为最先进的整体顶部驱动钻井装置IDS(INTEGRATED TOP DRIVE DRILLING SYSTEM),是当前钻井设备自动化发展更新的突出阶段成

果之一。

顶部驱动装置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转盘钻井法发生了变革,诞生了顶部驱动钻井方法。该方法在1000多台海洋钻机和特殊陆地钻机上的成功使用,得到了使用者和市场的认同。它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海上和陆地钻井技术自动化的进步;其另一个意义则在于:顶部驱动钻井使用自动化接单根起下钻设备,从而不必要再试制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方钻杆接单根方法。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旋转钻柱和接卸钻杆立根更为有效的方法。该装置可起下28M立柱,减少了钻井时三分之一的上卸扣操作。它可以在不影响现有设备

的条件下提供比转盘更大的旋转动力,可以连续起下钻、循环、旋转和下套管,还可以使被卡钻杆倒划眼。

优点:

作为当前最新的钻井方式,有许多不同于方钻杆钻井的优点。同以前的方法相比,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还有一些特定优点:

1.节省接单根时间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不使用方钻杆,不受方钻杆长度限制,避免了钻进9米左右接单根的麻烦。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立柱钻进,大大节省了接单根的时间,从而节约了钻井时间。

2.倒划眼防止卡钻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使用28米立柱倒划眼的能力,可在不增加起钻时间的前提下,顺利地循环和旋转将钻具提出井眼。在定向钻井过程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起钻总时间。

3.下钻划眼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不解接方钻杆钻过砂桥和缩径点的能力。使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下钻时,可在数秒内接好钻柱,立刻划眼,从而减少卡钻的危险。

4.人员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可减少接单根次数2/3,从而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接单根只需要打背钳。钻杆上卸扣装置总成上的倾斜装置可以使吊环、吊卡向下摆至鼠洞,大大减少了人员工作的危险程度。

5.设备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采用马达旋转上扣,上扣平稳,并可从扭矩表上观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扭矩过盈或不足。钻井最大扭矩的设定,使钻井中出现蹩钻扭矩

超过设定范围时马达会自动停止旋转,待调整钻井参数后再正常钻进,避免设备超负荷长时间运转。

顶驱的发展、组成元件、性能特点:

多年来,石油钻井一直是依靠钻机的转盘带动方钻杆和钻具、钻头旋转进行钻井作业的。近年来,随着钻井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钻特殊工艺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国外研制出一种将水龙头与马达相结合,在井架空间的上部带动钻具、钻头旋转,并可沿井架内安放的导轨向下送进的钻井装置,同时配备了钻杆的上、卸丝扣装置,可完成井下钻柱旋转、循环钻井液、钻杆上卸、起下钻、边起下边转动等操作。因该装置在钻机的游动滑车之下,驱动的位置比原转盘位置要高,所以称之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可接立柱(三根钻杆组成一根立柱)钻进,省去了转盘钻井时接、卸方钻杆的常规操作,节约钻井时间20%~25%,同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操作者的人身事故。使用顶部驱动装置钻井时,在起下钻具的同时可循环钻井液、转动钻具,有利钻井中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的处理,对深井、特殊工艺井的钻井施工非常有利。顶部驱动装置钻井使钻机的钻台面貌为之一新,为今后实现自动化钻井创造了条件。

目前国内外的深井钻机、海洋及浅海石油钻井平台、施工特殊工艺井的钻机大多配备了顶部驱动钻井装置。1993年,国内开始了顶部驱动装置的研究工作,1996年完成了顶部驱动装置样机的台架试验。1997年,宝鸡石油机械厂生产出了DQ60D型顶部驱动装置,在塔里木油田钻井队使用后现已批量生产。截至2004年我国在用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大约有150台左右。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有以下主要部件和附件构成:

l)水龙头-钻井马达总成(关键部件之一);

2)马达支架/导向滑车总成(关键部件之一);

3)钻杆上卸扣装置总成(关键部件之一,它是体现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最大优点的设备);

4)平衡系统;

5)冷却系统;

6)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控制系统;

7)可选用的附属设备。

其中水龙头-钻井马达总成包括下述主要部件:

1)钻井马达和制动器(气刹车)

2)齿轮箱(变速箱);

3)整体水龙头;

4)平衡器。

顶部驱动钻井装的性能特点:

·在钻井过程中可在任意位置提起钻具划眼循环,清洗井眼,有效地避免卡钻等事故发生。起下钻过程中遇卡或遇阻可迅速使顶驱接上钻具,循环泥浆进行划眼作业。

·用立根钻进,减少2/3上卸扣工作量。

·在下套管时,借助于吊环倾斜机构抓取套管,在上扣时顶驱有扶正作用,可避免乱扣、错扣,大大提高下套管速度。

·在憋钻时,可用刹车机构刹住钻具,慢慢释放,防止钻具迅速反弹,以防损坏钻具或脱扣。

·在定向钻进中,可用刹车机构刹住顶驱主轴,进行定向造斜。

·在井涌、井喷时,在井架内任意高度可迅速关闭内防喷器。

·由于不使用转盘,提高了井口操作时的安全性。

·借助于倾斜臂和旋转头的作用,井口上卸扣作业和二层台作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在稳斜段钻进时,可随意提动钻具,避免岩屑沉积。

·利用立根钻进,可实现连续长筒取芯达27米。

其结构特点:

·简便的安装移运性能。

·具有较大的卸扣能力。

·导轨安装与拆卸检修方便,具有互换性能。

·顶驱体可通过过渡环直接与游车连接,减少整个装置的工作高度。

·液压控制的旋转头装置,可带动吊环倾斜机构旋转360º,并有级锁紧。

·高强度的齿轮减速传动。

·钻井和起下钻采用不同的负荷通道,延长主轴承的使用寿命。

·背钳采用四点浮动夹持,提高了背钳的夹持能力,减少了对钻具的损伤。

·采用液压浮动油缸平衡顶驱主体自重,可在上卸扣作业时保护钻具接头丝扣。

传动装置机械设计

1.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链板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1—电动机;2、4—联轴器;3—圆锥-圆柱斜齿轮减速器; 5—开式齿轮传动;6—输送链的小链轮 二、原始数据及工作要求 组 别 链条有效拉 力 F(N) 链条速 度 V(m/s) 链节 距 P(mm) 小链轮齿 数 Z 1 i 开 寿命 (年) 110000173~610 210000193~610 312000213~610 411000213~610 511000193~610 612000213~610 每日两班制工作,传动不逆转,有中等冲击,链速允许误差为±5%。 三、设计工作量设计说明书1份;减速器装配图,零号图1张;零件工作图 2张(箱体或箱盖,1号图;中间轴或大齿轮,1号或2号图)。 四、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教材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4.《机械零件手册》 5.其他相关书籍四、进度安排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指导教师: 2009年12月14日 2.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传动方案分析 (1).圆锥斜齿轮传动 圆锥斜齿轮加工较困难,特别是大直径、大模数的圆锥齿轮,只有在需要改变轴的布置方向时采用,并尽量放在高速级和限制传动比,以减小圆锥齿轮的直径和摸数。所以将圆锥齿轮传动放在第一级用于改变轴的布置方向 (2).圆柱斜齿轮传动 由于圆柱斜齿轮传动的平稳性较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好,常用传动平稳的场合。 因此将圆柱斜齿轮传动布置在第二级。 (3). 开式齿轮传动

由于润滑条件和工作环境恶劣,磨损快,寿命短,故应将其布置在低速级。 (4).链式传动 链式传动运转不均匀,有冲击,不适于高速传动,应布置在低速级。所以链式传动 布置在最后。 因此,圆锥斜齿轮传动—圆柱斜齿轮传动—开式齿轮传动—链式传动,这样的传动 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电动机选择 链轮所需功率 kw 85.31000 35 .0110001000=?== Fv P W 取η1=(联轴器), η2=(圆锥齿轮) , η3=(圆柱斜齿轮), η4=(开式齿轮), η5=(链轮); η=η2×η3× η4×η5= 电动机功率 P d =P w / η= kw 链轮节圆直径 255.6mm )21/180sin(1 .38)/180(sin === z P D 链轮转速 26.25r/min 6 .25535 .0100060100060n =???=?= ππD v 由于二级圆锥—圆柱齿轮传动比i 1’=8~40, 开式齿轮传动比i 2’=3~6 则电动机总传动比为 ia ’=i 1’×i 2’=24~240 故电动机转速可选范围是n d ’=ia ’×n=(120~360)×=~6288r / min 在此范围内电动机有Y132S-4和Y132M2-6,且Y132M2-6的传动比小些 故选电动机型号为Y132S-4 .总传动比确定及各级传动比分配 由电动机型号查表得n m =1440 r / min ;故ia=n m / n=1440 / =55 取开式齿轮传动比i 3=;圆锥斜齿轮传动比i 1=;故圆柱斜齿轮传动比i 2=4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概要

1 引言 1.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 输送机是在一定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和垂直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输送机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广泛。 17世纪中,开始应用架空索道输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带式输送机;1887年,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输送机产品系列不断增多,从定型的SDJ、SSJ、STJ、DT等系列发展到多功能、适应特种用途的各种带式输送机系列,如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九五”攻关项目—“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都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了大倾角、长距离输送原煤的新型带式输送机系列产品,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多种软启动和制动装置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但与国外相比(如表1-1),其机型一般都偏小,特别是带速通常均不超过4.5m/s,对高带速输送机及其动态设计与计算机监控等关键技术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带速普遍较低,许多设计单位仍沿用以往的静态设计法,用加大带式输送机安全系数的方法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其结果不仅增大了设备成本,而且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表1-1 国外目前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2] 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是:大运输能力、大带宽、大倾角、增加单长度和

第五节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第五节 车轮传动装置设计 车轮传动装置位于传动系的末端,其基本功用是接受从差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其传给车 轮。对于非断开式驱动桥,车轮传动装置的主要零件为半轴;对于断开式驱动桥和转向驱动 桥(图5—27),车轮传动装置为万向传动装置。万向传动装置的设计见第四章,以下仅讲 述半轴的设计。 一、结构形式分析 半轴根据其车轮端的支承方式不同,可分为半浮式、3/4浮式和全浮式三种形式。 半浮式半轴(图5—28a)的结构特点是半轴外端支承轴承位于半轴套管外端的内孔, 车轮装在半轴上。半浮式半轴除传递转矩外,其外端还承受由路面对车轮的反力所引起的全 部力和力矩。半浮式半轴结构简单,所受载荷较大,只用于轿车和轻型货车及轻型客车上。 3/4浮式半轴(图5—28b)的结构特点是半轴外端仅有一个轴承并装在驱动桥壳半轴套 管的端部,直接支承着车轮轮毂,而半轴则以其端部凸缘与轮毂用螺钉联接。该形式半轴受 载情况与半浮式相似,只是载荷有所减轻,一般仅用在轿车和轻型货车上。 二、半轴计算 1.全浮式半轴 全浮式半轴的计算载荷可按车轮附着力矩?M 计算 (5-43) 式中,2G 为驱动桥的最大静载荷;r r 为车轮滚动半径;2 m '为负荷转移系数;?为附着系数,计算时?取0.8。 半轴的扭转切应力为 316d M πτ? = (5-44) 式中,τ为半轴扭转切应力;d 为半轴直径。 半轴的扭转角为 πθ?p GI l M 180 = (5-45) 式中,θ为扭转角;l 为半轴长度;G 为材料剪切弹性模量;p I 为半轴断面极惯性矩, 32 4d I p π=。 半轴的扭转切应力宜为500~700MPa ,转角宜为每米长度6°~15°。 2。.半浮式半轴 半浮式半轴设计应考虑如下三种载荷工况: (1)纵向力2x F 最大,侧向力2y F 为0:此时垂向力2z F 222G m =,纵向力最大值 ??22 22G m F F z x '==/2,计算时2m '可取1.2,?取0.8。 半轴弯曲应力σ和扭转切应力τ为

辅助动力装置APU

辅助动力装置(APU)简介 摘要 辅助动力装置(APU)为位于飞机尾部防火舱内的一个燃气涡轮发动机,APU向发动机起动系统和空调系统提供引气,APU的交流发电机提供辅助交流电源。 关键词:燃气涡轮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型号:85-129[H]) 引言 燃气涡轮机包括以下主要部件:压气机、燃烧室、涡轮、齿轮箱。原理如下:起初是由一个直流起动机来提供发动机初始转动所需的机械能,随着APU压气机部分开始旋转,压气机就把外界的空气抽入发动机。 发动机的压气机段先靠空气通过压气机叶轮使空气加速,这样从外界抽入的气体能量就增加了,然后空气通过扩散器的发散形管道,速度减小,压力增大。 在APU的燃烧段,压缩空气被导入燃烧室,燃油喷入其中点火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燃气膨胀,进一步提高了燃气的压力。 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涡轮的收敛形喷口,速度增加,直接冲击在涡轮转子的叶尖上,这样热能在涡轮段转化成机械能。在有足够的机械能提供给压气机转子时就引起了转子的旋转,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运转。同时齿轮箱也运转了起来,提供必要的动力来驱动部附件,用于发动机的操纵和控制。85-129[H]型APU是一种恒速的发动机,可以加速到设计转速(100%RPM),转速是由调节器来保持的。 涡轮发动机简图

1压气机功能描述 随着叶轮开始转动,叶片间的空气向叶尖加速运动,空气从叶尖进入扩散器,扩散器叶片间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分叉的管路,使空气减速增压。空气由叶轮向扩散器流动使得在轮轴或叶轮中心处产生低压,周围的空气会流向这个低压区,这样压气过程得以延续。外界空气被抽入第一级叶轮,从第一级扩散器排出,然后又通过一个级间管道导入第二级叶轮的中心。从第二级扩散器出来后,压气机排气进入涡轮部分。 压气机部分 2燃烧室功能描述 压气机的空气经过火焰筒上不同直径的孔进入燃烧室,这些孔的大小和间隔控制了进入燃烧区域的空气量。燃油经喷嘴喷入火焰筒的中心,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点火。火焰沿着火焰筒轴向向下燃烧,这些孔允许部分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以降低燃气温度。经过冷却的燃气减小了对涡轮喷管和叶轮的烧蚀。 3涡轮功能描述 进入涡轮喷嘴的燃气被引导冲向涡轮叶片的叶尖,由于燃气高速流动,对叶尖的冲击产生扭矩来转动涡轮,随后燃气流向中心区,在那里改变方向并推动叶片。因此,在燃烧室中涡轮可以在燃气排出之前从中最大限度地吸取能量。在燃烧室段产生的热能进入涡轮,在那里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压气机和附件齿轮箱。 整个过程称为工作循环,它描述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又转化回原来的形式。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

摘要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是输送机的动力的来源,主要由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减速器、带动传动滚筒转动。 本驱动装置设计中,首先根据输送机的工作要求确定传动方案,然后确定电动机,由电机及工作机进行减速器设计,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架,传动滚筒,滚筒头架设计。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减速器滚筒

Abstract Conveyor belt conveyor drive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ource. The main belt conveyor drive motor through a coupling, reducer, driving drum driven rotation. With drum and the friction of the belt, the belt movement, a tilt of the belt conveyor also set up for brakes and stop. In this dr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conveyor requirements for the work programme identified transmission, and then determine Motors, electrical and machine reducer design work, drive, drive planes, driving drum, drum-head design . Keywords: Beltconveyo r DrivingDevice Reducer Drum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顶驱下套管装置、软扭矩系统、扭摆减阻系统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顶驱下套管装置 A.1 概述 顶驱下套管装置是基于顶驱装置进行下套管作业的一种工具,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驱动、机械驱动、液压机械复合驱动顶驱下套管装置。根据夹持套管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卡式顶驱下套管装置和外卡式顶驱下套管装置。顶驱下套管装置的设计及制造应满足以下功能及技术要求。 A.2 功能要求 A.2.1 概述 顶驱下套管装置应具备相应的功能,产品部件和整机安装完成后均应进行试验以评定其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A.2.2 顶驱下套管装置功能描述 A.2.2.1顶驱下套管装置应和顶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顶驱连接后应留有安全作业空间。 A.2.2.2顶驱下套管装置通过顶驱的提升和下放实现套管柱的提升和下放动作;通过顶驱的主轴旋转带动顶驱下套管装置的卡瓦夹持总成实现套管螺纹的连接和松开。套管的钻井液灌注和循环通过顶驱钻井液通道完成,顶驱下套管装置的密封导向总成应具备密封套管的能力。 A.2.2.3顶驱下套管装置下放套管规格应符合GB/T 19830。 A.2.2.4顶驱下套管装置下套管作业数据(扭矩、转速)源于顶驱控制系统,应具有设定、记录和归档功能,具备追溯性。 A.2.2.5顶驱下套管装置为可选配套装置,不作为顶驱的标准配置出厂。 A.3 顶驱下套管装置设计要求 A.3.1 由于不同规格套管的抗内、外压能力不同,为了安全起见,当套管标称外径大于等于168.28 mm时宜采用内卡的夹持方式,当套管标称外径小于168.28 mm时宜采用外卡的夹持方式。 A.3.2 顶驱下套管装置与顶驱之间应具有良好的接口(连接螺纹、控制管线),安装时应不拆除内防喷器,安装后不应影响顶驱的基本功能。 A.3.3 顶驱下套管作业时,宜使用加长吊环,可在原吊环的基础上利用短吊环加长原吊环,以满足安全提升管柱要求为准则。 A.3.4 顶驱下套管装置在满足安全提升和扭矩载荷的前提下,一套装置应能满足多种规格套管的作业需求,减少设备的数量。

斗轮堆取料机驱动装置设计

摘要 悬臂式斗轮取料机堆取料机械中的一种,它广泛应用于港口、内陆的散料场所,主要用于取煤和矿石。悬臂式斗轮取料机主要由金属结构、臂式输送机、回转机构、行走机构、斗轮机构、润滑装置、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组成。工作时,取料机沿着轨道行进,并能改变臂架的角度。悬臂式斗轮取料机是由斗轮挖掘机发展而来,它能与堆料机和输送机一起组成自动运输系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取料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章主要是对斗轮机构的设计,它是取料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斗轮机构主要是通过销齿传动来驱动斗轮的转动,这种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造价低、拆修方便的优点。 关键词:悬臂式斗轮取料机;斗轮机构;销齿传动

ABSTRACT Cantilever type bucket wheel reclaimer reactor a reclaiming machinery in place, powder material which widely used in ports, inland, mainly used for coal and ore. Cantilever type bucket wheel reclaim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metal structure, boom conveyor, rotary mechanism, a walking mechanism, bucket wheel mechanism, a lubricating device, the electric system and the safety device. When working, reclaimer traveling along a track, and can change the jib angle. Cantilever type bucket wheel reclaimer is composed of a bucket wheel excavator development, it can with the material piling machine and conveyor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automat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reclaiming machine demand is also growing. 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design of bucket wheel mechanism,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claimer. Bucket wheel mechanism is mainly through the pin tooth transmission to drive the rotating bucket wheel, the transmission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processing, low cost,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repair. Keywords:Cantilever type bucket wheel reclaimer; bucket wheel mechanism; pin gear transmission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机械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系机械系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 15-1 设计者孙新凯 指导教师 2017年 06 月 12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0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1) 三、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4) 四、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6) 五、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 (10) 六、轴键的设计 (18) 七、联轴器的设计 (18) 八、润滑和密封 (19) 九、设计小结 (20) 十、参考资料 (20)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二.工作条件及设计要求

1.工作条件:两班制,连续单项运转,载荷较平稳室内工作,有粉 尘,环境最高温度35℃; 2.使用折旧期:8年; 3.检查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4.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5. 运输带速允许误差为 5%。 6.制造条件及批量生产: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三.原始数据 第二组选用原始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2200N 运输带工作速度V=s 卷筒直径D=240mm 四.设计任务 1.完成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2.完成减速器装备草图一张(A1)。 3.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带式运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 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按已知的工作要求和条件,选用Y型全封闭笼

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E P =Fv/1000=2200*1000= 3.确定电动机的转速:卷筒工作的转速 W n =60*1000/(π*D)=60*1000**240)=min 4.初步估算传动比:由《机械设计基础》表14-2,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6~20 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 d n =i ∑· v w n =(6~20)=~ r/min 因为根据带式运输机的工作要求可知,电动机选1000r/min 或1500r/min 的比较合适。 5.分析传动比,并确定传动方案 (1)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动装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机器的工作的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传动方案除满足工作装置的功能外,还要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传动效率高和使用维护方便。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传动方案采用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选用V 带传动是V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他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以缓和和冲击振动。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使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

伺服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伺服电机的原理: 伺服的基本概念是准确、精确、快速定位。与普通电机一样,交流伺服电机也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上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作用: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感应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交流伺服电机必须具备一个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自转”现象,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而普通的感应电动机转动起来以后,如控制信号消失,往往仍在继续转动。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1、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其转矩特性曲线如图3中曲线1所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2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0>1,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因此,当定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图3 伺服电动机的转矩特性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伸缩缝损坏现状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伺服电机的原理: 伺服的基本概念是准确、精确.快速定位。与普通电机一样,交流伺服电机也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子上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柑差90°电角度。 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惯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0伺服电机的精度决世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彖.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作用: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感应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交流伺服电机必须具备一个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自转"现象,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而普通的感应电动机转动起来以后,如控制信号消失,往往仍在继续转动。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lx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苴转矩特性曲线如图3中曲线1所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2 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o>r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0因此,当;^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髙的特点。

钻井顶驱介绍

钻井顶驱介绍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TDS(TOP DRIVE DRILLING SYSTEM),是美国、法国、挪威近20年来相继研制成功的一种顶部驱动钻井系统。它可从井架上部空间直接旋转钻杆,沿专用导轨向下送进,完成钻杆旋转钻进,循环钻井液,接立柱,上卸扣和倒划眼等多种钻井操作。该系统显著提高了钻井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并已成为石油钻井行业的标准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现在已发展为最先进的整体顶部驱动钻井装置IDS(INTEGRATED TOP DRIVE DRILLING SYSTEM),是当前钻井设备自动化发展更新的突出阶段成果之一。 顶部驱动装置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转盘钻井法发生了变革,诞生了顶部驱动钻井方法。该方法在1000多台海洋钻机和特殊陆地钻机上的成功使用,得到了使用者和市场的认同。它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海上和陆地钻井技术自动化的进步;其另一个意义则在于:顶部驱动钻井使用自动化接单根起下钻设备,从而不必要再试制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方钻杆接单根方法。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旋转钻柱和接卸钻杆立根更为有效的方法。该装置可起下28M立柱,减少了钻井时三分之一的上卸扣操作。它可以在不影响现有设备的条件下提供比转盘更大的旋转动力,可以连续起下钻、循环、旋转和下套管,还可以使被卡钻杆倒划眼。 作为当前最新的钻井方式,有许多不同于方钻杆钻井的优点。同以前的方法相比,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还有一些特定优点: 1.节省接单根时间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不使用方钻杆,不受方钻杆长度限制,避免了钻进9米左右接单根的麻烦。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立柱钻进,大大节省了接单根的时间,从而节约了钻井时间。 2.倒划眼防止卡钻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使用28米立柱倒划眼的能力,可在不增加起钻时间的前提下,顺利地循环和旋转将钻具提出井眼。在定向钻井过程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起钻总时间。 3.下钻划眼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不解接方钻杆钻过砂桥和缩径点的能力。使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下钻时,可在数秒内接好钻柱,立刻划眼,从而减少卡钻的危险。 4.人员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可减少接单根次数2/3,从而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接单根只需要打背钳。钻杆上卸扣装置总成上的倾斜装置可以使吊环、吊卡向下摆至鼠洞,大大减少了人员工作的危险程度。 5.设备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采用马达旋转上扣,上扣平稳,并可从扭矩表上观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扭矩过盈或不足。钻井最大扭矩的设定,使钻井中出现蹩钻

顶部驱动装置

顶驱的全称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TDS(TOP DRIVE DRILLING SYSTEM),是美国、法国、挪威近20年来相继研制成功的一种顶部驱动钻井系统。它可从井架上部空间直接旋转钻杆,沿专用导轨向下送进,完成钻杆旋转钻进,循环钻井液,接立柱,上卸扣和倒划眼等多种钻井操作。该系统显著提高了钻井作业的能力和效率,并已成为石油钻井行业的标准产品。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现在已发展为最先进的整体顶部驱动钻井装置IDS(INTEGRATED TOP DRIVE DRILLING SYSTEM),是当前钻井设备自动化发展更新的突出阶段成 果之一。 顶部驱动装置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转盘钻井法发生了变革,诞生了顶部驱动钻井方法。该方法在1000多台海洋钻机和特殊陆地钻机上的成功使用,得到了使用者和市场的认同。它的重要意义是促进了海上和陆地钻井技术自动化的进步;其另一个意义则在于:顶部驱动钻井使用自动化接单根起下钻设备,从而不必要再试制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方钻杆接单根方法。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旋转钻柱和接卸钻杆立根更为有效的方法。该装置可起下28M立柱,减少了钻井时三分之一的上卸扣操作。它可以在不影响现有设备 的条件下提供比转盘更大的旋转动力,可以连续起下钻、循环、旋转和下套管,还可以使被卡钻杆倒划眼。 优点: 作为当前最新的钻井方式,有许多不同于方钻杆钻井的优点。同以前的方法相比,顶部驱动钻井装置还有一些特定优点: 1.节省接单根时间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不使用方钻杆,不受方钻杆长度限制,避免了钻进9米左右接单根的麻烦。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立柱钻进,大大节省了接单根的时间,从而节约了钻井时间。 2.倒划眼防止卡钻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使用28米立柱倒划眼的能力,可在不增加起钻时间的前提下,顺利地循环和旋转将钻具提出井眼。在定向钻井过程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起钻总时间。 3.下钻划眼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具有不解接方钻杆钻过砂桥和缩径点的能力。使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下钻时,可在数秒内接好钻柱,立刻划眼,从而减少卡钻的危险。 4.人员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可减少接单根次数2/3,从而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接单根只需要打背钳。钻杆上卸扣装置总成上的倾斜装置可以使吊环、吊卡向下摆至鼠洞,大大减少了人员工作的危险程度。 5.设备安全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采用马达旋转上扣,上扣平稳,并可从扭矩表上观察上扣扭矩,避免上扣扭矩过盈或不足。钻井最大扭矩的设定,使钻井中出现蹩钻扭矩

猴车驱动装置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3500593.html, 猴车驱动装置设计与实现 作者:刘欣欣 来源:《软件导刊》2016年第05期 摘要:为了快速有效地获得猴车驱动装置的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模拟图,提出了一种基于VB 6.0和数字矿山LK平台实现的猴车驱动装置生成方法。通过分析猴车驱动装置的特点,将读入所要生成装置的信息提取出来作为猴车驱动装置的信息参数,通过相关参数的输入和不同零部件的选型,即可快速准确得到给定装置各部件的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同时完成对该驱动装置的整体装配。实验结果表明,用户可以选择性地生成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关键词:猴车驱动装置;二维图形;三维模型 DOIDOI:10.11907/rjdk.161064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5-0123-03 0 引言 猴车是煤矿井下人员运输的重要设备,在斜巷和平巷的人员运送中,猴车以人员运输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1],成为井下人员运输必不可少的装备。在整个猴车系统中,驱动装置 作为动力源,带动驱动轮、钢丝绳等循环运行,彰显了其在猴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煤矿井下情况复杂,不同坡的倾斜角度和运输距离不同,因而对于猴车驱动装置功率要求也各不同。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建模软件,其中蓝光数字矿山软件系统[2-3]功能独特,在煤矿行业应用广泛。该系统为设计人员快速得到驱动装置的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的模拟图提供了方便,也为猴车系统的总体设计提供了参考。 1 猴车驱动装置设计 1.1 驱动装置结构特点 猴车驱动装置主要由防爆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机和机架组成[4]。以YB2- 200L2-6型号电动机、TPS250-63-3F型号减速器、YT1-90/8型号液压推动器、BYWZ3B- 315/90型号制动器[5-6]为例,根据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输出动力带动通过联轴器连接的减速机上驱动轮的原理[7],使其成为猴车系统的动力源。 1.2 驱动装置相关计算

顶驱钻井技术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的功能和类型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的特点

一、功能 最早的顶部驱动装置是“动力水龙头”,即:在水龙头上设置动力装置置动力装置,,驱动水龙头的中心管旋转驱动水龙头的中心管旋转,,中心管下部直接接钻杆。这样这样,,在钻井过程中在钻井过程中,,可以省去转盘可以省去转盘。。 现在的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现在的顶部驱动钻井系统,,无论在功能上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发展得日益完善都发展得日益完善。。它的主要功能有它的主要功能有:: 1、旋转钻进旋转钻进;; 2、循环钻井液循环钻井液;; 3、起吊钻具起吊钻具;; 4、上卸钻柱上卸钻柱。。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的功能和类型

二、类型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是在80年代末,由美国、法国、挪威相继研制而成。基本类型有三大类: 1、全液压驱动(如Maritime Hydraulics 公司的产品)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源是液压能。由两台轴向柱塞马达经齿轮减速箱带动主轴旋转。 2、直流电驱动(如美国Varco公司的产品) 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源是直流电。由直流电动机经齿轮减速箱带动主轴旋转。直流电源是来自电动钻机的AC —SCR 系统。 3、交流电驱动(如挪威的DDM型) 驱动主轴旋转的动力源是交流电。由交流电动机经齿轮减速箱带动主轴旋转。调速则利用AC/AC变频技术。 三种类型三种类型,,都把无级调速特性作为基本要求都把无级调速特性作为基本要求。。

与常规旋转钻井方式不同与常规旋转钻井方式不同,,采用顶驱装置钻进一次可 接入和钻进一个立根,上卸扣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二;在起钻遇阻遇卡时可以迅速接上钻具钻遇阻遇卡时可以迅速接上钻具,,一边旋转一边循环,进行倒划眼行倒划眼,,可以大大减少卡钻事故可以大大减少卡钻事故。。 DQ40BC DQ70BSC DQ90BSC

一顶部驱动石油钻机发展现状和水平差距分析

、顶驱制造基本情况 (一)目前本厂机械装备制造总体情况 主要产品生产FR3150DJ顶驱钻井装置 (二)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研发制造情况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研制成功了交流变频驱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并进行了厂内模拟试验与现场工况应用,主要形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电控系统冗余工作原理: 软冗余系统由A和B两套PLC控制系统组成。开始时,A系统为主,B系统为备用,当主系统A 中的任何一个组件出错,控制任务会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B 当中执行,这时,B 系统为主,A 系统为备用,这种切换过程是包括电源、CPU、通讯电缆和IM153 接口模块的整体切换。 系统运行过程中,即使没有任何组件出错,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设定控制字,实现手动的主备系统切换。 2、形成了八项专利技术: (1)、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倾摆式自夹紧背钳,申请号: ZL .8。 (2)、内套插入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申请号: ZL .7。 (3)、单导轨总成,申请号: ZL .6 (4)、自夹紧背钳反扭矩插入式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申请号:

ZL .0。 (5)、用于石油钻井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电机,申请号: 265.1。 (6)、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上卸钻具装置,申请号: 6265.6。 (7)、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性能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申请号: 4279.8。 (8)、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性能测试系统,申请号: 2148.x。 创新点 1、内套插入式箱体结构: 该结构利用内套的端部轴肩并结合与箱体轴孔部位的过赢配合,使两者结合为牢固地整体,构成双负荷通道的基础,提高了助推力轴承的使用寿命;再通过合理的连接法兰及套筒体结构,将背钳上卸扣的扭矩传递到箱体之上,避免了回转密封的侧向受力问题,提高了回转密封的可靠性和密封件寿命。 2、液压驱动对夹式环形背钳 该背钳结构设计新颖,钳牙的夹紧、松开动作都在液压的驱动下完成,操作快捷迅速,松开到位且保持位置不变,避免了顶驱钻进过程中钳牙动作缓慢以及钻进过程中钳牙伸出对钻杆的损伤。 3、主电机轴轴深齿轮结构: 该结构是将主电机传动轴和轴深部位的的第一级主动齿轮作成一体,避免了电机齿轮二次装配时存在的同轴度误差,保证了齿轮的啮合精度,以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学 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系、班:机电工程系2010级数控3班 姓 名: 时 间:2018年10月5日星期五 机械课程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第一章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 1总体方案的分析 (1) 2选择电动机 (2) 2.1电动机类型选择 (2) 2.2电动机功率型号的确定 (2) 2.3算电动机所需功率Pd(kw) (2) 2.4.确定电动机转速 (3) 3总传动比的计算及传动比的分配 (3) 4计算各轴转速、功率和转矩 (4) 第二章传动零件的设计 (4) 1.设计V带 (4) 2.齿轮设计: (6) 第三章轴系设计 (8) 1.轴的结构、尺寸及强度设计. (8) 输入轴的设计计算: (8) 输出轴的设计计算: (11) 2.键联接的选择及计算 (12) 3、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2) 第四章润滑与密封 (12) 第五章. 设计小结 (13) 第六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总体方案的分析 1.该工作机有轻微振动,由于V 带有缓冲吸振能力,采用V 带传动能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载荷变化不大,可以采用V 带这种简单的结构,并且价格便宜,标准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了成本,所以可以采用简单的传动结构,由于传动装置的要求不高,所以选择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传动装置,原动机采用Y 系列三线交流异步电动机。 2. 1、电动机; 2、三角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5、传动滚筒; 6、运输平皮带 3.工作条件 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使用期8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4、原始数据 1.输送带牵引力 F=1300 N 2.输送带线速度 V=1.60 m/s 3.鼓轮直径 D=260mm

车辆液压辅助动力系统设计

摘要 目前,减少车辆的油料消耗和废气排放量是车辆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迫切问题。为了减少城市内交通车辆的耗油量和所排放的废气,将车辆制动等过程中转变为热能的动能加以回收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设计属于再生制动能量的研究范围,研究以汽车减速及制动能量回收再利用为目的的液压节能驱动系统。本系统由液压技术、传动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车辆的低油耗、低排放,并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是现有汽车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 本系统采用定量泵/马达,气囊式蓄能器为能量转换及贮存部件,实现制动时的动能回收和启动加速的液压能回馈。 系统中,车辆的加速与减速通过改变泵/马达的使用功能来实现,加速时,泵/马达作为马达使用,制动时,作为泵用。因此,配有该系统的车辆,即可以回收动能,还能够再利用这些能量进行加速、启动。而能量回收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将制动时的能量加以保存,也就是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在本设计中,系统采用的是液压蓄能器。 本文针对城市公交车辆研究的能量回收系统可望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公交车;节能;泵/马达;动能;蓄能器

ABSTRACT Today it becomes very urgent problems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exhaust gases from road vehicl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exhaust gases from road vehicle, the kinetic energy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lost as heat during vehicle braking might be received and used. This design belongs to the research of the third aspect, the compound drive system is used to regenerate the loss energy. The low oil consumption and low bleeder of vehicle are achieved by using of transmission, hydraulic power control. And the compound drive system works harmoniously with engine to raise the motive capability effectively. It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automobile sa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ydraulic pump/motor and hydraulic accumulation are used to transform a store energy, therefore it can regenerate the loss energy during vehicle braking and use this energy when automobile is in acceleration state. In this system, both driving and braking torque of the vehicle are controlled by a pump/motor. The pump/motor is used as a motor during the vehicle acceleration and as a pump when the vehicle being on braking. As a result, the vehicles with this system can not recover the kinetic energy from moving object but also use the energy at braking, namely the design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 In this design, the energy recovery system uses a hydraulic accumulator. This system is expected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especially compared with vehicle without this system. It will bring extremely hig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 Key words:City bus; Energy Saving; Hydraulic pump/motor; Hydraulic power; Accumulator

全液压钻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全液压钻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 一.顶部驱动钻井装置概述 顶部驱动钻井装置TDS(TOPDRIVEDRILLISNGYSTEM),是美国、法国、挪威近20年来相继研制成功的一种顶部驱动钻井系统,取代了转盘带动方钻杆钻井的钻井技术。全液压传动( 主绞车、转盘、泥浆泵均采用) 的石油钻机将成为常规机械传动钻机的换代产品之一。 全液压传动钻机的主要优点如下: a) 可方便与电脑相联接, 通过微电-电-液放大, 实现整套钻机的回转、升降和泥浆供应量的无级调节, 以实现钻井、升降电脑程序自动控制, 并可以大大减少井场操作人员。 b) 由于钻机旋转、升降和冲洗液的供给, 均可实现无级调速、调排量, 有优越的转速-扭矩、压力-排量性能曲线, 从而可通过电脑优选参数, 指令实现优选参数的钻进和提升时的恒功率调节, 提高工作效率, 并充分利用动力。 c) 可在钻井工艺的全过程实现安全操作。这是由于液压系统优越的压力—力矩指示和过载自动保护所决定的( 过载即超液压、通过溢流阀卸荷) 。 d) 明显减轻设备质量和节约占用空间。 e) 对于全液压传动的泥浆泵还省去了一整套曲轴、齿轮传动机构和经常需要更换活塞的时间。对于全液压传动的绞车, 还具有下钻时的安全制动, 没有转动时的运转惯性和具有大直径滚筒可使快绳平滑地运动和减少磨损等优点。 f) 可以与全液压顶部驱动、铁钻工、自动排放钻具、液压机械手和天车型液压钻柱运动补偿器组合而成全部钻井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操作系统。 二.国外全液压顶驱发展现状 顶驱系统(TDS)开始从海洋石油钻机向陆地钻机发展;从直流电动机驱动为主向液压传动和交流变频电动机驱动方向发展;向简单化轻便化方向发展,质量减轻,尺寸减小,满足修井机和轻型钻机的要求。而国内外正在对全液压驱动顶驱进行深入的研究。加拿大Tesco公司套管钻机、挪威MH公司Ram Rig钻机和意大利Drillmec公司推出的HH系列全液压钻机已形成980~2 942 kN钩载系列产品。 液压驱功钻机更适合于采用新的钻井工艺。如套管钻井新工艺,采用全液压驱动套管钻机是最合适最经济的。液压驱动钻机向全新模式钻机发展。如Ram Rig钻机绞车和提升系统超出了常规钻机模式,采用液压驱动,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使绞车和提升系统结构更简单。液压驱动钻机向多个小功率液压马达传动发展。挪威MH公司生产的海洋2013kW液压驱动单轴绞车,采用多个小功率液压马达通过滚筒两侧的内齿轮传动滚筒轴,用4个小功率液压马达传动转盘,用2个液压马达传动顶驱。德国Wirth公司用多个液压马达传动绞车,用2个液压马达传动转盘。加拿大Tesco公司采用2个液压马达传动顶驱。 挪威Maritime Hydraulics 公司产品(PTD轻便式顶部驱动钻井系统) A、系统组成 PTD轻便式顶部驱动钻井系统主要由水龙头(借用钻机原配的常规水龙头); 液控钻具防喷器;钻井马达总成钻杆上卸扣装置,液压动力系统五部分组成。 B、顶部驱动装置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