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合集下载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 - 答案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 - 答案

必修四重点句子翻译制作人:胡超审核人:段守艳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它们)灭亡的原因。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就越厉害。

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讨好秦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

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赵国曾经与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9.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杀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出高低来)呢。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庄子·养生主(节选)》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河南商丘),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和《杂偏》十一篇,《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偏》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中心论点)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4、视为止,行为迟。

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最典型政治家。

字玄成,河北人,唐初政治家。

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史,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作《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群书治要》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帝位将会聚集高耸至天般的的险峻,所以皇帝应该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道德不经常丰厚,性情不堪欲望驱使。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大凡众多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忧国而道行显著的,而一旦功业建成,德性就衰减了。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人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如果君臣竭尽诚心,即使是湖、越那样遥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如果君王傲气凌人,那么即使是至亲骨肉也会变得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翻译题练习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翻译题练习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翻译题练习导语:翻译题是文言文题,考察学生的文言文理解才能。

下面是xx年成人专升本翻译题练习,欢送参考!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5、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6、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7、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9、其高低之势,岈然洼然,假设垤假设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0、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那么逝矣。

1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敬老人、亲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诲他们2、从没有停顿过,但海水并未枯竭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匪徒粮食啊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温暖(指内容充实、气势充分)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如今今不合制度您将会受不了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制造夸张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语文必修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语文必修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第一册《劝学》1、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身,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4、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5、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累土壤堆成山脉,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7、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8、雕刻东西但是中途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东西并且中途不停止,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9、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啊。

《师说》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3、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并且以他为老师。

4、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此吧。

6、不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但是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我看不出他高明之处啊。

7、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胜过弟子,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国君曾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2、我没有能够及早任用您,现在在危急时刻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3、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4、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出使的人来往经过,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11 教材文言文重点课文重点句子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原卷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 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3.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2023年贵州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重点翻译

《秋水》节选——《庄子》1、加点字: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 穷尽。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 被。

大方之家: 明白大道理旳人。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 危险。

5、拘于虚也。

——于: 被。

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 夸耀。

7、天下之水, 莫不小于海。

——莫:没有谁。

8、此其过江河之流, 不可为量数。

——量:数量。

9、计中国之在海内。

——中国: 中原地区。

10、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 仰望旳样子。

11、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时: 按照季节。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吾弗信。

——少仲尼之闻: 认为孔子旳学识少。

闻:学识, 学问。

轻伯夷之义: 认为伯夷旳义行轻。

少、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少: 小看, 轻视。

1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 而受气于阴阳。

——自多: 自我夸耀, 自我赞美。

于是焉河伯时旋其面目。

——旋: 转, 转变。

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

——东面:面向东, 脸朝东。

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笃:固, 局限。

2、翻译: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乎, 河伯洋洋自得, 认为天下旳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4、闻道百, 认为莫若己者, 我之谓也。

——听到了多种各样旳道理, 认为没有比得上自己旳, 说旳就是我呀。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并且我曾听有人小看孔子旳学识, 轻视伯夷旳义行。

6、计中国之海内,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盘算着中原在四海之内, 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粮仓中同样吗?7、伯夷辞之认为名, 仲尼语之认为博, 此其自多也。

——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取名声, 孔子以谈说天下来显示学识渊博, 这就是他们旳自我夸耀。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

——不能与穷乡僻壤旳读书人谈论道, 是由于他们被受到旳教育所局限。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没法和夏天旳虫子谈论冬天里旳冰, 由于受到了时令季节旳限制。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大学语文翻译重点

翻译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译: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情愿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4.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6.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译: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

7.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译: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如果〕您现在公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游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9.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译: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快乐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10.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译:就请他来面见孟尝君。

抱歉说: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沉溺于国家大事之中,得罪了先生。

11.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译:收完债,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12.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句翻译
一、《诗经》
1、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疾,我行不来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郑伯克段于鄢》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亻它邑唯命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4、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6、厚将得众,不义不暱,厚将崩
7、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8、公赐之食,食舍肉
9、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0、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君将不堪
1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三、《燕昭王求士》
1、先趋而后患,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3、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4、燕兵独追北,人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5、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6、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7、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四、《管晏列传》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2、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5、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6、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7、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为我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1
9、知与之为政,政之宝也
10、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五、《苏武传》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6、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7、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8、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9、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10、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1、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2、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六、《先秦诸子语录》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七、《谏逐客书》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八、《驳复仇议》
1、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2、向使刺谳其诚伪,烤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3、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4、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终于一而已矣
6、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
九、《留侯论》
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4、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